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辐射对雄性小鼠生殖系统的影响

来源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ling850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讨毫米波辐射对小鼠雄性生殖系统的损伤效应,将频率34.5 GHz、功率密度10 mW/cm2的毫米波作为辐射源,以8周龄BALB/c雄性小鼠为实验对象,采用固定体位每天辐照2 h,持续9周.在辐照期间,每周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测小鼠睾丸组织形态;在辐照第4~9周,每周通过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染色检测睾丸细胞凋亡,小鼠尾静脉注射伊文思蓝检测血睾屏障受损情况,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检测附睾精子活力.结果表明:在辐照4周内,小鼠各项指标均无异常;从辐照第5周开始,辐照组小鼠出现睾丸损伤,主要表现为生精上皮排列紊乱和凋亡增加、血睾屏障破坏、精子数量及活力下降,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辐射损伤加重.本研究提示,长期的毫米波辐射对雄性小鼠存在生殖损伤效应,且损伤效应与辐照之间存在时效关系.
其他文献
目的:基于假病毒技术探究黄芩苷抗HIV-1活性作用.方法:利用HIV-1骨架质粒NL4-3 mCherry Luciferase、HIV-1包膜蛋白质粒pCMV-VSV-G和人胚肾细胞HEK-293T构建HIV-1假病毒药物筛选体系,并对该体系进行优化和安全性验证.测定黄芩苷对293T细胞活性、HIV-1假病毒活性、HIV-1逆转录酶(RT)活性、RNA依赖的DNA聚合酶(RDDP)活性以及核糖核酸酶H (RNase H)活性的影响.将黄芩苷分别与HIV-1 RT的晶体结构(2ZD1)、RNase H的晶
中国现代陶艺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早在陶艺发展初期,就有一批陶艺创作者希望将其作为一种新的表现形式纳入到当代艺术体系下,从而区别于传统意义上归属工艺美术范畴下的陶瓷艺术.然而,随着艺术观念的转变,现代陶艺强调的艺术本体语言的问题在当代艺术这里已显得不再那么重要.当代艺术的追求也不同于现代艺术所维护的以往的审美理念,而是要求超越审美层面介入对现实社会文化的反思与批判.由此,对于陶艺创作而言,如何把握陶艺与当代艺术之间的关系,以及以何种方式介入到当代艺术创作中,就需要我们客观、冷静地思考.
丙烯腈(AN)与亲水性单体的共聚是制备亲水性聚丙烯腈(PAN)功能材料的有效方式之一.本研究以AN与4-乙烯基吡啶(4-VP)的二甲亚砜(DMSO)溶液为研究对象,开展了γ射线辐射溶液共聚合制备AN/4-VP二元共聚物的研究,并对所合成的二元共聚物的化学结构、相对分子量、热性能和亲水性进行了表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γ射线辐照可以在室温下顺利引发AN和4-VP在DMSO中的共聚反应.吸收剂量在25 kGy时,单体转化率即达到90%以上,但所得共聚物相对分子量与剂量率相关.在30 kGy吸收剂量下,采用较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