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农村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llybl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农村学校教育观念滞后,教学方式陈旧,学生学习兴趣、主动参与性不强,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构建农村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成了急需解决的一个课题。作者从师生培训、课堂媒体运用、兴趣激发、师生主动性等方面优化课堂结构,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师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关键词: 农村初中语文 高效课堂 构建措施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实施,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效课堂就是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使每个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达到最佳课堂教学效果。笔者结合多年从教经验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尝试。
  一、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业务能力
  学校里常能听到“只要是中国人,就能教语文;只要能识字,就能教政治”。现在农村学校教师少有学历不合格的,但就理念与素质而言,却不敢恭维。所以,要构建好的课堂,必须锻造一批好的教师,只有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思想认识提高了,业务素质增强了,教学技能提升了,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才能真正引导学生步入高效课堂。因此,教师要有改革创新意识,树立课改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学习和掌握先进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要有丰富的学识和深厚的专业知识,有较高水平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技能;有善于思考、奋发进取的创新意识,有善于总结经验、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的进取精神。只有教师拥有更高语文素养,才能灵活使用教材,才能熟练驾驭课堂,才能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起到直接或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激发学生兴趣,点燃学生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兴趣高,积极性就高,课堂教学效率自然高。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特级语文教师于漪老师曾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导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设计有效的课堂导入,引导学生进入对文本的学习状态中。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轻松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甚至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例如,上《背影》一课时,考虑到学生对自己成长过程中感受父母亲的爱有深刻印象,根据课文内容以学生兴趣点切入教学。首先播放歌曲《父亲》导入,让学生回忆往事,一起感受父母之爱,引起共鸣,激发兴趣,走进文本。分析生动、具体的描写,感受各阶层人物思想变化,对比现在社会的情况,学生很容易理解了文章“体会到父爱的伟大、亲情的可贵,使学生继承中华传统美德,进而培养他们关爱他人的优良品质”这一深刻主题。这样的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课文内容的趣味性,又完成语文教学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双基”训练,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三、学会运用现代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农村学校条件落后、地处偏僻、信息闭塞,但通过“薄改”,学校教室里装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我会根据教学内容,或播放录音,或放映幻灯,或利用课件,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收获。在教学课外古诗《望天门山》时,我下载了这首诗的教学课件。课件作者根据诗的内容创设这样的情境:两座高山犹如巨大的石门,两山夹缝中滔滔江水急流回旋,冲破山的阻隔,一泻千里;远处,红日碧水间,一叶白帆飘荡而来……运用物象直观,由文到图,由静到动,让学生理解“门”、开”、“回”等关键词语的意义,把学生的思维带到青山碧水、红日白帆的情境中,从而使学生恰当理解全诗意境。这样,既释疑窦,又启蒙昧,激发学生对祖国壮美河山的热爱之情。在动画的刺激下,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极大调动学习积极性,收到良好的效果。在语文课中,多媒体教学正以其特有的形象性、生动性、丰富性显示独特魅力,能激发学生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产生学习动机。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视听情境,营造特定氛围,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很好地结合起来。这种以声音、图形创设课堂情境,代替枯燥乏味的口讲的方式,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发挥学生主体,落实高效课堂
  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明确和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应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动参与者,教师必须改变过去一贯盛行的灌输和强制式教学,挖掘课文中的情趣特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如上《背影》中“父亲爬铁道的情景”一段时,把课堂变成舞台,让同学以桌椅为铁道栏杆,一较胖同学扮演父亲爬的情景,通过课堂即兴表演,学生在角色转换中理解文中内涵,这一教学难点就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突破了。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转换角色,充当导演,让学生充当演员。通过教学活动设置剧情,科学、合理地利用演员(学生),调动各种因素,让舞台(课堂)充满光彩,使演员投入其中、乐在其中。只有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只要学生养成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课堂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五、注重教学反思,构建高效课堂
  教学反思就是回顾教学——分析得失——查出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过程,也是课堂教学的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但现实中一些教师往往上完一堂课就以为任务完成、万事大吉。事实上,大凡优秀的教师都非常重视教学反思,因为他们清楚即使是教学多年的老教师,没有反思的经验也只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认识。教学中要把教学反思看做一种完全自主化的东西,它不应该是一项任务,而是一种习惯。教师面对课堂上突发的问题,及时思考如何应对使事先设计的课程如期完成,或者调整思路,重新勾画剩余阶段的教学思路,不能单纯依照事先设定的教学流程置学生于不顾。在一堂课或一个阶段的课上完后,对自己已经上过的课的情况进行回顾和评价。如思考本节课原先预定的目标是否实现、如何改善原先教法、如何进行下次教学准备等。由于教师个体的自我意识和教学活动的复杂性,教师的教学反思往往受其知识、观念、动机、情绪、情感等个人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学反思应多样化、个性化地表现。
  总之,每一位农村语文教师都能深刻理解高效课堂的内核,立足课堂,立足学生,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我们一定能拥有高效语文课堂,教学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农村语文新课程改革一定会迎来崭新的春天。
  参考文献:
  [1]吴中民.构建高效课堂的理念与方法.吉林大学出版社,2013,6.
  [2]殷顺梅.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要注重打造细节.读与写,2009,8.
  [3]韩立福.新课程有效教学成功案例.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3.
其他文献
摘 要: 周恩来是党内外的道德楷模,是共产主义道德忠实合格的践行者,其道德精神对新时期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典型示范价值。周恩来道德精神主要包括忠诚爱国、诚实守信、无私奉献、谦虚谨慎、坚韧勇敢、艰苦朴素、有同情心等基本内容。  关键词: 周恩来 道德精神 基本内容  周恩来是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对新中国革命建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在海内外各界享有很高的
摘 要: 言说能力是一个人知识水平、文化内涵、思维智慧、应变机智、语言素养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反映,会说是人终生最实用的能力,也是一个成功领导、优秀学者的基本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言说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言说能力的有效途径是:营造课堂和谐氛围,提高学生敢说的勇气;创设课堂问题情境,诱发学生要说的欲望;开展课堂讨论交流,提供学生多说的机会;构建课堂演讲平台,增强学生会说的信心。 
“鬼城”并不是这个城市有鬼,而是没人,大量房子空置,一到晚上整个城区漆黑一片,对于这样的城市特征人们将其称为“鬼城”。人们之所以用这么惊悚的词汇来描述中国的空城,主要是担忧这些空城炒起来的房价泡沫会断送中国经济的前景。  近期,众多媒体都在纷纷报道中国各地的“鬼城”现象,而且普遍存在于中国的三四线城市,这让大张旗鼓的“城镇化”非常尴尬,为了避免新型城镇化沦为“鬼城”,就需要我们深刻反思当下的中国房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的多种优势解决了很多问题,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提高理解力,增强记忆力;拓展学习时间和空间;丰富学生写作素材。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弥补传统教学不足,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 多媒体 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广泛应用于各专业学科教学中,并带来了全新的广阔空间。通过多年教学实践,笔者在教学中利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期科学分组、中期时间安排及后期评价拓展是关键环节,如今已被广泛应用到初中教学活动当中,它避免了传统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关键词: 大班额 小组合作 学习技巧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确实如此,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能弥补独立学习的不足,而让课堂呈现出共同学习的状态,同时也注重大班额背景下初中生集体协作意识的培养,应该说是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