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冰下水文研究进展

来源 :极地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xueguan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极冰下湖和冰下水系的广泛发育,不仅可以改变冰盖基底环境,影响底部滑动过程,冰下水系的排水活动还可以淡化海水,降低临近的洋流深部温度,是影响冰盖稳定性及其对全球海平面和气候变化贡献的因素之一.因此,开展南极冰下水文及其对南极冰盖动力学、南极冰下地貌演化进程和南极冰盖-海洋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冰下水文系统是包括冰盖、冰下水、冰下湖泊、沉积物、基岩、地下水、水流通道和海洋在内的复杂的相互作用的集合.当前可利用卫星测高仪和其他先进的地球物理方法(如无线电回波探测技术、地震技术、磁法勘探技术)来观测和研究南极冰下水系,另外,通过数值模拟可以更好地解释冰下水的形成、活动和排泄以及陆地水-海洋的交互作用.本文依次综述了南极冰下湖、南极冰下水文系统与模拟以及冰下水文与冰架及海洋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并给出了未来南极冰下水文系统研究的重点方向.
其他文献
为探究珠江口盆地开平凹陷构造沉降特征以及主控因素,以2条地震剖面的最新解释成果为基础,在地震剖面上共选取43个虚拟井进行构造沉降史计算,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表明:①开平凹陷裂陷期(49~30 Ma)构造沉降量较大,各洼陷构造沉降差异性较大;裂后期(30 Ma至今)构造沉降量相对较小,各洼陷构造沉降差异性较小;②开平凹陷文昌组沉积期(裂陷一幕,49~39 Ma)为最大构造沉降期,恩平组沉积期(裂陷二幕,39~30 Ma)构造沉降速率显著减小,漂移期(30~17.5 Ma)和新构造运动期(17.5 Ma之后
随着北极快速升温和海冰储量迅速下降,北极航道的适航性已大幅提高.北极生态环境脆弱,北极海运活动增加对当地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问题备受国际社会关注.海运对生态环境影响包括溢油、排污、噪声、引入外来物种以及船体对海洋哺乳动物的直接伤害等多种因素.本文对北极近年生态环境和航运活动现状和趋势进行概要分析,对影响航道生态环境的指标进行逐项分析,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对影响指标的风险系数进行评估,显示风险系数最高的影响指标为废气排放、废水排放和燃油/有毒化学物质泄漏.在海运活动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未来应重点加强对污染防控技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