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文化苦旅

来源 :中国国家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ing_t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行指南之外的湘西


  沈从文在《湘行散记》里说:『有人常常会问我们如何就会写小说?倘若我真真实实地来答复,我真想说:「你到湘西去旅行一年就好了。」』湘西归来,回想这句话,有许多感触。
  此行我们也去了热闹的凤凰,但主要还是走了一些在多数旅游书中都找不到的生僻地方,比如泸溪和浦市。说起来,当地也有一些很拿得出手的历史和“非遗”这样的文化标签,但偏偏缺乏了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式感”,让初来乍到的外人很难不假思索地兴奋起来。它们有着这个时代小城镇的一些共性,历史的光华不再,也没能在时代的潮流中有所表现,有一点点杂乱,一点点散漫……不是常规意义上的旅行目的地,也缺少亮丽的“看点”。但却有一点可以肯定:这片土地是承载过远古时光的,这使得它的古城镇有着天然的厚重和独特韵味,在日常生活里能看到丝丝缕缕的文化印迹,而沅江也依然给沿岸码头带来水的温润,这些和当年沈从文版的湘西依然一脉相承。于是,湘西文化的大格局,得以在小村镇的散漫角落以某种方式延续。如沈从文所说的那樣,去湘西旅行一年,是要走进生活深处的,对普通旅行者来说,并非必要,也未必情愿。《湘行散记》今天不见得适合再拿来当作旅游攻略,但曾经滋养过沈从文的湘西生活与文化血脉,并未断流。
  这并非一次轻松舒适、满眼繁花的旅行,甚至可以说是一次“苦旅”,不仅是交通的相对不便,更主要的是,它强迫我跳出过去目的性极强的“功利”化旅行模式,试着去发现一个不加雕饰的生活世界的价值。后来我发现,如果你带着“找什么”的目的来湘西,那么失望似乎就成为必然了,这里被视为湖南最具民族气息的地区之一,但乍一看却几乎没有想象中的少数民族氛围,因为这里的少数民族大多数已不住在吊脚楼,不穿着民族服饰,很难从外表看出什么“特色”,要细细观察才能发现,民族的血液仍旧在他们身体里恣意流淌。
  凤凰或许是进入湘西最容易也最华丽的一条通道,可惜如今的凤凰已经是“世界的”,很难说和湘西本土文化还有多少直接关系。反而是这些貌不惊人的小城小镇,还延续着“野生”状态的湘西风情。
  我们常说,当前的旅行,已经从观光模式转入了深度模式,但,也许还只是一种日程、概念的转换,我们对于旅行的期待,往往还停留在一些显而易见的事物上。在旅行渐渐变成一种全民运动的时代,我想,有机会也不妨去走一走这样“非主流”的地方,颜色也许清淡,但绝非无味。就像龙应台所说:日子怎么过,就是文化。我想尝试着,尤其是在文化探寻之路上,不做游客,而是真正做一名旅人。

这样的古镇是一杯米酒


  浦市曾经名列湘西四大古镇(另外三个是边城、里耶、芙蓉镇)之首,如今却少有人知,在各种湘西旅行指南中也难觅踪迹。但翻开历史,『小南京』的底气一页一页还是清清楚楚,鼎盛的时候,它拥有13省会馆、23个码头、72座古刹、99座坊、124幢大宅……千年的时光在这里没能化成热闹讨喜的景点,却还是一滴不漏地渗在了日子里,它就像是一杯米酒,『初来乍到,很难为之所动,但若长居,必会醉倒。』

深藏不露的豪宅


  浦市历史上曾经三度繁荣。第一次是明清时期,因为工商贸易的发达,全国各地商贾名流汇聚于此,也带来了各地的风俗、文化,百家姓里一些比较生僻的姓氏,比如车、干、邬、庹,在浦市都能找到。和很多地方把富贵摆在面儿上不同,浦市十分低调,这一点在当年大宅的建筑风格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低调而内敛的窨子屋,四面有高高的风火墙合围,一点儿不显山露水,内里却大有乾坤。
  浦市保存最完好的老宅是吉家大院。厚实的全包围式大门是好木头做的,据说是阴沉木,推开得用点力气。吉家袓上原是做木材生意的,选个优质木料是举手之劳。门后暗藏机关:右侧门栓下有一截小木头,轻轻一捅便可落下,但从外面看不出来。这是过去大户人家的一种安全措施,防止生人进入,万一有人进来,因为找不到门上的机关,想逃走也不容易。
  进门后豁然开朗,每一进院落都有四方形天井,用于通风采光。排水系统在今天看来仍旧很实用:双重水道,左风右水,左高右低,可以抵挡百年大雨,屋子下面还修有龟池,用来疏通阴沟。这里的阴沟几百年来从未清理过,水流仍然畅通。整个大院共四进三厅,由三井三堂12房构成,占地5000平方米,粮仓颇为壮观,足有五六十米长。后院曾经有万亩荷园,现已剩余不足万亩,但六七月仍旧能看到成片的荷花绽放。
  在浦市的大院里可以看到一些独特的建筑细节,比如食物在建筑上的应用。吉家大院有糯米墙,将糯米和石灰混合,做青砖的沟缝,起到今天水泥的作用。另外一处杨家大院,院墙上的花纹,是把鸡蛋打散,摔在未干的石灰墙上,让蛋液自然流动,形成一种天然纹路,今天依然清晰可辨。
1.浦市的大院均为砖木结构,用料讲究,家具也精雕细镂,刻着蝙蝠等吉祥图案。
1.浦市有市井小民的朴实,也有深宅大院的厚重。作为一个千年古镇,每间房子都多多少少带了点神秘与沧桑。

