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民俗体育文化的现代流变

来源 :体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运用文献分析、田野调查、个案研究,在民俗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考察了江西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变化过程。认为江西民俗体育文化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的显著变化体现在4方面:参与人员的身份变异;宗族崇拜的削弱;活动指向的功利化;传播方式的立体化。江西民俗体育文化发生流变的原因:一是文化语境的变化,体现在意义系统的匮乏、价值系统的偏离、交流系统的瓦解;二是社会语境的变化,体现在民俗体育参加者的个人背景复杂化、“表演”场合的政治化。
  关键词:民俗体育;体育文化;永新盾牌舞;江西
  中图分类号:G8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12-0096-05
  
  Modern changes of folk sports culture of Jiangxi
  ——Taking the shield dance in Yongxin Jiangxi for example
  LANG Yong-chun,ZHOU Mei-fang,CHENG Qi-lian,LI Wei-ya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Nanchang 330027,China)
  
  Abstract: By means of literature analysis,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case study, the author examined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and changing of folk sports culture of Jiangxi based on folklore related theories, and concluded that in terms of content and expression form, significant changes of folk sports culture of Jiangxi embodied in 4 aspects: the change of the status of participating personnel; the weakening of clan worship; the utilitarianism of activity orientation; the diversification of communication manners. The causes for the changes of fork sports culture of Jiangxi are as follows: 1) the change of cultural context, which embodied in the lack of the meaning system, the deviation of the value system, and the collapse of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2) the change of social context, which embodied in the complication of individual background of folk sports participants, and the political tendency of “performance” occasions.
  Key words: folk sports;sports culture;shield dance in Yongxin;Jiangxi
  
  文化学的研究表明,任一形态的文化与世间万事万物一样,在产生形成之后,其发展过程往往是不平衡的[1]。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加速转型期,由此也使中国传统文化在内外环境变化的夹击下发生着剧烈的变迁。作为赣文化母体文化孕育下的江西民俗体育文化,必定沿着特定的轨迹进行着流变。社会的发展变迁为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对传统发起挑战,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又促使人们的生活理想、价值观念、基本行为方式和信仰体系等发生转变。因此,探寻江西民俗体育文化流变的路径是人们面临的课题。江西永新盾牌舞是集武术、杂技、舞蹈、音乐等为一体的民俗文化表演形式,主要流传在永新南片的龙源口、烟阁等诸乡,是地方文化的典型代表,从历史角度看,永新盾牌舞是赣西南山区民俗民风的缩影,表现了一种激发民族斗志最原始的凝聚力。江西永新盾牌舞是在赣文化的孕育、滋润下成长发展的有鲜明特色的民俗体育活动,是江西民俗文化的“活化石”,并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亟待保护的民俗活动项目。本课题选其为江西民俗体育文化流变的个案进行研究,于2009年1月对江西永新县南塘村进行实地调查,驻扎在盾牌舞传承人吴三桂老人家里,与盾牌舞的习练者零距离的交流。2009年6月初又因核实调查数据和补充研究资料的需要再次回访。本研究运用民俗学理论,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实证调查得来的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力图勾画出江西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路径,探寻民俗体育发展的一般规律,以期丰富和拓展新时期群众体育发展的基础理论,为未来更广大农村地区体育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运行模式,为保持文化生态多元化提供理论借鉴。
  
