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标出”这一概念,最早是在上世纪30年代由俄国学者特鲁别茨柯伊提出来,一度流行于语言学研究的领域。它的含义是:“当对立的两项不对称,出现次数较少的那一项,就是‘标出项’(themarked),而对立使用较多的那一项,就是‘非标出项’(theunmarked)。因此,非标出项就是正常项。”后被移用于符号学视野下的文化研究,其含义是:“文化项的二元对立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如果用文化的标出性进行描述,对立项中被接受和承认的一方为‘非标出项’,它所承载的价值观和风格被认为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