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开展创业教育是当前高校的重要任务,尤其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面对当前形势提出如何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路与若干对策。
关键词:高职 创业教育 思路 对策
Qual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evelopment imbark education mentality and countermeasure
Li Xian
Abstract:The our country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ok the higher education the half of the country,the development imbark education is the current universitys important task,does the qual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mportant task,how propose in particular fac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the qual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evelopment imbark education mentality and certain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Quality Imbark education Mentality 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G648.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1-0017-03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问题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而中国就业问题尤其突出。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到比就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在总结我国近年来就业工作的实践,深入认识扩大就业的规律,科学分析我国就业形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因此,开展创业教育是当前高校的重要任务,尤其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以创业带动就业,是缓解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
本文认为,高职创业教育构建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为核心、以创业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创业能力培养为关键的创业教育新体系。把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教学中,通过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教育,使学生全面理解创业的深刻含义,转变就业观念。将就业工作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在就业指导过程中渗透创业教育,锻炼学生创业能力,提升学生就业水平。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转变教育观念
要使创业教育的理念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理念,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业教育的教育价值观。观念制约行动,理论认识指导实践。传统教育观念在高校教育工作者头脑中根深蒂固,要想彻底转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创业教育能否顺利实施,最主要的是创业教育的思想必须在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中形成共识。
学校管理者是实施创业教育的关键,管理者是否支持创业教育决定着创业教育在这个学校能否顺利开展。在教育面向全球化的今天,我国高校的领导者要把握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全面贯彻创业教育思想,从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创新能力入手,在教学内容、方法、课程设置及考试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中,加强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创业环境和机会,帮助学生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
2.构建创业教育培养模式
构建框架。围绕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目标,针对高职学生特点,从转变教育理念、完备教育体系入手,以完善组织架构、搭建教育平台为基础,努力把创业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全过程。把创业教育与其他各种教育要素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兼顾,协调一致,构建具有职业院校特色的创业教育的系统框架。
明确内涵。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塑造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提高创业创新能力,丰富创业知识结构。
分层施教。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逐步开展创业教育。对一年级学生进行创业启蒙教育,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在学生的心中埋下创业的火种;对二年级学生进行创业品格教育以及创业模块教育,结合专业教育,有效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对三年级学生进行创业市场及形势教育,使学生对创业有更深层的思考,并且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指导,提高学生的创业成功率。
3.培养创业教育师资
高职院校要完成创业教育的内容,达到创业教育的目标,就需要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这是搞好创业教育的重要保证。根据目前国内外创业教育的成功实践,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应由理论型教师和实践型教师、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构成。
4.建设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重要载体。创业教育课程是根据创业教育目标而选择和设置课程内容与方式的总称。创业教育除独立开设课程外,还要与学科渗透相结合,将创业教育内涵融入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科课程框架,结合各门学科课程的特点来贯彻实施,同时在专业课程中要融入经营管理、成本核算、工商、税务等方面的知识。如对课堂教学目标重新定位,不仅有知识掌握、能力提高的要求,还要有创业素质与职业素质的培养标准;把职业素质要求与创业能力、创造能力要求结合起来,把各门课程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与创业知识结合起来。
5.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开展诸如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社会调研与实践活动、大学生社团活动等一系列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是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它既作为一种教育影响,又作为一种课程模式,使创业教育与其他教育有了质的区别。作为一种教育影响,创业实践活动是一种潜在的教育资源,规定了特定的创业教育环境,给出了创业教育的特定时空组织形式;作为一种课程模式,以完成创业实践任务为主线,以社会实践活动为纽带,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大学生施加系统的创业教育影响。创业实践活动是形成和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和释放学生的各种潜能,实现创业教育的目的和目标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6.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
一个创业氛围的形成对师生的影响是整体的、潜移默化的。为了更好的营造宽松、自主、开放、进取的创业氛围,就要根据国情校情,尽可能多角度、全方位地加强创业教育,在校内外形成一种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氛围,激发大学生主动创业的激情和欲望。
6.1 宣传氛围。
