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佐成夫妇,“抗癌厨房”18年不打烊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ouzhang0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12月,万佐成和熊庚香夫妇在江西省肿瘤医院附近的“爱心厨房”里留影。

  “微弱的灯,照亮寒夜的路人。火红的灶,氤氲出亲情的味道。这陋巷中的厨房,烹煮焦虑和苦涩,端出温暖和芬芳,惯看了悲欢离合,你们总是默默准备好炭火。”这是写给“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万佐成和熊庚香夫妇的颁奖词。
  一条简陋狭小的巷子里,两侧一字排开许多作为案板使用的旧书桌,上面整整齐齐放着锅碗瓢盆铲勺,旁边几十个炉子兀自冒着热气。万佐成和熊庚香就站在这些炊具边,腼腆地接过鲜花和奖杯,对着镜头露出淳朴的微笑。从2003年至今,万佐成夫妻俩在江西省肿瘤医院附近开设露天“爱心厨房”,供患者家属炒菜用,每做一道菜他们只收费1元钱。18年来,夫妻俩坚守在这飘着天南地北家乡菜味道的小巷子里,温暖着每一名患者和家属的心。
从2003年起,万佐成夫妇一边卖早点一边提供厨具供病患家属做饭。

  获奖当天,万佐成夫妇没能来到颁奖典礼现场,前来做饭的病人家属自发站立两旁为接过奖杯和鲜花的万佐成、熊庚香鼓掌。
  在“感动中国”的颁奖典礼现场,主持人连线问道:“您二老为什么没来北京的颁奖典礼现场呢?”万佐成不好意思地笑笑说:“担心我们不在的时候,病人家属没法在这儿做饭了。”
  因为疫情原因,如果从江西到北京,需要隔离一段时间,万佐成担心他离开的时间太长,“爱心厨房”没人照顾开不了张。他用浓浓的江西口音略微遗憾地对《环球人物》记者说:“我们从没逛过北京,本来都准备好了要去的,后来再一想,病人还在这儿,厨房就一天都不能关门。”

“能让大家吃得高兴就好”


  “我们俩都是普通农民,以前靠卖早点谋生,没想到就发展成了一个‘大厨房’。”万佐成说。2003年,夫妻俩在江西省肿瘤医院附近的石泉村租了一个早点摊,卖油条、麻圆等食物,供应给附近医院和学校的食堂,患者家属也时常光顾这里。
  一天,店里突然来了一对满面愁容的父母带着孩子吃早点。万佐成看到,孩子已被截肢,父母小心地呵护着他。这种情形万佐成已经见过很多次,他猜想,这或许是肿瘤医院的患者和家属。果不其然,在聊天时,他得知孩子身患骨髓瘤,不得已刚做了截肢手术,需要长期住院治疗。吃完早饭后,孩子父母小心翼翼地问,能不能把炉灶借他们给孩子做一顿饭,孩子胃口不好,就想吃妈妈做的饭。听了孩子父母的话,万佐成夫妻俩心中泛出一股酸楚,二话没说就答應了他们的请求。
  于是,孩子的父母时不时会来这里给孩子炒几个菜。孩子吃得高兴,父母脸上难得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万佐成夫妇看在眼里,甜在心里。慢慢的,开始有越来越多的病患家属过来借炉子,夫妻俩都爽快地答应了,并且分文不取。随着前来借炉子的人越来越多,患者家属感到过意不去,提出要付租赁钱。万佐成夫妇开始坚持不收,后来为了让大家安心,便决定炒一个菜收5角钱。直到2016年,煤球等物料价格上涨,在大家的坚持下,炒一道素菜价格变为1元钱,一道荤菜2元钱,而这个价格一直持续至今。
  刚开始时,厨房里只有6个炉子,随着做饭的人越来越多,万佐成又陆续添了10多个炉子。“现在已经有近50个炉子了,可以容纳200多人做饭。”万佐成说。厨房不仅提供锅灶瓢盆,还免费供应各种调料。每逢下雨,夫妻俩就将一堆太阳伞搬出来,支起临时雨棚,以保证每个病人亲属及时做好病号饭。
  “炒一个菜只收一块钱,亏本吗?”记者问。
  万佐成摇了摇头,说:“不亏,维持厨房的成本大概是每天600多块钱,包括水电、米面、调料和蜂窝煤,肉和炒菜用的油都是患者家属自己买的,收支基本持平。”
  然而,事实上,厨房里的用具要不定时更换,炉子、炒锅、高压锅等用具坏了也要买新的,万佐成夫妻对此毫无怨言,“我们老两口有卖油条的收入,足够自己生活,来这里看病的人都过得不容易,能让大家吃得高兴就好”。渐渐的,万佐成夫妇把小巷子里靠厨房的三层房间都租了下来,一楼供病人及家属炒菜,二楼自己做炸油条生意,三楼提供给困难病人免费居住。
  这个设在巷子里的简陋厨房,名声越来越大,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 “爱心厨房”“抗癌厨房”。

