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余的“禁果”与迷失的自我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h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遵循艺术有多种声音的理念,沿归属于边缘题材策略创作途径的解析角度,一方面讨论受禁映影片《苹果》的败笔缘由,另一方面,挖掘该影视文本自身的警示价值和边缘灰色主题内涵,并从观念、阶层、性别文化的视点,剖析其中的边缘人群在大都市商业化语境下自我迷失的存在状态,以期丰富辨别与鉴赏此类影视文本的视野和方法。
  [关键词]《苹果》 边缘人物 自我 迷失
  
  有些新潮的先锋电影虽然受禁映了,但由于它们已经被创作出来,并且广泛散落在互联网或街头碟摊上,因此对于这类影视先锋作品的理智性读解成为了值得关注的问题。这里以《苹果》影片为解读对象,既对该影视文本的失策进行分析,又围绕“自我迷失”的灰色主题,从观念、阶层、性别文化等角度读解其创作价值,从而形成对此影视文本更为理智、全面的理解和接受。
  
  一、该影视文本的失策
  
  故事发生在北京,金盆洗脚城打工妹刘苹果,凭着样貌出众、业务熟练,加上懂得待客之道,深受客人喜欢和老板赏识。刘苹果的丈夫,在清洁公司当“蜘蛛人”,为不同的高楼大厦清洁窗户。一次,刘苹果与受欺负的小姐妹借酒消愁,喝醉后被从南方来京发展的金盆洗脚城老板林东所迫,与其发生了性关系。可是这一幕却让正在为洗脚城的玻璃清洁的丈夫安坤撞见。愤怒而贪婪的安坤以刘苹果遭“强奸”随后又怀孕为事由,与正好和妻子王梅没有孩子的林东进行交易。两个家庭之间因此关系错乱,共同陷入了尴尬的困境和选择。关于电影《苹果》的争议比较复杂,总体上是贬斥的态度为主导,多为原创中的激情戏过热以及人物的形象和道德观念丑陋等原因。该片于年初被禁止公映。
  影片在创作风格和取材上基本与作为一个整体的“第六代”相符合。首先,从题材的挖掘来看,“第六代导演把眼光投射在当下,关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变化,关注边缘人物的灰色生活,这种‘边缘题材’恰恰契合了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性关注。”它带有加入当下国际化走向的欲意,因此,它有信心迈进柏林电影节,甚至越过国内行规的约束导致违规。其次,影片中的边缘图景和草根情结也属于第六代要抓住一种时代化的话语机会,成为从边缘向中心运动的后现代文本。然而,从一些观众的负面评论中可感觉到,他们批评其太以自己为中心了,而没有考虑周围的世界,在国家于现代化经济建设进程中,已经制定、执行诸多关于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优惠政策的相对宽怀而有序的大环境下,把属于某个群体的阴暗点在影片中极限扩大,从而又与后现代多元化存在的理念产生冲突:另外,作为一部反映现代都市边缘人物的生存状态的现实主义的剧情艺术电影,该影片的叙述表现和摄影方式还突出了“第六代”电影的纪实形态特征,善用影像技巧来体味和查究世界,并且创新使用短镜头、空镜头和快镜头等技巧来表现人物在大都市里凌乱不堪的视阈、城市的高楼与空间,以及都市人群的仓促。然而,也正是这一先锋作品的特点,造成了某些主题表现与接受上的错位和混乱。从接受者的角度说,纪实性的摄影表达提供给受众一个从人物的行动探寻人物思想的路径,让人揣摩出人物心灵中的精神在席。而该片中的道德负面或陈规陋习的呈现就是由一系列的人物行动的写实来浮面的手法,对于希望摈弃那些丑陋的观念现代心灵来说,其优点此刻带来不良效果。比如,林老板的“传宗接代”观念的标榜,是有了他一系列的具体行动来铺垫才逐渐明确该人物的这个精神腐朽内核,而且继续写实记录他如何诚心诚意爱“儿子”的渲染,从而让人体味到这种观念在他心灵中是受到维护的,并逐渐得以牢固。而对于一个现代人的真实心灵来说,像这种陈腐观念,走的应该是原先牢固而后逐渐消解或溃退的途径。因此,这时的纪实性叙述只达到揭露了丑陋的警示层面,没有暗示解决问题出路和迷失归路的对照阐发。难怪有观众得不到满足并且怒其有辱国人形象。
  
