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主观能动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ca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应该是互动的合体.学生作为学习的独立的个体,其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决定他们应该是老师的朋友.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施动者,应该赋予学生必要的自由活动时间和自我发挥空间,应该尊重学生的内心思维活动。
  关键词:小学生;课堂教学;主观能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至少要做到两点,即允许学生说话,允许学生选择。让学生在独立平等、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发展自己的学习个性,实现学习活动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一、教师允许学生说话,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应该建立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老师应该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保护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养成主动思维的习惯,成为自己思想感情的主人。允许学生说话,让学生有什么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畅谈中培养敢想敢说、勇于提问、勇于争辩的创新品质,最大限度地释放各自的潜能。
  课堂插话的学生通常是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的学生,他们插话常常是不由自主、脱口而出。这种不由自主的脱口而出恰恰可能就是学生思维灵感火花的迸发,而这種迸发是不遵守时间的,这火花像流星一样可能会转瞬即逝,同时它有可能是模糊的,或是片面的。当它出现时,必须立即去巩固它、补充它。创造常常需要灵感,灵感往往是创造性飞跃的前奏。因此,老师要允许学生“不由自主”地说话,并给予足够的关注,适时地抓住学生思维灵感的火花,积极诱发、保护学生的学习创造性。
  二、利用课堂的气氛培养与发展学生思维
  课堂教学中的争论可能在同学之间,也可能在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给学生相对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争论,对学生的观念给予足够的尊重和保护,并适时点拨引导,让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求异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潜力在不断的语言交锋中得到培养与发展。
  当学生得到表达的充分自由以后,失言也就不可避免,在插话与争论中出现失言,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因为表达和思维发展的不均衡而词不达意,可能是因为一时思路不畅而结结巴巴,可能是因为暂时性的思考目标转移而答非所问等等。对于这些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失言,老师应该采取宽容的态度。面对学生的此类失言、失态,此时,老师亲切的目光、倾听的神情、鼓励的言语、精当的点拨,会使学生得到放松,消除胆怯和懊恼,最终豁然开朗而信心倍增,甚至在今后受益于一生。
  三、教师允许学生选择,增强教学效果
  选择是自主意识的行动表现。在选择中,特别是在自主选择中,学生的自主意识被唤醒,创造力的培养才有可能。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处于不可动摇的主宰地位,而学生则是亦步亦趋地奉命执行。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强制性的灌输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因此课堂教学不应当只服从老师,学生的学习不应当由老师任意摆布。课堂教学应当逐步减少强制性和划一性,增强开放性和选择性,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每一节课的教学都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求,自主的选择与课相关的内容和阅读方式,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大声朗读,可以小声试读,也可以无声的边读边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有助于审题,有助于思考,有助于理解。通过读得到启发,从而有了收获,于是读出兴趣,读出激情,如此良性循环,最终达到读以自用。
  学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也是因人而异的。
  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长于预习,他们先进行大预习,再进行小预习,在预习中发现问题,然后在课堂上通过新授课着重解决这些问题。也有不少学生习惯于先听新授课并认真记录,课后整理笔记,提炼知识点,在复习中加以巩固,还有的学生是在练习中进行学习,他们通常是刻苦认真的学生,他们喜欢做练习,在做题中感受到成功,获得成就感。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不应当规定学生采用哪一种学习方法,而应当鼓励学生自主地选择他所习惯的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不断地优化学法的运用效率,发展学生的选择能力。无论采用哪种学习方法,只要行之有效,老师就应当认可,并在必要时加以引导和推广,使学生在学法的运用上更加得心应手,在学法的选择上有更大的余地。
  虽说学生是独立的学习个体,但学习活动是具有社会性的。每时每刻,每一个人都处在交际关系的网络中,正是这种关系赋予了人的主题性的力量,因而在教学中(无论是课内、课外)必须重视师生群体活动,努力促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同学之间可以互为学习伙伴,这些伙伴可以是老师分配指定的,也可以是同学之间自主选择的。作为老师,一方面要允许学生根据平时的交往自由结队,促使伙伴间智力的相互激发,情感的相互感染,操作的相互配合,学习结果的相互评价;另一方面要有被学生选作学习伙伴的心理准备,要有充当学生学习伙伴的精神与勇气,在轻松和谐、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中,真正达到敩学相长的目的。
  总之,对老师来说,在师生互动过程中,要做到允许学生说话、允许学生选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生的插话、争论、失言以及被学生选作伙伴,会使老师面临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意外”,会让老师措手不及,这就对老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在独立平等、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发展自己的学习个性,实现学习活动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作者单位:贵州省湄潭县黄家坝街道完小)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评价应用米氮平与其他抗抑郁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差异。   方法:   1、采用计算机和手工相结合的方法检索多个公认的中文、英文医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