  1江西民俗体育文化特征
  
  “江西三面环山一面临江的地理环境像一把朝南的弓,象征着江西人封闭的精神,赣江则像一支架于弦上的箭,象征着赣境民众冲出封闭的进取精神[2]”。追溯历史,赣文化可谓源远流长。从大的时段看,赣文化的发展与演化,可分为几个阶段:上古先秦的始发期、秦汉魏晋的发展期、隋唐五代的勃兴期、两宋的兴盛期、明清近代的停滞期、现代中央苏区的重兴期、当代的复兴期[3]。概述起来赣文化有以下几个特征:强劲的向心欲望,重视修身、砥砺节操,具有“文节俱高”的特色;重视立志、积极进取,高扬主观能动精神;善于开拓学术领域,创造新成果,开宗立派,有很强的独创精神;接纳四方,进行广泛的文化交流,兼容并蓄,不断丰富文化内涵[4]。
  民俗体育作为一种身体行为符号,具有直观的文化认同功能,其随意性、娱乐性的文化特征,符合当代人们的文化需求。作为人民群众社会思想观念和情感方式的身体性活动,江西民俗体育文化是江西民俗文化以及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原生型民俗文化为主体,如江西半封闭的盆地型自然环境,从先民时期起就使江右的民众崇尚巫鬼、喜好方术,每到社日就击鼓迎神,祭而舞以乐之,家自为礼。由此构成了江西刚柔相济、动作殊形,既形式古朴、又灵活多变的民俗体育文化特色[5]。周边的徽州文化、吴越文化、湘楚文化、闽文化、岭南文化和中原民俗的影响,是江西民俗体育文化的客体,如赣东北和赣南、赣西的龙舟活动各有特色。儒、释、道等宗教信仰的参与渗入,是江西民俗体育文化的中介。这些因素的发展和并存,共同组成江西民俗体育文化的动态结构。“民俗文化虽然不是历史的‘遗留物’,但它确实有自己的历史演进过程,每前进一步,它都会增加一点什么,也蜕去一点什么”[6]。在现代,江西民俗体育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对人们的精神生活继续产生着影响,在人们的思想、心理上,江西民俗体育文化既有传统遗留下来的烙印,又有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而变化的轨迹。
  