随意中不失精良


  浦市的第二次繁荣是抗战时期。从沦陷区涌来的官民令当地人口陡增,各式商家顺势冒了出来,人口密集的五里长街经常泊有上百船只,专门打制船钉的铁匠铺子就有300处之多。许是因为动荡时期特有的那种“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心境吧,当时酒馆、妓院、剧场、商号的煤气灯把浦市的夜晚照得一片光明,形成了一种奇特的繁荣景象。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因为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的兴起,浦市又迎来过一个小春天。改革开放以后,经过一番大浪淘沙,古镇再度安静下来。
  如今浦市也正在保护、修复古建筑,发展旅游业,走在街上时而能看到工地,不过,最常见的还是闲适的当地居民,和随处、随意设卖的各种小吃、日用品摊点。浦市的小吃挺有意思,随意中不失精良。说随意,是因为它经常连个正式的称呼都没有,在街边小店里,各种菜料用特制的调味汁一拌,结结实实地端了上来,一尝味道不错,待问店家这是什么菜,人家腼腆地笑着摇摇头:没啥名字,就是浦市小菜。再问这店叫什么,他再笑着疑惑道:浦市小吃?离开时回头看,店门外果真没有挂任何招牌,反正城市不大、街道不长,不需要挑起斗大的幌子来作为指南。
  当地人说,“浦市就是一杯米酒,初来乍到,很难为之所动。但若长居,必会醉倒、醉透,醉得你就像踏着了前世的烟尘。”这样的古镇,就像随处设置着一扇任意门,找到,推开,就能进入历史,走在街上,感觉像走进一幕老式怀旧影片。浦市有3街48巷,多数都没有牌子,店家的品相就在门口、台阶上摆着。逢农历二、七是浦市赶集的日子,依稀能感觉一下过去“大浦市”熙熙攘攘的景象,也能发现一些颇有历史感的物件。独一味的周家鼓儿糍(源于糯米糍,形状似鼓),手艺是袓传的,那副家伙什儿历史已逾百年,逢节日和赶集时分才出摊,走街串巷,只能偶遇。

Tips

浦市的大宅门


  浦市现存姚家大院、李家大院、张家大院等60多幢窨子屋,外面贴了重点文物古建筑的标签,仍旧由其后人居住。当地民风淳朴,礼貌地敲门问询,主人就会引你参观,热情地用浦腔浦调的普通话做个简单介绍。就算主人没在家,也可以自己推门进去,看完把门再给人家关好即可。

Tips

漂流到浦市


  花二三百元包一只小渔船,可以从泸溪漫游到浦市,体验一下“水上湘西”的风情。
  沈从文的《湘行散记》中有一篇叫做《泸溪·浦市·箱子岩》,浦市所在的泸溪县,原名白沙镇,现在看到的是白沙新城,白沙老城因20世纪80年代五强溪水电站的建设,几近全部填埋。白沙水路发达,一度很繁华,也是湘西各种文化融合、开化最早的地方之一。现在的泸溪几乎未开发旅游,看点不多,但沿这段水路可以观赏沅水风光,辛女峰、狗岩山、马嘴岩、湘子岩、机床岩、辛女滩……都是盘瓠文化的遗存。屈望村是纪念当年屈原流放到此,写下了《涉江》《山鬼》等名篇,《涉江》里“朝发枉陼兮,夕宿辰阳”中的“枉陼”便是屈望村的原名,辰阳即今天的辰溪县。
  水上路线:
  白沙码头—十里画壁—响水峒(又名蓝泉峒)—屈望州—马嘴岩—箱子岩—悬棺—辛女滩—辛女桥—辛女岩—盘瓠庙、辛女祠(都在辛女村)—铁柱潭—鹿耳洞(状元洞)—浦峰古寺(江东寺)—浦市镇
2.浦市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祭祀儀式,但更多的是安逸而随性的平常日子,时光在茶馆里慢慢消磨着,在不长的小街上溜达着,在曾经带来繁荣的沅水中流动着。
3.浦市的大院多半没有与日常生活隔离开,中堂里家猫自在来去,看上去相当有年头的漂亮的老式椅子就随意摆放着,谁想坐都可以。
4.泸溪斋粉之于泸溪,就如同北京烤鸭之于北京一样。味道极好的那家小店,很可能连店名都没有。

