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理有常”——刘勰“通变”观的历史理论范式

来源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try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文论习惯以思辨与实证相结合的思维模式确定“道”的理论高标,并且将“道”的历史传承作为一种文本化的过程来看待,并由此滋生出了“通变”观的核心内涵,即将“道”本体作为具有历史穿越性的本源意识进行历史传承,而对“道”的形下现象层进行调和变通。刘勰的“通变”观就是这种历史理论范式的集中体现,并且在与同时代理论的交互影响中,为后世中国古代文论精神的进一步确立与深化,做了理论上与思维方式上的双重准备。
其他文献
新课标明确指出:“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和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为响应时代的要求,美术教师要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打造既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性课堂。  一、 创设美术有效性课堂,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在新的社会经济与教育形势下,美术教育
本文针对济宁市图书馆进行了未成年人阅读推广情况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指出图书馆现行运营过程中针对未成年人阅读推广所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创新改良策略,希望全面优化针对未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上英语试卷讲评课。本人根据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就高中英语试卷讲评课的突破点,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试卷讲评课的现状及其意义  讲评课是分析学生的试卷答题情况,改正试卷中普遍存在的错误,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的一种课型。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不喜欢那种不分重难点、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讲解课。多数学生不主张讲评课让教师一讲到底。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自我分析评价意识的加强,这一点显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是在探究过程中生成知识、能力、情感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
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具有抽象性、逻辑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同时,作为一门学科,它还具有教育性.虽然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但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所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关的思想品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