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活》叙事的真实性与荒诞性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t000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受活》其独特的叙事模式备受学界关注。本文试图从“叙事意象”、“叙事情节”、“叙事语言”、“叙事结构”四个方面来探讨小说《受活》叙事的真实性与荒诞性。领略其“超越现实主义”的叙事姿态,感受真实历史故事背后的荒诞性悲剧。
  关键词:《受活》 荒诞 “絮言”体 悲剧
  《受活》作为阎连科的代表作,小说虚构了一个全部由残疾人组成的受活庄是如何在政治狂人柳县长的带领下一步步堕入苦难的轮回中的。作家一方面用荒诞的意象和情节来展现小说叙事的荒诞性,一方面又利用地方方言和絮言体的叙事结构让整篇小说仿若真实发生。现实与历史交织,真实与荒诞对立是这篇小说最大的特色。
  一.怪异独特的神奇意象
  在《受活》中,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意象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怪异的“天气”意象;一个是“灵性”的“残狗”意象。天气意象在《受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即为—— “五黄六月的大热雪”和“耙耧山脉的酷夏”。小说开篇第一章的标题“天热了,下雪了,时光有病了”,这酷夏里的一场大热雪仿佛就拉开了小说荒诞叙事帷幕。预示着受活庄的残疾人们即将经历一场“大灾难”和“大冤屈”。除了这开篇即现的“大热雪”外,文中另一处怪异的天气意象出现在受活人从列宁纪念堂中走出时,“说到底,世界上还是冬天哩,耙耧外的世界里满山遍野落了雪,结了冰,只是耙耧山脉里却越过了春天、到了夏天了。不仅树都发芽了,长成叶片了,连坡脸上的也都披挂着绿色,一坡脸的葱绿了。”这“耙耧山脉的酷夏”就与“六月的大热雪”相对,仿佛预示着要烧尽受活人所有的冤屈,泯灭受活庄一切的灾难,带领着受活人回到往日的天堂日子中去了。“残狗”意象在阎连科的小说中经常出现,但在《受活》中仅出现三次。第一次是茅枝婆家喂养的残狗,未作过多描写;第二次出现在绝术团演出前,发现受活人不愿退社后,茅枝婆在剧院旁的马路上发现的被汽车撞了的半大的花狗和一片儿被城市抛弃的又脏又丑又残的狗。这些狗仿佛通“灵性”一样,跪着祈求茅枝婆将他们带走,带回全是残人的耙耧山脉的受活去。“残狗”意象的第三次出现就是在茅枝婆下葬时,这群跟着茅枝婆回到受活庄的残疾流浪狗,自觉排队为她送葬,并呜呜的哭叫着去送茅枝婆,场面宏大而感人。无论是这“反常”的“天气”意象还是极通人性的“残狗”意象,这些不合常理的、荒诞的独特意象与阎连科笔下的人物一起演绎出了一幕幕荒诞剧。
  二.曲折离奇的荒诞情节
  以一场“大热雪”拉开叙事帷幕的《受活》最令人震惊的便是其曲折离奇的荒诞情节。《受活》主要围绕双槐县县长柳鹰雀和受活庄茅枝婆两人为主线展开,以政治狂人柳莺雀带领受活庄的残疾人组成绝术团到各地巡回表演以赚钱购置列宁遗体,建立“列宁纪念堂”,拉动地方经济为主线;以红军战士茅枝婆落户于受活庄后,带领受活人从无社到入社,在经历几十年的灾祸和苦难日子后,又期冀带领受活人退社回到以往的“天堂日子”为暗线。双线交织,构成小说荒诞的底色。除此之外,小说中大量的细节更为荒诞。柳县长担任乡长期间,怂恿“男人当贼,妇女卖身”以致富乡里,甚至凭借购买列宁遗体这一“天才”想法成功上任县长。这种极致畸形的、荒诞政治行为竟获得所有人的认同,无人出面阻止。除开对领导人荒诞政令的描写外,文中另一个荒诞的集中体就是《受活》中的百姓。在绝术团表演时,“城里人一统地疯了,学校停课去看,工人放假去看,甚至瘫在床上的父母也被儿女背着去看”,这样愚昧盲目的人物表征被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一步步揭开,反而让小说从“荒诞”逐步走向“真实”。《受活》里另一个主要人物茅枝婆,在入社—退社这一过程中,她一直是作为一个反抗者的形象出现的,但最终在柳县长以退社为筹码的要挟下,她也加入了这场荒诞的表演之中,并在一次次的威胁中,说服全村人放弃一切钱财,牺牲了三个姑女的身子后带领全村人回到了受活庄中。茅枝婆一次又一次无望的反抗就像一出无声的荒诞剧,一次次反抗后的绝望让茅枝婆的勇敢抗争也就不无荒诞意味了,而这唯一一个正常人的死亡更饱含着对这一幕幕闹剧的最大讽刺。
  三.狂欢诗意的叙事语言
