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两岸民间组织交流研究

来源 :台湾研究集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eymelo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岸民间组织是推动两岸交流与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蔡英文上台后两岸民间组织交流面临包括制度性障碍、政治性障碍、机制性障碍、社会性障碍以及突发因素影响在内的诸多不利条件.当前,由于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各领域互动受到较大影响,深化两岸民间组织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新形势下,应从强化对大陆涉台民间组织的扶持与引导、进一步提升与创新传统交流项目、破解民间组织交流制度性障碍、强化运用新媒体手段等角度着手,推动两岸民间交流行稳致远,为推动两岸融合发展、实现国家统一贡献民间力量.
其他文献
舆论历来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舆论导向正确,就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动事业发展;舆论导向错误,就会动摇人心、瓦解斗志,危害党和人民的事业.”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舆论的力量不容小觑,正确的舆论可以成为发展的“推进器”、社会的“黏合剂”、道德的“风向标”.而新闻评论作为有观点、有态度的一种新闻报道产品,一直都是舆论引导的有效利器和重要手段.
期刊
不平凡的2021年即将收官.rn在这个伟大历史节点,中国共产党经历百年奋斗,取得重大成就,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刚刚闭幕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了新时代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公报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祖国统一事业势必迎难而上,破除险阻,构筑通途.对此,台湾研究学界正逢其时,台湾研究学者肩负使命,台湾研究学刊责无旁贷.
期刊
争取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符合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早在1950年初,中共就提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倡议.①尽管当前的两岸关系几近“极限爆炸”边缘,但大陆方面依然高举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的大旗.②大陆方面展现出从容不迫的自信和定力,意味着两岸双方可以有足够的时间,通过和平发展、融合发展,渐进夯实和平统一的基础.2014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时指出:“两岸复归统一,是结束政治对立,不是领土和主权再造.”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并制定颁布《国籍法》后,就不断有台民申请回复中国国籍,至全面抗战前,人数达137人,成为民国时期回复国籍的主体.然而,台民并非国籍法所设定的“因婚姻丧失国籍者”或“自愿出籍者”,而是因台湾被割让给日本而丧失国籍者.与抗战期间及战后回复(恢复)国籍不同,抗战前台民回复国籍具有主动性、阶段性、地域性、文教医界占多数、青壮年为主等特点.其回复国籍的原因既有民族国家的认同归属,也有自身利益的现实考量.抗战前基于国籍法的国籍“回复”与台湾光复后基于恢复行使主权的国籍“恢复”性质上显有不同.
对台治理一方面受到两岸关系格局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深受美国这一外部性因素的影响.近年来,美国加大对华遏制力度,持续打“台湾牌”,实质提升与台湾地区关系.台湾当局采取“台独边缘政策”,导致台海局势更加复杂严峻,大陆方面一个中国原则、美方一个中国政策、台湾方面“一个中国宪制”之间的模糊空间难以维持.海内外学界和政界围绕未来台海局势、对台政策、美国行为等问题有很多争论,如英国《经济学人》形容台湾是“地球上最危险地区”;美国学者在《外交事务》刊文主张美国应“弃台”以避免中美开战;①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菲利普·戴维
2016年5月20日,民进党在台湾地区再次执政.由于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受到严重挑战,两岸关系再度出现严重的冲突和对抗局势.马英九在台执政期间形成的两岸大合作、大交流、大发展荣景不再,两岸公权力间的共同事务合作治理探索进程被迫中止.面对两岸事务部门合作中断这一新的困难局面,大陆方面本着“两岸一家亲”理念,在两岸民间合作与交流领域加推一系列惠台政策,强化涉台治理能力,提升为台胞服务能力,涉台治理工作实践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厦门大学刘国深教授新近提出“渐进治理”新思路,研究两岸政治
自2018年2月国台办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多个部委发布《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31条”措施①)以来近四年,中央政府部门和地方省市政府已经出台了3,500多条以“同等待遇、融合发展”为指针的涉台政策措施.这些内容丰富的政策条款从投资、金融、产业、就业、文化、科技、传播、社团和社会治理等方面促进台湾居民和台资企业在大陆享有与大陆居民和大陆民营企业同等的经济社会待遇.这些政策本身由多个公权力部门公开发布,具有公共性、综合性、系统性和针对性,体现出国家发展、国家治理与国家统一三者的联结与互动
1949年后,大量东南亚侨生返回中国大陆求学.退守台湾的国民党当局坚持“无侨教即无侨务”的政策,极力鼓动侨生赴台升学.美国基于“反共”目的 ,也试图阻止海外侨生前往中国大陆升学.在美台共同利益的驱使下,1954-1965年间美援“侨生教育计划”出台并实施.印尼因其地缘战略位置和地区影响力而在该计划中占据重要位置.由于该计划本身浓厚的政治色彩、印尼政府对华侨教育及侨生赴台的诸多限制、台湾当局政权合法性问题及中共对印尼侨生的争取与安置等因素的影响,台湾当局争取的印尼侨生数量有限,但其政治意义不容忽视.
台湾作家骆以军长篇小说《匡超人》借鉴《西游记》《儒林外史》等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叙事要素,以故事新编的方式,重新塑造了匡超人与美猴王形象,广角式呈现当前台湾社会现实.在匡超人形象的塑造上,作者借疾病隐喻、傀儡式话语,以及缀断式叙事,既承袭了吴敬梓对儒林的尖锐批判,又延续了中国现代文学之“立人”的经典命题,描摹出当代台北新儒林知识分子的复杂形象;在美猴王形象的塑造上,作者以美猴王在台湾的遭遇,暗喻了当代台湾社会的双面“西游”,即西化(西方)与西岸(大陆).该作以互文性文本资源的杂糅,移形换位等叙事方法,利用人
2000年以来,台湾地区已完成三次政党轮替,而经济形势却未随之有所改善.研究发现:国民党与民进党在台湾轮流执政,施政重心均从经济发展转为政治斗争,政治凌驾于经济之上;行政首长频繁更换、立法机构掣肘行政部门、酬庸性质的人事任命,大大降低了行政效率,严重拖累公共政策的推行;财经政策急功近利、摇摆不定,重创当局信誉,削弱了台湾的投资吸引力;基于胜选考量大开政策福利支票、因应两岸紧张局势增加防务特别预算,从而大量挤占经济发展资源;动荡乃至恶化的两岸关系增加了侨外投资的政治风险,加大了台湾参与区域经济整合的难度,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