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教师,要优于过去的自己

来源 :班主任之友·小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234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任何一个圈子中,“中等”都是最大的部落。教师群体中,“中等”老师是最多的。
  何为“中等”?各方面都很一般,管理水平不突出,业绩不突出,评比指标不突出,学生发展不突出,或许腰椎间盘已突出。争优评先和你绝缘,仅在提及“任劳任怨的老黄牛”时你会心头一热,可马上被罗列出的“欠妥处”击中,刚温热的心很快再度被掷入寒冰中。心中那原本就闪烁不安的炉火,会在无数次的忐忑中自我熄灭,随即堕入消沉、应付、随大流,不吃力也不讨好的庸碌之中。
  班级是一艘船,学生就是乘船人,划桨的你却有心无力。或许你会用“性格使然”来安慰自己。这样的话说得多了,居然也相信了。于是,你开始认定:这就是命,是天意,是定数。
  中等,难道就要自我掩埋?
  当然不,其实“中等”老师大有可为!曾仕强教授的中国式管理中,“中等”就是最符合中庸之道的群体,从发展的角度看是最佳的,最有空间的,最有实力的。中等契合了老子《道德经》中的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中等”老师有与生俱来的教育钝感,就是“慈”与“俭”的表现。因为延时反应,学生有了更多申辩的机会,更多的表现空间,更多的天性释放。这都是在管理上有一套的“高等”老师们所不及的。管理越是到位,束缚也越大,即便再人文,也是某种程度上的“带着脚镣跳舞”。这自然也令什么都无能为力的“落后”的老师们望尘莫及。因为处于中游,决定了中等的特质就是“不敢为天下先”。可贵的“不敢”啊!它减除了老师在作出决定时的鲁莽、冒失、激进,给予教师更多的调试、把控、夯实,厚积薄发的机会,避免了因为立即反应而产生的错误。这不能不说是儿童之幸。
  但“中等”不能安于现状。海明威说过,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是优于过去的自己。原来,“中等”要突围,就是要超越自己。这是“中等”最擅长的。“高等”老师容易处于高原阶段,超越自己要付出缺氧般的煎熬,在优秀中寻求新突破不容易;“落后”的老师在信心、气度、方式方法上都有明显缺陷,超越自己要迈出艰难的一步。而“中等”老师,有更多的冷静思考时间,容易找到自己的缺陷,看到努力的方向,取得一个又一个的小阶段进步,容易让同行看到变化,自然更容易体会到优于过去的自己的喜悦。
  例如,原先班级中的合唱比赛是中流,这一次在服装和道具上花些心思,让整体看起来舒服,优于上次的集体白衬衫黑长裤就行;班级美术展的刊头换成彩色喷绘的,就比上次简单写上“班级美术展”来得抢眼;校运会的竞赛成绩暂时上不去,就在后勤保障上多用一份心,集体的凝聚力也能显露出来;集中精力在自己最擅长的一个方面做努力,如卫生、图书角布置、路队的安排等细节,争取在单项上崭露头角。一旦有所作为就很容易得到认可,也能完成一次又一次的自我突破。
  中等的超越还体现在管理上“无为”中的“有为”。放低自己,不盛气凌人,不严厉苛责,不规矩森严,更多地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做学生的贴心人。
  “中等”老师,你完全可以过得比谁都开心,你只要优于过去的自己,不断积跬步,直至达千里。应该说,这是一种处世的智慧。
  (福建福州教育学院一附小 胡元华)
其他文献
杨老师的教学过程当中,最令人伤心的莫过于失去学生,失去班上蛮乖的学生小娜。  杨老师刚当上班主任时,教到隔壁班吴老师的女儿——小娜。吴老师平时对待自己的女儿小娜特别严格。学校所有的功课都要求她拿到最好,第一名,但是小娜总是无法达到母亲的要求,在家常常边写作业边哭。母亲不愿自己的女儿输在起跑点,要求就越来越严格,连心智上,都要求小娜要超越别的小朋友,要更为成熟、坚强。所有小娜喜欢的事,身兼老师工作的
期刊
