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苍蝇的机器人

来源 :科普童话·百科探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机器人“吞下”8只苍蝇可以维持12天行走,你相信吗?
  生物能可以转换成电能,这件事我们都知道。但如果要说让机器人像青蛙一样,靠吃苍蝇获得动能,这个还真让人不敢相信。
  据《国家地理频道》近日报道,在英国布里斯托尔机器人实验室里,研究人员正在设计一种最新式的“吃虫子”机器人。这是一种通过吃昆虫和其他生物以产生能量的机器人。
  想一想吧,我们见过的机器人都是什么样?大多数机器人是通过电缆、太阳电池板或电池获取能量的。但是,在未来,机器人将不必依靠电网、日照,也不需要人工协助。科学家在努力做的事情是,把机器人变得和野生动物一样,可以通过自己觅食来满足能量需要。
  近些年来,科学家们已经发明了很多依靠糖、腐烂的苹果或者死苍蝇提供能量的机器人。通过一系列“会吃东西”的微生物燃料电池,把生物能转化为电能。而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原理也很简单,就是当微生物“消化”了植物和动物后,出现的菌群就可以产生电能啦。
  最近,布里斯托尔机器人实验室推出的第一个装置名叫“斯拉宝”,这是一个人造的“肉食动物”,是为搜捕黏糊糊的菜园害虫而设计的。虽然,“斯拉宝”不会消化它的猎物,它却是未来靠生物发电的机器人的“祖先”。2004年,研究人员发明了“微生物II”机器人,外观大小像一个甜点盘子,这种装置“吞下”8只苍蝇就可以维持12天的行走。
  科学家告诉我们:“把整只苍蝇喂给机器人携带的每块燃料电池。当电容充电后,这种机器人就能以每小时8到16厘米的速度“行走”(嗯,确实有点慢,不过在研发阶段,可以理解),而且一边朝着有光的方向移动,还一边记录温度,通过无线发射机传送数据。
  别看人家慢吞吞的,但这个机器人可是第一个通过生物获取能量的机器人呢!这种机器人能够感知它周围的世界,能够自行处理数据,采取行动,也可以把相关信息与控制者分享。因此,科学家非常乐观,他们认为,在未来完全能够制造出自动供能的机器人。
  不过即便能够造出吃虫虫的机器人,要让它成为商品也还要解决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你真的想让机器人监控菜园、海洋、大气的污染程度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你就需要非常廉价的小型机器人。
  不过,好在科学是不断进步的,科学的发展为一切提供了可能。当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发展到可以为机器人提供足够的能量时,机器人也会像人类的其他宠物一样,成为我们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员。
其他文献
奇迹并不存在
期刊
北极狐是北极草原上真正的主人,它们在这里几乎没有什么天敌。在毛皮商人们到达北极之前,这些狐狸们真是生活得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虽然看起来北极只是一片荒凉的冰原,但对北极狐来说,食物还是非常充足的。它们靠捕捉小鸟、捡食鸟蛋、追捕兔子,甚至在海边捞取被海浪冲上来的鱿鱼、螃蟹就可以充饥。到了秋天,它们也会到草丛中寻找浆果吃,以补充身体所必需的维生素。  然而,北极狐最主要的食物还是来自旅鼠。当遇到旅鼠
“无所不知先生”  1951年9月30日,巴里·马歇尔出生于澳大利亚西部的卡尔古利市。他从小就是个充满自信的孩子,当他才3岁的时候,就表现得好像什么都懂。上学的时候,如果听不懂老师的课,他就会想:“这是个坏老师,讲得一点都不好。”  同时,小马歇尔还一直是妈妈眼中的“麻烦的孩子”。有一次,他用螺丝刀拆开祖母的一块表,然后试图把零件都装回去,结果最后“多出来”好几个零件,当然表也就此报废了。玩得最出
中国家兔和中国的野兔在动物分类上是不同属的动物。家兔祖先属于穴兔属,它们是穴居的,在地下挖掘彼此相连的隧道,产仔于洞穴,初生幼仔裸露无毛,闭眼,不出声,也不会行动,直到生活一周后,才睁眼活动、长出毛来;而野兔妊娠期是家兔的一倍,在旷野产仔,仔兔生下来就有毛,睁眼,生后几分钟之内就能跑,腿比一般穴兔长,在跑时能远跳,在旷野中生活,不会打洞穴居,人工饲养很难养活,即使养活也难以繁殖。  凡是家养动物都
牦牛我们都知道,可麝(shè)牛就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啦。它是正宗的北极“特产”,而且“牛”如其名,身上有一种麝香的味道。这种牛身高约1.5米,体长2米到2.5米,体重可达400千克。它们的重量主要集中在有肉峰的前半身,显得格外矫健有力。  无论公牛母牛,麝牛的头上都长着一对坚硬而永不脱落的犄角,尖利的角尖则向上翘起,像一把钢叉,让人望而生畏。它们全身还披挂着长长的毛发,就像一个个巨大的绒球。这身毛
某年某月某天,某个地方有某块石头……“喀嚓”一声巨响,一只爱胡闹的猴子从石头里爆了出来。它扯玉帝的胡子、偷娘娘的水果、喝神仙的中药……最后被派去帮和尚打鬼……终成正果。这便是吴伯伯《西游记》的故事……可是——为什么石头里面会爆出只猴子来呢?于是,便有了种种猜测……
1978年3月,我们五个厂办学校的补习生集中到了县通机厂上学。大约半月后迁到了偏中。  还在通机厂学校的时候,就听同学说起,偏中有个叫张堉的老师,非常了得,现在是文科补习班的语文老师。  我热切地盼望着哪一天能转到偏中的文科补习班。  五月初,我有幸转到了这个班。  转入这个班的第一天,刚在教室坐定,正碰上张老师给同学们发语文作业本。他一身浅灰色裤、褂,戴顶鸭舌帽,左手托着一摞作业本,右手挨个给同
戈  戈是我国最古老的长兵器之一。它的样子尖尖的,还带着一个直角,很像鸟的嘴巴。使用的时候,也是像鸟啄人那样,是自上而下“啄”入敌人的头部,或从横侧“啄”入敌人的身体。虽然出现于新石器时代,但到了青铜器时代,戈才真正开始大显身手。那时的士兵都是在战车上拼杀,因此特别需要长柄又带着利刃的兵器。但当时的青铜兵器都不够锋利,为了提高杀伤力,就得想办法把打击力集中到一个点上。戈正好具备了这种特点,因此得到
地中海上的马耳他岛,位于利比亚与西西里岛之间。1902年,在这里的首都瓦莱塔发生了一件轰动世界的大事:有人盖房时在地下发现了一处洞穴,后来人们才知道,这里还埋藏着一座史前建筑。  这座建筑共分3层,最深处达12米,它由上下交错、多层重叠的多层房间组成,里边有一些进出洞口和奇妙的小房间,旁边的墙上还有一些大小不一的壁孔。在中央的大厅里,耸立着直接用巨大的石料凿成的大圆柱和小支柱,支撑着半圆形的屋顶。
当今世界,绑架勒索也是一种“发财致富”的手段。当然,选择的对象要考虑好:譬如叫花子,最好就别碰,因为绑了也白绑——都沦落到这种境地了,能有钱给你才怪;如果是人见人恨的家伙,你把他绑架了,大家拍手称快都来不及呢,谁愿意给你送钱?吉茨算是绑匪中有头脑的人了,他绑架的是一位大名鼎鼎的细胞学家,挺有钱,叫罗小宁。   罗小宁不过40岁,已经是亿万富翁了。说起来,他的钱来得也挺容易。他在实验室里鼓捣了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