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让语文课堂“兴趣盎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dxpj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创设情境的方法有语言描绘、实物演示、电脑模拟、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角色扮演等。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教学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体现新课改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又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创设情境的方法丰富多样,主要有语言描述、实物展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媒体创设、表演体会等。
  一、在语言描述中,让学生入情入境。
  教学语言是最简捷、最方便、最经济的教学手段,是情境创设最基本的途径。在情境出现时,老师伴以语言描绘,对学生的认知活动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学生因感官的刺激,主观感受得到强化,从而产生情感, 促进自己进入特定的情境中。
  例如教学课文《荷花》时,让学生一边欣赏图画,一边听柔和的轻音乐,一边想象,我再富有感情地轻声描述:“一朵朵美丽的荷花从这些茂密的荷叶之间冒出来,荷花千姿百态,洁白无瑕,像水晶一样纯洁。有的才只有一个青里泛白的花苞,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有的只开了一半,一些花瓣散下去,黄色的小莲蓬调皮的藏在花朵中央,有的全开了,像一个个穿着洁白素净的衣服的姑娘在翩翩起舞……”教师语言的描述,发挥了学生视听感官的协同作用,把学生带入花香叶翠的美妙境界。
  二、在实物展示中,让学生增进体验。
  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快捷的方法,能使学生认识客观事物,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例如教学《琥珀》一文,课上我展示实物琥珀,让学生对琥珀有感性的认识,从而对其产生好奇,激发强烈的求知欲,由此顺理成章地进行课文的学习。又如教学《新型玻璃》中的“藕断丝连”一词时,我不是机械地讲解,而是请一位学生上台折断一节莲藕,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就明白“藕断丝连”的原意,再理解比喻意自然就容易得多。由此可见,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既能帮助学生明白事理,又能增进学生的实感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节省教学时间。
  三、在图画再现中,让学生理解课文难点。
  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课文用语言描写的情境,通过图画再现出来,一下子就变得具体,看得见也摸得着。因此,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符合儿童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识特点。
  例如教学《詹天佑》一文,在让学生理解詹天佑采用“中部凿井法“和设计“人字形”线路时,我请学生用简笔画的方法把它在黑板上展示出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课文难点。又如教学《长征》—诗,对于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的千山万水,诗人没有一一写下,而是选取两座山、两条水为代表。诗人一直追溯到长征起点,从逶迤的五岭山写起。我在教学时,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下了五岭山,山势弯弯曲曲,连绵不断,并告诉学生:这就是“逶迤”的五岭山,接着又用简笔画画下高大、险峻的乌蒙山,告诉学生:这就是“磅礴“的乌蒙山。通过对比,学生明白了“逶迤”和“磅礴”的意思。
  四、在音乐渲染中,让学生体会文章意境。
  音乐的渲染是美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巧妙融合,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
  如《月光曲》写的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对盲姑娘的同情,他用自己的琴声给受苦人带来快乐,带来光明和自由。教学时,为学生播放《月光曲》的相应部分,帮助学生想象鞋匠、盲姑娘听了贝多芬的琴声展开联想的画面。利用音乐创设情境还有多种表现方式,因课文内容而定。如课文《小小的船》可理解课文后播放音乐《小小的船》,让学生想象夜空的美,有月亮、星星、卫星等,展开想象的翅膀,达到深化巩固课文知识的目的;《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可在范读课文的时候播放一些轻音乐,使作者对故乡、对杨梅的爱在音乐的烘托下充分体现,从而更深刻地体会文章的意境。
  五、在角色扮演中,让学生加深内心体验。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由于学生扮演角色,课文中的角色不再在书本上,而是自己或自己班集体中的同学,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内心体验。
  例如教学《陶罐和铁罐》一文,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排演课本剧《陶罐和铁罐》。教学中,先组织学生讨论:怎样改编课本中角色的语言?怎样表现不同的动作神态?然后在小组里自编自演,让几名学生带上头饰,扮演角色,其他学生策献计,最后选出代表在全班表演。这样不仅能深化对课文内容的学习,还能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又如教学《晏子使楚》一课,可以用“排演课本剧”这一形式组织整个教学过程。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根据课文中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进行表演,加深内心体验。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情境的创设还有很多方法,如生活展现、电教媒体创设、问答讨论等,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任务、对象和教学条件,选择适当的创设情境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周健,熊生贵,主编.有效上课—问题·探究·对策.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3,第一版.
  [2]李吉林,主编.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8,第一版.
其他文献
自国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辽宁发展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就,经济运行、产业结构、体制改革、创新体系建设、区域经济发展与布局、生态文明建设、民生保障、
目的:分析集束化策略在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0例患者进行分析,依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40例对照组(予
鞍山市铁东区地税局(以下简称“铁东地税局”)紧扣“新常态、新税风”宣传月主题,结合本局税收工作实际,组织开展了“跟着郭明义学雷锋,春风行动再发力”十项系列活动,具体是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慢性肾衰竭尿毒症中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74例为慢性肾衰竭尿毒症66例,动态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对
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宝贵的教学资源,灵活处理,对其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以新的观念,新的眼光,站在新的视角对其价值进行重新定位。 Teachers should be go
探究性学习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主要着力于学生的学,鼓励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模式,逆行主动探索.“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大幅度发展,国家和民众对教育问题的重视不断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断推进.本文以“蓝墨云班课”平台的发展为切入点,介绍混合教学模式目前的发展现状,
摘 要: 目前,随着新的教学模式的出现,背诵,这一语言输入方法的地位一落千丈。背诵有其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对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有重要意义。在学生背诵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灵活运用记忆规律,根据学生认知能力,加以启发和引导,实现机械式背诵到理解记忆的转变,让学生轻松学习经典著作中的语言、用词、用句等多方面的知识,从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因此,在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同时,营造学习环境,激发学习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工艺美术设计专业是教育部和湖北省教育厅的教改试点专业,经过3年的实践,得到了如下结论: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复合型人才;要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