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使用者人体尺度测量与居住环境关键节点尺度设计研究

来源 :城市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xy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团队通过以往调查研究发现,现有居住环境中部分关键节点尺度的轮椅友好性有待提升.本文通过对相关标准法规、科研文献的分析,总结了现有的研究基础,并对103位轮椅使用者的测量数据进行了平均值与中位数统计,提出中位数优先、性别均好性研究原则,结合人体尺度数据,对容膝空间、门窗把手高度、窗台高度等进行基于轮椅使用者需求的尺度研究,并提出相关设计建议.
其他文献
期刊
超薄罩面用于水泥路面改造,具有时效快、节省材料、改造效果好、路面静音等特点。通过某城市道路依托水泥路面加铺超薄罩面应用实践,总结了超薄罩面实施流程和技术特点。同时,针对水泥路面特殊情况,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案,其成果可为类似的水泥路面升级改造提供借鉴和参考。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全面进步,人们对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建筑行业的兴起,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在逐渐出台的各种绿色建筑行业的管理办法和规定下,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条件日趋成熟。工程造价控制是绿色建筑建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发展的道路上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就绿色建筑的相关概念和基本特征进行简单概述,对绿色建筑关于工程造价控制方面的主要内容,以及如何更好地落实绿色建筑的工程造价控制进行进一步探究,可以更好地控制绿色建筑的工程造价,使绿色建筑工程得到蓬勃发展。
沥青材料作为一种黏弹性物质,具有自愈合性能。为研究影响70#基质沥青的显著性因素,设计正交试验选取了间歇温度、间歇时间、损伤度三个因素并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进行“疲劳-愈合-疲劳”试验,根据极差、方差得到各因素对自愈合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自愈合性能指标HI1的主要因素是间歇时间,间歇温度和损伤度几乎无影响,认为采用指标HI1评价基质沥青的自愈合性能欠妥;对影响自愈合性能指标HI2的因素显著性排序为间歇温度>间歇时间>损伤
针对目前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内业数据处理过程中,大面积弱纹理区域空中三角测量出错率高且精度难以保证的现状,现采用Virtuoso3D对大面积弱纹理区域进行空中三角测量计算。首先,介绍了基于Virtuoso3D平台的空中三角测量的操作步骤,以容东片区实际项目为例,该区域被大面积植被、防尘网覆盖,航拍过程中会出现在多张连续影像中,存在特征点不明显或者缺失现象。在空三计算过程中,基于多视影像进行特征点计算
以武汉市某污水处理厂深邃泵房为研究对象,基于ANSYS有限元数值分析软件,建立几何模型及材料模型,选用合适的泵房约束,并进行网格划分,对其楼层结构进行模态分析,计算出其固有频率和振型,根据计算结果提供相应的修改建议,并对改进后的深邃泵房结构进行模态分析。结果显示,改进后的泵房振动频率远离水泵主频,不易产生共振。
传统村落蕴含丰富的地域文化且数量众多,其发展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面临文化保护传承不足、网络空间不完善等困境,与城市问题相似.通过分析城市双修理论基础,构建适用于传统村落微更新的理论框架,包含文化修复、网络空间修补两个方面.以赣州杨梅村为例,剖析其现状问题,运用理论框架提出建立文化保护与传承机制,完善功能、公共设施、生态网络空间优化生活环境的对策,以期为其他传统村落的微更新提供参考.
新型加筋格宾型挡土墙较传统路基挡土墙具有生态环保、占地少等优点。在该新型挡土墙土压力、筋材长度、结构稳定性等方面计算分析基础上,就工程施工工艺应用进行论述,可为建设生态公路和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以机荷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为背景,针对BIM技术在初步设计阶段的应用进行研究。首先,在项目设计前面对专业众多、设计数据庞大问题,建立协同工作平台、创建统一工作空间及制定标准建模规则的技术构架;其次,为实现路线设计方案可视化分析和评价,对于道路设计过程中三维实景模型、管线及控制因素建模进行BIM技术论证,创建精细化场地模型;最后,以BIM正向设计为目的,在CNCCBIM OpenRoads软件及路、桥、隧集成开发平台下,进行道路、桥梁、隧道重要设计技术节点研究。创建BIM在公路正向设计中的科学、合理应用工作流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现环境下的乡村建设需要立足于现实。通过实地调研与案例研究,我们以唤起乡村情感,优化生产关系与人居环境为前提,总结并创新实际村落改造的相关理论。选取陕西省蓝田县厚镇东咀村示范段规划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以微更新策略建立乡村改造的策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