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长着张“鞋拔子脸”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ghts_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元璋(1328年—1398年)明朝开国皇帝。在流传至今的朱元璋肖像画中,一类为圆脸俊像,另一类为长脸丑像。近日,“妙合神形——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肖像画展”举办,两张风格迥异的朱元璋画像一同展出,引发关注。

  两年前电影《邪不压正》上映,其中有这样一个桥段:廖凡饰演的朱潜龙刻意将下巴微微突出,对着一旁明太祖朱元璋的画像“认祖归宗”,姜文饰演的蓝青峰一番讥讽:“哎呀,太像了!一看就是亲孙子!”
  今年初历史剧《大明风华》热播,明成祖朱棣的梦中,出现了父亲明太祖朱元璋。镜头切换到高度还原古画的朱元璋,一张下颚向前凸出、两颊变形拉长、布满黑痣、丑态尽显的面孔,立刻把朱棣吓得一脸惊恐。观众倒是一点也不奇怪——这张“鞋拔子脸”如今已然成为流传最广、最深入人心的朱元璋形象。
  在近期举办的“妙合神形——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肖像画展”“帝王·皇族”单元中,“鞋拔子脸”朱元璋毫无悬念地高调亮相,一幅来自明代的无款识图挂于展厅右侧。然而仅一门之隔,展厅左侧的另一幅朱元璋,画风却截然不同。画中人天庭饱满,面颊光洁,正襟危坐,俊朗和煦,一副标准“帝王之相”。
  此类相貌堂堂的朱元璋画像中,最有名的是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明太祖坐像》和装成册页的《明太祖半身像》。此次展品来自民国画家俞明的仿品。
  一张长脸丑像,另一张圆脸俊像,两者对朱元璋的描绘可谓天悬地隔。展厅中,如此风格迥异的两幅画,成为最吸睛展品,引来无数观众驻足。事实上,左侧圆脸俊像是官方、正史的符号与化身,右侧长脸丑像则是民间、野史的演绎与想象。

“形似之外,加穆穆之容”


  作为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一生堪称传奇。据《明史》记载,朱元璋的相貌,对他的发迹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加元末起义军前,贫农朱元璋一直给地主家干活,后来遭遇灾年,除了二哥入赘其他人家活了下来,朱家就只剩下了他一个。1344年,16岁的朱元璋进了皇觉寺当和尚,四处化缘。25岁时,他来到离家乡凤阳不远的濠州,见到了紅巾军领袖郭子兴,从此命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明史·郭子兴传》中如此记载此次相遇:朱元璋误入军营,守卫怀疑他是敌军派来的奸细,把他绑起来,带去见郭子兴。郭子兴亲眼见到朱元璋,“奇之状貌”,于是立即为他解绑,将他收之麾下,并命他做十夫长。后来,郭子兴的夫人张氏见到朱元璋,也不禁感慨:“此异人也。”
电影《邪不压正》(左图)与电视剧《大明风华》中的朱元璋。

  这是正史中第一次记载朱元璋的状貌,仅用了一个“奇”和一个“异”。现今的《明史》专家认为,郭子兴“奇之状貌”,并不是因为朱元璋长得丑,而是觉得他眉如利剑、面露霸气,是块参加起义军的好料子;张氏感叹朱元璋为“异人”,也不是说他真的长相怪异,而是说,在一群大字不识的农民军中,朱元璋为人机智,能出谋划策,极富作战才能。
  郭子兴识人很准。朱元璋不负所望,“数从战有功”。军队里上上下下都尊称他一声“朱公子”,郭子兴还将养女许配给了他。1355年,郭子兴病逝,其势力大抵被朱元璋继承。1367年,朱元璋带着起义大军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又举兵北伐,推翻元朝统治。一年后,40岁的朱元璋在应天府登基,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当初嫁给他的郭子兴养女,便成了后来的“大脚马皇后”。
  后人评朱元璋,认为他是位体恤百姓的开国皇帝。建国之初,百废待举,朱元璋曾下令,凡事以朴实节俭为准,禁奢侈华靡。当时修建金陵的三殿六宫,为节省资源,都不做草图。他严惩贪官、兴修水利、减免赋税、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等到政局稳定、经济复苏,出于政治教育的需求,朱元璋才征召了天下善画之士入内廷给自己作画,以此树碑立传。
  然而另一方面,朱元璋又是一个嗜杀成性的暴君。明人张瀚在《松窗梦语》中记载为朱元璋作画时的残酷场景:“太祖图像时杀数人,后仅一人得免。”被征召的宫廷画师,一个个惶惶不可终日。相传,他们最初都描摹得十分逼真,自以为必能有赏,没想到惹得朱元璋大怒,引来杀身之祸。直到一位画师揣摩出圣意,“形似之外,加穆穆之容”,朱元璋才点头。
  “穆穆之容”,大概指的是大耳、广额等面部特征。事实上,在朱元璋之前,历代皇帝画像都会融入这些代表尊贵的符号,体现出“真龙天子”的神韵。相传朱元璋有一幅汉高祖肖像画,画中刘邦就是一位有着“穆穆之容”的贵气男子。朱元璋每日看着这幅画作,常自拟于高祖。
  朱元璋生性多疑,不愿被太多人见到自己的真实长相。于是,他命人复制了不少“加穆穆之容”的失真画作,赐给王侯将相、各级官员,让大多数无缘得见他真容的臣子,都以为他就是这样一副气宇轩昂的模样。同时又达到了混淆视听,以防刺客偷袭的目的。
  在大明王朝200余年中,朱元璋这张肖像画被官方盖章认可,供奉于南京武英殿、北京太庙、奉先殿等。如今人们称此为“正形像”,此次展出的圆脸俊像就属于这一类。

