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国家“2131”农村电影惠民工程的大力扶植下,安岳县当地政府着力加大了对全县农村存在的农民看电影难、中小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电影难等问题上的处理力度,使得当地电影市场重新焕发了生机,让农民朋友又拾起了对看电影久违的热情。但在光影幻动的放映机背后,也存在着管理职能匮乏、电影院场地滥用严重,以及硬软件设施陈旧等一系列有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农村电影 电影市场 田野调查
一、安岳县电影市场概况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朋友在得到物质层面满足的同时,他们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断加大。由于各类文化消费产品的快速普及,农民朋友们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精神文化享受,从原先单一的观看电影、收听广播到现在的电视、报刊、杂志、书籍、碟片、网络等多元化、多梯度文化消费的选择,传统的农村电影市场正在一点点地萎缩,而人们对电影的消费欲望也被社会上越来越多的文化消费所削减,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个不可复制的电影王朝正在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农村地区昔日那繁荣的电影市场似乎正在不可逆转地渐渐走向消亡。
近年来,国家也认识到,农村电影市场的急剧萎缩,带来的很可能是主流价值观的流失、农村文化市场秩序混乱、农民缺乏优质的精神文化享受等一系列问题。于是大力在全国开展“2131”工程,既二十一世纪实现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的目标,旨在盘活农村电影市场,调整现有县级电影公司格局,巩固固有的宣传阵地及加强农村文化经济建设,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有益、优质的精神文化享受。在此期间,随着成都市金沙农村数字电影院线的落成,四川省农村电影发展协会于2007年正式成立,此举也标志着中国第一家农村电影协会在蓉城诞生。在四川省政府和农村电影发展协会的共同努力下,四川省农村电影惠民工程和农村电影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该协会通过实现社会参与、广告买单、农民受益这一模式,不断推动农村电影市场的良性发展,切实解决了农民看电影难的问题。加之“2131”工程在全国的逐步落实,该省也有越来越多的农村电影放映机构得到了实惠,全省101家基层发行放映单位及农村电影工作者与农村电影发展协会一同开展电影业务交流、技术服务、行业自律、维权服务等工作。安岳县电影公司自然也加入了其中,并且很好地贯彻和落实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广电总局等部门关于做好农村电影工作意见的通知》精神,大力推进农村电影“2131”工程,在完善放映基础设施和建立公益放映补贴新机制的基础上,采用露天放映与室内放映相结合、免费放映与有偿放映相结合、胶片放映与数字放映相结合等方式,不断扩大安岳农村电影覆盖面。目前,已基本实现全县行政村一个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公益服务目标。
在积极响应和实施国家所下发的政策以外,安岳县还积极推进农村电影体制改革,从放宽农村电影市场准入条件入手,支持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电影工作,培育发展国有、民营、个体等各类农村电影新主体和多种形式放映队伍;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健全“队伍、设备、影片”的“三保障”体系;大力扶持农村电影公益性放映。安岳县政府每年安排一定数额资金,专门扶持农村电影公益性放映。建立起政府的资助机制,完善使用权和经营权分离的运营模式,切实提高了电影设备的使用效率,为农村公益电影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出,仅靠免费电影和公益放映服务仍不是挽救当地电影市场的长效机制。没有更多的片源可供选择,放映设备陈旧,场次单一,场地局限,都是当地百姓对电影放映的共同感受,而人们对看电影的观念也从原先的自觉走进影院变成现在的自发聚集在广场,从原来的掏钱买票变成了现在的免费观影。而在大众媒体上大肆宣传炒作的影片,当地的观众永远只能望尘莫及,无缘一睹芳容,而他们喜闻乐见的反映新农村新生活新话题的电影又少之又少,他们似乎慢慢地在把看电影从一种文化活动变成某种仪式性的事件,在固定的时间到固定的地点,和众人一同参加观影活动,而在他们面前大银幕上的活动的影像已不再是他们关心的唯一话题。
