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上的记忆

来源 :文化产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love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一种美丽而神秘的亚文化——文身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发展到今日,文身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化内涵与固定群体,本文通过整理实地调查获得的一手资料与阅读文献获得的二手资料,对其现在与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文身;社会学解读;亚文化;理解社会学;符号互动论;社会规范;社会越轨;社会认同;场域理论;印象管理;自我鉴定;反思;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0-00-01
  一、文身在中国
  (一)起源:
  文身在中国,至少可以上溯三千五百年,其前身是刺青,是在纹身机还未出现时,用针沾墨水在身上一针一针把图案刺上去,图案多以社会风气较重的兵将、龙虎为主。随着慢慢脱离由部份的刑罚让人对刺青产生负面的印象,演变成个人装饰的一种,变成了社会阶级与地位的象征。
  (二)类型:
  从绘身、文刺等各种原始文身方式到现代的机器文刺,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人体彩绘、文眉、变形手术等,文身的类型一直是复杂多变的。原始时期主要以地理为因素进行区分,发展到现代不同的习俗、爱好、文化、社会环境,国外与国内相互影响,产生了部落、摩托车族、日本传统、写实、肖像、国画等种类。
  (三)功能:
  当代文明中的文身现象,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亚文化现象,图腾崇拜、驱鬼邪术、成年礼记等传奇色彩已如昨日霓彩。如今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与宣泄,更多地被年轻人所接受。恋人身刺爱人的姓名以表达对爱情的忠贞,青年文上激励的字句以昭示自己坚持的信仰,更有帮派的神秘文身作为赐予力量的寄托。
  二、社会学
  (一)亚文化:
  在世界主文化的背景下,文身为属于文身群体所特有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即可称文身为一种亚文化。感性越来越被推向高潮,个人主义得到了“合法地位”,被“合理化”和“合法化”。当代文化光怪陆离,而文身也因其极其艺术的表现方式和对个性的张扬得到了大众更多的关注。然后,这并非大多数社会群体的选择,虽然受到的亲睐与日俱增,但这一局部的文化仍不能占据主流地位。
  (二)理解社会学:
  理解社会学强调突出社会行动者的主体性、意识性和创造性,主张借助价值关系理解人的主观意义在社会认识上的重要作用。为理解文身者文身这一社会行动,所获得行动主体文身者的出发点各种各样,大体可以总结为:1、欣赏文身的美;2、张扬自己的个性;3、表示对爱情的忠贞——文爱人的姓名;4、恪守信条以警示自己——文人生信仰;5、逃避兵役。
  (三)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论提出,人在社会互动过程中,根据自身对事物意义的理解来应对事物。首先,人们根据事物对于他们所具有的意义而对这些事物采取行动;其次,这些事物的意义来自于人们之间的社会互动;最后,这些意义是通过人在应付他所遭遇的事物时所进行的释义过程而被把握和修正的。
  (四)社会认同:
  社会认同理论提出,个体认识到他属于特定的社会群体,同时也认识到作为群体成员带给他的情感和价值意义。文身族日益壮大,一方面群体认同的意向促进着文身的发展,如社会帮派以同样文身作为相近身份的标志,来认清同道中人;另一方面强大的文身文化无疑也加深着文身成员对文身群体的群体认同,从认知到“我”也是文身群体中的一员,进而加深了这一群体的凝聚力。
  (五)场域理论:
  人的每一个行动均被行动所发生的场域所影响,而场域并非单指物理环境而言,也包括他人的行为以及与此相连的许多因素。如果把文身亚文化看做一种场域,每个特殊的文身者就这样存在着,仅仅因为存在着一个文身文化的场域。但这并不否定个体的存在,他们是作为行动者而存在的。文身者作为场域内行动着的事物被社会性地建构,这一建构是通过文身者对文身场域内独特的文身文化的占有而完成的。
  (六)印象管理:
  由于有限的经验和认真,社会大众对文身普遍怀有一种低俗、歧视、惧怕的心态,形成消极的刻板印象。也正是这种不利的刻板印象,使文身师努力加强印象管理,改善大众对自己的印象。如以艺术家的形象在顾客面前展现友善的一面;文身室也被做成一个手术室的样子,努力使顾客形成卫生、安全的工作环境的印象。
  三、对文身的反思
  作为一种文化遗产的文身应得到很好的保护,对于研究原始、古代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艺术形式具有极大的价值。在当代,从文化多样性发展和鼓励现代艺术发展的角度看,应正确的看待文身并容许其健康发展。但是文身的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文身中的不卫生行为可能引发不同程度的皮肤病或传染病。有意向文身的群体应选择有正规设备和卫生保障的文身店,并认真保养这脆弱的美丽,避免不必要的病症。
  参考文献:
  [1]徐飞.青年纹身纵横谈[J].青年研究,1993,5: 005.