在戏台上瞥见巫文化


  『同样是祭鬼酬神,为什么有的留在「迷信」的层次,有的却从酬神的野台戏中提炼出伟大的戏剧?』
辰河高腔传统剧目表演中常有青面獠牙、舞刀弄叉、鬼魅一样的人物,同时夹杂许多特技表演,演出场景极具特色。

谁同化了谁


  我们在距浦市镇几公里的古堡寨村看湘西传统剧种“辰河高腔”的表演,背景是当地现存比较完整的康家古宅。台上演的是辰河高腔“48场戏”中的一场“目连救母”,说的是一个叫目连的孝子下地狱救母亲的故事,台上设的是灵堂、地狱,台下不时有年轻人举起一只iPhone来拍照。
  辰河高腔已有几百年历史,如今贵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它是地道的乡土戏,也是最能展现湘西地方特色文化的古戏,每逢中元节、苗族跳香节、春节等都要隆重地拿出来演,在苗族、瑶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很受追捧,其实它原本是一种汉族戏曲曲种。“汉化”的问题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常被提及,但在湘西,感觉更多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融合,当地的汉人同样也说着苗家方言、唱着苗族情歌,分不清是谁“同化”了谁。   龙应台写过一篇小文《文化是什么》,里面提到:“同样是祭鬼酬神,为什么有的留在‘迷信’的层次,有的却从酬神的野台戏中提炼出伟大的戏剧;从土砌的庙宇教堂中发展出精致的建筑美学;从祭祀的仪式里观悟出舞蹈和音乐的艺术;从祈祷经文的念诵中转化出隽永的文学、深刻的哲学?”辰河高腔便是从祭鬼酬神的民间祭祀活动提炼出来的戏剧形式,被称为东方戏曲的活化石,它是湘西巫傩文化的一种展现形式,也是湘西传统文化的大融会,集儒、释、道、巫、傩于一体,不排斥佛、道同台,相反还能互相服务。
  辰河高腔戏的感染力也是多层次的,一边属于乡土农家的私珍,一边也不妨碍吸引阳春白雪的看客。据当地人说,鬼才黄永玉每次从北京回他在凤凰的豪宅,都要请剧团为他唱几出辰河高腔,才能找到回“家”的感觉。

愉快地下一次“地狱”


