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罄竹难书”的感情色彩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3953814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罄竹难书”语本《吕氏春秋·明理》:“此皆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大意是这些怪象都是政治败坏所产生的乱亡之兆,多到用尽楚、越两地的竹子作竹简来写都写不完。又《旧唐书·李密传》记载李密数说隋炀帝的罪状,其中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的话。意思是用尽南山的竹子作竹简,也写不完他的罪行;决开东海的水,也洗不尽他的罪恶。罄即用尽之意;古人写字用竹简,竹子是制竹简的材料。后世以“罄竹难书”比喻罪恶之多,难以写尽。
  可见,这个成语从它一出现,就带有明显的贬抑色彩。然而,如今很多人在使用时却出现了错误。如: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家就有两宝—婆婆与妈妈。两个八十多岁的老太太为我家增添了许许多多的天伦之乐,那真是罄竹难书。既然是“天伦之乐”,应该是被褒扬的,怎么能用“罄竹难书”呢?
  正确的用法应该是:日本侵略者当年在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简直是罄竹难书!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