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内暴露于甲状腺功能不足对新生仔鼠脑神经元发育的影响

来源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u5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新生仔鼠在子宫内暴露于甲状腺功能不足后,其脑神经细胞单羧酸转运体8(MCT8)、双皮质素(DCX)、音猬因子(SHH)及活性调节细胞骨架相关蛋白(ARC/ARG3.1)表达的改变。

方法

Wistar孕鼠按体重随机分成对照组和饮水添加1 ppm、3 ppm或5 ppm丙基硫尿嘧啶(PTU)的甲状腺功能不足组。以1和7日龄(PND1和PND7)新生仔鼠为研究对象,检测其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形态学改变,Western印迹或免疫组化检测大脑皮质和海马MCT8、DCX、SHH、ARC/ARG3.1的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1)PND1仔鼠全血总甲状腺素(TT4)水平在PTU 3 ppm和5 ppm组显著降低(P<0.05, P<0.01);PND7仔鼠仅PTU 5 ppm组促甲状腺激素(TSH)显著升高、游离甲状腺素(FT4)显著降低(均P<0.05)。(2)两日龄PTU组新生仔鼠的甲状腺滤泡数密度及平均体积、表面积和截面积,均明显大于同日龄对照组(P<0.05或P<0.01)。(3)在皮质及海马组织中,两日龄仔鼠MCT8蛋白均随着PTU暴露剂量增加而增加,PND1的5 ppm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PND7仔鼠皮质SHH蛋白表达随PTU暴露剂量增加呈下调趋势;两日龄仔鼠皮质DCX蛋白表达均随PTU暴露剂量增加呈上调趋势。仔鼠海马CA1区ARC/ARG3.1蛋白仅在PND1的PTU 1 ppm组表达较对照显著升高(P<0.05)。

结论

宫内暴露于甲状腺功能不足的新生仔鼠,随着甲状腺功能的逐渐恢复,其受损的神经元会有所改善,但仍不能完全恢复至正常水平。

其他文献
完全母乳喂养的妇女平均每日从乳汁中丢失200~250 mg钙,最多可达400 mg。在哺乳期,母体的矿物离子以及钙调激素都发生了变化,主要的适应性改变包括骨吸收以及肾钙重吸收增加,其中以骨吸收增加为主。大多数情况下,哺乳所致的生理性骨量减少不引起临床症状,哺乳停止后,降低的骨量可得到恢复。但在妊娠前即存在低骨量等危险因素的妇女中,可发生哺乳期骨质疏松,甚至骨质疏松性骨折。目前对于哺乳期骨质疏松以及
期刊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与葛根素的复方药对生长期大鼠峰值骨量(peak bone mass, PBM)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1月龄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 C)、淫羊藿苷组(icariin, I)、葛根素(puerarin, P)组、淫羊藿苷与葛根素的复方组(I+P),每组10只。每两周称取1次体重,每月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检测全身骨密度,待用药组与对照组间全身骨
目的探讨矮小及偏矮儿童青少年体重指数(BMI)与血尿酸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调查收集922例矮小及偏矮儿童青少年人群一般临床资料,每例均收集其身高、体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生长激素峰值、尿酸、血脂等指标,并计算其BMI及BMI标准差积分(BMI SDS),运用平滑曲线拟合及多元分段线性回归分析BMI SDS与尿酸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血尿酸与年龄、身高标准差积分、体重标准差积分、
高钙血症是一种钙代谢异常,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其中结节病引起高钙血症比较少见。结节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系统性肉芽肿疾病,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引起误诊。本文报告1例以高钙血症及纵隔淋巴结肿大为表现的结节病患者,首诊考虑肿瘤,经淋巴结穿刺活检后确诊为结节病。在接受泼尼松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血钙水平恢复正常,纵隔淋巴结较前缩小。该病例提示临床医生需提高对结节病的认识,以便发现并做出诊断。
目的分析利拉鲁肽(Liraglutide)联合冠状动脉介入(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伴2型糖尿病(T2DM)患者术后心肌损伤、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AMI伴T2DM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二甲双胍+常规胰岛素联合PCI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二甲双胍+利拉鲁肽联合PCI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体重、血糖、胰岛素、心室重构指标、心功能指标及血清相关指标值差异。结果(1
目的探讨粗针穿刺活检(core-needle biopsy, CNB)对于甲状腺淋巴瘤诊断的意义。方法1例病史数十年桥本甲状腺炎的病例,患者表现为颈部增粗数月,细针穿刺活检(fine-needle aspiration, FNA)并未发现异常,对其进行CNB及流式细胞学检查。结果CNB及流式细胞学检查最终确诊为甲状腺淋巴瘤。结论慢性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短期出现颈部增粗等症状,高度怀疑甲状腺淋巴瘤但是F
单基因糖尿病是由单个基因突变所致的特殊类型糖尿病,在临床上存在较高的误诊率。常见的6种类型的单基因糖尿病,包括HNF1α、GCK、HNF4α、KCNJ11、ABCC8、INS这六个基因突变导致的新生儿糖尿病及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根据以往的流行病学调查,这6个基因突变导致单基因糖尿病的发病率占所有单基因糖尿病的90%以上。因此,本文就常见单基因糖尿病临床特征及个体化精准诊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IFNG基因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 IFNG-AS1单核苷酸多态性(lncRNA IFNG-AS1 SNP)与桥本甲状腺炎(HT)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福建地区汉族HT患者70例和相应健康体检者109例为研究对象,应用TaqMan探针技术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0878724、rs7980829和rs11177020)分型检测,采用实时荧光PCR法进行外周血IFNG-AS1和IF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