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事故是由于主观和客观上一些不安全因素的存在,随时间进程产生某些意外情况而出现的一种现象,具体表现为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生产是否安全的具体体现是事故发生的频率及其严重程度。HSE管理作为一项技术系统工程,其最终目标就是将风险削减到人们可接受的程度。因此,HSE管理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就是事故隐患的治理,而海外修井项目隐患治理的重要性显得更尤为突出。
隐患的分类: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环境的影响;、安全管理上存在的缺陷;
一、人的不安全行为
1、规章制度执行不严。
2、不按操作规程操作。
3、技术素质差。
4、安全意识差。
5、使用工具不合理。
6、直接作业环节不执行规定。
7、工作中产生异常心理状态。
二、物的不安全状态
1、设备:设备缺少安全装置。
2、工艺流程存在问题。
3、电器线路存在隐患。
4、工具、用具存在缺陷。
5、防护用品存在缺陷。
三、不良环境的影响
1、自然条件的影响
(1)大风灾害。
(2)大雾天气影响。
(3)高温天气的影响。
(4)洪涝灾害。
(5)雷电袭击。
(6)泥石流地质灾害。
2、环境条件的影响
(1)施工场地脏,污油、污泥遍地,材料、工具乱放造成着火或碰伤事故。
(2)施工场地小,施工难度大,车辆、材料、施工人员混成一片。
(3)地基、设备基础下沉。
(4)施工现场不平整,排水系统缺陷,油、水、残酸进入排水系统。
(5)搬家过程中原始森林、山区道路驾驶风险。
四、安全管理存在的缺陷
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
2、缺乏对岗位工人进行安全操作培训;
3、对工人执行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章制度缺乏现场监督、检查和指导;
4、无施工安全措施,现场施工的组织者指导上出现错误;
5、劳动组织不合理,缺乏现场监护;
6、缺乏检查、监督制度;
7、HSE管理人员能力不足;
8、在新建、扩建、改造的工程项目中“三同时”管理要求不落实。
HSE管理对策
一、落实岗位HSE责任。
项目启动初期明确HSE目标,明确生产、后勤岗位HSE职责。通过目标和岗位职责的明确,使每一位员工切实感到自己的责任,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
二、开展HSE教育培训。
(1)、开展操作规程培训。。
(2)、开好班前班后会。
(3)、开展HSE专题教育。
二、开展危害识别工作,整改各类不符合项,落实事故防范措施。
应针对不同作业活动过程、工艺流程,开展危害识别工作。对不同作业工序进行安全分析,对识别出的危害结合HSE要求,落实具体事故防范措施,预防各类事故发生。
1、防坠落。
2、防机械伤害。
3、防触电。
4、防火防爆。
5、防污染。
6、防交通事故伤害。
7、防中毒。
8、防疾病以及防人身伤害。
9、防恐怖袭击。
三、建立基础资料,消除管理缺陷,逐步规范HSE管理工作。
1、建立基础资料。按HSE体系文件要求以及现场实际制修订相关管理制度、记录表单及风险分析等体系运行基础文件。编制班前会、消防器材、现场管理、月度检查以及巡回检查表等记录。坚持在日常教育和培训中运用上述材料,并及时进行修订。把全员参与HSE管理融入到施工的每一项工序和每一个点源之中,大力倡导全员控制、细节控制、主动控制的人本管理理念。
2、明确整改工作流程。项目整改期间,按照甲方要求进行整改,保证项目开工。隐患整改工作流程如下:
(1)对HSE办公室以及监督提出的整改要求,及时汇报负责人,明确整改责任人,能现场整改的立即组织整改,整改结束后及时向监督及甲方HSE办公室汇报。
(2)现场每个岗位编制日常巡回检查表,每个岗位每天进行巡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岗位个人整改不了的,在每天晚上的碰头上进行通报,由负责人统一协调整改。
(3)开展月度专项HSE检查。现场各岗位每月对设备及关键点进行联合检查。
(4)对员工提出的整改要求,由第一知情人汇报,并进行讨论,合理的立即整改,不合理的予以解释,并提出防范措施和规范操作要求。
重点控制点:一是不同岗位不同人员对识别出的隐患认知程度不同,部分岗位人员意识有待提高,以确保隐患整改率达100%。二是整改需要的部分材料购置相对困难,现场易损易耗材料的规格型号应相对统一。
