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术产业发展是否有利于改善地区环境问题?

来源 :科学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cj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成为当下的热点问题。本文以山东省为例,研究了高技术产业发展对地区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发展在总体上会显著降低地区环境污染水平,从而有助于提升地区环境质量。就山东省而言,目前上述影响作用主要是由半岛沿海地市以及济南等高技术产业相对发达的地区所引起的。此外,根据选取的不同环境指标,高技术产业发展对环境质量的提升作用可能存在一定滞后效应。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环境问题;山东省
  中图分类号:F062.2文献标识码: ADOI:10.3969/j.issn.1003-8256.2020.06.00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基金项目:山东省委战略新兴产业调研专项
  0引言
  环境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各地政府也把改善本地环境质量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内容。当前,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一方面要靠严格的污染治理举措,另一方面则要靠提升产业结构层次、实现生产技术水平的跃升。基于此,本文以山东省为例,通过实证分析,探讨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地区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山东作为东部地区较为发达的省份,近年来在加大环保投入、查处环境违法违规等问题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对于提升全省环境质量起到了有益的促进作用。但是,要从更深层次上解决山东的环境问题,实现经济增长与良好环境的协调发展,就必须调整相对落后的产业结构,根据“三去一降一补”的要求大力淘汰改造高污染、高能耗的落后产能,积极开拓以高技术产业为代表的增长新动能。理论上,高技术产业發展对于地区环境质量应该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山东传统产业占比较高且高技术产业发展相对不足,目前高技术产业演进对于山东环境质量的影响作用究竟是否显著?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于山东环境质量的改善有何种程度的影响?等等问题还没有明确的研究和解答。本文的研究将尝试对这些问题展开较为深入的探讨。
  1文献评述
  已有文献中,对高技术产业或环境问题的讨论相对较多,是两个受到持续关注的热点领域。例如,在高技术产业的效率研究方面,Liu等[1]、Liu等[2]、张云等[3]采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了国际技术溢出对于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而在我国高技术产业效率的已有研究成果方面,章成帅[4]给出了一个较好的研究综述。另外也有一些学者从更为宏观的经济结构变迁的角度讨论了高技术产业等对高质量发展的作用[5]。在高技术产业空间聚集及溢出效应的研究方面,Chyi等[6]发现,外部研发所带来的技术溢出将会推动高技术产业集聚发展。金春雨等[7]、吕承超等[8]分别讨论了我国高技术产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高技术产业的空间集聚模式等问题。孔令池[9]则研究了制度环境和企业家精神对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作用。另外,有关高技术产业的国际分工与转移、高技术产业与其他产业的互动关系等问题也是目前学术界关注的重点领域[10-11]。
  在学术界关于环境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方面,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受到较多关注。一些学者认为环境污染水平与经济增长存在倒U形关系(即“环境库兹涅茨曲线”)[12-13]。另外一些学者则持有不同观点,认为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可能存在正U形、N形关系等[14-15]。关于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增加环保财政支出对提高地区环境质量存在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16]。FDI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则存在较大争论,一些学者认为,由于“污染天堂”效应导致FDI会加剧东道国的污染水平[17-18];但是也有学者的研究表明“污染天堂”假说可能并不成立[19]。此外,李霞等[20]证实,产业结构的演变可能会对地区环境质量产生较大影响。Jiang等[21]的实证研究发现,政府环境审计等政策措施有助于提升静态和动态的环境效率。