当前,从全国大学范围来看,只有少数几所大学的创业教育搞得比较活跃,多数大学还没有行动起来。因此,在高等学校加大创业教育的宣传力度、营造创业教育的舆论氛围是当务之急。要在教师和学生中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把创业教育融进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创业意识。
6.2 教学氛围。
教师在进行创业教育的时候应注意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教学方法上要做好三个转变: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观念转变到以创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思想上来,自觉地将创业教育寓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从“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上,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满堂灌”、“填鸭式”、“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法转变到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上来,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3 文化氛围。
高校实施创业教育,必须重视创业文化的培育,改变那种僵化落后、不思进取的观念,营造有利于创业教育的舆论氛围。所谓创业文化是指敢于开创事业的思想意识以及相应的价值观念和鼓励创业的社会心理总和。我们实施创业教育除了要加强各种硬件和软件建设之外,更要注重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
6.4 机制氛围。
目前,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活动正呈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为了使创业教育活动开展的更好,真正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学校应建立起一套合理的激励机制:一是要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的组织领导,制定配套政策。二是学校要对教师的教学、科研和创业辅导工作予以支持,经费上给予保证,以科研促教学,以创新促创业。三是要为在校生和毕业生的创业,努力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四是要增加投入,改善创业教学与实践的软硬件设施条件。五是要普及创业计划竞赛等活动,使学生的创业计划竞赛等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六是要提供有利于年轻教师和学生发展个人兴趣、特长和脱颖而出的土壤,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奖励制度。
7.建设创业教育基地
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建设创业实践基地。一是建设高校科学技术“孵化器”和创业示范基地,如建立大学生创业园,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和咨询服务,设立学生超市、学生书亭、学生家教部等实体,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在实体中处于主体地位,通过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具有自主创业能力和创业管理知识的大学生创业者。二是利用科研实验室,使学生了解学科前沿,演示高精尖设备,展示最新科研成果,同时接纳一部分优秀学生参加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大学生创业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
创建校外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创建校外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是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办法,许多学校作了积极探索,也逐步得到企业和社会的认同。建立产、学、研一体化教育模式,与企业开展合作教育,让学生进入现场,深入岗位,感受创业氛围,增长创业才干。
参考文献
[1] GEM全球创业观察2002年中国报告[N].中国青年报,2004-8-25
[2] 包永平等.创业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面临的新任务[J].高等农业教育,2005,(4)
[3] 侯贵宝.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4,(27)
[4] 邓小妮等.对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属性’认识的反思与批判[J].职业技术教育,2006,(4)
关键词:高职 创业教育 思路 对策
Qual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evelopment imbark education mentality and countermeasure
Li Xian
Abstract:The our country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ok the higher education the half of the country,the development imbark education is the current universitys important task,does the qual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mportant task,how propose in particular fac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the qual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evelopment imbark education mentality and certain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Quality Imbark education Mentality 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G648.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1-0017-03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问题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而中国就业问题尤其突出。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到比就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在总结我国近年来就业工作的实践,深入认识扩大就业的规律,科学分析我国就业形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因此,开展创业教育是当前高校的重要任务,尤其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以创业带动就业,是缓解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
本文认为,高职创业教育构建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为核心、以创业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创业能力培养为关键的创业教育新体系。把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教学中,通过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教育,使学生全面理解创业的深刻含义,转变就业观念。将就业工作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在就业指导过程中渗透创业教育,锻炼学生创业能力,提升学生就业水平。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转变教育观念
要使创业教育的理念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理念,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业教育的教育价值观。观念制约行动,理论认识指导实践。传统教育观念在高校教育工作者头脑中根深蒂固,要想彻底转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创业教育能否顺利实施,最主要的是创业教育的思想必须在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中形成共识。
学校管理者是实施创业教育的关键,管理者是否支持创业教育决定着创业教育在这个学校能否顺利开展。在教育面向全球化的今天,我国高校的领导者要把握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全面贯彻创业教育思想,从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创新能力入手,在教学内容、方法、课程设置及考试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中,加强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创业环境和机会,帮助学生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
