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普走进“一带一路”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yvinc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一带一路”,科普新的主战场
  “一带一路”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热点,也是世界上的一片热土。“一带一路”工程是一个世界级的百年工程,这片热土、这个工程世界参与、世界关注。科普工作走进“一带一路”,关键在于找准科普与“一带一路”的对接点,我们找出的对接点就是习主席提出的“五通”。第一,政策沟通;第二,道路联通;第三,贸易畅通;第四,货币流通;第五,民心相通。
  科普又是一种社会教育,其特点是社会性、群众性和持续性。从“科普”这门学问的实质和“一带一路”这个伟大战略构想来看,“科普工作”以“五通”为对接点,以“五通”内涵为抓手,科普宣传对“一带一路”的建设、推进和共享是一种有效的、有力度的、可实质操作的宣传方式。
  抓好科普工作服务和服从于“一带一路”,也是科普工作顺应历史潮流、适应新常态、创新工作方法的一个新举措。同时,我们还清醒地认识到,“一带一路”国策的实施以及世界的强烈呼应,也为科普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契机,为科普工作的转型跨越搭建了一个新的历史平台。下面笔者对古州雁门与古代“丝绸之路”相交、相融、相互促进孕育出的雁门各种地域文明,做一个抛砖引玉式的概述,提出一些问题,以期社科专家们、科技专家们、地方文化专家们,用精彩的笔法还原古老而文明的丝路世界,为雁门古州共享“一带一路”出谋划策,为我们古老的雁门人民,讲出他们自己创造的古、今精彩故事。
  二、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与雁门农耕文明发生、发展互促互进之路
  雁门农耕文明的实践证明,2000多年前“丝绸之路”的凿通和持续运营,形成了一条沟通中西文明,特别是内陆和中亚、内陆和欧洲各种文化的大通道。当西域或内地的农产品、农作物种子以及农作物栽培、管理、加工技术传到双方的“异域”后,就会给异域地的农作物结构、食品结构、农经结构、生物食品链结构、人体素质结构释放出极大的冲击力,很快会打破原来当地农作物结构平衡,引发当地农耕文化的异化或升级换代,引发当地农业结构生物多元化的变化,形成一个新的农业产业结构,新的食品结构。
  同样,我们古州雁门的传统农耕文明,每当吸纳和融合西方的一个或数个农作物新品种以及栽培、管理、加工技术后,也会给我们雁门地域的农耕文明增加新的农业文化基因、农业技术基因、食品文化基因、生物链级数、生态文化基因,从而给我们传统的雁门农耕文明带来了新的变化,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使得雁门古州当地的农业结构、农耕技术、古老的农耕文明获得了新的延续动力和发展活力。本文首先从分析引进西域农作物和其衍生的加工、饮食、礼仪等文化典型案例入手,解剖一下雁门农耕文明中的西域农耕文化之基因表达,佐证一下前边一些“空洞”的文化性说教,用实例“科普”一次“农作物学”、“食品文化学”、“食物营养学”以及“轻工艺学“。
  三、雁门农耕文明中西方农耕文化基因表达的个案及文化影响
  (一)几种典型“舶来品”的引进
  1.榛子。原产地是“一桥联亚、欧”的土耳其。榛子从土耳其迁徙到古州并安家落户后,对雁门农耕文化的贡献主要有三,其优化和保护当地生态文化的作用,从自身的花、果和根系三个不同方面体现出来。在叙述榛子对雁门农耕文化的贡献时,再赘述几句,即是谁把榛子这种植物传到代县的?代县是用什么方式,如,交换方式、馈赠方式、还是胡商扎根在代州后自己播种、自己食用的方式得到的?均无稽考。但它对代县传统农耕文明的影响特别是对生态文明的影响延续至今。下面我们从榛子植物自身分析一下,它是如何丰富和涵养了雁门农耕文化的。
  第一,榛子及其互生的灌木丛,是早春蜜源树种,为昆虫提供了早春食物,尤其是姬蜂种群,因为它们是丘陵、河地农作物害虫的天敌。第二,榛子果在雁门饮食文化中得到了充分表达,上升到仪式化、程序化的礼仪程度。坚果采摘炒熟后既可充当山农之主粮,也是山农在进山干活时的干粮。第三,在代县南北两山的水土保持、涵养水分、促进山坡生态圈良性循环方面功不可没。第四,榛子作为高端干果,不仅为劳作于黄土地上的雁门人所接受融合,而且榛子所表现出的文化特性亦为雁门的山水接受融合,亦为我国舞文弄墨的文人认同融合。