  二、可读价值定位
  
  虽说这部“尝试性的新电影”(导演李玉语)的受众对其褒贬纷争,但是,话说回来。作为后现代艺术影视文本,这部作品在创作上与接受上应该是开放性的。因此,就其表现的灰色调的主题和手法来说,其实该片也应被理解为它在表达一种荒诞人生的荒诞意识存在,让人惊诧于其中的人物在纪实性的叙述中,其精神上竟然受囿于如此陈腐堕落的观念。综合考察其创作初衷、背景取材、表现手法等方面,摈弃其中的激情暴露、明星效应以及以上分析的叙事败笔等因素,从“残余的苹果”中仍可见该创作多少也表达了对于一个商业化都市的细微观察、心灵透视和忧虑关怀。因为它展现的矛盾冲突是通过某个边缘人群在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里面临贫富差距、物质和精神追求、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家庭关系、性别关系等方面的新挑战。
  此剧情显得荒诞、低调,看了令人心情沉重,呈欲反映普通的个人在社会大环境中迷茫无奈的倾向。文艺作品的目的和特点之一是以艺术表现的方式呈现生活、表达思想。如果利用悲剧的方式来表现。那也有像亚里士多德说的悲剧能净化哀怜和恐惧的情绪,通过强烈的情绪宣泄使得心灵恢复平静的效果。从这个角度说,影片所反映与先进文化观念不协调的因素起到一种筛查、净化社会风气的作用。可以说,对于这部经由作者下了心力的作品,应该说是已经发出了对社会阴暗面的警示信号的。读解它时可发现,它暗示当下一些文化观念落后、在市场经济热潮中已经或行将丧失自我的人群,应该赶紧冷静地思考。如影片里把故事的发生和发展的时间设计在夏天,用摇晃的镜头表现充满一片火热、繁华、忙碌、混乱,及低矮平房与高楼内的迷失,而在结局处是下雪的冬天,拍摄镜头平静、稳定,把主人公之一刘苹果安排在积雪的楼顶上,在一片冰冷和宁静中站立于高处进行思索。因此,关于这部已经创作出来的新潮城市电影的先锋作品。对如今零散残留于互联网上的有关简介与下载版本的读解,其价值应该存在于带动人们对所反映的社会现象进行深思的作用中。这里从观念、阶层与性别文化角度讨论此影视文本人物的自我迷失主题。
  
  三、繁华都市里的落后文化观念
  
  林东与妻子王梅来自南方广东老家,在北京打拼,善于捕捉时代信息,跟上现代潮流,有精明的生意经,经营有道,终于开出了一片天地,丈夫开了一家颇具规模的洗脚城,妻子经营自己的高级美容院,两人成了繁华都市里的有钱人。他们的衣着高档,住房装修豪华,出入有各自的高级轿车,俨然一副富裕而体面的都市人的派头。然而,虽然他们的生活方式是都市化的、经营管理策略是现代化的,其传统文化中的落后观念却根深蒂固,给精神带来无形的虚空和约束,甚至引发后来荒诞的生活和破裂的婚姻。
  林东夫妇结婚十多年未曾生养,丈夫非常希望有个儿子。当他得知刘苹果有可能怀上了他的孩子时,便绞尽脑汁用精明的生 意头脑,与安坤协商,做起要求刘苹果为他生孩子的交易。林东的妻子无奈地默许了丈夫这种求子的欲望。而乡下来的安坤也是深深了解这种观念的,所以他自始至终都能正确揣摸到林东的真实心思,并且自信地以此“敲诈”林东。
  现实中,拿钱换孩子的做法是完全背离传统道德的,但是传统思想里还有一层更为重要的“传宗接代”、“续香火”的观念。这种生育文化在中国的历史上流传了几千年了,至今还有残余影响,与现代都市文明的迅速发展显然是不协调的。虽然这种观念遍存于城乡各地,但在许多地方的大都市里是日渐少见了,而一些地区如广东,或其他乡下的影响还是较为严重。影片中林东夫妇虽然人在都市,且过着物质丰富的现代生活,但是精神上始终抹不掉从老家带来的落后传统观念,就如他们在用北京话谈话时,经常夹杂说起广东粤语,正所谓人在异处,乡音不改。实际上,由于历史上的海外华裔华人里有很多是粤语地区的人,粤语在国际上可看成是华人的标志之一,是表示中国传统的文化符码之一。因此在该影片中,粤语它也被理解为传统观念的象征,而使用它的林东夫妇是现代都市里带落后观念的代表,坚定地选择借刘苹果之身生下孩子的决策。
  