3、制定岗位考核奖惩办法。为了提高员工履行岗位职责的积极性,增强员工遵守HSE管理的自律意识,应严格执行HSE考核办法,考核坚持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对发生HSE事件的岗位进行严格考核处理,同时对于先进考核奖励。
重点控制点是需要细化员工岗位职责以及制定员工HSE管理考核细则,完善HSE管理奖惩考核机制。当地有关压力容器管理、职业病防治、道路交通管理、环境污染等有关法律法规内容学习掌握不多,需加强学习与掌握,以更好的落实安全措施,规避法律风险。
(1)劳动保护用品的质量的保证。
(2)工用具管理有待加强。
(3)特种设备及附件的管理有待加强。
(4)电器设备缺乏检修制度。
四、建立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倡导安全文化建设。
建立完成人身伤害、火灾、井控、防硫化氢、化学品油品污染等应急处置程序。重点控制点:注重开展安全文化的建设,一方面提高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另一方面倡导员工学技术、学安全,引导员工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再到“我会安全”的转变。
HSE管理持续改进措施
本着持续改进的原则,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1、继续开展全员HSE教育培训工作.一方面加强HSE体系基础知识的宣贯学习,掌握体系运行的要点,提高全员对HSE管理的认识和深层次的理解,增强隐患识别能力与公共安全意识。同时对教育内容予以模块化、程序化,提高安全教育效果。
2、开展好危害辩识与风险评价工作,做到深化、细化、系统化,确保日常生产作业活动受控有序,提升HSE管理整体运行水平。
3、将HSE管理运行与安全责任制的落实、日常安全管理、操作规程的执行、以及作业许可管理等有机结合,创新外籍员工管理办法,规范运作,提高整体HSE管理水平。
4、修订完善HSE管理奖惩考核机制,提高员工履行岗位职责的积极性,提升HSE管理运行的有效性。
5、加大隐患整改力度,提高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与可靠性。
6、在做好上述工作基础上,对体系文件资料予以整合,确保现场体系运行有效。具体工作包括:
1.对现场所需的运控文件、记录表单进行修订,确认与体系文件的符合性。
2.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程序,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持续改进,形成具有项目特色的HSE现场管理模式。■
隐患的分类: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环境的影响;、安全管理上存在的缺陷;
一、人的不安全行为
1、规章制度执行不严。
2、不按操作规程操作。
3、技术素质差。
4、安全意识差。
5、使用工具不合理。
6、直接作业环节不执行规定。
7、工作中产生异常心理状态。
二、物的不安全状态
1、设备:设备缺少安全装置。
2、工艺流程存在问题。
3、电器线路存在隐患。
4、工具、用具存在缺陷。
5、防护用品存在缺陷。
三、不良环境的影响
1、自然条件的影响
(1)大风灾害。
(2)大雾天气影响。
(3)高温天气的影响。
(4)洪涝灾害。
(5)雷电袭击。
(6)泥石流地质灾害。
2、环境条件的影响
(1)施工场地脏,污油、污泥遍地,材料、工具乱放造成着火或碰伤事故。
(2)施工场地小,施工难度大,车辆、材料、施工人员混成一片。
(3)地基、设备基础下沉。
(4)施工现场不平整,排水系统缺陷,油、水、残酸进入排水系统。
(5)搬家过程中原始森林、山区道路驾驶风险。
四、安全管理存在的缺陷
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
2、缺乏对岗位工人进行安全操作培训;
3、对工人执行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章制度缺乏现场监督、检查和指导;
4、无施工安全措施,现场施工的组织者指导上出现错误;
5、劳动组织不合理,缺乏现场监护;
6、缺乏检查、监督制度;
7、HSE管理人员能力不足;
8、在新建、扩建、改造的工程项目中“三同时”管理要求不落实。
HSE管理对策
一、落实岗位HSE责任。
项目启动初期明确HSE目标,明确生产、后勤岗位HSE职责。通过目标和岗位职责的明确,使每一位员工切实感到自己的责任,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
二、开展HSE教育培训。
(1)、开展操作规程培训。。
(2)、开好班前班后会。
(3)、开展HSE专题教育。