  《受活》的语言极富特色,混合着大量方言、絮言、甚至通俗大众的民谣,使得小说本身具有极为强烈的荒诞感。同时其狂欢诗意的叙事语言也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感并引导读者去探索这荒诞语言背后所隐喻的现实意味。小说《受活》中最为明显的叙事语言特征表现在语言的狂欢化和夸张、扭曲、变形、隐喻上,例如小说第一卷第一章里“这年的酷夏里,时序乱了纲常了,神经错乱了,有了羊角风,在一天的夜里飘飘落落乱了规矩了,没有王法了,下了大雪了。”从“时序”到“神经”、“规矩”、“王法”、最后再到“大雪”,这种不同元素的多元共生和语言的跳跃性使用打破了语言原有的平静和和谐,加大了读者对于文本语言的关注时间和感受强度。同时,这种夸张的叙事语言背后隐喻的是一个时代和社会的独特关照,加深了故事荒诞背后的真实性。除了语言的夸张变形外,《受活》中另一大语言特色即是语序的混乱和生涩词的使用,“足满”、“默沉”、“炽白白”、“豪傲”、“鸦静”等等,这种正常语言的变异和词序的颠倒造成了小说叙事语言的陌生化,同时大量属于典雅的书面语词—“颤巍、冷凝、欺侮、低垂”和属于白话的口语词—“死冷的狗,臭猪肉上的蛆“一起构成了小说独特的叙事风格,让读者在真实世界和荒诞世界中来回跳跃,分不清虚实。语言的夸张和变形使得荒诞成为了《受活》最明显的外化特征,但方言词汇的介入又让小说回归真实。《受活》中全篇大量使用豫西方言,“受活”、“死冷”、“热雪“、“儒妮子”、“满全脸”、“当间”、“圆全人”、“脚地”,这些口语化的,朴实的方言的运用使小说带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征,既贴近乡土文化和历史真实性,又拉回了小说走向极致荒诞的脚步。
  四.“絮言”体的叙事结构
  阎连科认为:“好的结构,在小说中是一种力量,也是小说的血肉。”《受活》中,他使用“絮言”参与叙事,并形成了支撑小说的主干结构,独立成章,以形成一种新的语言组织形式—絮言体。小说正文与絮言一起将故事分割成两条线索,一条是现实的县长柳鹰雀组建绝术团,筹措购列款;一条是以茅枝婆“入社—退社”为中心的受活庄经历的历史事件和生存境况。二者并驾齐驱,现实和历史交错极大地拉伸了小说的時间长度与空间维度,引出了一个包含着巨大历史时空的繁复网络。同时絮言体把隐性的历史作为正文叙事的有力补充,也使得现实、历史、传说很自如地相互沟通。除开独自成章的絮言体外,絮言也被用来注释方言,作者用方言进行写作,再用絮言做旁白注释引出新的絮言,使得小说文本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多重复合结构,故事与故事之间产生一种相互影响的巨大的文本张力。此外,从小说的叙事结构和内容结合来看,絮言为这个荒诞的超现实主义故事蒙上了一层冷静的外衣,时刻保持着作品的现实主义本色。小说正文里的“六月大热雪”、“组建绝术团”以及圆全人的疯狂行为等一系列荒诞的小说情节是虚假的,但絮言里的大劫年、铁灾、黑灾、红难是真的,柳鹰雀狂热的政治心理是真的,列宁遗体是真的,茅枝婆的红军身份也可能是真的。当读者为文中荒诞的,苦难的故事情节所震撼时,却又不得不相信他的真实。历史与现实交融,真实与荒诞并置,两种不同的叙事世界使得小说具有了亦真亦幻的叙述氛围和魔幻的艺术效果。
  五.历史与现实下的悲剧轮回
  受活庄虽是一个全是残疾人组成的村庄,但他们从不觉得自己的生活有何问题,而是过着自给自足的“受活”日子。但是,从革命战士茅枝婆闯入受活庄后,这个偏僻的村庄被迫卷入了中国现代文明的进程。茅枝婆千方百计带领受活庄入社,希望受活人过上“天堂日子”,但换来的却是大饥荒,黑灾、红灾、铁灾,圆全人公然对受活庄的抢劫,是“圆全人就是你们残疾人的王法”、是“天下哪有残人比圆全人过得好的道理呢”。时过境迁,当政治狂人柳鹰雀“组建绝术团,筹措购列款”的疯狂想法席卷受活庄时,残疾淳朴的村民再一次走向外面的世界,他们用残疾的身体和出卖自尊的“绝术”表演想要实现致富的欲望,但现实却是又一次悲剧的轮回,在受活人出卖身体和尊严后演出归来,却遭到圆全人两番抢劫,当茅枝婆问:“你们不怕王法呀?”“圆全就是你们的王法”。两代人、两次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出走,受活人企图改变自己的命运的努力最终都归于失败。当淳朴的村民被裹挟着进入城市文明时,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断腿猴和槐花最先背离乡土世界,在文末,受活庄终于接收到退社文件时,村民们最先想起的一件事是受活以后再办绝术团表演,该去哪开介绍信,怎样挣那演出的钱。在历史的轮回下,退社后的受活庄再也回不到原来平静的受活庄了。就像作者为小说各个章节安排的标题一样,从毛须—根—干—枝—叶—花儿—果实,最后回到种子,植物的生长轮回就暗示着受活庄悲剧的结局。故事中的受活人最终拖着他们残缺的身体一无所有的回到了受活庄,似乎他们又过上了往日的受活日子,但巨大的金钱诱惑已然成为受活庄的隐忧,这个淳朴的乡土世界早已礼崩乐坏,当柳县长自断双腿走进受活庄的那一刻,这个由他一手导演的荒诞剧落下帷幕,但故事的轮回早已开启,现实灾难的反复上演终将铸成历史的悲剧。
  参考文献
  ①阎连科.《受活》,北京,北京十月文 艺出版社,2009.
