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精彩小说阅读教学课堂之策略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haibo880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孙犁的短篇小说《芦花荡》主要是引导学生鉴赏文本中所蕴含的战争小说的另类风格。这是一次基于阅读、鉴赏战争小说又高于阅读、鉴赏战争小说的艺术鉴赏活动。故此,我们有必要探寻激发学生乐读、善读、善品孙犁《芦花荡》浓厚兴趣之策略。
  一、 灵动导入,诵读品鉴文本
  孙犁的《芦花荡》是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战争小说中具有另类特质的、颇具艺术张力的语言艺术。因为在这篇小说中,我们看不到传统的战争小说中残酷激烈的战争场面、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壮怀激烈浩气长存的英雄形象等。我们看到的是冀中平原荷花淀芦花荡旖旎的风光、老交通员在夜里自由自在出入敌人封锁线为苇塘中的游击队运送粮食枪支弹药、干部伤员的悠闲和从容等;我们听到的是被鬼子封锁在苇塘中的游击队员传出的充满着必胜信念的歌声,我们闻到的是苇塘中飘出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这一切,学生只有通过反复诵读、品鉴才能体味与感知。故,教学时,我们应该营造与《芦花荡》内容相类似的氛围与情境,激发学生对《芦花荡》的诵读、品鉴等浓厚兴趣,引导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审美感受。
  比如,教学时,上课伊始,我就运用多媒体电教设备为学生播放了从网络下载剪接的抗日战争名片《我的团长我的团》中震撼人心的敌我交战场面。当视频中播放出敌我交战时的残酷、恐怖、血腥等场面时,当视频中播出震耳欲聋的炮击之声时……我发现,很多学生神色凝重,情绪激动,大有为影片中的抗战英雄助一臂之力之势。于是,我趁机引导道:“下面,请同学们换一种方式欣赏孙犁的战争小说《芦花荡》。”随之,学生顺利走进了《芦花荡》文本。
  二、比较鉴赏,体味另类风格
  诸如《木兰诗》、《蜡烛》、《我的团长我的团》等传统的以战争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无不以极度渲染战争的残酷、恐怖、艰苦卓绝等为能事。但是,孙犁的《芦花荡》,虽然也以持久的、残酷的、恐怖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为题材,字里行间呈现的却是芦花荡水乡诗意般的旖旎风光、老头子痛打鬼子时轻喜剧般的故事情节、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顽强抗日的决心与斗志等。正因为如此,孙犁的《芦花荡》与其姊妹篇《荷花淀》等享有“诗化小说”之美誉,被文学界称之为战争小说的“另类”。为了引导学生充分鉴赏其另类特质,教学时,我们有必要运用多媒体电教设施,将古今中外描写战争、歌咏抗战英雄的小说、诗歌、影视、散文、歌曲、纪录片等名称纵横勾连起来制作成PPT幻灯片,插入经典抗战歌曲《义勇军进行曲》等为背景音乐展示给学生视听,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熟悉的以战争为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与孙犁《芦花荡》所具有的美学特质的异同。如此,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孙犁《芦花荡》小说另类风格的品鉴和感悟,还可以借此引导学生拓宽对战争小说的鉴赏视野。
  比如,教学时,我曾引导学生将之与本单元中的《蜡烛》进行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找出这两篇文章的异同,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孙犁《芦花荡》文本中所蕴含的另类美学特质——轻喜剧色彩的感知与体味。
  三、随堂练习,提升学生能力
  有人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言)孙犁因为具有一双善于观察美的事物、善于发现美的事物之慧眼,所以在他的笔下,即便是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也颇具丰富多彩的美学元素,假如我们也具备孙犁一般观察美、发现美的慧眼,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祖国、家乡、校园等也具有丰富多彩的美学元素,我们也会舞动我们的文笔讴歌我们美丽的祖国、我们可爱的家乡、我们成长的摇篮——校园。
  故此,教学时,在引导学生深切体味《芦花荡》文本的美学特质后,我引用美国思想家、诗人爱默生的名言将学生从阅读鉴赏中巧妙地引入了随堂写作中。我说:“‘如果我们的双眼生来就是为了观察事物,那么,美就是为我们的双眼而存在的因素。’孙犁笔下抗日水乡芦花荡的确具有诸多的、独特的美学元素,可是我们的家乡、我们的学校等也同样具有丰富多彩的审美意蕴。现在,请同学们张开我们善于观察美、发现美的慧眼,提起我们描绘家乡、学校美丽景色的五彩文笔,以‘美的家乡’或者‘美的校园’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
  孙犁是一位对中国当代文学有着卓越贡献的著名作家。其高尚的人品与文品,深受广大文学创作者的敬重和广大读者的敬爱;其具有另类特质的战争小说,因在当代文学史上开创了“荷花淀派”之先河而深受广大文学创作者的推崇与广大读者的喜爱。故,教学时,我们一定要采用上述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芦花荡》的阅读、理解、鉴赏等浓厚兴趣,并在此过程中巧妙引导学生进行随堂作文。
  (责任编辑 韦淑红)
