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一束“阳光”“灿烂”一片天地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890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充满积极、愉快的教学情绪,会使智力发展获得最佳效果。因此,努力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是教师不容忽视的问题。下面仅以苏教版教材为例,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精妙的课堂开场白至关重要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在执教《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时,导入新课可谓别具一格。
  师:我姓孙,咱孙家有个名人,他叫孙悟空。大家知道他有什么本事吗?
  生:他会七十二变,想变什么就变什么。
  生:他武艺高强,斩妖除魔。
  生:一个筋斗云能翻十万八千里。
  师:你们还知道我们孙家还有哪些名人?
  生:孙中山先生,他领导了辛亥革命。
  生:孙武,他曾经写过一本有名的兵书《孙子兵法》。
  生:还有三国时的国君孙权。
  师:是啊,咱孙家出现过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等等。每次提到他们,我心里特别自豪。你们家都有哪些名人、伟人呢?
  生:我叫姚亮,姚明是我心中的偶像,他现在在美国的NBA打球。
  生:我姓王,我们这个家族中出现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
  上述课堂片段中,孙老师运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和诙谐幽默的语言,以聊姓氏的方式自然展开,师生聊得愉快,聊得有趣,课始就调好入境的弦,定好感情的调,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给学生一个满意的“入场券”。这样的导入润物细无声,这样的开场白妙笔生花,使课堂充满了灵性和生命的活力。
  二、精彩的课堂教学手段异彩纷呈
  教学实践证明:新鲜的课堂教学手段,会使学生的大脑皮质持续处于积极而且活跃的最佳思维状态,因此,要形成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教师就要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变的手段进行教学。
  1.不同的文章,不同的脸谱
  上课时千篇一律的严肃面孔、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生厌。改变这种状态,满足那些对新鲜事物充满新奇和兴趣的稚嫩的目光,教师必须设法多变,设法出“新”,而且争取日日新、课课新,出“新”制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不断变化着自己扮演的角色,时而笑意盈盈,时而忧愁满面,时而轻松潇洒。有时也不妨来个突发奇想。比如教学《小儿垂钓》时,我刻意扛着一根钓鱼竿走进教室,然后蓬头侧坐,静静垂钓。教学效果,自不必说。再如教学《荷叶圆圆》一课,可以由预先训练的学生来进行分角色表演,激起学生的表演欲望,进而带动全班同学进行再创造表演。这样的做法不仅能激起学生的求知兴趣,也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和谐。
  2.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随时会生成一些新的信息,教师应及时捕捉课堂上的动态生成资料,因势利导,打破计划,对预定的目标、内容进行反思和调整,为学生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发展空间。这样才能使课堂生机勃勃,气氛融洽,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请看一年级识字课的教学片段:
  (课始,教师依次出示几个生字:“口”、“耳”、“木”、“羊”、“鸟”……
  师:其中有没有不用老师教你们就认识的字?
  (老师话音刚落,一个小女孩立即就站起来)
  生:老师,第五个字我认识,是一“匹马”的“马”。
  (课堂上爆发出一阵笑声,刚才回答问题的小女孩似乎有所察觉,红着脸低下了头。)
  师:(在“鸟”字的下面写了一个“马”字,并朝小女孩微笑着)看来,“鸟”与“马”这两个字你都有点认识是不是?
  (小女孩抬起来头,奇怪地望着老师)
  师:老师猜想,你能把“鸟”认成了“马”字。肯定有什么原因,你愿意告诉大家吗?
  生:(小女孩点点头,轻声轻气,慢慢吞吞)这两个字长得太像了,它们都有“竖折折钩”和“一横”。
  师:你说得多好啊,把“鸟”与“马”这两个字的相同点告诉了大家。现在请你仔细看看,这两个字你一定会发现它们还有不同之处,请你来当小老师教大家认这两个字,好吗?