“叔和阿姨是大好人”


  “爱心厨房”出名后,也受到不少质疑,有人提出油烟污染和安全问题,万佐成夫妻也一直特别注意这方面,同时他们的爱心得到了政府方面的认可和支持。从“爱心厨房”开办至今,从未发生过任何安全事故。“现在政府和企业对我们的帮助很大,政府解决了一部分房租,很多企业送来油盐酱醋等用品。”熊庚香开心地对记者说。就在几天前,南昌市青山湖区新联会为“爱心厨房”提供了一些经久耐用的防腐木桌椅。
  病患的饮食并不局限于一日三餐,为了满足不同人的需求,万佐成和熊庚香基本上凌晨3点钟就要起床,用木柴给煤炉生火,忙到晚上10点多才能打扫完休息。一年365天,日日如此,“爱心厨房”从不打烊。春节期间,医院附近的餐馆基本都关门了,在刚刚过去的除夕夜,万佐成夫妻俩和肿瘤医院的患者家属一起包了饺子,做了红烧肉、红烧鱼,过了个别样的春节。
  一位患者家属陈女士告诉记者,她的母亲两年前患上肺癌,她带着母亲来到江西省肿瘤医院做了手术,但病情反复,需要定期化疗。化疗的药物让母亲掉光了头发,也没有胃口吃东西,一吃就吐。有一天,母亲说想吃一碗家里做的面,她就来到“爱心厨房”,为母亲做了一碗西红柿鸡蛋面,结果母亲吃得特别香,第一次吃了大半碗面。此后,她就每天来“爱心厨房”给母亲变着花样做饭。“我很感激叔和阿姨(万佐成和熊庚香),让母亲吃上了家里做的饭,减轻了她的很多痛苦,叔和阿姨是大好人。”陈女士哽咽道。   除了病患家属外,还有亲自来做饭的患者。老王半年前做了肝癌切除手术,他对自己的病情很乐观,一能下床活动就四处溜达,在病房里闲不住。听说了“爱心厨房”后,他就时常自己过来炒两个菜。“我平时在家也爱做饭,现在生病住院,只能吃医院里的病号饭,没味儿,吃不下,我就来这里给自己做饭。”陪护的妻子和儿子也支持他,觉得父亲来做做饭,能减轻患病以来的心理压力。在医生的叮嘱下,老王注意少油少盐少辣,他最爱吃自己做的藜蒿炒肉。“身体状况好的时候就过来做饭,一看到这些炉火就觉得热热闹闹的,心里舒坦。”
  肿瘤医院的护工小张在这里工作了6年,也是“爱心厨房”的常客。她曾照顾一名乳腺癌患者,看着她与病魔坚持了长达数年的抗争。“‘爱心厨房’特别好,啥都齐全,患者家属在这里还会互相安慰、鼓励,大家好像找到了精神慰藉一样,不再那么孤独无依,心里的痛苦也有了倾诉发泄的地方。”相处久了,万佐成夫妇和不少患者及家属有了深厚的感情。有一次,一位老太太去世前,熊庚香和许多在这里做饭的人来到老太太的病床边向她告别。临终关怀让老太太那被病痛折磨得了无生气的面庞露出了感动的神情。
  有时候,万佐成夫妻俩遇到特别困难的患者,不仅不收费,还会帮衬。“有些家庭的钱都用来看病了,饭都吃不上,我们看着可怜,能帮就帮点。”在“爱心厨房”的墙壁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患者家属的电话号码,他们希望夫妻俩有机会能去家里做客,以表达感激之情。
病患和家属在“爱心厨房”做饭。

