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和思想政治课的显性教育相得益彰。文章首先明确课程思政隐性教育的含义和作用,其次介绍新疆工程学院开展思政教育及课程思政的现状,最后着重阐述了对应用统计学课程思政隐性教育五个方面的具体做法和有益探索。
关键词:应用统计学;课程思政;隐性教育;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29-0172-04
Abstrac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o foster morality and foster people. The implicit education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ideology and the explicit edu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complement each other. This paper first clarifies the meaning and role of the implicit education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then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curriculum ideology in Xinji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Finally, it focuses on the five aspects useful explorations of implicit educ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in the "Applied Statistics" course
Keywords: applied statistics; curriculum ideology; implicit education; practical exploration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课堂是主渠道,课程是重要载体。除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也要充分重视专业课程思政的作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课堂主渠道、覆盖高校所有专业、面向所有学生,对于引导学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踐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发挥着重要的思想和引领作用。
一、课程思政隐性教育的含义和作用
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等系列思政课程的显性教育不同,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主要指的是通过各种专业课程、专业课堂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实现思想和价值引领,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
通过课程和专业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体现的是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性质。课程思政把教师的政治态度、政治认同融入专业课程教育教学中,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通过知识和技能传授,使学生在渴望求知的兴奋、愉悦和暗示下接受熏陶,启发学生自觉认同,产生共鸣与升华,实现潜移默化的效果,可以弥补思想政治课显性教育的局限性。
二、新疆工程学院开展思政教育及课程思政的现状
新疆工程学院是2012年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高度重视思政教育工作。为深入贯彻全国、自治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专业课、通识课及各教学环节育人功能,新疆工程学院2019年召开思政工作会议,瞄准思政教育遇到的难题和”堵点“,有针对性地聚焦长期存在的难点,出台的16项思政教育改革举措,包括思政课教师队伍、课程建设、科研育人、绩效考核、职称晋升、经费保障等,每一项改革措施都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举措,以打通加强学校思政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2018年起新疆工程学院就开始课程思政的尝试,课堂教学实行课前五分钟,内容由学校宣传部统一编排,涉及到时政、党中央最新会议精神、党的民族政策等,讲中国故事、新疆故事和工院故事。2019年起进行课程思政改革,从2019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制都要融入思政元素,2020年立项12项课程思政专项,从学校到二级学院,从二级学院到每一位老师都投入到思政教育的改革的洪流中。深入挖掘专业基础课、核心课、选修课及各实践教学环节育人功能,形成各类各门课程协同育人格局,通过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增强青年大学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特别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自觉性,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成为爱国爱疆、担当奉献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应用统计学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实践探索
作者教授统计学课程已经有十几年教学经验,对课程思政融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在课程教学大纲中明确课程思政的目标
以统计学课程为例。2017级教学大纲应用统计学是为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的重要的基础课,是经济管理工作者和经济研究人员所必备的一门知识。它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 2019级本科生新修订后的大纲增加了课程思政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统计数据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各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祖国的不断强大给老百姓带来的福祉,引导学生在该课程学习的同时树立爱国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五个认同”,注重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学术道德观及经济管理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专业能力和发展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在课程内容安排上体现课程思政的融入
从爱国主义教育、“五个认同”教育、职业道德、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着眼,与应用统计学课程内容紧密结合(见表1)。
(三)充分利用线上各种资源,做到思政和专业课程的无缝衔接,最大限度地发挥好课程思政的隐形教育功能