  (小女孩高兴地走上了讲台……)其余的学生也动起来,在活动中尝试,在比较中学习,兴趣盎然。
  课堂上,对于学生出现指“鸟”为“马”的偶发事件,教师没有批评斥责,而是及时地捕捉到了这个容易被忽视的生成性资源,并从中敏锐地捕捉合理的因素,化“错”为“对”,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了一个宽松的氛围,激活了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增长了知识。
  三、精趣的课堂小插曲跌宕起伏
  1.幽默,让批评也美丽
  这是一堂语文课,有四位学生在黑板上事先画好的格子里听写上节课学过的词语。当我提到“登”这个字时,只见一位学生把字写得又宽又大,格子塞得满满的。为了不破坏课堂气氛,于是我沉思片刻说:“杨柳啊,你的字该减减肥了。”教室内响起一阵轻松的笑声,杨柳也在笑声中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并及时纠正过来。课堂上出现的这个“小插曲”被及时化解并在不伤和气的情况下解决了。课下,几位活泼可爱的孩子将我团团围住,“老师,你今天批评杨柳真幽默,我们喜欢你这样说话。”
  由此可见,幽默,创设了和谐融洽的教育氛围,它让本来难堪的批评变得友好起来,更为重要的是,幽默,传达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让学生在笑的同时,深思其中的含义,领悟蕴含的道理。
  2.惩罚,也可以是甜的
  课堂上,学生们正在用“碧空如洗、一尘不染、做贼心虚”几个词语写一段话,突然,发现靠窗户坐的王凯正在用涂满墨水的双手在洁净的玻璃上肆意乱涂,顿时,一尘不染的窗户变得“惨不忍睹”。我沉下脸,刚要怒喝一声,正碰到王凯那“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目光,怎么办?我的大脑在急速地运转着……我悄悄地走到王凯跟前,对着他的耳朵小声说:“今天,老师想请你用这几个词语,以《玻璃的苦恼——我的脸怎么不美了》为题写一段话,请你在临下课之前读给大家听,好吗?”他显然明白了我的意思,脸红红的,手不时地搓来搓去。下课前,在同学们的掌声中,王凯走上了讲台,读起了他那篇《玻璃的苦恼—我的脸怎么不美了》。他读得认真,同学们听得也很专注。读罢,王凯突然朝我鞠了一躬,近似哽咽着说:“老师,我错了,不该拿脏手去涂抹玻璃,更没有好好写您布置的片段练习。”我抚摸着王凯的头,指着玻璃温柔地对他说:“看,它还等着你给它美容呢。”“我,我下课就给它擦干净。”接下来不等我再想说点什么,听到的是经久不息的掌声,那一刻,我的心充盈着感动,孩子们的眼睛里也装满了感激。
   面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偶然失误,我们要扮演的决不是警察的角色,而是让学生在认识错误的同时感受到关怀,感受到爱,从而自觉地求真、向善。甜蜜的惩罚既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又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维护了自己的自尊,同时又让教学在充满爱的气息中进行。
  四、精湛的课堂结束语必不可少
  一篇好文章需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更需要一个精湛的结束语。恰到好处的结束语,可以使课堂学习曲虽终,情未尽,余音不绝。
  比如,我在执教《做一片美的叶子》一文时,在不断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充分开展师生对话的基础上,最后预设了精辟的结束语,对全班学生进行了激情地总结:叶美,是因为树;树美,是因为叶。如果每片叶子很美,那么这棵树一定美;如果每个同学都很美,这个班级一定美;如果每个人都很棒,那么,这个民族一定有希望!