  2江西民俗体育文化的流变
  
  2.1参与人员的身份变异
  永新盾牌舞是集体性民俗体育活动项目,团队精神赋予了盾牌舞丰富的内涵,它体现出一种最原始的民族凝聚力、团队精神和战斗精神。永新县龙源口镇南塘村盾牌队,以前全由吴姓男性族人组成,全村参加盾牌舞的人达百余人,一家三代、同胞手足同台表演者比比皆是,村民中素有“不练盾牌舞,不是男子汉”之说。文化生活的日新月异以及老艺人的相继去世,使盾牌舞面临失传的危险,抢救工作迫在眉睫。从2001年开始,该县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培养盾牌舞表演新秀。针对南塘村盾牌舞表演队成员为青壮年,农闲时大多数外出务工,只有逢年过节才可能回乡的现状,宣传、文化等部门决定开办一系列培训班,重点从县、乡机关干部中培养一批文艺新人来传承盾牌舞艺术。前后相比较,可以看出,参加盾牌舞的人员身份发生了变化,以前由吴姓的同族人组成,彼此熟悉,又都主要从事农业劳动,能够常年坚持练习;而现在主要是各个机关的工作人员,组成人员相对复杂,各姓都有,互不认识属于临时抽调,不可能坚持常年操练,活动结束就抛在一边了。
  2.2宗族崇拜功能的削弱
  据吴三桂老人讲述,盾牌舞在以前主要是当地群众为了和水源上游的村民争夺水源而操练武功的一种手段,他们的先辈为争取自身的生存权利在无数次的争斗中,不断总结经验和吸收外来精华,使盾牌舞逐步成形,在争斗出发前举行仪式激励斗志,在胜利归来后大肆庆祝。由此,盾牌舞逐步形成了一套传统的、颇具庄严和悲壮色彩的表演仪式,其目的是“祈求神灵保佑出征男儿”,显然是古代士兵出征前祭祀仪式的遗留。而在当代对民俗体育活动挖掘整理和改造过程中,民俗体育活动中的仪式性内容统统都被当作封建迷信活动全部抛弃了。如现在的盾牌舞表演,除去了习练前的仪式,直接从布阵开始表演,从布阵、对阵、抢阵、破阵一直到抢花牌,大概10多分钟就可以完成。由于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思想观念的转变,人们对宗教崇拜已没有了以前的那种虔诚与迷信,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祖先不能给现世人带来幸福生活,只有靠勤奋、拼搏与机遇才能获得美好生活,祭祀祖先是作为一种传统习俗流传下来,人们只是通过这种形式表达对已故先人的哀思。
  2.3活动指向的功利化
  以前的人们从事民俗体育活动,健身意识不强,其主要目的更多的是休闲、娱乐。民俗体育活动不仅使参与者的身体得到了锻炼,而且通过活动达到了交流情感的目的,使积压在心中的郁闷、烦恼得到释放,心理得到平衡,从而能够以舒畅的心情面对生活。民俗体育活动多加入了人民群众的信仰,这种信仰并不是意识形态的信仰,而是人们在当时恶劣的环境下祈求平安、幸福的一种心理渴求。参与民俗体育活动,比较注重参与活动的过程,所以会常年坚持。在走访吴三桂老人时,我们谈到人们以前参与盾牌舞的原因,他说:“以前人们吃完晚饭后没有什么事,青壮年男子就自觉不自觉的都到(吴氏)祠堂里练功,互相切磋。盾牌舞的基本功在平时是不间断练习的,在节庆前就会排练一下,随时就可以拉出去表演,大家也不会去想报酬的事,就是去玩。”处于一种无意识的“‘元体育’形态的那种无目的,觉得别人这样做了,自己也应该这样做的无目的和意义的‘模仿’”[7]。而对于现在人们参与盾牌舞的动机,在田野调查中,与南塘村的部分村民聊起为什么不参加盾牌舞活动时,90%以上的村民的回答都涉及到钱的问题,如参加活动会耽误工作时间,进而影响收入;重视比赛结果,因为有了好的名次就会有相应的奖励;参加活动要购置必要的服装和器材,要增加支出。在一些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域,其特有的民俗体育作为旅游资源得到了很好的开发,也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会使部分民俗体育表演者产生“功利化”心态,这种心态也会波及那些旅游资源相对贫乏地域的民俗体育的发展,因为他们的活动得不到任何收益,和那些有一定经济效益的项目相比,心理就会失衡,在行动上就会慢慢倦怠以致逐步放弃。
  2.4传播方式的变化
  通过对永新盾牌舞传承人吴三桂的访谈了解到,盾牌舞以往一般采用面对面、手把手的传承方式,教者把自己的技术和直观经验通过口传身授的形式传给后学者,后学者就直接从传授者那里接受教育,从机械的跟着练到简单的模仿,直到熟练的掌握,学习过程沿用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可以说民俗体育的传承以民间、口头、非正式的方式传播,人们往往不需要刻意去学,只需要自始至终的生活在其中,便会成为这种文化背景下的一个成员,并不自觉的成为这种文化的传播者。“这种社会范围的大教育缺少组织性,它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规范继承,而更多的是寄希望于潜移默化地将民俗体育移植到年轻一代的行为习惯里。因此从存在形式和发展看,总体呈现出一种自然生灭的发展状态”[8]。现在,吴三桂老人已经把盾牌舞活动的文字资料进行了整理,对阵法的变化绘制了图例,并且永新县文化部门也进行了录像收集,为盾牌舞的传播提供了多种渠道。同时,现在的民俗体育越来越多的纳入到正式的教育机构中去完成传播的使命,这种传播通过专家、学者的指点以及参与人员的潜心研究,从而把民俗体育文化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现代传播方式体现了视、听、练多方位的立体化。
  