通过课程和专业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体现的是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性质。课程思政把教师的政治态度、政治认同融入专业课程教育教学中,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通过知识和技能传授,使学生在渴望求知的兴奋、愉悦和暗示下接受熏陶,启发学生自觉认同,产生共鸣与升华,实现潜移默化的效果。在应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随时根据授课知识点穿插课程思政的内容,如在讲到统计的具有“进行经济分析”的作用时,给学生讲述新中国成立后70年的经济腾飞,并播放学习强国平台的新中国70年短视频,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怀;讲到典型调查时,给学生讲述了疫情期间两位典型人物——钟南山院士和李兰娟院士的事迹,培养他们对英雄人物的价值观的认同,树立正确的三观。
(四)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当下热点的时事充分融入到课程思政中,让学生带着兴趣去接受,主动学习
2020年初的一场新冠肺炎病毒疫情让所有国人猝不及防,全国高校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开展了线上教学,这对于没有线上教学经验的新疆高校教师来说也是巨大的挑战。在线上教学的不断摸索中,作者发现疫情中的很多事件可以融入到课程中,比如在讲到重点调查这种方式时,作者用当天的国内疫情数据让学生去理解湖北是国内疫情的重点省份,用国际疫情数据让学生去理解意大利、伊朗和韩国是除中国外的重点疫情国家,并介绍我国派出四支医疗队进行国际援助,雪中送炭,守望相助,充分彰显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同时也给大家介绍了习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共同体思想,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效果很好。
(五)利用翻转课堂,结合授课内容让学生自己去讲述触动内心的故事
让学生学会数据的分析和运用是应用统计学的最终目的,在今年的线上教学中,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据的认知,扩大学生的视野和专业知识,开展“数据为王,用统计数据说话”的课堂活动,选题不限,但是内容要体现正确的三观和正能量,一定要有数据和图表,体现数据为王的主题,每次课1位同学,时间控制在8分钟内,参加的同学计入平时成绩,同时给学生一些参考题目,可以提前准备,当然内容要老师审核和把关,给学生提出修改意见,学生们积极性很高,分别选择了“家乡巨变”“中国脱贫攻坚成效”“疫情期间中国企业停产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等主题,学生们都非常上心,提前精心准备,从网上收集各种相关的素材,直播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学生既学会运用统计数据说话,又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拓展了专业视野,同时还在无形中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比老师讲效果更好(见表2)。
(六)结合课堂活动,进行课下讨论,贯穿思政教育
结合翻转课堂,充分利用线上学习平台,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共发布各种讨论话题13次,涉及课程思政的话题有8个,学生们在讨论区积极发言,表达观点,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家乡的变化进行了充分的肯定,述说自己的亲身感受,充满了爱国主义氛围和正能量。该班学生总数49人,参与讨论人数平均每次超过40人,达到该班学生总数的80%以上。
四、进一步发挥专业课课程思政隐性教育功能的几点思考
(一)教师要讲好专业课程思政,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和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2014年9月习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广大教师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高校教师要讲好专业课程思政,自身政治思想素质必须过硬,要想充分发挥好隐性教育的功能,要及时进行理论学习,学习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随时关注国家大事,时事动态,多学习中国历史、国学经典,活学活用,善于和专业课程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学以致用。
(二)充分了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讲好身边的故事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提供各方面专业人才,教师要结合省情、区情、市情及行业发展情况,在专业课程思政中讲好身边人,身边事,用身边的故事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更具备说服力,学生也能感同身受,从而认可老师的观点,比如本校毕业生在企业的优秀事迹。
(三)专业课程思政要注重对大学生职业道德和职
业素质的教育
除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专业相关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也是重要的课程思政内容。比如应用统计学课程属于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思政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求学生具备求实务真、严谨细致的作风;具备诚实守信,不弄虚作假,遵纪守法的职业素养;以及忠诚统计,乐于奉献;实事求是,不出假数;依法统计,严守秘密;公正透明,服务社会的职业道德。统计工作的职业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道德的诚实守信是一致的,在课程思政中用现实生活中违反《统计法》的反面事例给学生警示,教育学生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品德,做学问要先做人。
(四)充分利用好现代化教学信息技术和手段,助力课程思政教育
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爆发,让全国的教师们都成了主播,线上教学也从城市到农村蓬勃开展起来,高校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式进行课程思政教育,让学生也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学生手机学习的功能,进行线上教学或者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时,让学生对身边喜闻乐见的事情在线上进行讨论,发布观点,教师进行引导,可以让学生当主播讲述身边的故事、学校的故事、家乡的故事和中国的故事,让学生制作传播正能量的微视频等,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永杰,万小朋,王海涛,等.疫情期间《结构维修与适航》在线课程思政教育与实践教学案例分析[J].高教学刊,2020(35):42-45.
[2]高采,刘浏.關于现阶段“课程思政”的理论成果与实践探索研究[J].高教学刊,2020(34):169-172.
[3]敖雁,张联民,顾准,等.渗透家国情怀的生物统计课程思政元素的探讨[J].高教学刊,2020(26):34-36.
[4]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2):50-58.
[5]王丽华.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的逻辑理路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8):71-75.
[6]巩茹敏,林铁松.课程思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态[J].教学与研究,2019(6):45-51.
[7]伍醒,顾建民.“课程思政”理念的历史逻辑、制度诉求与行动路向[J].大学教育科学,2019(3):54-60.