  万佐成夫妻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孩子曾经劝我们别干这个了,说太累人,也不希望我们总和癌症病人接触。我说这怕什么,癌症又不传染。现在孩子也很理解我们俩,愿意支持我们,觉得这也是件好事。”这次获评“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儿女们都为老两口感到高兴。熊庚香说:“没想到会得奖,其实我们也没做什么,就是给患者家属提供方便而已。”
熊庚香(前左)陪着一位18岁的患者家属去看望她的母亲。

  一间小小的露天厨房里,充滿了人间百味。对万佐成和熊庚香来说,他们每天都要面对悲欢离合,“今天来做饭的人,也许明天就不来了”。对抗癌患者来说,一口家里饭的味道,就是疾苦中的一丝幸福和对抗病魔的勇气。

“希望更多的人加入我们”


  很多人问万佐成和熊庚香:“‘爱心厨房’坚持了18年,还打算继续办下去吗?”对此,他们很坚定地说:“还会继续办下去!”但他们也有担忧。“虽然现在有了政府和爱心企业的补贴与帮助,可我们年纪大了,不知道还能干几年,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有人愿意接手‘爱心厨房’。” 万佐成对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受到“爱心厨房”的影响,如今在肿瘤医院附近陆续开办了好几个“爱心厨房”,给患者家属提供了更多做饭的去处,减少了他们排队等待的时间。万佐成夫妻俩希望媒体能帮助呼吁,多一些人投入到这个队伍里,一起去帮助这些癌症患者和家属。
  不久前,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热映,影片里癌症患者和家属的遭遇让大家印象深刻。北京博仁医院旁也有一个“爱心厨房”,可以免费做饭,40个抗癌家庭在这里相互鼓励,一起做饭、交流厨艺。
  得知万佐成夫妇的事迹后,很多网友留言:“平凡的小人物承担起了大爱,这么善良的人,坚持18年不休息,让人感动!”“365天没有断过的炊烟,代表着一种坚持和希望,感谢你们为癌症患者带来的温暖,向两位致敬。”“在这条简陋的小巷,人们互不相识,却互相温暖,朴实的夫妻用爱为求医治病的家庭营造抗癌路上的温馨港湾,用真心给身患绝症的病人带来了希望。为这对老夫妻点赞!”“致敬这些为社会带来爱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这里没有山珍海味,却深藏着人间温情。”……
万佐成和熊庚香获“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