其他文献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之中,有很多的学生都有一种畏难情绪,在课堂上提不起兴趣,在课后的训练中也总是逃避。针对这些现象,笔者认为唯有构建高效课堂才能够有效地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和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下面笔者就具体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一谈如何在教学中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  一、 以学定教制定教案  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教学中非常关键的参与者。而任何高效的课堂建设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唯有学生发展
高中历史课堂从一些惯用的教学模式看,一般都是教师引领的多,学生探究的少;教师下结论的多,学生下结论的少;理论讲得多,学生实践少。这样的教学模式从一定角度上说是节约了教学的时间,能获取一定的短期效应,但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不利。殊不知新课程要求历史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要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这应当是教师引领与学生自主和谐的配合。笔者对给力历史课堂构建做出如下几点思考和实践,促进了学生发展。  一、
初中生作文难教。一是无话可说,无文可写;二是学生对教师的指导似懂非懂,实际作文时无法下笔;三是教师的评语没能达到提高学生作文质量的目的。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笔者形成了这样一些思考。  一、 激发兴趣,开启“米”仓,让学生有话可说——想写  让学生有话可说,先得消除其惧怕心理。写作是极平常的事,这是要给学生树立的观念。正如叶圣陶所说:“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不过不是
[摘 要]历史教学设计是一个纽带,这头牵着学生的“学”,那头牵着教师的“教”,既考验教师的理论功底,又锤炼教师的实践智慧。本文将阐述如何借助历史教学设计,撬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转变学生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  [关键词]历史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原则 历史教学环节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90108  历史教学设
《荷塘月色》是现代散文名篇,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美文。不论是写景营造环境的静、雅、美,描写手段的多样,修辞手法的新奇,抑或是情感抒发的委婉深挚,这篇文章都具有很高的学习鉴赏价值。在多次授课的过程中,《荷塘月色》给笔者愈加强烈的感受在于其“一动一静,化而为工;写景写情,趋于造境”。抓住动静,不论是造句、炼字,还是情景之变化也便条分缕析,一眼分明了。  一、一动一静,化而为工  动与静的关系一般有
有些英语教师认为书面表达在中考中分值不大,只有15分,没必要深入研究这方面的教学。但我认为注重书面表达教学很有必要,而且必须深入研究。因为英语书面表达教学是英语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为此,我结合学生的实际及人教版新目标初中阶段教材某些单元的教学实例对书面表达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  一、巧设情景,激发学生开口表达的欲望是教好书面表达的前提条件  
[摘 要]把课本以外的历史材料引入课堂是落实新课改理念的体现。在历史课堂中适当引入历史材料,既能营造浓厚的历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提升历史课堂的品位。  [关键词]引用 历史材料 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90104  2011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明确提出:“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小小说以其短小的篇幅,迅速反映社会生活的特点受到了读者的青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的重视:通过指导学生鉴赏小小说,活跃学生的写作思维,提高学生观察社会、解读社会的能力,多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小小说的创作,主要突出一个“变”字,在小篇幅里制造大变化和大反差,营造一种独特的审美效果。但作为一个初中生,社会阅历尚浅,对事件的认识也欠深刻,如何在作文中
[摘 要]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文“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地探究问题,构建知识,使其知识水平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情境氛围 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
[摘 要]通过教科版七年级上册《悦纳自我 发展自我》的公开课实践,阐述如何上好一节意犹未尽的公开课。首先,设计精彩的导入;其次,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再次,大胆处理教材;最后,重视课堂结尾。  [关键词]公开课 兴趣 思路 教材 结尾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90077  作为一名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都会面对各类的公开课,任凭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