  四、受控于金钱的自我存在与人际关系
  
  在经济社会里,许多人更为有意识地追求财富。金钱在影片中人物之间关系的支点作用也很明显,它的力量使人物性情麻木,忽视道德规范,甚至扭曲心灵。
  刘苹果在洗脚城打工,其业务熟练,人又本份,却因为了求得在北京的稳定生存,她没少花心思来取悦于客人,容忍某些故意占她便宜的人,并暗地里收取客人暧昧的小费。在林老板因“强奸”事件欲与她私了并要辞退她时,她却求林东让她留下,继续干这项自己熟悉的工作。正是为了挣得生活的本钱,这个打工妹要容忍面对一个刚强奸自己的老板而工作的境况。而且,后来她还因为怕痛没有作人流,从而配合了丈夫对林东的索取而保胎生子。
  安坤为林东强奸刘苹果的事,闹腾着要两万元赔偿费。后来得知刘苹果怀孕了,萌生出再利用孩子与林东交易的念头,换取十二万元钱。如他所说的“这是上天赐给的好机会”。小孩生出来后,即便他知晓是自己的骨肉,却竟然隐瞒事情用自己的小孩作为筹码,继续交易。结果,得到金钱的他却遭受人性扭曲造成的煎熬,想放弃钱财要回儿子,但是为时已晚。
  林东夫妇之间已经不存在爱情,只有金钱在维系两人的关系。没有孩子。而金钱似乎成为了他们共同的成果。花心的林东仗着自己有钱,利用金钱把家里与家外的生活安排得游刃有余。王梅可以自由到洗脚城收钱,而她虽然痛恨丈夫,但在外部对他俩的金钱利益进行威胁时,她坚决维护与丈夫的共同利益。她对前来勒索的安坤说:“我就是跟他有仇啊,也是公母俩一窝的。窝里反的事我是不会干的!……在利益上,你来跟我要钱惩罚去我老公,跟我却是对立的!”
  