朱棣的“形象建设工程”


  展厅中另一幅猥琐骇人的长脸丑像,则诞生于朱元璋去世之后,被称为“异形像”。他的儿子朱棣是这张“鞋拔子脸”的第一个“设计者”。
  和父亲一样,朱棣也是杀伐果断的狠角色。他还有一大爱好——研究相面之术。明初最著名的相士袁珙、袁忠彻父子都深受朱棣信任。但凡骑兵打仗,选拔人才,朱棣都要找他们算一算、相一相,看看运势。相传1399年朱棣最终决定起兵,从侄子朱允炆手中夺走皇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此前袁珙相他为“太平天子”。   朱棣在位初期,官方文献对朱元璋的长相记载,发生了微妙变化。编纂于永乐九年(1411年)的《太祖实录》三修本中,就有这样一段:朱元璋正筹备称帝登基时,做了个奇怪的梦,梦到自己的脖子被玉璧套住,玉璧逐渐融入肉中,变成异骨,隆了起来。
  梦中之事,本不应该记在“实录”中。《太祖实录》破例记载此事,大概是因为信奉相面术的朱棣,要借此渲染父亲“雄奇异于常人”的外貌,也告诉世间众人,朱元璋虽出身草根,建立大明却是“天意所归”。
  到了永乐十一年(1413年),朱棣为纪念父亲,建孝陵神功圣德碑,朱元璋的长相又变了:“龙髯长郁,然项上奇骨隐起至顶,威仪天表,望之如神。”碑文所描绘的朱元璋,生着长而茂密的龙须,脖子上的奇骨,隐然上行,直到头顶。这是朱棣第二次为父亲搞“形象建设”。他包装出的这副异相,正是一张威严的“龙颜”。
  到此为止,朱元璋的御容,已经显出奇异特征,但还不算太偏:两颊没有黑麻子,“龙骨”也只是微微隆起。而到了明中期,民间开始在“龙颜”基础上“添油加醋”,开启了一系列自由创作。
  编于景泰二年(1451年)的《古今识鉴》,讲了一段太祖轶事。曾有个道士给他看相,说他:“龙瞳凤目,天地相朝。”这个描述很经典,与朱元璋传世的丑像十分接近——“天地相朝”,说的正是“天庭”额头与“地阁”下巴突崛相对,构成了两头弯的“鞋拔子”。
  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的朱元璋画像,“鞋拔子脸”上忽然又生出了麻子,还出现了12颗、24颗、48颗、72颗等多个版本。书法家张萱的父亲在云南作知县时,曾于黔国公府“摹高皇(朱元璋)御容”。他看到的那张画像,“龙形虬髯,左脸有十二黑子,其状甚奇”。
  不过,民间的自由创作并非丑化朱元璋。恰恰相反,在中国古代文化观念里,长相决定命运,贵人必有异相。民间对“帝王相”的评价不以美丑为标准,而是看他长得奇不奇,于是在朱元璋的画像上,特意添加了“天地相朝”“满脸落花”。
  到了明中期之后,政治腐败,国势日衰,北虏南倭,交相来袭。百姓过得苦不堪言,愈加怀念“扫孽胡而握汉统”的太祖皇帝,民间流传的画像就更加奇特了——麻子更多,脸更长。在时代大变迁的背景下,朱元璋形象的演变越来越夸张。
“天地相朝”“满脸落花”的朱元璋异形像。

