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激活学生思维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an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新课程改革逐步进入深化、推广和反思阶段,在课程中、在学科教学中、在课堂的每个环节中,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成为新课程发展的新趋势。在此背景下,中小学语文教师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创建一个良好的课堂秩序以便有效地组织教学,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及积极的组织策略以实现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获得显著发展,已成为新课程环境下课堂教学的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所以,我在新课程的实践探索中,也发现了一些端倪。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的课前教学情境,激发语文兴趣。
  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的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便会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促进各种智力因素的发挥,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的教育家于漪也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想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在上课伊始就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点燃起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情绪饱满地主动探求新知识,是教师们尤其是语文教师煞费苦心的事。
  这使我想到了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不断普及和提高,课堂的导入手段也可以丰富多彩,尤其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于一体,它在处理图文、动画、视音频等方面的良好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要,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比如我在上小说《林黛玉进贾府》的课前预先播放了该电视剧的主题曲《枉凝眉》,悠扬的乐曲顿时把学生带入了那个如诗如画的情境中,学生对该小说的兴趣立马浓厚起来,上课很投入。还有讲到词《虞美人》这一课时,我在课前播放了由邓丽君演唱的《虞美人》歌曲,优美的歌声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他们激情高涨,他们发觉词还可以唱得这么美。借助多媒体,以优美的音乐与画面营造氛围,学生容易入情入境,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感悟语言文字。
  二、挖掘朗读天赋,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
  “读”虽说在传统教学中把它依附于“写”,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实际上对“读”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极为重视的。因为通过朗读训练,学生可以从篇章中领会文章的主旨、思想、意蕴,既受到了熏陶感染,又锻炼了用语音描摹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同时,教师通过朗读可以检验学生对文章的掌握程度,感情倾向和认识水平,所以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训练作为阅读训练的基本内容之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海德格尔也曾说过“语言就是人的生命活动”。可见语言本身具有提高人类修养,使人精神高尚的人文价值,这也正反映了语文学科的主要规律。而语文学科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即育人)主要是情感教育,语文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情感教育为主要内容。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美的情感,通过朗读活动,将文学作品美的情感渗透于学生的心灵,将文学作品美的语言作用于学生的语感,才能真正达到提高人文素质和语感水平。所以在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中,朗读显得何等重要。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不仅要自己善于朗读,带领学生进入文字作品的佳境,去领略文字作品的意味,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还要善于挖掘学生自身在朗读方面的天赋,提高他们语言表达的能力。
  我在讲读必修一“吟诵青春”这一诗歌专题时,采用了让学生多读(有感情地读),多听的手段,重在培养他们对诗歌的兴趣。在赏读《相信未来》这首诗歌时,还用了钢琴曲配乐朗诵,先由同学自发组织两两组合配乐朗诵,后由全班一起配乐朗诵,整个过程同学们都很投入,积极参与,沉浸在诗歌的情感中,上课的氛围也非常好。课后还有同学在周记里写道“小时候认为大声地读就是朗读,后来认为有节奏的读就是朗读;现在才明白,朗读要加上感情。听了配乐的《相信未来》的朗诵,才发现我们的朗诵是如此苍白,因为没有感情的点缀……”。除此以外,我们在学习戏剧单元时,也尽量给学生读的机会,鼓励学生出来朗读表演,尤其是名篇《雷雨》中的对话表演,扮演周仆园和鲁侍萍的两位同学仔细研读了剧本,一开始就能投入剧情,感情较到位,最终他们的对白表演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课后同学们对戏剧的学习兴趣也更浓厚了。
  其实我们的学生并非无情之人,关键是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而不是自己一讲到底,无视学生的存在。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学生的天赋比如朗读方面的潜能,就会发现许多惊喜,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而学生也有自身价值被重视的感觉,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会更高。
  三、相信尊重学生,让学生在鼓励中树立自信。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免会有困难、差错、失误,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如何对待很重要,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课堂也会变得死气沉沉,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实话实说》里因为主持人创设了一种无拘无束的平民化环境,观众感到愉悦、才轻松善谈。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
  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本着一颗宽容的、热爱学生的心去尝试教学,对学生的提问和回答尽量给予鼓励的肯定的评价,尤其对于学习困难生和问题学生的需求我会经常作出一些模糊的激励性评价。例如:“不要慌,胆子大些,错了也没关系。”“你能回答得这么好,真了不起!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好。”“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消除了他们的学习恐惧心理,而且让他们逐步体验了成功的快乐。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尼·德·列维托夫曾提醒我们在教育中要“暗示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改进的可能性,并把注意力集中在每一个学生现有的优良品质的各种表现上。”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不妨尝试这样做一下,暗示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会进步并正在进步。批改学生的习作时,我们应该珍视学生的每篇习作,把它们当作自己费尽心思创作出来的作品。这样换位思考有利于我们在改习作时变得慷慨大方,毫不悭吝对学生的表扬。哪怕他们一篇习作中只有一个词语用得好,也要在那词语下画上表示赞赏的圆圈。习作批改完后,还应该及时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或者在班里绘声绘色地宣读习作中的精彩之处,或者将习作张贴于教室的学习园地里供大家欣赏借鉴。我还曾经挑选了一些写得较出色的同学的作文连夜打印出来,并油印发给大家来赏读,看着大家感兴趣地在阅读以及被选中作品的同学脸上的笑容,我由衷感受到了此刻学生心里的那份喜悦和成功,他们的自信心在这样的鼓励中大大增强了。