二、开展危害识别工作,整改各类不符合项,落实事故防范措施。
应针对不同作业活动过程、工艺流程,开展危害识别工作。对不同作业工序进行安全分析,对识别出的危害结合HSE要求,落实具体事故防范措施,预防各类事故发生。
1、防坠落。
2、防机械伤害。
3、防触电。
4、防火防爆。
5、防污染。
6、防交通事故伤害。
7、防中毒。
8、防疾病以及防人身伤害。
9、防恐怖袭击。
三、建立基础资料,消除管理缺陷,逐步规范HSE管理工作。
1、建立基础资料。按HSE体系文件要求以及现场实际制修订相关管理制度、记录表单及风险分析等体系运行基础文件。编制班前会、消防器材、现场管理、月度检查以及巡回检查表等记录。坚持在日常教育和培训中运用上述材料,并及时进行修订。把全员参与HSE管理融入到施工的每一项工序和每一个点源之中,大力倡导全员控制、细节控制、主动控制的人本管理理念。
2、明确整改工作流程。项目整改期间,按照甲方要求进行整改,保证项目开工。隐患整改工作流程如下:
(1)对HSE办公室以及监督提出的整改要求,及时汇报负责人,明确整改责任人,能现场整改的立即组织整改,整改结束后及时向监督及甲方HSE办公室汇报。
(2)现场每个岗位编制日常巡回检查表,每个岗位每天进行巡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岗位个人整改不了的,在每天晚上的碰头上进行通报,由负责人统一协调整改。
(3)开展月度专项HSE检查。现场各岗位每月对设备及关键点进行联合检查。
(4)对员工提出的整改要求,由第一知情人汇报,并进行讨论,合理的立即整改,不合理的予以解释,并提出防范措施和规范操作要求。
重点控制点:一是不同岗位不同人员对识别出的隐患认知程度不同,部分岗位人员意识有待提高,以确保隐患整改率达100%。二是整改需要的部分材料购置相对困难,现场易损易耗材料的规格型号应相对统一。
3、制定岗位考核奖惩办法。为了提高员工履行岗位职责的积极性,增强员工遵守HSE管理的自律意识,应严格执行HSE考核办法,考核坚持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对发生HSE事件的岗位进行严格考核处理,同时对于先进考核奖励。
重点控制点是需要细化员工岗位职责以及制定员工HSE管理考核细则,完善HSE管理奖惩考核机制。当地有关压力容器管理、职业病防治、道路交通管理、环境污染等有关法律法规内容学习掌握不多,需加强学习与掌握,以更好的落实安全措施,规避法律风险。
(1)劳动保护用品的质量的保证。
(2)工用具管理有待加强。
(3)特种设备及附件的管理有待加强。
(4)电器设备缺乏检修制度。
四、建立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倡导安全文化建设。
建立完成人身伤害、火灾、井控、防硫化氢、化学品油品污染等应急处置程序。重点控制点:注重开展安全文化的建设,一方面提高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另一方面倡导员工学技术、学安全,引导员工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再到“我会安全”的转变。
HSE管理持续改进措施
本着持续改进的原则,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1、继续开展全员HSE教育培训工作.一方面加强HSE体系基础知识的宣贯学习,掌握体系运行的要点,提高全员对HSE管理的认识和深层次的理解,增强隐患识别能力与公共安全意识。同时对教育内容予以模块化、程序化,提高安全教育效果。
2、开展好危害辩识与风险评价工作,做到深化、细化、系统化,确保日常生产作业活动受控有序,提升HSE管理整体运行水平。
3、将HSE管理运行与安全责任制的落实、日常安全管理、操作规程的执行、以及作业许可管理等有机结合,创新外籍员工管理办法,规范运作,提高整体HSE管理水平。
4、修订完善HSE管理奖惩考核机制,提高员工履行岗位职责的积极性,提升HSE管理运行的有效性。
5、加大隐患整改力度,提高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与可靠性。
6、在做好上述工作基础上,对体系文件资料予以整合,确保现场体系运行有效。具体工作包括:
1.对现场所需的运控文件、记录表单进行修订,确认与体系文件的符合性。
2.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程序,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持续改进,形成具有项目特色的HSE现场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