二、安岳县电影机构概况
在上世纪改革开放初期,由于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得不到有效满足,中央决定大力发展电影事业,一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二来可作为党的宣传武器,因此电影发行放映规模和从业人员数量急剧增加。1981年3月,中影公司在长沙召开全国农村电影工作座谈会,这次会议主要是为了贯彻中央大力发展农村小集镇建设的精神召开的。会议上推广了湖南、四川、安徽、湖北等地积极发展集镇电影院的经验。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安岳全县共有201个电影放映单位,从事电影放映的工作人员也达到百余人,而如今,全县仅剩县级电影院一座,正式在职人员两人,临时工十四人,全年电影放映收入不足七万元,拷贝陈旧,设备老化,管理匮乏,当年万人空巷的场景只能永远留在上一辈人的记忆里,人们对电影的兴趣已远远低于电视和网络。
安岳县作为四川省的重要县市,在地理位置上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东邻重庆市,南接内江市,北连遂宁市。如此一来该地既可享受来自四川省内的片源又可依托重庆这一西部最大的内陆城市,但安岳县电影公司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优势,仍然仅从上一级电影发行单位购入拷贝,就现今的电影发行形式来看,新上映的影片到达诸如安岳县一类的三级市场,上片时间普遍比中心城市滞后两至四周左右,如遇片源紧俏,少则三至五周多则一至两月。又如《阿凡达》这类影片,更是无法在安岳县电影院得到上映的机会,原因很简单,一是片方不会考虑将原本就走俏的拷贝投放到该地,二是安岳县电影院根本达不到放映该片的技术参数,因而无法上映。
现在提起影院,当地年轻人首先会想到便是“柠都影院”,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实体院线,而是当地的一家知名网站,上面几乎涵盖了所有最新最强的热门影片,由于缺乏有效监管,该网站上的所有影片均提供免费下载和在线观看,如此一来,越来越多的人更愿意在家里对着冷冰冰的电脑屏幕,去获取那些免费的资源,而不愿走进影院,因为他们知道,走进影院只会掏了钱却又不能看到自己期待的影片。
现在的安岳电影院,只有一到两个小厅还能对外开放,原本的大厅和其余厅次早已改造成演出场所和商业门面,而安岳电影院的盈利,绝对部分也是来自于对原有土地的再利用,而并非電影产业本身。2009年年初,该电影院还因将放映厅出租给私人,结果引来了一场不大不小的传销风波,那伙人打着商业演出的旗号,私自聚众集会,撒布传销网络,给安岳县电影院带来了极其不好的负面影响。此事之后,县政府有意将现在的安岳县电影院拆除用作他用,也许传销只是拆除电影院的导火线,更重要是这一区域位于安岳县的中心商业圈,人流密集,如将此地用作他用,必将会为县政府带来更大的商业回报。倘若真的拆迁,也许反而是件好事,这样一来,政府很有可能划拨新土地,用来修建新的安岳电影院,或是将其他文化场所集中起来,把电影院的建设纳入其中,如此一来,我们何不换个角度来思考:电影院的搬迁势必会带来新一轮的电影设备的再投入和影片资源的再补充,我们希望那时能有更舒适的观影环境,更震撼的视听刺激,更周到的接待服务,更完善的管理制度,更有效的体制创新,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搬迁获得意义,不然的话,那只能是换汤不换药,安岳电影院虽有其名,但无其实,终有一天会淡出人们的视线。
三、调研后的一些想法
由于此次调研正值“十一”长假期间,安岳县电影院比往常显得热闹许多,时不时也能在影院门外听见人们议论电影的声音,但那样的景象实在是少之又少。我想造成今天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沉积也有后人的散漫,既有政府的轻视也有机制的漏洞,无论如何,今天的现状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而要在人们的思想深层里重新种下电影的种子,还需要后辈不懈的努力,在我看来,当地的电影工作者应该着力做好以下几点。