  所以,明朝200余年间,当朱元璋正形像被皇子皇孙奉于太庙,供天潢贵胄们顶礼膜拜之时,在民间乡里,父老乡亲们却一直认为那张长满大麻子的长脸,才是真正的朱元璋。在百姓看来,这张掺杂着逆袭故事、离奇传说的丑脸十分亲切;倒是那张毫无表情的圆脸,俨然一副统治民众的官僚面孔,很不得人心。
  正如《相术、符号与传播 ——对“朱元璋相貌之谜”的考析与解读》一文中写道:“朱元璋丑像的塑造,基础就是民间对恢弘开国历史的集体记忆。”

朝野之间的充分互动


  按道理说,民间流传的朱元璋丑像,应该被大明朝廷“毁尸灭迹”。有意思的是,朝野之间却互动了起来,官方逐渐认可了一脸麻子的朱元璋画像。由于相术之学风靡,朱氏皇子皇孙对祖先的“雄奇”异像,不但没有感到愤怒,反而引以为傲。
《乾隆皇帝大閱图》,郎世宁作于1739年。

  对此一个最好的例证,是宫廷旧藏中的朱元璋肖像图。古代宫廷有专门机构收藏历代帝后图像,相当于一个图像数据库。明时,这些图像藏于内库。清军入关后,接收了这批画作。乾隆十四年(1748年),朝廷将它们重新装裱,移藏于紫禁城南薰殿内。据嘉庆翰林院编修胡敬所撰的《南薰殿图像考》,当时紫禁城所藏历代帝王肖像画中,朱元璋画像数量最多,总计13幅。这13幅中,端庄的圆脸俊像仅两张,分别作于朱元璋盛年与老年时期;怪异的长脸丑相,却达11幅之多,每一幅都大同小异,“隆鼻如蒜,拱嘴如猪”。放眼中国肖像画史,现存帝王异形像也仅此一例。
  关于帝王画像,最早见于记载的是北魏张彝编绘的《历帝图》,收帝王128位,上自伏羲,下至东晋恭帝。现存世最早的帝王肖像画,则是唐代宫廷画师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共描绘从两汉至隋代的13位帝王。不过在他们笔下,帝王形象大多流于模式化、概念化,几乎是清一色的不苟言笑、矜持肃穆,很少有喜怒溢于言表的生动神态,缺少鲜明的个性特征——帝王画自诞生起,就是专门用来给后代或大臣供奉、祭祀和瞻仰的,其社会功能远超艺术性,具有浓厚的教化色彩。而朱元璋异形像成为中国帝王肖像画史上的一抹异色。
  清时,意大利画师郎世宁来到中国,将油画技艺与西洋风貌一并带到清宫,一板一眼的帝王肖像图变得灵动活泼起来。以文人雅士自居的乾隆皇帝,就十分热衷于让画师为自己创作肖像图。除了充分展露皇帝尊严的标准画像,还有穿戎装、汉服、西洋服饰时的不同装扮,读书、弹琴、打猎、看风景时的举止神态,他都命“首席画师”郎世宁记录在册。
  对于今日的观众来说,一幅幅帝王肖像画所展示的,有画匠的精湛技艺、皇室的肃穆威严,还有宫廷中的起居日常与生活情态。
  然而,拂去历史及民间的各种神化、附会,朱元璋的真实样貌究竟如何,仍是画史上的一大谜团。有人认为,从遗传的角度来看,朱棣及其后的明代皇帝肖像画都是圆脸,所以那张正形图更靠近朱元璋真实面貌。而那张 “鞋拔子脸”,伴随着关于太祖皇帝的民间传说,遗闻轶事、小说戏曲,成就了朱元璋在民间复杂诡谲的帝王形象。
  孰真孰伪或许并没有那么重要。聪明的古代画匠,将朱元璋的贫贱与富贵两种状态,乞丐与皇帝两种身份,化为两张面容,留给后人。展厅里的两幅迥异画像,也让我们读懂了朱元璋一生的起落与功过。
其他文献
6月17日,北京新发地市场相关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的应检人员在丰台区方庄体育公园接受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6月27日晚上7点50分,北京金域医学检验实验室。《环球人物》记者正在采访实验室中南大区总经理李慧源,有位工作人员走进办公室,大声说道 :“有紧急任务,要在晚上12点前把这些样本全部检测出结果。”他同时挥了挥手里的一张纸,上面用马克笔写着一个醒目的数字 :16256。  经过大半天的采访,《环球
理查德·布蘭森 1950年出生,英国著名企业维珍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1999年,被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册封为爵士。目前维珍集团旗下有维珍航空、维珍火车、维珍可乐、维珍能源等多个品牌。  1950年出生,英国著名企业维珍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1999年,被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册封为爵士。目前维珍集团旗下有维珍航空、维珍火车、维珍可乐、维珍能源等多个品牌。  前不久,69岁的英国亿万富翁、维珍创始人理查德·布兰