  2.核桃。原产地为西亚,特别是波斯地区尤盛。核桃被引进古州雁门并驯化栽植后,对雁门农耕文化的多元化、衍生化作出了哪些重要贡献呢?现分述如下:
  第一,核桃木料的开发和利用,丰富和衍生了雁门古州的家居室内文化、木雕木刻文化。第二,核桃仁在中药补益领域,开辟了一个以胡桃为“君”的方剂系列,为雁门中医药文化多了几个汤头、多了几个方剂,充实和丰富了雁门中医药文化。
  3.石榴。原产地是巴尔干岛和今伊朗及其附近地区。石榴是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来的种子。石榴作为一种集食物、药物,特别是中国特色吉祥文化于一身的外来物种,被引进和同化后,最少在雁门农耕文明的三个方面进行了独特的文化表述:石榴的文化艺术;石榴的生态文明;石榴的生殖崇拜。
  第一个方面是被张骞引进的安石榴或石榴被雁门本土化产生了一种与其原产地不沾边的戏曲音乐文化。石榴被古州雁门“文化”化的另一个层面,则是我们的祖先把漂亮的、珍稀罕见的物件、矿产均冠以“石榴”二字与石榴本身的丽质与文化内涵相媲美,如把红色的漂亮的绫罗绸缎裙子称为“石榴裙”,把国产的一种红宝石命名为“石榴石”。被张骞引进的安石榴被雁门本土“文化”化的第三个层面,则是石榴籽多(多子多福)的寓意,是民间福文化的符号和象征,石榴子多预示家庭人丁兴旺,幸福指数高。第三个方面是丰富衍生了雁门古州农耕文明中的生殖文化。石榴是一个家族人丁兴旺的吉祥生殖文化符号。
  4.葡萄。我国目前栽植的主要有欧洲葡萄、美洲葡萄。葡萄果实可生食、制干、制汁、酿酒。当张骞把葡萄从西域带回来时,命名为中国特色式的名字:蒲陶或蒲桃。历史学家林幹在其专著《中国古代北方民族通论》中讲,西域好葡萄者为大宛国人,中国第一好葡萄者是汉武帝刘彻。葡萄成为汉武帝时代一种凿通“丝绸之路”政治生态中的一相,也是其宫庭御园自然生态中的一相。   葡萄的引进对雁门农耕文化来讲,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充实和丰富。一是丰富了雁门黄土高原饮食文化,二是大大提高了当地人体基本素质。葡萄的种植和食用,最直接影响是丰富了本地人的餐桌,带动了酿制葡萄酒产业的发展。
  葡萄这种水果对促进人体生理健康、改善人体生理状况、提高人体基本素质和体能也是一种重要的食物资源、体能能源。
  5.马铃薯(即山药蛋)。原产地是美洲的山药蛋,自从引种回来后,成为山西及雁门关内外以及内蒙等地抗贫瘠、保生存的重要食粮之一,也是黄土高原、蒙古草原人口总量扩充、提高人口抗自然恶劣条件能力、增加活命口粮的支撑食物。马铃薯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玉米。
  山药蛋这一品种何时传入中国,尚未定论,其传入途径为何,也没有研究结果。山药蛋作为主粮,一直延续到现在。在古州雁门,人们把山药蛋本土化到令人吃惊的地步,除了专家,谁还会说它的原产地是南美洲的秘鲁安第斯山区?如果讲山药蛋是洋货,古州雁门人绝对会骂你是个“吃货”、“数典忘祖货”。
  山药蛋不仅仅是食品,在历史学家眼里,它是欧洲向外扩张的动力引擎。
  6.蒙古马和汗血宝马的引进。在“丝绸之路”开通之前,更具体地讲,即汉武帝从大宛国弄回汗血宝马之前,雁门古州的国家战略物资是“代马”。赵国产代马,而古州雁门则是赵国之重地,甚至是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试验区。
  汉武帝遣使通西域搞回“汗血宝马”,就是一个“治汉、兴汉、强汉”的重要抓手。汗血宝马最初进入中原,是在汉武帝元鼎4年(公元前113年)。在当今,战略资源由古代的马和火药转向石油和核能,武器也是以核能为动力的导弹、潜艇、太空卫星。汗血宝马再不是青铜时代那样重要的战略资源,但它却成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友好使者和文化桥梁,是中国和中亚相关国家的文化认同体。
  (二)手工技艺的出现与传承