  通过上述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目前讨论高技术产业以及环境问题的研究均相对较多,但是却很少有研究关注高技术产业发展对环境质量所产生的影响。已有研究中,李霞等[20]、程中华等[22]、王树强等[23]均认为产业转型升级对环境改善存在积极作用。张居营[24]、陈阳等[25]研究了科技创新对环境污染的作用,总体上发现科技进步有利于降低环境污染水平。另外,王育宝等[26]对包括产业优化在内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耦合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梳理,等等。从已有文献来看,目前学术界虽然对产业升级、科技进步的环境效应进行了一些探索,但相关研究仍有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高技术产业发展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地区环境质量?目前关于这一问题学术界还没有深入研究和探讨。自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后续如何进一步驱动地区经济发展、如何提升社会福利水平将会是政策关注的重点,而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努力提升地区环境质量的实际意义也将愈发凸显。本文对高技术产业影响环境质量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有助于从理论层面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借鉴,并对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2研究设计
  2.1数据来源
  为了研究高技术产业发展对地区环境质量的影响,本文采用山东各地市的相关面板数据展开实证研究①。限于统计资料,样本期限选取2005—2015年共计11年的山东城市统计数据。回归分析中,主要解释变量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规模,以各地市高技术产业总产值的自然对数来衡量,相关数据来源于山东统计年鉴及各地市统计公报等。对于环境质量这一因变量,参照已有研究我们采用样本各地市的二氧化硫(SO2)、化学需氧量(COD)、烟粉尘(DUST)排放量的自然对数来表示,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山东省统计年鉴。回归分析中有关其他各控制变量的数据则主要来源于山东省统计年鉴、山东区域统计摘要以及有关统计公报等。   2.2计量模型
  根据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较多,其中地区经济水平、FDI、政府环境治理投入、产业结构因素等的环境影响效应受到较多研究关注。因此,结合本文的研究目的以及相关理论成果,将计量模型设定如下:
  根据表1的回归结果,对于不同的污染物类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效应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其中,当因变量为LNSO2和LNDUST时,“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效应表现显著,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水平呈倒U形关系;当因变量为LNCOD时,二者却表现为比较微弱的正U形关系,这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效应相反。本文这一发现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杨丹辉等[27]、李小胜等[28]的研究结论,即“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效应与不同的污染物类型以及所选取的环境指标有关。在表1中,变量LNFDI的回归系数虽然为正值但都不显著,说明外商直接投资的“污染天堂”假说没有得到有效支持,总体上山东在引入外商直接投资方面没有对环境质量带来显著影响。另外,回归结果还表明,地方政府的节能环保财政支出有助于降低地区污染水平,对改善环境质量起到了比较显著的积极作用。但是目前第三产业的发展对降低环境污染的实际效果还不明显,其原因可能与目前山东省第三产业的比重仍然偏低、第二产业比重仍然过高有关。
  3.2稳健性检验与扩展研究
  本部分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前述研究结论进行检验与分析,以进一步验证结论的可靠性与稳定性。首先,我们对不同地区的分样本进行实证分析,以考察结果是否存在变化。其次,考察高技术产业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是否存在滞后效应。第三,将因变量替换为其他环境质量指标,并对主要结论进行稳健性检验。以下为主要变量的检验结果②。
  3.2.1分样本检验
  由于高技术产业在山东省各地市之间的情况差异较大,我们将其区分为不同的子样本,分别进行实证检验。其中,根据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规模,将山东沿海的青岛、烟台、威海、日照、潍坊、东营以及济南等7个地市划分为一组;将其他10个中西部地市划分为另一组,具体结果见表2所示。在表2中,第(1)(3)(5)列为半岛沿海地市和济南等7个样本的回归结果,第(2)(4)(6)列为其余10个地市样本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高技术产业发展对环境质量的提升作用主要是由半岛沿海以及济南等高技术产业相对发达的地市所引起的,而山东省内中西部各地市由于高技术产业发展程度相对较低,目前对环境质量的提升作用还不明显。
  3.2.2滞后效应的检验
  考虑到高技术产业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可能存在滞后性,因此本部分将对此进行实证检验。表3给出了对滞后效应的检验结果。其中,第(1)(3)(5)列为自变量滞后一期时的情形,第(2)(4)(6)列为自变量滞后二期时的情形。根据豪斯曼检验,当因变量为LNSO2以及在LNDUST滞后二期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而在其他情形下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从表3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当因变量为LNSO2和LNDUST时,解释变量LNHTEC的一阶滞后项回归系数为负值且显著,但在二阶滞后项时则不显著。当因变量为LNCOD时,解释变量LNHTEC的一阶滞后项和二阶滞后项系数均不显著。这说明,高技术产业发展对于降低二氧化硫和烟粉尘的污染水平存在一阶滞后效应而不存在二阶滞后效应;高技术产业发展对于降低COD的污染水平则不存在滞后效应。