  [2]何贵初.青少年 “纹身現象” 解析[J]. 中国青年研究,2002,5: 022.
  [3]辛巴,左斌.青少年穿刺和纹身对其社会认同的影响[J].当代青年研究,2009,1: 009.
  [4]刘敏.纹身,一种秘而不宣的符号象征[J].社会,2001, 7: 009.
  [5]万自新.纹身现象的发展与发展后的纹身现象[J].公安论坛, 996,2: 008.
其他文献
摘 要:3月5日是学雷锋日。每年的这个时候,上至国家级、下至地方级的各媒体,都会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推出学雷锋活动的相关报道,弘扬雷锋精神,传播正能量。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作者独具慧眼,提炼出好素材,给志愿者、受益人、读者传递温暖、带来感动的稿件才能脱颖而出,得到编辑青睐。  关键词:视角;真实;细节  3月5日是学雷锋日。每年这个时候,上至国家级、下至地方级的各媒体,都会以多种形式推出学雷锋活
期刊
摘 要:语言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学语言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文章基于文学语言的视角,跟随当代文学的演变,浅谈当代文学的特征以及影响。  关键词:当代文学;语言;作家;思考  新中国成立以后,很多文学流派相继而生。大致可以划分为新时期文学、80年代文学、90年代文学、新世纪文学四个阶段,将我国当代文学带入大众化、统一化的形式格局。从理论到实践,中国当代文学大力追求“雅”、“俗
期刊
摘 要:按照美国电视学者的看法,2004年至今的十年是美国电视剧产业发展的一个新时期,本文从叙事类型创新、行业资本整合和故事题材发掘三方面阐释了这个时期的重要特征:类型融合产生了许多新的混合电视剧类型、电视产业内部的资本收购兼并带来的雄厚资金与行业资源整合使高成本大制作和新电视剧开发成为可能、从前“边缘化”的题材这一时期日益成为主流。  关键词:美国电视剧;产业;新时期;  中图分类号:J941;
期刊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0-00-01  群众文化是以群众为主体,并在群众中进行的、以文化娱乐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性文化,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们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教育、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活动,表达了人们的喜怒哀乐,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知识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力推进群众文化建设,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是促进社会和
期刊
摘 要:舞蹈是以肢体为基本特征的艺术。那么,情节则是舞蹈作品能否成功的关键。为此,在创作、刻划舞蹈作品的过程中,情节显得尤为重要。也就是说:情节的虚构、情节的推进与合理的发展,互为影响,交融一体。从而,使作品达到情节的构成与舞蹈形象的高度统一。  关键词:虚构情节;情节推进;情节高潮;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0-00-01  一个舞蹈作
期刊
摘 要:文化凝结着历史,承接着未来,是民族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各级政府为文化的发展勾勒出了宏伟蓝图,群众文化作为公共性文化事业,是这幅文化蓝图上不可或缺的一抹绚彩,如何让群众文化工作焕发新活力,提升老百姓幸福感,需要我们群文工作者继续在这幅蓝图上泼墨渲染。  关键词:文化建设;群众文化;创新  一、我市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现状  (一)我市群众文化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过去的几年,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在
期刊
摘 要:来华留学生规模的扩大使留学生管理难度也增大,尤其是来华留学生突发事件,因其不可预见性,处理起来难度更大。本文主要从预防的角度出发,通过对长期工作经验的总结,从心理健康教育、规章制度普及、转变管理观念、开展学生活动、完善后勤保障等方面,对来华留学生突发事件管理工作进行探讨。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突发事件;预防;  中图分类号:G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
期刊
摘 要:礼制建筑是中国建筑发展史上极具特色和代表性的一类建筑,有着很强的象征意义,也是儒家伦理观及封建等级制度的物化形式。礼制建筑起源于“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体现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通过建筑布局、形制、装饰等不同形式象征着中国封建农耕社会深厚的文化礼制内涵。  关键词:礼制建筑;象征;等级  在中国建筑的发展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礼制建筑。礼制建筑起源早、规模大、形制尊,有着很强的艺术性及象征
期刊
提 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是一个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课题。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在人类生活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病毒也在不断产生和传播,计算机网络不断被非法入侵,重要资料被窃密,甚至由此造成网络系统的瘫痪等,已给各个国家以及众多公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危害到国家和地区的安全。因此,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问题是一个关系到人类生活与生存的大事情,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并设法解决。
期刊
摘 要:每一次看到奥运圣火点燃前,奥运主会场都会环绕着《奥林匹克圣歌》的旋律,记得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文体不分家”,是啊,每一届成功的奥运会自然离不开一首首奥运歌曲的衬托。  关键词:奥运;主题歌;浅析;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0-00-01  说到奥运歌曲,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奥运会的会歌——《奥林匹克圣歌》,它是第一届奥运会上奏起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