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m19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关键是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作为教师,要多一些“爱心”,作为学生要多一些“决心”,师生双方都要有“恒心”。
  —、指导自学方法
  第一是多读。包括对一篇文章的多读多看,反复琢磨体会。叶圣陶说:“老师教课文,主要在于引导学生透彻理解课文,所谓透彻理解课文,须反复玩味课文,由字词章节而通观全篇,作者的思路,文章的脉络,都宜求之于本文,不宜舍本而他求。”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得其要领,读懂读好。一篇课文要读三遍。第一遍是“认读”,初步理解课文的字词句。第二遍是“研读’”,探索作者思路,弄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题。第三遍是“品读”,重点阅读品味文章风格特色,使文章了然于心,完成课内向课外的转换,把知识技能初步运用于读写实践。
  多读,还包括多读课外书籍。课本上的内容固然重要,但光读课本是学不好语文的。要多读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课外书籍,这不仅能丰富知识,开拓视野,也能加强课内知识的提升,可以培养学习兴趣,陶冶道德情操。比如,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并背诵有关名句,可以培养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与意志品质。多读一些国学经典,汲取精华,既能丰富知识,又能加强自身修养。多读课外书籍有助于语文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
  第二是要多思。“思”与“学”密切相关,相互促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的这句名言道出了“思”的重要性,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不仅要重视求同思维的训练,更要重视求异思维的训练,重视开放性的发散思维的训练。应鼓励学生学会对同一问题多角度,多方向,多方位的思考,养成多思考的好习惯。思考是发明创造与成功的源泉,所谓“行成于思毁于随”,在求知问学的过程中,思显得非常重要,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思考同样是重要的,只有多思多想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在自学过程中求得真知,自学能力才能随之提高。
  第三是要多问,要不耻下问。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事实确实如此,因为提出问题常常使人获得“创造性地想象力”。所以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多提问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从提问开始,在分析问题中发展,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提问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比如,学生问,老师答;老师问,学生答;学生问,学生答;或自己问,自己答。在一问一答中,训练学生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能力。在自学过程中对自己有疑或不懂的问题,更要多问,不放过任何疑点,不可得过且过,囫囵吞枣。边学边问,边问边学。人类的一切知识皆在学、问、思中获得。
  二、创造自学条件
  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是有一定条件的,我们应该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学条件。
  第一,激发学生兴趣。语文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情境,教之生情,授之生趣,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感染力,学生一定会有浓厚的学习语文的兴趣。情境具有感染功能,它能提高课堂情绪的兴奋性和对教学内容的接受度。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这句话无疑是有道理的,学生一旦对学习有了兴趣、乐趣,那么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就会从中生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需要语言的生动性,提出问题的启发性,教学环节的直观性,练习活动的多样性以及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等等。总之,要多一点表扬与鼓励,少一点批评与斥责,要调动一切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内驱力。
  第二,加强基础训练。自学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难以想象,一个知识贫乏,思维混乱,基础极差的人,会有很强的自学能力。鉴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训练,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基础训练,必须要有明确的规范和检查措施,力争把基础打得深一些牢一些,为学生自学创造条件。
  第三,增强学生活动的机会。在课堂中,文本为老师与学生搭建了一个对话的平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必须改变目前语文教学中教师满堂灌的现状。要变一言堂为多言堂。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不是教师能讲多么好,而是学生能学多么好。换句话说,老师在台上讲得再好,口吐莲花,学生在下边无动于衷,木而不灵,也不能算是一堂好课。教师是这堂课的导演,学生是这堂课的演员,教师要导得好,学生更要演得好,要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其发挥,文本是脚本,以既定的训练为主线,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尤其是创造性的思维,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重在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吕叔湘说:“语文课既然是技能课,上课的时候,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
  第四,抓好课外阅读和课外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课外阅读的东西越多,他掌握课内基础知识就越容易。因此,教师对学生应充满深厚感情,排除“怕麻烦”、“没时间”、“不习惯”等种种干扰,组织学生看爱国主义影片,并进行评论,及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教育。与学校图书馆联系集体借阅有关书籍,读科普、文艺性书籍及其他报刊,多读一些语文科目规定的中外名著。比如,冰心《繁星》、《春水》,杨沫《青春之歌》,鲁迅《呐喊》等中国名著;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笛福《鲁滨逊漂流记》等西方名著。大力开展作文竞赛,知识竞赛,智力竞赛等多种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增强他们的自学能力。
  第五,远离各种社会不良影响。学校配合家庭、社会对学生进行文明上网教育。网络是高科技的产物,网络内容包罗万象,既有看不完的知识内容,又有家国大事,可谓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可是网络内容并不都是健康的文明的,一些不法网站发布了不良信息及不健康的视频,还有一些网络游戏,引诱少年,害人非浅,而少年学生好奇心较强,社会阅历尚浅,又无辨别能力,一旦上当受骗,往往误入歧途。因此,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上网,不浏览不健康的网页,不沉溺于游戏,不观看有害影碟;不阅读不健康的书籍与刊物。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学生的自学环境不受侵害。
  综上所述,指导自学方法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创造自学条件则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保证,而养成持之以恒的品格则是自学能力的关键。几方面相互结合,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让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自学方法,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胡寨中学(221642)
其他文献
1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出自]魏·曹操《龟虽寿》。  [解读]骥(ji):指良马,千里马。枥(li):马槽。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这两句诗表达了曹操为统一全中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志在千里”的“志”指的是诗人要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这几句诗的大意是:老马虽伏在马槽里吃草,但它的志向在千里之外。怀有雄心壮志的人即使到了晚年,那颗雄心却丝毫刁观减退。  2 将军百战死。壮士
昌邑BIF铁矿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南部的胶北地体,赋存于下元古界粉子山群中。矿体呈透镜状、交错层理状,并由富硅和富铁条带组成。矿石主要为角闪磁铁石英岩,矿石矿物为磁铁矿,
为了优化酵母细胞的自溶条件、提高细胞自溶的效果,本研究以味精废水为培养基,能耐高硫铵的汉逊德巴利酵母为原料,以细胞内容物溶出率为响应值,在时间、温度、pH、促溶剂种类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何才能让学生掌握质疑的方法呢?  一、在预习中培养质疑能力  在预习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去指导学生质疑。  1.从“课文提示”处质疑  人教版初中课本教材中,每篇课文题目之下、正文之前都有一个方框,内容就是“课文提示”。课文提示大多是从课文内容、主题、写作特点、语言特点等方面对文章作概括性介绍,其内涵需要学生深入品读课文才能体会。对于课文
[题型探微]  话题作文具有命题的开放性、思维的发散性、行文的自主性、创新的导向性等特点,便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从而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所以在今后的考场作文中将会占有一定的比重。为此,我们应给予话题作文足够的重视。  从目前情况看,话题作文的类型有:①直接式,即不出现任何材料或引言,直接给出“话题”及要求;②提示式,即在话题出现之前给出一段材料,对话题作一个说明或一个解释,其目的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