周日,在家中给女儿宸宸听写英语单词,老师布置的只有三个,分别是“future”“policeman”“writer”。在我看来,作业量不是很多,在听写前,我很耐心地给她讲解了单词,并告诉了她记忆的方法,在我认为可以听写的状况下,我们开始了听写。我坐在床边,女儿坐在书桌前,我大声地读出单词,宸宸也很认真地写。我很随意地抬起头,觉得她写字的姿势不太自然,于是悄悄地站起来,发现她不停地在看自己的左手手掌
期刊
斯卡斯代尔高中的一堂英语课  上午第一节课是英语课,我好不容易找到教室,课已经开始了。一位身穿蓝色牛仔衬衫的中年男教师正站在前面讲课,学生则聚精会神地听。  我觉得很奇怪,因为,首先,这是一间电脑教室,每一名学生都坐在电脑前。其次,教室后面还站着一名个头很高的男教师,穿着白衬衫,打着领带。看见我进来,热情地跟我打招呼。给我找了一个空座,安排我坐下来。  看见我疑惑不解的表情,他解释说,他是历史教师
期刊
每位一线教师都会遇到“问题生”,在对待“问题生”时,有些教师常会出现以下“病症”,如果不及时“治疗”,不但不利于“问题生”问题的解决,而且还会加重教师的“病情”。  一、用“屡教不改”评判学生  给学生贴上“屡教不改”的标签时,不知这些教师是否想过,假如自己“屡教”了,可学生依然“不改”,那自己对待学生的观念对了吗?自己“教”的方式正确了吗?有些教师可谓天天在“教育”学生,苦口婆心,软硬兼施,弄得
期刊
美国式的过度保护  斯卡斯代尔高中是公立学校,只要住在社区里,都能来读书,因此学生间差距很大。有些学生程度很低,格雷格指指脑袋说,智商有问题。怎么办呢?他们的家长就去医院,找一个医生,给学生做一个测试,给出一个学生有医疗障碍的证明,例如注意力缺失啊,记忆力有缺陷啊,等等。  那又怎么样呢?我说,中国也有这样的事情,不过是教师主动做,教师会让那些成绩很差的学生的家长带着孩子去医院做智商测试,证明是弱
期刊
看到“中等老师”这样的字眼,我的心里极不平静,是酸楚,是嘲讽,是莫名的委屈,是自豪与欣慰,总之五味杂陈。要说中等老师,真有些埋藏的心里话想与大家一起分享。  先说说我当时教学的情况吧。那时,我从农村来到这所学校,大家对我持怀疑态度,能让我上语文课,领导已是给了我莫大的鼓励了。而我当时所带的年级中需要配几个较强的班级,以引领和带动本年级各项工作的开展。最强的班级不属于我,我也不是带最强班级的那块料,
期刊
精通阿拉伯语  六年级英语课上,老师发现李军在下面开小差,就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李军,英语也是主科,不学好到中学怎么办?再说现在的社会不掌握一门外语不行啊!”李军昂着头说:“我早就掌握了一门外语。”老师惊愕。李军马上说:“1、2、3、4……这阿拉伯语我还挺精通呢!”  做好事  五年级一女生向老师告状,说肖江抢了她的笔写字。老师问肖江:“你为什么拿她的笔?”肖江说:“她说她这个星期的操行评价分数最
期刊
小儿趣事两则  一  下班回家,买了儿子最爱吃的荔枝。小家伙放学回来看到荔枝,立刻拿起一个剥开。可是这次他没有狼吞虎咽,而是走到我跟前,笑眯眯地说:“妈妈,我发现你最近脸上的皮肤特好,就像荔枝一样。”看到那晶莹洁白的荔枝肉,我心中一阵窃喜,以为最近几天做面膜有了效果。可是小家伙又似笑非笑地来了一句:“就像这没剥皮的荔枝一样。”我的心一下子从天堂掉到地狱。  二  儿子上二年级时,一次放学回家,挺神
期刊
手记七:指引性表扬  学生一般只关注事情本身,不大去思考背后的本质。老师作为过来人和引路人,要有一双慧眼,从事情的表象中挖出里面的价值。这一事情只是传递这一“价值”的一种方式,还有其他的方式可以传递、演绎这个“价值”,如此一来,表扬所指向的,就不仅是效仿“这一事情”本身,而是背后的价值。这,我称之为“指引性表扬”。  做一个不受干扰的人  下午放学,值日生要将椅子翻到课桌上,第二天早上,学生到班后
期刊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遇到学生问题,常常会利用集体来解决个体的问题。或调动集体,批评赞美;或施压集体,抑制个人;或打感情牌,集体示爱;或隔离施压,集体冷淡;或放手讨论,集体裁决,以显“民主”力量;或赋予职责,服务集体,助其扬长以抑其短……这些方法,有时候看起来很有效;有时候却适得其反;有时候看似成功,却留下了难以治愈的后遗症;有时候水平如镜,却让学生终身铭记。  利用集体教育帮辅个体到底会给当事人带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