  ②阎连科,张学听.我的现实我的主义:阎连科文学对话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91.
  ③从荒诞的真实到真实的荒诞——论阎连科小说《受活》的创作主题.
  ④李陀,阎连科.《受活》超现实写作的新尝试[J].读书,2004,(3).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人文与新媒体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 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的重要路径,相比传统章节规范式授课模式,教学目标更加明确、讲授内容更具学理性、层次性,总体上更能加深学生对国史、国情和“四个选择”的理解。基于学术界现有研讨成果,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阐述纲要课教学中开展问题导入式教学的现实考量、设计思路及内容,以求教于诸方家。  关键词: 思政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问题导入式 专题教学  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是基于传统
摘 要: 教材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重要教育教学资源,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学应开发和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教材插图作为语文教材中最直接的资源,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正确使用教材插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基础,从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使用入手,对小学语文教师使用教材插图的情况进行探讨,分析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材插图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摘 要: 克拉申的输入理论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对二语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是一个解释全面又很具争议性的理论。对关于输入理论的国内英语教学研究与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性的总结,从输入假说的理论概述、输入假说的研究与教学应用两方面做了系统阐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输入理论 英语教学 语言教学  1.引言  克拉申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输入假说,在二语教学领域产生了极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日益发展,高职院校教学环境发生了变化,在英语教学的不断改革中,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加速了混合式教学模式进入英语课堂的步伐。本文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混合式教学的主要内涵和特征、高职院校英语课程实施混合式教学的可行性及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等方面进行论述,为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高职院校 英语教学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高等教育的环
内容摘要:本文以阿来小说中的“疯傻”叙事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尘埃落定》塑造了一个大智若愚、仁爱关怀、超乎寻常的“傻子”二少爷形象,在分析文本反讽叙事、多视角视角、无逻辑叙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小说“疯傻”叙事在隐喻现代精神困境、批判绝对理性、揭示虚无存在这三方面的意义。   关键词:“傻子” 智慧 叙事方式 现代精神 《疯癫与文明》   《尘埃落定》的故事开始于十三岁的土司二少爷记事的那个早晨,伴
摘 要: 语法的精髓在于语言的使用。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往往不能准确、灵活地运用语法规则指导具体的阅读、翻译、写作实践。通过剖析POA教学理论的内涵,探究POA理论对语法课程教学的指导意义和适用价值,以此理论为依托,借助慕课、超星学习通等网络教学平台尝试构建英语专业语法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语法教学充分融入读、写、译的语言应用实践中,有效强化语法意识和语法应用能力。  关键词: POA理论 英语
摘 要: 比较研究高中英语阅读和语法课中教师使用各类纠错性反馈及效率情况,即学生修复情况,共选择16节高一英語课,包括8节阅读课和8节语法课,进行课堂语料转录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阅读课中重述和诱导使用频率最高,语法课中诱导和元语言反馈使用频率最高。就学生修复率而言,形式协商在两种课型中均优于重述和明确纠错,在阅读课中优势更明显。  关键词: 高中英语阅读课 高中英语语法课 纠错性反馈 学生修复 
摘 要: 相较于日常英语,酒店特殊的用语环境要求学生掌握用词规范的对客服务口语及跨文化交流能力。然而目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存在汉译英能力薄弱、专业英语不规范及课堂沉默等现象。研究认为,教师可以通过分层次进阶式教学、模拟酒店工作场景和课后自主练习等方式,利用听力等材料加强输入并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降低学生的畏难情绪,提高练习口语的积极性,逐步增强口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 高职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