1、集合多种经营模式,形成文化气场
单靠电影本身,在当今的形式下想聚拢人气难度很大,而如果将当地的文化特产集中起来,以餐饮娱乐为牵引,集中优势力量,打造当地的文化消费超市,将电影院、文化馆、地方戏及话剧舞台、商业表演场地等集中起来,形成一站式消费广场,这样一来既可吸引眼球,又可重新树立电影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拉动多元化的文化产业链条,打造艺术、文化、娱乐为一体的捆绑经营模式,将电影以新的形式、新的含义推向市场,重新让民众拾起对电影消费的欲望。
2、加大对设施及片源的再投入
电影对于大部分观众而言,是一种娱乐享受,他们渴望在影片里看到喜爱的明星,火爆的场面,震撼的音效,精巧的剧情并体验到良好的观影环境。而现在的安岳电影院,因为经营状况的不理想,员工的工作热情也不高,不仅没有主动去寻求开拓市场的意识,反而对来到影院的观众都缺乏热情,这样岂不是拒观众于千里之外吗?与此同时,电影院的放映设备和拷贝资源也极为有限,画面模糊,霉斑严重,音响效果也很一般,没有任何享受之感。这样一来,也不难理解为何大部分村民宁愿呆在家里上网或是看影碟、看电视,而不去电影院了。
3、切实落实政府的扶持政策
安岳县电影公司自从加入了四川省农村电影发展协会后,得到了更多的片源支持和技术服务,放映质量也得到了一定提升,再加上国家对农村电影的政策帮扶及财政补贴,暂时解决了当地放电影难、看电影难的问题,但后续发展仍需要当地的电影工作者们不懈努力。如何尽快落实政企买单、商业放映的各项运作机制,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都是摆在当下有待解决的难题。如今在国家和政府的扶持之下,安岳电影公司应该着实有效地开展惠民工程,落实电影进村落,电影进学校,电影进社区的各项行动,只有让民众对电影有了感知,对电影有了喜爱,对电影有了触动,才能让他们自觉走入影院,才能带活和繁荣当地的电影市场。
一番调研之后,这才觉感农村电影市场之悲凉,而再反观现今的城市电影市场,哪部影片有了过亿的票房早已不再是热门的话题,那为何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我们的农村电影市场却是如此斑驳不堪,这确实是值得人们深究的话题,如何尽快改变这种令人堪忧的现状更是摆在我们眼下最有待解决的难题。
作者简介
丁钟,男,1987年出生,重庆人,西南大学文学院电影学专业影视产业与文化传播方向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 农村电影 电影市场 田野调查
一、安岳县电影市场概况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朋友在得到物质层面满足的同时,他们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断加大。由于各类文化消费产品的快速普及,农民朋友们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精神文化享受,从原先单一的观看电影、收听广播到现在的电视、报刊、杂志、书籍、碟片、网络等多元化、多梯度文化消费的选择,传统的农村电影市场正在一点点地萎缩,而人们对电影的消费欲望也被社会上越来越多的文化消费所削减,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个不可复制的电影王朝正在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农村地区昔日那繁荣的电影市场似乎正在不可逆转地渐渐走向消亡。
近年来,国家也认识到,农村电影市场的急剧萎缩,带来的很可能是主流价值观的流失、农村文化市场秩序混乱、农民缺乏优质的精神文化享受等一系列问题。于是大力在全国开展“2131”工程,既二十一世纪实现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的目标,旨在盘活农村电影市场,调整现有县级电影公司格局,巩固固有的宣传阵地及加强农村文化经济建设,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有益、优质的精神文化享受。在此期间,随着成都市金沙农村数字电影院线的落成,四川省农村电影发展协会于2007年正式成立,此举也标志着中国第一家农村电影协会在蓉城诞生。