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天前,在采访时得知,一位经常往返于中美两国的商业人士,投诉韩亚航空在中国飞往美国的国际航线上没有提供完整的中文服务。这位中国消费者曾多次就此事与韩亚航空中国公司进行过交涉,而对方的答复是:中国乘客在这条航线上“人很少”,根据公司规定,达不到一定比例数就可以不提供中文服务。
面对“国际品牌”、“行业规则”、“公司规定”,这位执著坚持的中国消费者并不打算就此放弃,他甚至还打算写信给韩国总统。
信还没有写完。
2013年7月6日,一架韩亚航空的波音777客机在美国旧金山国际机场降落时机尾与跑道发生激烈碰撞,造成飞机失事。当时机上乘客290人,中国人140位,事故中不幸罹难的三位乘客也全部都是中国人。
在事故发生后,由于没有处理空难事件的经验,韩亚航空曾委托美联航一同进行处理。截止到目前,事故的原因和赔偿方案都尚未公布。但据美联社消息,遭遇韩亚航空“7·6空难”的乘客极有可能因为国籍不同而无法得到相同数量的赔偿金额,美国籍乘客获得的赔款数目或将比亚洲乘客多百倍。
赔偿事宜尚未有定论,但在空难中幸存的中国乘客,已经有人在与韩亚航空的交涉之后表现出了“不满意”的态度。据美国报纸报道,一位姓徐的中国乘客称,“韩亚给韩国和美国乘客24小时的热线电话,给中国乘客的电话只有早上7点到晚上9点,理由是韩亚会中文的员工少。可是(中国驻旧金山)领馆帮我们交涉之后,我们现在也有24小时的热线电话。可见韩亚不是不能,而是对我们不够重视。”
出事前,没有中文服务是因为乘客少,出了事还没有中文服务是因为员工少;面对中国消费者的投诉,他们选择倾向于保护自己的公司规定或者行业惯例;处理中国消费者的赔偿,他们又有可能去选择赔偿较少的中国标准。“不重视”,一语中的。
查阅锦湖韩亚航空的姐妹公司锦湖轮胎在中国的历史,可以得知,这种“不重视”或许是“家族遗传”。
2011年央视3·15晚会上锦湖轮胎被揭露在轮胎制造过程中存在违规生产的严重问题。为了保证轮胎品质,锦湖轮胎制定了严格的作业标准,然而在制造过程中,却大量添加返炼胶。在报道过后,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反映锦湖轮胎的质量存在安全隐患;另一方面锦湖轮胎却在16日中午,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消息,坚称报道“不准确”——“原片胶、返回胶的添加比例是按照重量来进行计算,并非直观的数量比例”。然而,这种说法并没有明显的证据支持,根据央视随后播出的晚会追踪报道,无论是负责生产的一线员工、一线管理者,还是公司明文公布的作业标准,都不是“按照重量来进行计算”,而是按“片”。
事实上,早在央视曝光之前,关于对锦湖轮胎质量问题的质疑声就一直不曾中断过。许多使用锦湖轮胎的车主陆续发现,轮胎在使用后出现鼓包、爆胎、裂纹等问题,但投诉却始终没有下文。巨大的市场占有量让“锦湖轮胎”在中国市场扮演了一个强势的角色。
但在3·15晚会曝光后,中国消费者维权的呼声日益高涨,提出了“第一道歉、第二召回”的强烈要求。国家质检总局也采取措施,吊销锦湖轮胎的3C认证标准。迫于压力,锦湖轮胎全球总裁金宗镐、中国区总裁李汉燮才在3月21日通过电视正式向广大消费者发布道歉声明宣布召回所有违规产品。
锦湖韩亚航空和锦湖轮胎的两个案例真实的反映了国际品牌在面对中国市场时,在产品服务、事件公关和中国消费者权益保障方面所表现出的消极和怠慢。要给韩国总统写信的中国消费者并非小题大做,而是代表着一种觉醒——不能再让国际品牌用所谓的惯例和规则躲避监管,压制消费者的合理需求。
浙江省工商部门曾在接到消费者投诉后,抽检了来自意大利、英国、葡萄牙、土耳其、菲律宾、马来西亚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名牌产品,但这13个国际知名品牌中,竟然有10个质量不合格。浙江工商部门的行动,是将那些一直躲在掩体里的所谓的国际名牌揪出来,在中国消费者面前击个粉碎。青岛市市南区消费者协会李广川秘书长说,“所谓的这些‘国际规则’的坚冰待破,也需要中国消费者的觉醒和斗争。你不去争取,他永远不会给你。有什么样的消费者就有什么样的商家。”