贾瑞生,1972年出生,河北省高碑店市人,中共党员,现任中共阜平县委副书记、阜平县人民政府县长。  “吃香菇,就吃阜平老乡菇,强身健体,身体倍儿棒!”“枣夹核桃,美容养颜、好吃不贵。”“素版驴肉火烧,满口留香,特别好吃!”……2020年5月5日,河北省阜平县县长贾瑞生出现在直播间,为阜平特产亲自带货,他边吃边介绍,金句迭出,吸引了众多网友的目光。“馋得流口水,买买买!”“一口气下单了十几只硒鸽,自
杰里米·科尔宾  英国的脱欧大戏似乎到了最后的高潮。首相特雷莎·梅与欧盟达成的脱欧协议3次被议会否决。随后,63岁的梅和她最大的政治对手、70岁的工党领袖杰里米·科尔宾坐到了一起。  这是2019年4月3日。英国无协议脱欧的风险正变得越来越大。科尔宾,这个坐了半辈子冷板凳的老牌“异类”,能成为搭救梅的“白武士”吗?被逼出场的“同盟”  脱欧大戏的主角一直是保守党政要们,科尔宾是被逼出来的“同盟”。
我们常用“不可改编”来赞誉小说家的成就,张爱玲本来应该算是这类作家,因为她在文字的辗转腾挪间留下了太多余味,虚无缥缈,很难被具象的影视还原。但同时,她又是影视改编界的“宠儿”,不断有人挑战,惹出争议,然后继续有后来者跃跃欲试。今年是张爱玲诞辰100周年。最近,许鞍华导演的电影《第一炉香》放出预告片,又一次成为大众讨论的焦点。  其实,这已经不是许鞍华第一次因张爱玲惹争议了。1983年,她执导了《倾
中国  朱日和训练基地的蓝军旅  空军蓝军旅  海军某联合训练基地的蓝军部队  火箭军某蓝军部队  武警部队高岭训练基地特战对抗中队  在中国,假想敌部队称蓝军。朱日和训练基地的蓝军旅,是我军第一支专业化的蓝军部队,隶属于陆军。在其他军种里,也有蓝军。蓝军构建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就是要能不断磨砺和提高部队的战斗力水平。  2015年“火力—2015·山丹A”演习中,中国空军的专业航空兵蓝军在公开报道
4岁的彭丽媛与妹妹的合影。1962年,彭丽媛出生,是家里的老大,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1980年,彭丽媛被选入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这是她第一次穿上军装演出。1990年,彭丽媛在中国音乐学院硕士毕业后,与高承本老师合影留念。  “茫茫乾坤方圆几何,长传我千百年民族魂魄,旧日宫墙寻常巷陌,是谁把英雄的故事一说再说……”这首《天时地利人和》,是彭丽媛为央视版《水浒传》演唱的片尾曲,可谓唱得情真意切。这
卡爾·拉格斐(1933年—2019年) 生于德国,1954年进入时尚界,是香奈儿、芬迪两大品牌的终身设计师,也是首位在长城开时装发布会的设计师,被称为“老佛爷”。  猫界“名模”舒佩特有双珍珠般的眼睛。它玩iPad,有灵性,为美妆大牌、汽车公司拍广告,还上过知名杂志《时尚》封面。  2月19日,它在一夜之间成为猫界“富豪”,因为主人离世,给它留下约1.5亿英镑(约合13亿元人民币)的“遗产”。这位
韩育林  1970年生,陕西西安人,毕业于西本政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现任西安市公安局刑侦局文物犯罪侦查大队大队长,一级警督。  身高1.86米的韩育林有两条大长腿。 这本是抓捕行动的最后一步,他和队友把犯罪嫌疑人押解回局,接下来就将进入审讯环节。警车开进西安市公安局刑侦局大院,车门打开,犯罪嫌疑人在落地的瞬间突然甩开警员,拼命向马路逃窜。  韩育林和同事立马追了上去。200米、300米, 一直
“一日诗人,一世诗人”,这是痖弦的口头禅。60年来,他时时用这句话自我激励,也常常把这句话郑重告诫青年,遂流行于文坛。  二十出头时,痖弦和洛夫、张默创立了创世纪诗社,那是他们飙诗的日子,最多的一天写了6首诗。不久,他就出版了一本诗集,这也是他至今唯一的一本。60多年过去了,他的诗依然被模仿,被诵读,也被大陆和台湾的学子拿来做硕博论文研究。2013年,痖弦在北京大学接受中坤国际诗歌奖,获奖者只有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