  3江西民俗体育文化产生流变的原因
  
  3.1“语境”中的江西民俗体育文化
  “语境”指与言语交际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于1923年由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教授提出。在民俗学研究中,美国民俗学家理查德
其他文献
摘要:以历史、哲学相关文献为基础,通过史论结合的方式,探索尼采的身体哲学思想与顾拜旦的奥林匹克思想之间的内在联系。尼采颠覆了西方传统哲学的致思路径,肯定并崇拜在世存在的身体,认为充满权力意志的身体是存在的根本,而竞争是增强权力意志的方式。顾拜旦复兴了古代奥林匹克传统,肯定并崇尚充满力量感的身体以及竞赛中的男性气概。尼采的身体哲学思想与顾拜旦的奥林匹克思想具有很强的内在贯通性和互补性,尼采的身体哲学
2017年7月7日,正在执行跨区机动训练任务的中国航母辽宁舰编队一行(还包括烟台号导弹护卫舰、银川号和济南号导弹驱逐舰)在双彩虹中抵达香港,参加香港回归祖国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20周年庆祝活动,受到香港特區政府和民众1600多人的热烈欢迎。8~9日这两天,辽宁号航空母舰对2000名香港市民开放,掀起全港热潮,并再次引发爱我中华、强我国防的热情浪潮。  辽宁舰的前世今生  辽宁舰是我国第一艘以舰
中国在联合国代表权问题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外交部部长周恩来便于1949年11月18日、1950年1月8日通过苏联和南斯拉夫驻联合国代表就中国更换政府一事以电报通知联合国秘书长赖伊、联大主席罗慕洛和安理会成员国代表团,要求联合国“一本联合国宪章的原则和精神,剥夺中国国民政府代表团继续在联合国代表中国人民的一切权利,以便符合中国人民的意愿”。1950年1月10日,苏联代表在安理会第459次会议讨论
摘 要:对1996、2001和2007年我国3次群众体育调查获取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参加体育锻炼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逐渐增多;有职业的与已婚者参加锻炼的增多,无职业的与未婚者减少;每周参加2~3次体育锻炼的人数逐渐上升;“健身走”、“跑步”是主要锻炼的项目,以“单位或住宅小区体育场所”为主要锻炼场所的人数比例呈增长趋势;影响我国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观性因素所占比例下降,客观
摘要:从运动训练实践的周期性特征、竞技状态的客观存在性及竞技状态形成的规律等角度论证了传统“训练周期”理论在运动训练实践中指导地位的续存性,并指出“板块训练”模式在本质上与传统“训练周期”理论的统一性,是对传统“训练周期”理论的完善与补充。  关键词:竞赛与训练;训练周期;竞技状态;周期定律;板块训练  中图分类号:G80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10)11-0092
尽管海葵虾有着像人类一样不透明的器官、血液和其他体液,但是它们却进化出半透明的隐身能力。但研究人员在近日举行的综合与比较生物学学会年会上报告称,当最紧要的时刻到来时,海葵虾会丧失隐身能力。    为什么海葵虾会出现这么奇怪的现象呢?研究人员推测,这可能是因为运动改变了海葵虾体内的血流。另外,研究人员还测量了有多少血液进入了海葵虾的肌肉,并利用电子显微镜研究了透明和不透明肌肉之间的身体结构变化。他们
摘 要:对我国中部地区湖北官桥八组和东部地区上海张江镇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体育变迁的方式与路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中东部地区农村体育变迁的方式与路径明显不同。官桥八组农村体育变迁的方式经历诱致性变迁、强制性变迁、诱致性与强制性变迁动态博弈共同推进3个阶段,其变迁的路径依赖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组办企业的快速崛起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相关权利部门的介入;而张江镇农村体育变迁的方式是由诱致性变迁
荣誉军旗“铁军”在训练场上  众所周知,北伐的直接目标是国共合作打倒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吴、孙、张共拥兵50万,其中,吴佩孚的兵散驻湘、鄂、豫、冀四省,孙传芳的兵散驻苏、皖、浙、闽、赣五省,张作霖的兵散驻东北各省和京津地区。  1926年4月下旬,叶挺独立团奉命担任北伐先锋队,从肇庆出发,会集到广州,取道粤汉铁路北上。  此时,叶挺独立团的番号已由国民革命军第4军第12师34团改为国民
〔摘要〕 现代性是考量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维度,而日常生活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寓所。现代性语境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日常生活化的隐忧是:世俗化、理性化日常观念削弱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虚拟化、物化日常交往遮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符号化、审美化日常消费挤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整合力。应对以上隐忧,需要从以下三方面着力:回应日常观念中的合理诉求,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
〔摘要〕 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主旨在于通过公共服务供给实现流动人口的“异地城镇化”,其供给问题的解决必然依赖于主体、流程、资源及利益的四维协同。首先,主体协同优化路径体现在政府内及政府外两类主体的联动合作,政府内可以从合作组织、合作方式、合作拓展三方面探索联动路径,政府外联动主要是通过“政社村企”等利益相关者的分工实现合作供给。其次,流程优化的焦点在于简化供给的运行路线,一方面是以流动人口即客户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