2.构建创业教育培养模式
构建框架。围绕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目标,针对高职学生特点,从转变教育理念、完备教育体系入手,以完善组织架构、搭建教育平台为基础,努力把创业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全过程。把创业教育与其他各种教育要素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兼顾,协调一致,构建具有职业院校特色的创业教育的系统框架。
明确内涵。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塑造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提高创业创新能力,丰富创业知识结构。
分层施教。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逐步开展创业教育。对一年级学生进行创业启蒙教育,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在学生的心中埋下创业的火种;对二年级学生进行创业品格教育以及创业模块教育,结合专业教育,有效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对三年级学生进行创业市场及形势教育,使学生对创业有更深层的思考,并且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指导,提高学生的创业成功率。
3.培养创业教育师资
高职院校要完成创业教育的内容,达到创业教育的目标,就需要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这是搞好创业教育的重要保证。根据目前国内外创业教育的成功实践,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应由理论型教师和实践型教师、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构成。
4.建设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重要载体。创业教育课程是根据创业教育目标而选择和设置课程内容与方式的总称。创业教育除独立开设课程外,还要与学科渗透相结合,将创业教育内涵融入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科课程框架,结合各门学科课程的特点来贯彻实施,同时在专业课程中要融入经营管理、成本核算、工商、税务等方面的知识。如对课堂教学目标重新定位,不仅有知识掌握、能力提高的要求,还要有创业素质与职业素质的培养标准;把职业素质要求与创业能力、创造能力要求结合起来,把各门课程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与创业知识结合起来。
5.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开展诸如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社会调研与实践活动、大学生社团活动等一系列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是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它既作为一种教育影响,又作为一种课程模式,使创业教育与其他教育有了质的区别。作为一种教育影响,创业实践活动是一种潜在的教育资源,规定了特定的创业教育环境,给出了创业教育的特定时空组织形式;作为一种课程模式,以完成创业实践任务为主线,以社会实践活动为纽带,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大学生施加系统的创业教育影响。创业实践活动是形成和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和释放学生的各种潜能,实现创业教育的目的和目标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6.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
一个创业氛围的形成对师生的影响是整体的、潜移默化的。为了更好的营造宽松、自主、开放、进取的创业氛围,就要根据国情校情,尽可能多角度、全方位地加强创业教育,在校内外形成一种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氛围,激发大学生主动创业的激情和欲望。
6.1 宣传氛围。
当前,从全国大学范围来看,只有少数几所大学的创业教育搞得比较活跃,多数大学还没有行动起来。因此,在高等学校加大创业教育的宣传力度、营造创业教育的舆论氛围是当务之急。要在教师和学生中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把创业教育融进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创业意识。
6.2 教学氛围。
教师在进行创业教育的时候应注意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教学方法上要做好三个转变: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观念转变到以创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思想上来,自觉地将创业教育寓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从“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上,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满堂灌”、“填鸭式”、“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法转变到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上来,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3 文化氛围。
高校实施创业教育,必须重视创业文化的培育,改变那种僵化落后、不思进取的观念,营造有利于创业教育的舆论氛围。所谓创业文化是指敢于开创事业的思想意识以及相应的价值观念和鼓励创业的社会心理总和。我们实施创业教育除了要加强各种硬件和软件建设之外,更要注重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
6.4 机制氛围。
目前,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活动正呈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为了使创业教育活动开展的更好,真正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学校应建立起一套合理的激励机制:一是要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的组织领导,制定配套政策。二是学校要对教师的教学、科研和创业辅导工作予以支持,经费上给予保证,以科研促教学,以创新促创业。三是要为在校生和毕业生的创业,努力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四是要增加投入,改善创业教学与实践的软硬件设施条件。五是要普及创业计划竞赛等活动,使学生的创业计划竞赛等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六是要提供有利于年轻教师和学生发展个人兴趣、特长和脱颖而出的土壤,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奖励制度。
7.建设创业教育基地
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建设创业实践基地。一是建设高校科学技术“孵化器”和创业示范基地,如建立大学生创业园,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和咨询服务,设立学生超市、学生书亭、学生家教部等实体,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在实体中处于主体地位,通过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具有自主创业能力和创业管理知识的大学生创业者。二是利用科研实验室,使学生了解学科前沿,演示高精尖设备,展示最新科研成果,同时接纳一部分优秀学生参加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大学生创业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
创建校外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创建校外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是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办法,许多学校作了积极探索,也逐步得到企业和社会的认同。建立产、学、研一体化教育模式,与企业开展合作教育,让学生进入现场,深入岗位,感受创业氛围,增长创业才干。
参考文献
[1] GEM全球创业观察2002年中国报告[N].中国青年报,2004-8-25
[2] 包永平等.创业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面临的新任务[J].高等农业教育,2005,(4)
[3] 侯贵宝.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4,(27)
[4] 邓小妮等.对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属性’认识的反思与批判[J].职业技术教育,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