  在雁门农耕文明中,与雁门农耕文化相伴生的是手工业技术文化。手工艺匠人的出现和手工艺技术的产生,适应和促进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加速推进了社会阶层的分化。与农业产业相伴生的手工业技术,从三个方面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影响:一是用当时生产出的工艺饰品区分一个人在社会上的阶层和社会地位,如玉钺的使用。二是满足当时上层社会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用工艺品和天神、地神、先祖沟通。三是用一些特殊的稀有的珍贵器物作为神和灵魂的文化符号,构筑出一个虚拟的、可与人间相比的、活灵活现的神灵世界。
  传统的手工艺技术是维护现实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从考古发掘资料看,琢玉技术和琢玉匠人的存在和发展就能证明这点。首先能使用玉器、佩饰玉器的人与没资格使用玉器的人就是社会上层和社会底层两个悬殊不同社会地位的象征。
  在古州雁门的农耕文明生成发展中,同时也催生和形成了发达的手工艺系列技术,造就了一大批手工艺匠人。从代县上沙河村古墓出土的文物看,在战国、汉代时,古州雁门就有发达的玉器业、铸铜业、陶瓷业和纺织业。
  1.琉璃技艺在古州雁门的传承。琉璃及烧制技术传世至今,是作为一种特殊的建材和古建筑之室内外的装饰构件成品流传下来的。在雁门关内外,在代县和代县附近的县、市均有源远的流传,现在还有崞县釉面砖厂、代县华亭琉璃艺术厂等企业活跃在市场上和建筑行业中。琉璃构件既是建材行业不可或缺的一个支流行业,也为现代室内外装饰行业增添了新的“古旧”元素。
  琉璃烧制技术是一门古老的、传统的行业,由于其古老和生命力,2008年6月,琉璃烧制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琉璃制品的历史可追溯到西周时期,古州雁门在西周时属晋。最初的琉璃材料是从青铜器铸造产生的副产品中获得的。目前,琉璃制品不仅在古州雁门的收藏界为珍稀品,即便在三晋大地的古玩市场上也十分罕见。
  代州方志工作者查阅文献悉知,古州雁门的琉璃烧制工艺时间,可以追溯到北魏。太武帝的“行殿”,成为琉璃技术在北魏皇族多方面使用和推广的一个典型案例,促进了世界对琉璃技术的精深研究,并迅速形成琉璃科技体系,同时对本地琉璃技术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也是一个巨大的推动,成批的琉璃工匠涌现出来了。太武帝用琉璃造行殿这个举动,无意中催生了社会追逐的消费张力,这个张力也迅速传到古州雁门。
  古州雁门和三晋的琉璃技术,从青铜冶炼的副产品中自然获得,再到月氏人传到今日之大同,然后辐射到雁门关内,这是一条琉璃传播之路。在这条传播路线图上,不仅仅进行了一次中西琉璃技术的大融合,而且还推动了传统农耕文明中的两个手工业技术行业的分化和自我体系的形成:第一个技术体系是开始了琉璃在古建筑行业的大规模使用技术;第二是划出了琉璃技术向玻璃技术发展的原点。
  2.铜艺在古州雁门的传承。在我国历史上有个年段,叫青铜时代,这个时代为古玩收藏界常讲的夏商周老三代。这个时代的特点就是使用青铜兵器和青铜工具、青铜礼器。
  古州雁门的“青铜时代”所遗留之文物,是零星的、碎片性的,虽然馆藏青铜文物较多,但铸铜作坊遗址、铸铜模具并没有考古资料来链接。明清之后,古州雁门的铜艺是锻造和錾刻,冶炼浇铸基本歇业。锻造和錾刻这个手工艺可以服务于全社会的各个阶层。锻造的代表技术是棰捣錾花,此技术用于制作华贵的首饰。纵观代州的铜活和铜艺,无论是模铸的青铜鼎还是錾花头戴饰品,无论是战国青铜剑还是清代金锁、铜烟锅头子,工艺技术都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造型古拙朴实、线条简洁流畅、各种图案文化内涵厚重。
  以代州传世最多的博山炉和錾铜壶錾铜艺术为例,代州铜艺产品与丝路之间有着相互促进、相互依存之关系。
  (1)香料和博山炉的共生互进关系。在丝路上流通过来的香料促生了博山炉的诞生和发展。
  在20世纪90年代,代县及周边县城甚至更远的晋西北和其比邻的内蒙,出土了许多青铜博山炉,也有少数的陶制博山炉。   香料是从西域“舶”来的,但博山炉是地道的中国青铜器,有中国的文化特色。为什么人们将这种熏香的青铜器具称为博山炉呢?因为秦始皇和汉武帝都相信在大海中有座博山,那里住着神仙,这些神仙能够研制长生不老之药。因此博山就成了人们想象中的在大海中的一座神山、仙山。这座仙山里有秦皇汉武文化意识中的长生不老之药。
  (2)茶叶的出口推动了西方錾刻艺术在茶具上的使用。从南方来到雁门古州的砖茶又催生了铜壶、铜茶碗等铜艺的产生。因为在代州古时候寓居着许多栗特商人和栗特工艺匠人,所以他们的文化因素又融入本地的壶艺。讲錾刻艺术发展到铜艺活和铜艺品,还得从青铜时代说起。在青铜时代,如盛酒的大器青铜壶,全部是用范模浇铸。在青铜合金里锡或铅的含量很高,而铅含量普遍更高,这个特点使其熔点降低,有利于器的形成、花纹的成型。