  听了我的这段充满激情,富有哲理的话语,学生个个两眼放光,激情四射。可以想象,课虽然结束了,但学生们却仍在老师诗情画意般的结束语中纵横捭阖,恣意挥洒,流连忘返,愉快轻松的课堂气氛向广阔的课外学习生活不断延伸开去。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一门教学艺术。只要我们用心,相信每一位老师都会变成变幻莫测的魔术师,改变学生在沉闷环境中学习的局面,使课堂教学气氛在老师的个性中异彩纷呈。
  (责编夏天)
其他文献
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曾在《雄辩术原理》一书中提到,“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引导班上的学生运用他们的智慧自己去发现问题”。除了使我们的学生不需要总是有人教,我们的教学还能有什么别的目的呢?“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然而,如何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呢?笔者将结合本地高效语文课堂建设中的经验和策略,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一、研究方向紧密围绕课程标准  通过实
近日教《少年王勃》,有青年教师问我道:“教得轻松,学得愉快,信手拈来,怎得神来之功?”笑答:“痛并快乐着!”王国维说,做学问有三个境界。我觉得,教课也是在做学问,一次成功的阅读教学,也要经历三重境界。    一、独上高楼望天涯  《少年王勃》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这一单元由古今中外4位名人的故事组成:《菩萨兵》赞颂革命英雄朱德;《大作家的小老师》介绍英国大作家萧伯纳;《李广射虎》《
叶圣陶先生曾说:“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益在于启迪引导,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如,非教师滔滔讲说不得,学生默默聆听。”当学生的思维受阻发生短路时,教师要在不断地疏导中让学生茅塞顿开,习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掌握思维的方法。笔者结合日常教学的案例,根据造成学生思维短路的不同情况,将思维方法与教学方法进行融合,提出小学语文课堂中解决学生思维短路的一些即时引导方法。  一、溯源谈话法—— 循循善诱,追本溯
课后习题附在课文之后,与课文一同组成阅读的教材,它们之间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我们不能将课后习题看成是课文的附庸,可有可无。那么,现行的语文教材中的课后习题是否能履行自己的义务呢?经过深入分析,我们发现当前的语文课后习题存在着重能力轻知识、重有序轻层次、重封闭轻开放、重理解轻运用等不足之处。为了让课后习题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至少还应做到这么几点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都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就是用逼真的画面表达,虽不言情但情在境中藏。可是对儿童来说,由于古诗最大的特点是凝练,因此呈现在他们脑海中的画面,色彩不丰富,层次不分明,立体感缺乏。一言概之即单调,自然离“逼真”的要求相去甚远。既然显性的画面都谈不上“逼真”,却还要他们硬着头皮去体悟诗歌所蕴含的隐性情
追求有效课堂,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追求课堂教学的语言魅力。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脑力劳动的效率”。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尤应如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激情——彰显活力的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感情是联结作者感情和学生感情的纽带和桥梁,特别是在示范朗读和解说文意时,教师必须十分动情和富于激情,要“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叶圣陶)只
王泉根先生认为:“儿童文学本是写给有童心的人看的。”成人之所以愿意成为儿童文学的读者,是因为“希望回归童心,从童心世界找回纯洁的精神与定力资源”。为什么成人能够从童心世界找回清纯的精神与定力资源呢?我认为,根本原因是童心映照的是一个纯洁的世界。“童心”,古语称为“赤子之心”,那是未经世俗污染过的心灵,所以它所映照的是一个清纯的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成人如果要进入清纯的心灵境界,读一读儿童文学是必要
为什么我们的学生越学越没有了灵气?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体验到快乐?带着一种全新的眼光审视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弊端。  一、用心一句,胜过千言万语  案例  老师说:“下面请同学们读课文,看谁读得好。”学生们一个接着一个读起书来。老师说:“你读得真棒!” “你真了不起!”“为他鼓掌!”一节课下来,掌声、表扬声不绝于耳。如果有学生读得不是很好,老师便会说:“还有哪个同学读得比他更
一、研究背景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动力,是所有学科教学的生命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会产生主动学习欲望,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觉得学习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从此会乐此不疲。但是从调查研究情况看,目前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仍然存在教师讲解分析多,学生综合实践少;教法研究多,学法研究少;对学生一刀切要求多,分层要求少等许多问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正在逐
中西文化的本质差异  在近期召开的“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以耶鲁大学为首的不少外国校长指出,中国学生的缺点就是“太听话”了。对此中山大学夏纪梅教授认为,中国的学习文化与西方的学习文化差异,来自两种文化的本质差异。  中国文化中的信念、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特征都是以群体为核心,在人伦态度上崇尚谦虚、谨慎、含蓄、内敛。学生自然不敢张扬个性,表现创意。而西方则强调以个人为主体,强调个性的张扬,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