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管气管双腔通气道在心肺复苏中呼吸道管理的临床效果
【机 构】
:
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 100034,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 100034,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 100034
【出 处】
:
中华麻醉学杂志
【发表日期】
:
1996年16期
其他文献
全麻患者术毕麻醉苏醒期出现支气管痉挛时,用氨茶碱治疗具有解除支气管痉挛和催醒双重作用。经12例临床分析,证实静注氨茶碱(总量3.0~4.0mg • kg-1后,一方面支气管痉挛症状迅速缓解,哮鸣音、罗音消失、气道压恢复正常(≤1.82kPa)、呼吸平稳和SpO2≥96%;另一方面患者神志、肌张力、防御反射、潮气量和呼吸频率明显改善,表现出氨茶碱的催醒作用。患者安全拔除气管导管,双肺呼吸音清晰,呼吸
我们将硬膜外脊髓刺激法用于全麻患者。42例食管癌拟行食管癌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相等两组,刺激组和对照组。单极电极经皮插入硬膜外腔。电刺激脉冲60~120Hz、强度1.8~4V,调节强度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度。电刺激之后,行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吸入低浓度安氟醚。硬膜外电刺激一直持续到术后48小时。结果发现术中安氟醚用量和术后哌替啶用量均显著减少(P <0.01)。我们认为硬膜外电刺激不仅术中、而且
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I组(对照组),Ⅱ组和Ⅲ组分别于诱导前5分钟静滴芬太尼(5µg/kg)和硝苯地平(40µg/kg)。气管插管前后按规定时点测定血压、心率并计算RPP,同时测定血浆内皮素(ET)、心钠素(ANP)、血栓素A2(TXB2)和前列环素(6-keto-PGF1α)含量。结果显示Ⅲ组插管后各时点血压均未超过用药前值,但心率增快。插管后I组ANP和TXB2升高,明显高于Ⅱ、Ⅲ组(P<0
研究了三磷酸腺苷(ATP)控制性降压对器官血流量的影响,杂种犬16只,随机分为ATP组和对照组,输注ATP使平均动脉压下降30%~40%,维持30分钟,分别于降压前、降压后15分钟、30分钟及停止降压后15分钟用电磁血流量计测定器官血流量。结果表明控制性降压期间右侧颈内动脉血流量、肝动脉血流量、肾动脉血流量均无显著变化,门静脉血流量显著增加,停止降压后15分钟门静脉血流量恢复到降压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