[8]万林艳,姚音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同向同行[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52-55.
[9]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64-69.
[10]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关键词:应用统计学;课程思政;隐性教育;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29-0172-04
Abstrac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o foster morality and foster people. The implicit education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ideology and the explicit edu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complement each other. This paper first clarifies the meaning and role of the implicit education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then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curriculum ideology in Xinji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Finally, it focuses on the five aspects useful explorations of implicit educ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in the "Applied Statistics" course
Keywords: applied statistics; curriculum ideology; implicit education; practical exploration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课堂是主渠道,课程是重要载体。除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也要充分重视专业课程思政的作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课堂主渠道、覆盖高校所有专业、面向所有学生,对于引导学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踐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发挥着重要的思想和引领作用。
一、课程思政隐性教育的含义和作用
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等系列思政课程的显性教育不同,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主要指的是通过各种专业课程、专业课堂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实现思想和价值引领,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
通过课程和专业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体现的是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性质。课程思政把教师的政治态度、政治认同融入专业课程教育教学中,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通过知识和技能传授,使学生在渴望求知的兴奋、愉悦和暗示下接受熏陶,启发学生自觉认同,产生共鸣与升华,实现潜移默化的效果,可以弥补思想政治课显性教育的局限性。
二、新疆工程学院开展思政教育及课程思政的现状
新疆工程学院是2012年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高度重视思政教育工作。为深入贯彻全国、自治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专业课、通识课及各教学环节育人功能,新疆工程学院2019年召开思政工作会议,瞄准思政教育遇到的难题和”堵点“,有针对性地聚焦长期存在的难点,出台的16项思政教育改革举措,包括思政课教师队伍、课程建设、科研育人、绩效考核、职称晋升、经费保障等,每一项改革措施都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举措,以打通加强学校思政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2018年起新疆工程学院就开始课程思政的尝试,课堂教学实行课前五分钟,内容由学校宣传部统一编排,涉及到时政、党中央最新会议精神、党的民族政策等,讲中国故事、新疆故事和工院故事。2019年起进行课程思政改革,从2019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制都要融入思政元素,2020年立项12项课程思政专项,从学校到二级学院,从二级学院到每一位老师都投入到思政教育的改革的洪流中。深入挖掘专业基础课、核心课、选修课及各实践教学环节育人功能,形成各类各门课程协同育人格局,通过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增强青年大学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特别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自觉性,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成为爱国爱疆、担当奉献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应用统计学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实践探索
作者教授统计学课程已经有十几年教学经验,对课程思政融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在课程教学大纲中明确课程思政的目标
以统计学课程为例。2017级教学大纲应用统计学是为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的重要的基础课,是经济管理工作者和经济研究人员所必备的一门知识。它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 2019级本科生新修订后的大纲增加了课程思政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统计数据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各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祖国的不断强大给老百姓带来的福祉,引导学生在该课程学习的同时树立爱国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五个认同”,注重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学术道德观及经济管理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专业能力和发展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在课程内容安排上体现课程思政的融入
从爱国主义教育、“五个认同”教育、职业道德、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着眼,与应用统计学课程内容紧密结合(见表1)。
(三)充分利用线上各种资源,做到思政和专业课程的无缝衔接,最大限度地发挥好课程思政的隐形教育功能