  自然史学家们将青铜分为3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古典传统时期),从诞生到春秋末期;第二个时期(新兴期),从春秋末期到公元前5世纪或公元前后;第三个时期,实用期和复古期。
  古州雁门的青铜艺术也经历了上述3个时代,其铜艺也经历了兴起和衰亡的周期。从公元前后到现在,铜匠和其技术工艺的传承和应用越来越少了,铜器浇铸工艺在代县绝迹了,锻造棰捣的匠人和技艺也绝迹了,特别是在明清盛极一时、在民国年间还很流行的錾花艺术及艺人也基本没有了。
  四、科普人就是“一带一路”人
  古丝路,在陆上是黄沙漫漫的大漠,在水上是波涛汹涌的大海。今天的“一带一路”是一个文化意义上的世界命运共同体。古丝路的交通工具是骆驼即沙漠之舟,是无动力帆船、摇浆拨橹的木船,而“一带一路”上的交通工具是高铁、国际班列、航天大飞机,更重要的是今天进入了电子信息时代、大数据时代,人们的工作指令驰入了信息高速公路,行走在“一带一路”上的人们都是“创客”。
  科普工作是一项紧跟时代潮流的宣传普及工作,“一带一路”上会出现各种新情况、各种新问题,需要科普人去关注、去发现,把新情况、新问题讲给科技专家、社会专家、信息专家、文史专家,让他们去研究、去探讨,寻找解决的办法和路径,如同过去走丝路的人凭气象知识避开沙暴风险、凭地下水知识找水挽救生命一样。但今天的沙暴风险、今天的沙漠水源,是信息社会文明多元化、经济一体化带来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以及文化信仰问题。科普人要进入“一带一路”去宣传、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关注热点问题。
  在“一带一路”这方热土面前,科普人就是“一带一路”人。
其他文献
我现虽已92岁高龄,不再做具体研究工作,但“Idea Producer”的作用仍在继续发挥。  最近建议的几项大科学计划,包括全国油气地球化学扫面计划、全国废矿堆地球化学大普查计划、全国土壤地球化学普查、土壤质量的地球化学评估计划及全球尺度地球化学计划都处在开始阶段。这些都属于各种形式的大规模地球化学填图计划,特别是我们计划的全球尺度地球化学计划。  但我担心10年来以5000采样格子覆盖全球,采
期刊
由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家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在《自然·遗传学》杂志上公布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员识别出一个名为“PRDM12”的单个基因,该基因与痛觉的形成有关。利用对这个基因的深入研究,今后有望开发出缓解疼痛的新方法。  研究团队对欧洲和亚洲的11个家庭共158名拥有PRDM12基因变异的患者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发现,患者由于PRDM12基因发生变异,影响了基因的表达,使特定的神经元未能形成,从
期刊
患者可享受“掌上”无障碍医疗  此次山医大二院智慧医院的实时挂号、实时缴费、一站式支付、全自动智能取号等功能都走在了山西省乃至全国前列,从挂号到就诊全过程不超过3分钟,真正实现了一站式就诊功能。为了确保智慧医院上线后的专业性、准确性与及时性,山医大二院在上线初就制定了运行管理方案,由专人负责实时更新内容,并由专业人员在现场进行指引,最大限度为市民就诊提供便利。  山医大二院领导表示,智慧医院的功能
期刊
酥梨、苹果、油桃、葡萄等果品作为果业特色,久负盛名、享誉全国,运城盐湖区有“山西水果百果园”之称。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2002年被国家农业部规划为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业带,是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水果生产县,山西省果业生产重点县(市区)之一,运城市7个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近年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三块金字招牌又落户该区,为推进盐湖果业现代化进
