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ox-LDL、sdLDL-C表达与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出血转化的相关性分析

来源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agao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床多利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但在溶栓治疗过程中,约10.0%~43.0%的ACI患者发生ACI后出现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而HT可加重患者预后不良风险,因此,寻找可早期评估ACI患者发生HT的相关指标有积极意义[1,2].目前,HT发病相关因素尚未阐述完全,但学者认为其与基质金属蛋白酶、血小板活化因子、氧自由基、炎症因子等有关[3,4].研究发现,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在ACI患者血清中水平升高,其可辅助判断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51;另外,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mall and dense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sdLDL-C)在ACI患者血清中呈高水平,其可能参与并影响ACI病理发展过程[61.但血清ox-LDL、sdLDL-C水平与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HT的关系尚未发现相关报道.基于此,本研究通过检测ACI患者入院时血清ox-LDL、sdLDL-C水平,评估两者对HT的临床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合并帕利哌酮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治疗前后认知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住院和门诊确诊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观察组40例,在帕利哌酮治疗基础上合并奥拉西坦治疗,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分(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和社会功能评分(perso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