  四、做艺术感染的天使,把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它需要心灵的自由参与,需要思想的大胆碰撞,需要智慧的平等交流,需要情感的积极投注。语文,它以成就思想、丰富心智、提升灵魂、锻铸人格为己任;它着眼于精神的改造、新人的培育;它不仅仅是要让受教育者掌握基本的语文技能和思维水平,为日后的生活提供技术的支持,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让受教育者与优秀的传统文化相对接,与古今中外人类高贵的灵魂对话,从而为日后的发展与提高提供精神的滋养,让他们的周身始终涌流着大大小小无数思想感情的生命泉。
  所以,人文精神不能靠强行说教传给学生,这样做会适得其反,人文精神传输重在熏陶,感染。我们语文教师不能只懂一些汉语知识或修辞等语文理论知识就行,我们要加强修养,培养良好的人文精神,这样我们才能在教学中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
  教师要做好课堂艺术感染的天使,要在这几方面加强修养。首先是情感上要丰富而真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以说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教师,教师与作者及学生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上,通过交流来感受对方情感上的美,以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比如说用微笑来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我记得有好多次那样的情景,上课铃响,我带着微笑走进课堂向学生们问好,学生明显感应到了我愉快的情绪,从他们满含笑容的问好声中,课堂融洽的气氛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在这样的环境下,上课明显轻松,愉快,老师讲解顺畅,学生接受容易。能带着微笑走进课堂,用我们的爱心,耐心平常心及智能来教育,则天下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其次教师要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要当一名有“语文味”的语文教师,广泛阅读是基础。试想教师不博览古今中外的名著,怎会有在课堂上旁征博引的机智、信手拈来的潇洒呢?教师远离了阅读,势必会语言枯涩、见识浅陋。最后语文教师要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其感受,创造这些美。
  总之,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模式,创造更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这才是真正意义的语文课堂教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武进区湟里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那是开学的第一天,我习惯性地提前两分钟到班,然后从前到后地绕班转一圈。因为新生刚入学,对什么都感到新奇,所以我一进班,学生们也都跟着我进了班,坐好,抬头,齐刷刷地看我。我只是会心地一笑,然后从前面绕到后面,从后面又绕到前面。  我感觉有一个孩子没有看我,一直低着头,我走到他身边,很绅士地说:“你好,请把课本准备好!”他抬眼看了我一眼,那一瞬间,我突然想到了卡西莫多,《悲惨世界》里的卡西莫多。他的脸
语文教学是以“语文”为内容的教学活动,对于教师来说,就是带领学生在别人或者自己的言语实践(书面形式或者口头形式)中,逐步归纳、总结、接受语言规则,再用习得的规则,指导自己的言语实践,使自己更善于正确接受外部信息和妥善表达自我。当然,某一社会的语言规则都是系统的,庞大的,学生对于语言规则的归纳、总结、接受不可能一步到位。所以,整个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提升是一个螺旋式循环上升的过程。  而所谓语言学是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形成的系统化的理论知识的总和。新课程倡导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的教学,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然而,同一班级的高中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参差不齐,若按同一标准同一要求对待所有学生,必然不能发挥学生的才能和特长,这就要求注重实际,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要想达到这一目的,良
新课程实施以来,无论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现代教育技术等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师生共同学习、平等交流等教学理念已经成为大多数教师的教学主导思想。越来越多的教师自发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逐渐形成教学反思的良好习惯。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思考。然而,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实施环节。
【内容摘要】多种智能的不同组合及表现构成了每个人不同的智能结构,有的孩子的某种智能表现非常突出,呈显性状态,而大多数孩子的很多潜在的智能有待于我们教师和他自己去认识、挖掘、开发。这就为目前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课题。  【关键词】专题学习协同学习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至少同时具有八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及自然观察智能。
【内容摘要】拼音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里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学习较为困难,为了能使他们学好拼音,在教学中一定要调动他们学习拼音的兴趣,教学中可采用形象教学法、顺口溜教学法、绘画法,故事法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激励教师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随机把握,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形象抽象符号形象教学法顺口溜教学法绘画法故事导入法  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
【内容摘要】一个好的作文题目能够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激发写作兴趣,从而顺利地完成作文。所以命题很关键,我认为,命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有实用价值。  【关键词】语文 作文教学 命题艺术  去年,我接手了两个初一班,第一次作文,考虑到学生们刚升入中学,于是我选定了一个很常见的题目《我尊敬的一个人》,然而,等到收作文时,竟然有一部分同学没做完,就是收上来的作文,我在批阅中发现,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作为数学教学第一线的工作者,要切实响应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领悟其中的精神:学生的健康发展才是最终目的,才是教育改革的趋势所在。如何让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语文是与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可以说,没有生活就没有语文。那么,学生语文学得怎么样,直接取决于学生的人生阅历怎样,生活积累怎样。学生的语文学习方面的生活积累现状怎样,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现代学生的生活积累已经严重影响到他们的语文学习。原因是什么?  首先因为这是个视频、音频充斥我们生活的时代。我们满耳听的都是好听的音乐,满眼都是好看的图片,学生再也没有时间、没有心思去读那些
【内容摘要】教师一手包办的传统作文批改方法成了困扰高中作文教学的顽症,成了广大高中语文教师的心头之痛。引导高中生自改互改作文,是诊治传统作文教学顽症的一剂良药,是减轻语文教师工作负担的需要,是实施作文教学改革、提升作文教学质量的需要,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需要,是培养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需要。  【关键词】高中生 自改和互改作文 理论思考  “前世杀了猪,今生来教书;前世杀了人,今生教语文;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