面对“国际品牌”、“行业规则”、“公司规定”,这位执著坚持的中国消费者并不打算就此放弃,他甚至还打算写信给韩国总统。
信还没有写完。
2013年7月6日,一架韩亚航空的波音777客机在美国旧金山国际机场降落时机尾与跑道发生激烈碰撞,造成飞机失事。当时机上乘客290人,中国人140位,事故中不幸罹难的三位乘客也全部都是中国人。
在事故发生后,由于没有处理空难事件的经验,韩亚航空曾委托美联航一同进行处理。截止到目前,事故的原因和赔偿方案都尚未公布。但据美联社消息,遭遇韩亚航空“7·6空难”的乘客极有可能因为国籍不同而无法得到相同数量的赔偿金额,美国籍乘客获得的赔款数目或将比亚洲乘客多百倍。
赔偿事宜尚未有定论,但在空难中幸存的中国乘客,已经有人在与韩亚航空的交涉之后表现出了“不满意”的态度。据美国报纸报道,一位姓徐的中国乘客称,“韩亚给韩国和美国乘客24小时的热线电话,给中国乘客的电话只有早上7点到晚上9点,理由是韩亚会中文的员工少。可是(中国驻旧金山)领馆帮我们交涉之后,我们现在也有24小时的热线电话。可见韩亚不是不能,而是对我们不够重视。”
出事前,没有中文服务是因为乘客少,出了事还没有中文服务是因为员工少;面对中国消费者的投诉,他们选择倾向于保护自己的公司规定或者行业惯例;处理中国消费者的赔偿,他们又有可能去选择赔偿较少的中国标准。“不重视”,一语中的。
查阅锦湖韩亚航空的姐妹公司锦湖轮胎在中国的历史,可以得知,这种“不重视”或许是“家族遗传”。
2011年央视3·15晚会上锦湖轮胎被揭露在轮胎制造过程中存在违规生产的严重问题。为了保证轮胎品质,锦湖轮胎制定了严格的作业标准,然而在制造过程中,却大量添加返炼胶。在报道过后,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反映锦湖轮胎的质量存在安全隐患;另一方面锦湖轮胎却在16日中午,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消息,坚称报道“不准确”——“原片胶、返回胶的添加比例是按照重量来进行计算,并非直观的数量比例”。然而,这种说法并没有明显的证据支持,根据央视随后播出的晚会追踪报道,无论是负责生产的一线员工、一线管理者,还是公司明文公布的作业标准,都不是“按照重量来进行计算”,而是按“片”。
事实上,早在央视曝光之前,关于对锦湖轮胎质量问题的质疑声就一直不曾中断过。许多使用锦湖轮胎的车主陆续发现,轮胎在使用后出现鼓包、爆胎、裂纹等问题,但投诉却始终没有下文。巨大的市场占有量让“锦湖轮胎”在中国市场扮演了一个强势的角色。
但在3·15晚会曝光后,中国消费者维权的呼声日益高涨,提出了“第一道歉、第二召回”的强烈要求。国家质检总局也采取措施,吊销锦湖轮胎的3C认证标准。迫于压力,锦湖轮胎全球总裁金宗镐、中国区总裁李汉燮才在3月21日通过电视正式向广大消费者发布道歉声明宣布召回所有违规产品。
锦湖韩亚航空和锦湖轮胎的两个案例真实的反映了国际品牌在面对中国市场时,在产品服务、事件公关和中国消费者权益保障方面所表现出的消极和怠慢。要给韩国总统写信的中国消费者并非小题大做,而是代表着一种觉醒——不能再让国际品牌用所谓的惯例和规则躲避监管,压制消费者的合理需求。
浙江省工商部门曾在接到消费者投诉后,抽检了来自意大利、英国、葡萄牙、土耳其、菲律宾、马来西亚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名牌产品,但这13个国际知名品牌中,竟然有10个质量不合格。浙江工商部门的行动,是将那些一直躲在掩体里的所谓的国际名牌揪出来,在中国消费者面前击个粉碎。青岛市市南区消费者协会李广川秘书长说,“所谓的这些‘国际规则’的坚冰待破,也需要中国消费者的觉醒和斗争。你不去争取,他永远不会给你。有什么样的消费者就有什么样的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