  每到过年的时候,辰河高腔会从初一一直演到十五。原辰河高腔剧团团长杨进说,现在演的都是“删减版”了,过去辰河高腔有400多个剧目,而48场戏是要唱上48天的。
  辰河高腔的唱腔高亢,尤其是男声,用的就是本嗓,粗犷奔放。要成为一名高腔演员不简单,需要有相当的功力和胆气,剧目中有很多写实的场景,都是真刀真枪上阵,有时甚至会遇到生命危险。比如有一场戏是“打叉”,演员被绑在柱子上,铁叉飞来,必须插到他头顶上一两寸处。据说过去演出时剧团甚至要随身携带棺材,防备有不慎失手的悲剧发生。还有像“上吊”这样极其直接、惊悚的戏份,演员被吊在一根十来米长的木头上,几个“鬼”在后面推,悬空吊上几个圈子,心脏不好的观众还真是经受不住,刚开始学演这些戏的年轻演员,也不免有好一阵子毛骨悚然、汗毛倒立。
  这样的剧情设置,这样的演出方式,恐怕和湘西巫文化的影响脱不了关系。除了剧目本身,演出开场之前的讲究也透露出这一特色。按老规矩,开戏前要上香,掌坛师负责请来各路神神鬼鬼,戏罢后还要放“焰口”,就是把纸扎的道具烧掉,把请来的神鬼再送走,这样一出戏才算是正式落下帷幕。
  康家古宅前,“目连救母”的演出结束后,当地一位苗族老人余兴未尽,主动要求上台给大伙儿唱两句,信口就哼了一段:
  “魂归阴司方梦醒
  骗人总归是空
其他文献
白居易有诗云:“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神玉艺术馆地处北三环中路,朴实无华的楼体外观,使人很难想到这里是一处精致典雅、蕴含着深厚传统文化的游览与体验胜地。从进入一层的“神玉生活馆”开始,简洁的明式书房展现着浓郁的文人气息,定义着这一场不平凡的文化之旅。赏玉如读史:内藏深意的玉器珍品  在神玉艺术馆四层,我们见到了馆长王伟斌先生。他一身休闲装束,腰间佩有一块美玉,使人想起那句对古代君子的赞颂:“言
老极 户外运动领队  行遍多国,登山数座,曾旅居西藏两年,14次进疆,首漂并开发了额尔齐斯河漂流线路,自驾穿越罗布泊,登顶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骑着骏马从呼伦湖一直奔驰到贝尔湖。一直把时间浪费在登山、漂流、潜水、骑行等美好的事情上,目前正准备带上老婆孩子,骑着三轮摩托环游世界。  【私家推荐】  1.自由之魂 重山帐篷:在无人的旅途亦不畏风雨  造型时尚,结构轻巧,面料的防水抗风和防撕裂性能
摘要:精心组织好学生实验,努力做到实验设计生活化、学生实验体验化、实验环节真实化、资源利用最大化,极大地发挥学生实验教学的独特功能,是新课程改革的应然要求。文章以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基础实验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教学为例,对组织学生实验教学进行阐述。  关键词:基于“四化”;初中化学;学生实验;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8-0080-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
高山、丘陵、平原,湖泊、海子、江河……独特的地貌条件让地处内陆的四川盆地似乎涵盖了除海洋和沙漠之外的所有地理结构,让四川这个地方显得百变而又神秘。  丰富的矿物资源是大自然给这个世界最好的馈赠。但对于四川这个美丽、迷人的多山地区,大自然可能也陶醉了,所以在赋予四川这些矿物的时候,没有直接把这些矿物变现为可以开采的矿产,而是以一种更加温柔的方式,把矿物融入潺潺的山泉之中,变成了那暖人身心的温泉水。 
除了冬季玩雪,东北地区也是寻访“最美秋色”的好去处。仲秋时的东北,层林尽染,树种变色时间的差异,让连绵的大山如同五彩的锦缎,璀璨异常。如长龙般蜿蜒于林区间的一条条铁路线,更将这如画的美景串连起来。“十一”假期,可以循着几条特色线路,乘车而行,或是登高而望,感受东北独有的“铁道秋色”。  绥佳线  绥佳铁路起自黑龙江省绥化市,向东穿越小兴安岭主脉,直至佳木斯。由于修建时间旱,绥佳铁路的技术标准相对较
全球奢华精品酒店?(SLH)宣布他们通过捐赠1000多个客房入住间夜数以及与全球100家不同机构的合作,已经为全球慈善机构筹集到1百多万美金的善款。2013年间,SLH 通过无声拍卖会的方式赞助了200余场次的各类活动及演出,成为SLH 在单一年度筹集善款最多的一年。 在过去三年中,SLH筹集善款共计两百五十多万美金。 通过遍布全球70个国家的520家酒店,SLH能够提供与众不同的无声拍卖奖品——
瑞士之水  提起瑞士,首先想到的自然是阿尔卑斯山雄伟壮阔的雪峰。因着这连绵的雪峰孕育,使瑞士成为了“欧洲的水库”—7000多个湖泊,120多条冰河,无数瀑布、峡谷、山洞,绵延数千公里的河流。水,润泽着这个国家的每城每镇,也给瑞士带来了独特的自然魅力。    我坐在查理斯·卓别林故居的餐厅里,和他的大儿子迈克尔聊着天,窗外阳光灿烂,令我想起卓别林在他的自传中这样描述这片风景:“我坐在我们的阳台上,绿
说拉垭口风雪交加,五色经幡在风雪中猎猎飞舞。我把身体重心整个支在登山杖上,想要稳住发抖的双腿。不远处,被拴在马尾巴上拖上山的阿非又开始吐了,只是这回,他的胃早已吐空,只能干呕。我眯起眼睛想要观望一下来时的道路,风雪中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卡瓦格博大转经路的第七天中午,从说拉垭口下到梅里水,大转经路线就算结束。我扯开手套,解下系在腕上的佛珠放在经幡下的石头上——这是在永久村口的小卖铺里买的,是时候献给神
摘要: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对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及复习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初中化学复习课堂效益的提高需把脉学业考试最新动向,才能有效诊治化学教学的“病理现象”。文章在对历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的核心内容和高频考点进行剖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常见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学业考试;初中;化学教学;问题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1-0078-05 中图
儒勒·米什莱(Jules Michelet,1798-1874)  19世纪法国著名史学家。著有《法国史》和《法国革命史》。晚年潜心研究大自然,写下《鸟》、《昆虫》、《海洋》和《山岳》等四部著作,总称《大自然的诗》。  山里人对于山的看法跟我们不同。他们对山十分依恋,老是想回到它的身边,但称呼起来,却总把它叫作“敝地”。白花花的、玻璃似的泉水急促地跳跃着汩汩喷涌而出,他们叫它“野溪”。黝黑的杉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