在四川省政府和农村电影发展协会的共同努力下,四川省农村电影惠民工程和农村电影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该协会通过实现社会参与、广告买单、农民受益这一模式,不断推动农村电影市场的良性发展,切实解决了农民看电影难的问题。加之“2131”工程在全国的逐步落实,该省也有越来越多的农村电影放映机构得到了实惠,全省101家基层发行放映单位及农村电影工作者与农村电影发展协会一同开展电影业务交流、技术服务、行业自律、维权服务等工作。安岳县电影公司自然也加入了其中,并且很好地贯彻和落实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广电总局等部门关于做好农村电影工作意见的通知》精神,大力推进农村电影“2131”工程,在完善放映基础设施和建立公益放映补贴新机制的基础上,采用露天放映与室内放映相结合、免费放映与有偿放映相结合、胶片放映与数字放映相结合等方式,不断扩大安岳农村电影覆盖面。目前,已基本实现全县行政村一个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公益服务目标。
在积极响应和实施国家所下发的政策以外,安岳县还积极推进农村电影体制改革,从放宽农村电影市场准入条件入手,支持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电影工作,培育发展国有、民营、个体等各类农村电影新主体和多种形式放映队伍;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健全“队伍、设备、影片”的“三保障”体系;大力扶持农村电影公益性放映。安岳县政府每年安排一定数额资金,专门扶持农村电影公益性放映。建立起政府的资助机制,完善使用权和经营权分离的运营模式,切实提高了电影设备的使用效率,为农村公益电影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出,仅靠免费电影和公益放映服务仍不是挽救当地电影市场的长效机制。没有更多的片源可供选择,放映设备陈旧,场次单一,场地局限,都是当地百姓对电影放映的共同感受,而人们对看电影的观念也从原先的自觉走进影院变成现在的自发聚集在广场,从原来的掏钱买票变成了现在的免费观影。而在大众媒体上大肆宣传炒作的影片,当地的观众永远只能望尘莫及,无缘一睹芳容,而他们喜闻乐见的反映新农村新生活新话题的电影又少之又少,他们似乎慢慢地在把看电影从一种文化活动变成某种仪式性的事件,在固定的时间到固定的地点,和众人一同参加观影活动,而在他们面前大银幕上的活动的影像已不再是他们关心的唯一话题。
二、安岳县电影机构概况
在上世纪改革开放初期,由于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得不到有效满足,中央决定大力发展电影事业,一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二来可作为党的宣传武器,因此电影发行放映规模和从业人员数量急剧增加。1981年3月,中影公司在长沙召开全国农村电影工作座谈会,这次会议主要是为了贯彻中央大力发展农村小集镇建设的精神召开的。会议上推广了湖南、四川、安徽、湖北等地积极发展集镇电影院的经验。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安岳全县共有201个电影放映单位,从事电影放映的工作人员也达到百余人,而如今,全县仅剩县级电影院一座,正式在职人员两人,临时工十四人,全年电影放映收入不足七万元,拷贝陈旧,设备老化,管理匮乏,当年万人空巷的场景只能永远留在上一辈人的记忆里,人们对电影的兴趣已远远低于电视和网络。
安岳县作为四川省的重要县市,在地理位置上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东邻重庆市,南接内江市,北连遂宁市。如此一来该地既可享受来自四川省内的片源又可依托重庆这一西部最大的内陆城市,但安岳县电影公司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优势,仍然仅从上一级电影发行单位购入拷贝,就现今的电影发行形式来看,新上映的影片到达诸如安岳县一类的三级市场,上片时间普遍比中心城市滞后两至四周左右,如遇片源紧俏,少则三至五周多则一至两月。又如《阿凡达》这类影片,更是无法在安岳县电影院得到上映的机会,原因很简单,一是片方不会考虑将原本就走俏的拷贝投放到该地,二是安岳县电影院根本达不到放映该片的技术参数,因而无法上映。
现在提起影院,当地年轻人首先会想到便是“柠都影院”,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实体院线,而是当地的一家知名网站,上面几乎涵盖了所有最新最强的热门影片,由于缺乏有效监管,该网站上的所有影片均提供免费下载和在线观看,如此一来,越来越多的人更愿意在家里对着冷冰冰的电脑屏幕,去获取那些免费的资源,而不愿走进影院,因为他们知道,走进影院只会掏了钱却又不能看到自己期待的影片。