  五、膨胀的男权与遮蔽的女性意识
  
  影片中的两个主要男性形象,虽然经济地位相差悬殊,但有共同的男性中心意识。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到男权社会最显著的特征,即以男性的意志为行动纲领。按照男性的思维和利益来处理问题。
  两个家庭的决策者均为男性。林东决定要刘苹果怀的孩子,他对王梅说:“反正你不接受也得接受。”而王梅的回答验证了林东在家里的长期主宰地位:“我知道。你决定的事情我改变不了,16年了,什么事都是这样,我只能答应……”同样的,安坤的男权意识也很强。妻子对于他始终是属于从属的地位,不去考虑她的想法,就像对待一件私有物那样,随意利用与鄙视。例如,他不管妻子受到强迫后的感受,而是强调自己是精神上受害者。没有跟妻子商量擅自拿妻子的身体与林东作交易,等等。可以说,两个家庭中都是男人在掌握主动权,一切由他们控制。因此。当两个男性在面对面交易中分别用自己妻子的身体和情感作筹码,像“办大事”般签协议、互祝合作愉快时,其膨胀的男权意识被表现到了极点。
  而相比之下,片中的女性是处于被动地位的,由于男权的强势她们的自我意识受到遮蔽和屈从。洗脚妹小妹因为反抗调戏自己的客人,遭到报复,让老板开除了。说明在当时要是女性拒绝成为男性的欲望对象,那她就得失去存在的机会。
  刘苹果正好相反,她很能忍。她在为客人服务时,虽然绞尽脑汁机灵地尽量躲避客人的骚扰,但是始终能保持顺从的微笑,而且还传授敷衍客人的非礼举动的经验和方法,一副游刃于遵守男权社会规则当中的形象。她的忍耐也表现了自我身份的遮蔽。为了洗脚城的工作,她要隐瞒自身的婚姻状况,在两个男性用她与肚子里的孩子签署交易条款时,坐在一旁麻木地吃饭的她似乎并不存在。
  王梅虽然与丈夫打拼十多年,但是在他面前却是争取不了与他平等权和真心话。外表精明、泼辣的她却只能在暗地里与丈夫较量。她明明知道林东的品行不端,却认可这是男人的通性:“男人不花就好像狗突然不吃屎”。然而,在背后,她却没能看得开,而是失控地抽烟、发脾气,身心受到折磨。她叫人监视林东,只落得光为他的过错而伤神:她唆使安坤与她暗地里使自己的丈夫同样戴绿帽子,但这种报复却是对手林东不在场的迷狂自虐。
  可见,男权意识的负面影响很大。影片在结尾部分还有新的表现。在安坤那里,男权意识是被击垮的。以前刘苹果总是顺着丈夫的意愿,并且有依从心理,在强奸事件发生后,虽被安坤鄙视、排斥,却还主动哀求他的同情和爱惜,以至后来默许并配合交易的全过程。然而,最后,她彻底地对这个丝毫不疼惜她、甚至亲手拿自己的孩子做交易的丈夫失望了,在安坤又决定要回孩子,并吩咐、命令她带孩子回去时,她愤怒地向他关上门,从而导致安坤的男权统治崩溃,驱使他最终失去理智地捆绑妻子,偷抱孩子。结果导致刘苹果与他决裂。
  在林东那里,男权意识是被消解和遗弃的。在刘苹果离开安坤后,他向她表示“为了孩子,我会娶你的”。仗着在经济条件和男权的惯有的优势,加上刘苹果因为感受到他是多么真诚地爱“自己的孩子”连带疼惜原先瞧不起眼的她,林东对自己向一个打工妹的承诺是非常自信的,他认为刘苹果会因此答应他,并会感激他。殊不知,刘苹果经过冷静的思考,最终也会明白。她的存在价值仅仅为了他那“为了孩子”的宗旨。
  结局是,两个曾经失去自我的女人,执手相扣,象征曾经屈从的姐妹的情谊与力量;两人先后出走,表现了遮蔽迷失后的自我回归。让人觉得在茫茫的灰色冬天里悟到某种启示。
其他文献
[摘要] 如果说电视纪录片《中国侏罗纪公园》在中国纪录片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无外乎其对主题的先行、独特的叙事视角、思维的前瞻性等有意识地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运用。本文仅从学理角度试图解读和阐释《中国侏罗纪公园》在“另类意义”层面上的成功轨迹。  [关键词] 纪录片 主题先行 叙事视角 思维的前瞻性    由中国视协的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中共遵义市委宣传部、遵义电视台
恒古 陈湖心 摄心梦 陈湖心摄承载 陈湖心摄  早在人类出现在这个星球之前,造物主已经为大地绘制出自然的纹理,凝视这些纹理,你会发现其中藏匿着太多的神奇与瑰丽,那是一个幽深的难以用语言表达的世界。与我们常见的七彩丹霞照片不同,陈湖心并没有强调张掖七彩丹霞地貌的恢宏和绚丽的色彩,而是选取了山峦的局部,用线条来解读地貌的语言,用曝光来控制情绪的变化,用色彩来讲述个人的情感。形成了耐人寻味的“大地密语”