  4结论及建议
  受到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影响,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面临较大压力,山东省作为东部相对发达的省份,必须积极开拓经济新动能、努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一步实现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这一背景,本文实证研究了高技术产业发展是否有利于改善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结果表明,在选取各种不同的环境指标情况下,高技术产业发展总体上会显著降低地区环境污染水平,提升环境质量。考虑到高技术产业在山东省内发展的不平衡性,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目前高技术产业对提升地区环境质量的影响主要是由山东半岛沿海以及济南等高技术产业相对发达的地区所引起的。而山东省中西部各地市由于高技术产业发展相对不足,目前对于环境质量的改善作用还不明显。另外,根据所选取的环境指标的不同,如二氧化硫排放量、烟粉尘排放量等,高技术产业发展对环境质量的提升作用可能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本文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当前山东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以及政策支持的着力点。
  第一,根据研究结果,解决当前各地区面临的环境问题,除了要靠政府环境治理投入等以外,最重要的还是依靠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严格落实“三去一降一补”要求,努力提高新兴产业占比,不断提升第三产业比重,将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改善有机结合起来。
  第二,为了进一步应对当前宏观经济的影响,山东应当更加积极的发展各种高技术产业。一方面,高技术产业可以作为新动能的来源,为全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提供战略支撑。另一方面,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也有利于通过其外溢效应改造提升傳统产业动能,同时还可以起到降低污染来源、进一步改善地区环境质量的作用。此外,高技术产业很多也属于“新基建”范畴,山东也可据此大力提升全省科技基建比重,不断壮大新兴产业基石。
  第三,结合山东“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布局,考虑到全省高技术产业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政府相关部门可以通过适当的政策引导,加强对省内中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扶持,促进其高技术产业发展,从而有效地发挥山东省中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的环境提升作用,实现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和环境水平提升的双重价值,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注释:
  ①在样本期内,莱芜市仍作为单独的行政区划进行研究分析.
  ②其他控制变量的检验结果除个别变量显著水平略有变化外,回归系数符号与表1中一致.
  参考文献:
  [1]LIU X H, TREVOR B.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nd channels for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spillovers: Evidence from Chinese hightechindustries[J]. ResearchPolicy, 2007, 36(3): 355-366.
  [2]LIU X H, HUAN Z. The impact of greenfield FDI and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n innovation in Chinese high-tech industries [J]. JournalofWorldBusiness, 2008, 43(3): 352-364.
  [3]张云赵富森.国际技术溢出、吸收能力对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影响的研究[J].财经研究, 2017, 43(3): 94-106.
  [4]章成帅.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中国科技论坛, 2016(4): 56-62.
  [5]朱紫雯,徐梦雨.中国经济结构变迁与高质量发展——首届中国发展经济学学者论坛综述[J].经济研究, 2019(3): 194-198.
  [6]CHYI Y L , LAI Y M , LIU W H . Knowledge spillovers and firm performance in the high-technology industrial cluster[J]. Research Policy, 2012, 41(3):556-564.
  [7]金春雨,王伟强.我国高技术产业空间集聚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5(7): 49-56.
  [8]吕承超,商圆月.高技术产业集聚模式与创新产出的时空效应研究[J].管理科学, 2017, 30(2): 64-79.
  [9]孔令池.制度环境、企业家精神与高技术产业集聚[J].中国经济问题, 2020(2): 16-29.