通过课程和专业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体现的是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性质。课程思政把教师的政治态度、政治认同融入专业课程教育教学中,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通过知识和技能传授,使学生在渴望求知的兴奋、愉悦和暗示下接受熏陶,启发学生自觉认同,产生共鸣与升华,实现潜移默化的效果。在应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随时根据授课知识点穿插课程思政的内容,如在讲到统计的具有“进行经济分析”的作用时,给学生讲述新中国成立后70年的经济腾飞,并播放学习强国平台的新中国70年短视频,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怀;讲到典型调查时,给学生讲述了疫情期间两位典型人物——钟南山院士和李兰娟院士的事迹,培养他们对英雄人物的价值观的认同,树立正确的三观。
(四)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当下热点的时事充分融入到课程思政中,让学生带着兴趣去接受,主动学习
2020年初的一场新冠肺炎病毒疫情让所有国人猝不及防,全国高校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开展了线上教学,这对于没有线上教学经验的新疆高校教师来说也是巨大的挑战。在线上教学的不断摸索中,作者发现疫情中的很多事件可以融入到课程中,比如在讲到重点调查这种方式时,作者用当天的国内疫情数据让学生去理解湖北是国内疫情的重点省份,用国际疫情数据让学生去理解意大利、伊朗和韩国是除中国外的重点疫情国家,并介绍我国派出四支医疗队进行国际援助,雪中送炭,守望相助,充分彰显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同时也给大家介绍了习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共同体思想,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效果很好。
(五)利用翻转课堂,结合授课内容让学生自己去讲述触动内心的故事
让学生学会数据的分析和运用是应用统计学的最终目的,在今年的线上教学中,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据的认知,扩大学生的视野和专业知识,开展“数据为王,用统计数据说话”的课堂活动,选题不限,但是内容要体现正确的三观和正能量,一定要有数据和图表,体现数据为王的主题,每次课1位同学,时间控制在8分钟内,参加的同学计入平时成绩,同时给学生一些参考题目,可以提前准备,当然内容要老师审核和把关,给学生提出修改意见,学生们积极性很高,分别选择了“家乡巨变”“中国脱贫攻坚成效”“疫情期间中国企业停产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等主题,学生们都非常上心,提前精心准备,从网上收集各种相关的素材,直播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学生既学会运用统计数据说话,又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拓展了专业视野,同时还在无形中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比老师讲效果更好(见表2)。
(六)结合课堂活动,进行课下讨论,贯穿思政教育
结合翻转课堂,充分利用线上学习平台,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共发布各种讨论话题13次,涉及课程思政的话题有8个,学生们在讨论区积极发言,表达观点,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家乡的变化进行了充分的肯定,述说自己的亲身感受,充满了爱国主义氛围和正能量。该班学生总数49人,参与讨论人数平均每次超过40人,达到该班学生总数的80%以上。
四、进一步发挥专业课课程思政隐性教育功能的几点思考
(一)教师要讲好专业课程思政,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和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2014年9月习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广大教师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高校教师要讲好专业课程思政,自身政治思想素质必须过硬,要想充分发挥好隐性教育的功能,要及时进行理论学习,学习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随时关注国家大事,时事动态,多学习中国历史、国学经典,活学活用,善于和专业课程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学以致用。
(二)充分了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讲好身边的故事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提供各方面专业人才,教师要结合省情、区情、市情及行业发展情况,在专业课程思政中讲好身边人,身边事,用身边的故事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更具备说服力,学生也能感同身受,从而认可老师的观点,比如本校毕业生在企业的优秀事迹。
(三)专业课程思政要注重对大学生职业道德和职
业素质的教育
除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专业相关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也是重要的课程思政内容。比如应用统计学课程属于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思政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求学生具备求实务真、严谨细致的作风;具备诚实守信,不弄虚作假,遵纪守法的职业素养;以及忠诚统计,乐于奉献;实事求是,不出假数;依法统计,严守秘密;公正透明,服务社会的职业道德。统计工作的职业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道德的诚实守信是一致的,在课程思政中用现实生活中违反《统计法》的反面事例给学生警示,教育学生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品德,做学问要先做人。
(四)充分利用好现代化教学信息技术和手段,助力课程思政教育
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爆发,让全国的教师们都成了主播,线上教学也从城市到农村蓬勃开展起来,高校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式进行课程思政教育,让学生也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学生手机学习的功能,进行线上教学或者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时,让学生对身边喜闻乐见的事情在线上进行讨论,发布观点,教师进行引导,可以让学生当主播讲述身边的故事、学校的故事、家乡的故事和中国的故事,让学生制作传播正能量的微视频等,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永杰,万小朋,王海涛,等.疫情期间《结构维修与适航》在线课程思政教育与实践教学案例分析[J].高教学刊,2020(35):42-45.
[2]高采,刘浏.關于现阶段“课程思政”的理论成果与实践探索研究[J].高教学刊,2020(34):169-172.
[3]敖雁,张联民,顾准,等.渗透家国情怀的生物统计课程思政元素的探讨[J].高教学刊,2020(26):34-36.
[4]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2):50-58.
[5]王丽华.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的逻辑理路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8):71-75.
[6]巩茹敏,林铁松.课程思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态[J].教学与研究,2019(6):45-51.
[7]伍醒,顾建民.“课程思政”理念的历史逻辑、制度诉求与行动路向[J].大学教育科学,2019(3):54-60.
[8]万林艳,姚音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同向同行[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52-55.
[9]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64-69.
[10]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