期刊
中小城市创新创业,与大城市有何不同?在马鞍山、池州、芜湖和安庆等地,笔者与这些地方“明星”创新企业交流得知,他们在成立之初,都有机会留在北上广或者南京、杭州等城市,但是却因为种种原因而回到家乡。这些中小城市的创新企业,是中国万众创新创业的基石。同时,资金支持、人才储备以及发展环境,成为他们需要面对的问题。  为什么选择在马鞍山开展自己的互联网公司创业,29岁的百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程磊有他自己
期刊
平型关大捷:显示人民军队力量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山西省东北部平型关地区,对日军进行伏击,以劣势装备一举歼灭日军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和辎重部队共1000余人。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华北地区主动寻歼日军的第一个大胜利,打击了日军气焰,振奋了国民士气,提高了八路军的声威。  黄土岭战斗:击毙日将阿部规秀  1939年11月7日至8日,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和第一二零师各一
期刊
近年来,运城临猗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有关要求,以新技术推广应用为抓手,大力实施“两大设施配套、六大技术集成”的果园先进管理技术,生产出的有机苹果个大、色艳、汁多、甜脆。临猗县先后荣获全国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农产品加工基地县、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县、山西省“一县一业”先进县等奖项。“临猗苹果”还获得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和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临
期刊
当第一缕阳光照射在大地,第一辆班车缓缓驶入厂区,有个人早已在餐厅草草吃过早饭,一边打电话一边往现场赶,只留给刚上班的人们一个匆忙的背影。此时的他,因为协调攻坚主、辅控一体化项目,已经在工作岗位上连续鏖战了48个小时。这个身影看似平凡,背后却有着一串串闪光的荣誉:4次公司先进工作者、1次劳动模范、技术能手、大修功臣,还有大唐山西分公司技术标兵、大唐集团112人才、中国大唐优秀技能选手……在中国电力企
期刊
“科学”前面可以附加的形容词已然不少:实用的、进步的、有趣的、快乐的、可怕的、邪恶的……不过,当今社会已基本形成共识:科学播撒智慧的种子,科学关乎我们的未来,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具体说到科学阅读,我想大体可有消遣性、实用性和思考性三种。这里侧重谈的是后一种,即以发掘理趣、传扬理性为其要旨的思考性阅读。  1.科学阅读的探索之趣  首先似得提一下惯常被人们所忽视的科学的另一价
期刊
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很多病人常常出现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和误区,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误区1:没症状就不是糖尿病  “三多一少”是指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不是所有糖尿病患者都会出现上述症状,部分患者只会出现其中一个或两个症状,也有一部分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  误区2:药物治疗不必测血糖  不进行血糖监测就无从了解血糖水平的高低,有可能出现严重的低血糖甚至危及生命,尤其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