其他文献
摘 要:从人物的存在方式及人物关系等角度研究书信体小说人物的叙事类型,可以发现书信体小说人物具有自造性和他造性的存在特征,由此形成自造性人物和他造性人物。其人物关系体现为多重交流模式。在书信体小说中,人物作者与人物读者之间的交流是反馈式的。通常,每一封有明确指向的发信都会有相应的复信,由此形成双向交流。在交流中出现的善意误读与恶意曲解会对小说人物的性格塑造和情节建构产生影响。  关键词:书信体小说
写在前面  初到西北,我膜拜的是这一片堆积历史文明的皇天后土,感叹于这神奇土地上文化积淀之厚重;而今,我膜拜的还有这里的一群人,感叹于他们追求科学的献身精神。这批生活在祖国西北地区的创业者,将自己的人生默默植根在这块经济并不发达的土地上,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里不断探索和耕耘,丰赡地活出了自己生命的内涵。且让我们深情地记住他们,在时代的潮流中摒弃时尚、不图虚荣、脚踏实地、寄一腔挚情于祖
摘 要:长期的经济萧条可催生一系列的技术革新,而技术革新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又可培育与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基于技术-经济范式的发展逻辑,技术变革与新兴产业是一个不断协同和融合的过程,而这种协同与融合又会诱发新的技术与产业。通过分析可知,发展中国家在新兴产业演化的不同阶段面临的优势与劣势有所不同,而发展中国家的具有明显较强技术赶超能力的企业应选择在新兴产业演化的萌芽时期进入新兴产业,而发展中国家赶超
专家简介:  储伟,1965年出生,四川大学教授,博导,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995年获北美催化协会J. Kokes Grant奖;1995年获得美国化学会ACS评优。2013年12月份获得国际ENI Award环境保护大奖提名(意大利ENI公司是世界500强前100名)。研究领域方向为纳米碳材料(碳纤维、石墨烯)、等离子体技术应用、清洁能源转化和储存技术(油气转化、
投身科海,赵亚平最爱的事情是挑战“不可能”;扎根科研,赵亚平最大的目标是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问题。作为东北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学院教授,他紧密围绕齿轮啮合理论、动力学与可靠性展开研究,积极进行新型齿轮传动开发与研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敢于挑战“不可能”,才能有创新  很多创新成果在取得以后回望,当时的设想都是三个字——“不可能”。然而,机会往往就蕴藏在这诸多“不可能”之中。赵亚平教授深知这一点。多年来
一、施莱尔马赫与《克拉提洛斯》问题  在柏拉图的35部对话中,《克拉提洛斯》(Kratylos)是一部非常令人费解的作品。早在施莱尔马赫(F.Schleiermacher)翻译柏拉图文集之时,他就在《克拉提洛斯》的“引论”中谈道,这部对话给“柏拉图的朋友们带来了极大的困难”[1](P228)。根据施莱尔马赫的说法,《克拉提洛斯》带来的困难主要在于:其一,“似乎很难确定柏拉图对语言究竟持怎样的意见”
公共研究是许多技术创新的源泉,其成果商业化是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其商业化渠道正在不断拓展。政策制定者们还需要加深认识,进一步探索加强公共研究成果商业化的新方法。  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从事的公共研究是当今很多技术创新的源泉,包括从DNA重组、全球定位系统、MP3到苹果的Siri语音识别技术。公共研究成果商业化正备受各国政府重视,但是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的专利量、许可量、创建公司数的增速近年来
有报道——“2011年度中国重大技术进展”其中的一项是“2.1 核能技术取得突破——铀利用率提升60倍”: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研究人员经过24年的研究,经过反复实验,在核研究上取得重大技术突破:突破了全套技术体系,研发了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技术,实现了核动力堆中燃烧后的核燃料的铀、钚材料回收。如果能将钚在动力堆上实现循环利用,将意味着在现有核电规模下,中国已经探明的铀资料从大约只能使用50-
DOI编码:10.19667/j.cnki.cn23-1070/c.2020.01.003引言  2019年12月24日,北京民航总医院医生杨文在诊疗过程中,被患者家属持刀扎伤颈部,后抢救无效死亡。在此事件发生前,2012年3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患者李梦南因对医生的治疗方案产生误解,持刀追砍医护人员造成一死三伤;2013年10月,浙江台州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发生了医患矛盾引发的袭医事件,3
1985年5月,原国家科委根据当时乡镇企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和需要,向国务院呈报了“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请示,其宗旨是希望通过科学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和应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走上依靠科学技术的轨道。这一报告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重视,并以中央1号文件(中发[1986]1号)批准实施这项计划。至此,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计划——星火计划正式诞生。  自1986年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