现在的安岳电影院,只有一到两个小厅还能对外开放,原本的大厅和其余厅次早已改造成演出场所和商业门面,而安岳电影院的盈利,绝对部分也是来自于对原有土地的再利用,而并非電影产业本身。2009年年初,该电影院还因将放映厅出租给私人,结果引来了一场不大不小的传销风波,那伙人打着商业演出的旗号,私自聚众集会,撒布传销网络,给安岳县电影院带来了极其不好的负面影响。此事之后,县政府有意将现在的安岳县电影院拆除用作他用,也许传销只是拆除电影院的导火线,更重要是这一区域位于安岳县的中心商业圈,人流密集,如将此地用作他用,必将会为县政府带来更大的商业回报。倘若真的拆迁,也许反而是件好事,这样一来,政府很有可能划拨新土地,用来修建新的安岳电影院,或是将其他文化场所集中起来,把电影院的建设纳入其中,如此一来,我们何不换个角度来思考:电影院的搬迁势必会带来新一轮的电影设备的再投入和影片资源的再补充,我们希望那时能有更舒适的观影环境,更震撼的视听刺激,更周到的接待服务,更完善的管理制度,更有效的体制创新,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搬迁获得意义,不然的话,那只能是换汤不换药,安岳电影院虽有其名,但无其实,终有一天会淡出人们的视线。
三、调研后的一些想法
由于此次调研正值“十一”长假期间,安岳县电影院比往常显得热闹许多,时不时也能在影院门外听见人们议论电影的声音,但那样的景象实在是少之又少。我想造成今天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沉积也有后人的散漫,既有政府的轻视也有机制的漏洞,无论如何,今天的现状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而要在人们的思想深层里重新种下电影的种子,还需要后辈不懈的努力,在我看来,当地的电影工作者应该着力做好以下几点。
1、集合多种经营模式,形成文化气场
单靠电影本身,在当今的形式下想聚拢人气难度很大,而如果将当地的文化特产集中起来,以餐饮娱乐为牵引,集中优势力量,打造当地的文化消费超市,将电影院、文化馆、地方戏及话剧舞台、商业表演场地等集中起来,形成一站式消费广场,这样一来既可吸引眼球,又可重新树立电影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拉动多元化的文化产业链条,打造艺术、文化、娱乐为一体的捆绑经营模式,将电影以新的形式、新的含义推向市场,重新让民众拾起对电影消费的欲望。
2、加大对设施及片源的再投入
电影对于大部分观众而言,是一种娱乐享受,他们渴望在影片里看到喜爱的明星,火爆的场面,震撼的音效,精巧的剧情并体验到良好的观影环境。而现在的安岳电影院,因为经营状况的不理想,员工的工作热情也不高,不仅没有主动去寻求开拓市场的意识,反而对来到影院的观众都缺乏热情,这样岂不是拒观众于千里之外吗?与此同时,电影院的放映设备和拷贝资源也极为有限,画面模糊,霉斑严重,音响效果也很一般,没有任何享受之感。这样一来,也不难理解为何大部分村民宁愿呆在家里上网或是看影碟、看电视,而不去电影院了。
3、切实落实政府的扶持政策
安岳县电影公司自从加入了四川省农村电影发展协会后,得到了更多的片源支持和技术服务,放映质量也得到了一定提升,再加上国家对农村电影的政策帮扶及财政补贴,暂时解决了当地放电影难、看电影难的问题,但后续发展仍需要当地的电影工作者们不懈努力。如何尽快落实政企买单、商业放映的各项运作机制,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都是摆在当下有待解决的难题。如今在国家和政府的扶持之下,安岳电影公司应该着实有效地开展惠民工程,落实电影进村落,电影进学校,电影进社区的各项行动,只有让民众对电影有了感知,对电影有了喜爱,对电影有了触动,才能让他们自觉走入影院,才能带活和繁荣当地的电影市场。
一番调研之后,这才觉感农村电影市场之悲凉,而再反观现今的城市电影市场,哪部影片有了过亿的票房早已不再是热门的话题,那为何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我们的农村电影市场却是如此斑驳不堪,这确实是值得人们深究的话题,如何尽快改变这种令人堪忧的现状更是摆在我们眼下最有待解决的难题。
作者简介
丁钟,男,1987年出生,重庆人,西南大学文学院电影学专业影视产业与文化传播方向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