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lf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放眼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教育的发展已经与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兴衰息息相关。因此,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当务之急。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因此,在与西方学生的比较中,我国学生的创造能力往往偏低。由上得出,课堂教学要加强在创新中求发展。
  
  一、什么是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在创造教育思想基础上,根据“创造学”和“教育学”原理,针对传统教育中有碍人的创造力提高的问题而提出的。所谓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综合的创新素质。它包括:创新意识与动机、创造精神、创新能力和创造个性等要素。创新教育是通过“创造的引导者”——教师应用创造性思维教学策略提供创造的环境,能激发“创造者”——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创造的人格物质”,以发挥创造的潜能,而有创造的行为或结果。就其目的而言,创新教育在于启发学生的创造动机,鼓励学生创造地表现,以促进创造才能的发展。就其内涵来看,它是教师通过课程内容及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和增长学生创造行为的一种教学模式。就教师本身来讲,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因时制宜,变化教学方式进行创造性思维教学。
  
  二、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要实施创新教育,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许多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它比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还要强几千倍。”因此,教师要以人为本,相信潜能,相信学生能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是不断变化发展与进步的个体。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实施“因材施教”,做到尖子生吃饱,中差生吃好。使全体学生自主参与,激励竞争,形成一个“兵教兵,兵教官,官教兵”,全班学生共同提高的统一整体。教师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而不应把学生看作只会输入的“机器”,学生也和教师一样,他们有血有肉,也有需要,有感情。所以,我认为,教学应是在保护孩子天性的同时,使用符合其年龄特点的方式和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而不是课业负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一)设疑启智,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任何思维过程总是指向某一具体问题。问题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从问题开始的。科学的发展史就是对奥秘的探索和对问题的解答的历史。在中小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疑,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质疑、探究、发现,激发其求知欲,让学生在质疑、探究、发现中获得知识和经验。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设计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既调动了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又训练了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
  (二)巧设创新探索机会,培养自立探究能力。
  素质教育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教育,学生需要获得能够继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科学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以更好地发挥天赋、能力。学生应该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给他们更多的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获得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的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师生间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关系,能使课堂更自由开放、更富有情境性,更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更加注意教法新颖有创意,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锐意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想方设法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在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并能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想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也可以用所教的知识,让学生自由地求异发散、编写新的内容,挖掘教材中的想象材料,培养创新思维。
  素质教育说到底,在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潜能,培养创造性的想象力。“带着一种无比高涨的激励的情绪从事学和思考,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为人的智慧和意识的伟大感到骄傲”。因此,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想象材料,创设情境,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高峰体验中”不断产生内在的学习原动力,促进学生不断探索,主动发展。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再起波澜,巧妙地为学生创造了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才能。
  (四)巧设课堂参与方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
  教学过程既是认知过程,又是情感过程。这两个过程相伴相随,相辅相成。积极参与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充分体现了活动、民主、自由的课程理念。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不断激发和培养其学习兴趣,为其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通过独立学习、小组讨论、集体评议、师生交流、课堂游戏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整个环节中起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真正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
  综合上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不断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作为跨世纪的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品质。而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英语的课堂教学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其良好的兴趣,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其求异创造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语言焦虑和学习动机的理论框架下,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高职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非语言性障碍主要表现于交际畏惧和基于成绩达成目标的动机缺失。这两种障碍都对成绩的提高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制定对策时,尤其应注意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学习障碍。  关键词: 高职学生 英语学习 非语言性障碍    从来源上看,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障碍可以分为两类:来自语言本身的障碍和来自学生自身的障碍。语言本身的障碍是
阅读是我国学生接触外语信息、参加外语实践的重要途径。阅读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它既是语言文字的处理过程,又是学生已有背景知识的运用和处理过程。阅读时学生直接面对的是语篇,其组成及其规律对阅读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提高阅读能力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方式。    一、存在问题    学生阅读的速度和阅读的质量分别是构成并且直接影响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的两个主要因素。而在实际阅读过程中,这两
为探讨鸡大肠杆菌生物被膜的多重耐药机制并为其相关感染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用双纸片协同法对从河南省各地分离出的27株鸡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ESBLs的检测,用标准微量稀释法
摘 要: 大学英语课堂中的词汇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如何帮助大学生有效地识记、理解并运用词汇,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对词汇教与学进行了设计探究,总结出一些实际可行的词汇教学方法,旨在对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效率提供一些帮助。  关健词: 建构主义理论 大学英语 词汇教学    一、引言    众所周知,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语言表达意义的主要承担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材在新学期开始实施。它的主要特点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三个维度设计教材,特别强调人文性,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  新课程相对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来说,是一场深刻的改革。作为高中的语文教师应该怎么教好语文呢?    一、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 HPS)是猪Glasser’s病的病原体,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随着养猪业的发展,该病近年在世界范围流行逐渐呈上升趋势,给养
tRNA在机体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tRNA还参与反转录、蛋白质降解和细胞通讯等过程。研究表明tRNA可在应激状态下被剪切,但在生理状态下小鼠成熟精子中也存在大
本文从鸭场的场址条件、规划布局、技术力量、管理水平、防疫消毒重视程度、粪污处理设备设施等方面,选择综合评级分别为优、良、中、差的A、B、C、D四个规模肉种鸭场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