凈土 陈杰 摄  大自然的构成是无意的,而摄影者的构成都饱含某种情和意,正因如此,摄影作品的形象才不是生活的翻版,而是艺术的升华。《净土》采用较低的视角,以水流作为前景,衬托出林木的幽静与山峰的宏伟;《满载而归》以海带养殖和收获作为主题,人与环境相得益彰;《世外桃源》盛开的桃花在雪山、白云、碧草的映衬下格外醒目;《高山湖泊》以丰富的层次表现出赛里木湖的细节与氛围;《牧归》以俯视视角和浅淡的影调构建
摘要 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小说《飘》以女性的视角描绘了美国南北战争中的南方社会生活及战后重建,在小说中赋予女性中心地位,小说塑造了一个爱憎鲜明敢作敢为却又让人褒贬相加的“乱世佳人”郝思嘉的形象,体现了浓郁又复杂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 《飘》 郝思嘉 女性意识    19世纪末20世纪初,废奴运动和女性主义运动对美国南方文化传统产生了巨大冲击,部分妇女开始觉悟,在生活、自由和对幸福的追求上要
《乡村公路和三叶杨》是1960年代后期罗伯特·亚当斯开始拍摄的《新西部》系列之一。他的作品体现着非常鲜明的视觉风格:直射阳光、顺光或前侧光,大地一片苍白;树影落于地面,天空中白云翻卷,泛白的沙土、灰色的田野與天空连接,铺满画面影像清晰锐利,反差强烈。  这幅照片一方面给视觉提供了非常丰富而细腻的影调层次,另一方面观众观看时又感觉整个画面缺少立体空间,仿佛被压缩至扁平。看他的照片会有强烈的带入感,仿
河北 抚宁 杨越峦 摄阵亡将士公墓 杨越峦 摄  沙土而为砖,砖而为长城;百姓而为战士,战士而为烈士;战而为士,殁而成殇;长城砖而为墓碑,墓碑而为百姓家用之物;长城砖墓碑而为文物,文物而为艺术影像文献……长城砖墓碑,经与人的种种遇合,在土、砖、碑、日用、文物、文献之间辗转—这期间,有着难以描述的历史逻辑。”  ——汪素 文艺评论家  万里长城激荡着2000年金戈铁马的历史风云,承载着与民族生死存亡
[摘要] 进入新世纪,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创作走向了多元化的发展道路,表现手法的多元化成为纪录片发展的必然趋势,真实性是纪录片的本质属性,“情景再现”表现手法借助于人物扮演、动画特技等方式再现历史,增强了纪录片的可视性。  [关键词] 纪录片 情景再现 真实    随着《故宫》、《复活的军团》、《大国崛起》、《圆明园》等诸多纪录片的热播,“情景再现”表现手法的视觉魅力得以展现,以致很多栏目片也纷纷效仿
[摘要]美国著名剧作家阿瑟·密勒的代表作之一《推销员之死》表现了推销员威利·洛曼一生追求美国梦、最终却自杀身亡的人生悲剧。剧中威利与周围环境和他人相处的种种不可调和矛盾直接致使威利走上了自杀绝路。  [关键词]密勒 《推销员之死》 生态批评“人类中心主义”二元对立    阿瑟·密勒(Arthur Miller)是二战后美国著名的戏剧家,他的代表作《推销员之死》被公认为战后美国戏剧的杰作,曾经荣获普
[摘要]网络技术与艺术的紧密结合,使得网页的艺术设计从平面设计扩展到立体设计,只有充分的考虑艺术与技术的统一,达到设计与技术的协调,才能获得良好的网页浏览效果。对网页设计而言,网页版面设计与构图的意义在于:如何把表现网页的各种元素安排在网页上,把分散的元素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以获得最佳布局,更好的表现设计者的思想。  [关键词] 网页 构图 艺术设计    1.引言  一个网页是艺术与技术相结
[摘要] 作为视听艺术的影视,其长处是具象的形象和声音,但同时也成为他的短处,相对于小说来说,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受到很大的局限,通常是把人物的内心情感外化为可见的行动。通过对主观镜头和客观镜头的巧妙利用可以很好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人物形象,从而达到影视创作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 人物内心世界 主观镜头 客观镜头    镜头从整体上来说不外乎两种:客观镜头和主观镜头。客观镜头即客观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