  坚守抗疫一线的“人民英雄”张定宇,为救援群众牺牲在洪水中的消防员陈陆,改变山区女童命运的校长张桂梅,战功赫赫的志愿军英雄王海,疫情中志愿服务的快递员汪勇,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当代“愚公”毛相林,不畏艰险丈量祖国山河的国测一大队等,这些和万佐成、熊庚香夫妇同样平凡的人,成为“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的主角。正如颁奖词所说:“他们一起,把感动种在了每一个人的心里。”
  人物介绍:万佐成,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人,从2003年起,万佐成和妻子熊庚香在江西省肿瘤医院附近开办“爱心厨房”,供患者家属使用,2021年2月17日,万佐成和熊庚香被评为“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
其他文献
古老的史迹透露光辉。我读了一本很厚的书,很喜欢这本书。其实它不过是一本教科书性质的书。严格说起来可视为一本“西欧通史”。暂且放开“西欧中心论”的批判,先读起来再说。  这本书是由美国五所名牌大学(加州大学、密执安大学、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的五位历史教授共同编写的,他们分别是希腊罗马史、意大利史、中世纪史、近古史及十九世纪史的专门家。全书的文字,一清如水,没有过多的年代、人名、地名
我和矢车菊的第一次相遇,是在梵高的画作中。  1890年5月20日,36岁的梵高来到巴黎西部的奥维尔小城,这个地方是他的弟弟提奥推荐给他的,弟弟希望这里的宁静生活能帮助哥哥的精神类疾病得到缓解。来此之前,梵高的病情恶化,曾自残割掉自己的左耳。在奥维尔,梵高很快适应了乡间的节奏,他习惯到小城周围的田间散步,或是在瓦兹河边画画。丰收时节的麦田让他着迷,名为《麦田地和矢车菊》的油画就是以此为背景创作的。
皮影人偶的尺寸较大,有些重要角色,工匠会使用豹皮或虎皮来制作。  提起有“电影始祖”之称的皮影戏,中国人都不陌生。其实在泰国,也有同样精彩的皮影艺术。泰国皮影被称为“牛皮之艺”,大多用整张牛皮镂空雕刻而成,内容多与宗教故事有关。 皮影戏伴随着一通锣响开始,乐团用泰国传统乐器配乐,有一人用抑扬顿挫的声音讲故事。演员们双手握住支撑皮影的竹竿, 摇臂、扭腰,动用全身肢体移动皮影,展现故事情节。与中国皮影
陈刚  特朗普“临走”前几天,美国华裔科学家又遭罪了。  当地时间1月14日,国际传热、能源转换及纳米科技领域的知名学者,美国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MIT)教授陈刚在波士顿家中遭联邦调查局(FBI)逮捕。据刑事起诉书显示,陈刚面临三项罪名:“电汇欺诈”(向美国能源部申请经费时未披露从中国多个机构获得合同、任命和奖项),“未提交外国银行和金融账户报告”和“向美国政府机构做虚假陈述”。  此案一出
崔传刚  9月2日,北京证券交易所即将成立的消息正式公布。这是继上交所和深交所后,我国内地第三个证券交易所。一时间,北交所“刷屏”,投资者普遍乐观,“北交所一定会成为中国的纳斯达克!”“中小企业的发展机会来了!”  目前,广大中小企业仍然面临较为严重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对于财力雄厚的大中型企业,上市可谓锦上添花,但对中小企业而言,上市就是雪中送炭。因此把上市门槛合理降低,让更多中小企业得到融资机
我曾经写过,中国小说的形式至今仍旧受“小说”这两个字的限制,跳不出一种“你一句,我一句”的圈套。最近,我却有惊喜的发现。那便是王蒙的近作:《蝴蝶》、《海的梦》、《风筝飘带》。其中《海的梦》尤其突破旧传统的小说形式。  王蒙的小说多是叙述式的浪波,也带有海潮的节拍,有高潮也有退潮,一个又一个浪头打来,忽而浪花溅飞,随后等浪退了,海岸又恢复平静。  《海的梦》故事的历史背景是:“作为一个搞了多半辈子外
读《迦陵论词丛稿》散记    面前一册迦陵论词。世上名著如林,近来好书益富,目坏之后,皆不得读,当然无从发生“谈书”的兴会。可是这一回因见叶嘉莹教授的论词新编,颇有一些感触,情不能已,想略抒所怀,——这实在够不上什么“评论”。  如果真想评介这部书,那我必须也写“一部书”才行;几千字的文章,不知该怎么“分配”?这部书名义只是论词——晚唐五代、南北宋、王静安、常州派……,论述咸周,赏析兼至;但是我劝
阿明·拉舍特  大家好,我是身在朝阳,心系大咖的朝阳咖。  最近,朝阳咖关注了两年多的德国政坛大戏——“寻找默克尔接班人”终于有了结果,阿明· 拉舍特以521票成功当选德国执政党基督教民主联盟(以下简称“基民盟”)新一任主席。担心默大妈后继无人的广大网友,终于松了一口气。  德国执政党主席往往也是国家总理,因此从默大妈表示不再连任起,基民盟下一任主席是谁就成了世界关注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胶着,3
乌克兰丨基辅  2021年8月24日,乌克兰在首都基辅举行独立30周年阅兵式,总统弗拉基米尔· 泽连斯基(前左)脸上洋溢着笑容,检阅了乌克兰国家边防局、武装力量各军兵种的方阵。看似大阵仗的阅兵式之下,有国际专家表示,“乌克兰发展的结果有些可悲,因为30年来,这个在工业发展方面可与法国媲美的国家,现在已经变成了第三世界国家”“成为全欧洲最穷的国家”。俄罗斯总统普京也选择在此刻打出“温情牌”,稱自从乌
会写诗的人都知道诗要创造意境,善读诗的人也都知道需要进入意境去体会那弦外之音、味外之味。“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梅尧臣语)。诗有意境,无形的意得以显象,作者与览者的情绪电流得以接通。没有意境的韵文,尽管在音韵、节奏、字句上都有严格的格律,仍只徒有诗的躯壳;有意境的散文,尽管赤裸裸地脱去了诗的外衣,仍不失其盎然诗意。离开意境谈论赋比兴的分野,谈论民歌、古典诗词与新诗的高下优劣,谈论继承发展我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