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银屑病发病机制有关的信号转导物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an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概述了蛋白激酶、细胞因子、生长相关基因或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细胞外基质分子、原癌基因等物质在银屑病中的表达以及作为信号转导物在银屑病发病机制的可能作用。

其他文献
万乃洛韦(valaciclovir)是阿昔洛韦的L-缬氨酰酯,口服后迅速、几乎完全转变为阿昔洛韦,生物利用度是口服阿昔洛韦的3~4倍。该药对单纯疱疹病毒(HSV)急性或复发性感染的疗效与阿昔洛韦相似,但用药更方便,服药次数减少。该研究以万乃洛韦每日1次给药,观察其抑制生殖器HSV感染复发的疗效,并评价长程应用万乃洛韦的安全性。
1973年,1例52岁妇女的双膝和胫前出现大量苔藓样斑块、丘疹及一些松弛性大疱,并可见一些孤立的丘疹。所有趾甲均营养不良。自觉剧痒。虽然患者自11岁起双膝即出现红色斑块,但至50岁临床症状才显著加重。1989年,临床表现主要为胫前大小不一的多发性溃疡。溃疡周围为易破的皮肤异色病样皮肤。住院期间,轻度外伤即出现大疱,并持久不愈导致多发性溃疡。新鲜水疱的光镜、电镜组织学分析及用大疱性类天疱疮抗原和Ⅳ型
从细胞因子分布型失衡、活化诱导的T细胞凋亡、HIV基因产物的作用、抗原呈递细胞缺陷、粘附受体与趋化因子受体的作用等方面综述了HIV感染的分子免疫发病机理。
迟发性皮肤卟啉症(PCT)是卟啉症中最常见的一型。该研究的目的是评价12例散发PCT和1例家族性PCT患者的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
生殖器溃疡是性病诊治中较复杂的问题之一。性传播生殖器溃疡性疾病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和传播密切相关。综述了生殖器溃疡和生殖器溃疡性疾病的概念及病因、生殖器溃疡性疾病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互作用的机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对几种主要性传播生殖器溃疡性疾病的影响及在生殖器溃疡性疾病患者中作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筛查的必要性。
大多数患皮质类固醇变态反应的患者对数种皮质类固醇制剂发生反应。对从未接触过的物质引起的反应为交叉反应的存在提供了无可辨驳的证据。
期刊
白介素、γ干扰素、α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β转化生长因子在白念珠菌感染过程中的变化和作用,以及影响上述因子分泌的菌体成分和其他因素,有助于进一步阐明宿主抗白念珠菌免疫反应机制以及临床上应用细胞因子的治疗前景。
作者报道2例罕见的儿童外阴恶性黑素瘤(VMM),并强调对儿童期外阴突然发生、迅速增长的色素沉着皮损进行组织学检查的重要性。例1,9岁,因发现右侧小阴唇有一色素沉着皮损6个月就诊,无自觉症状。患者4岁时腋窝汗液开始有气味,6岁时乳房组织和阴毛开始发育。但月经尚未来潮。无黑素瘤家族史。体检发现右侧小阴唇有一小于1cm、边界不规则、色素不均匀的棕黑色斑,皮损上方的外阴粘膜轻度发白,紧靠色素斑的上方有一局
期刊
中性粒细胞性皮病是一组涉及多系统的严重皮肤病,其特征是真皮和(或)表皮有中性多形核细胞浸润,而无感染或其他可知原因。该文复习了此类疾病的临床表现、组织学改变、病程和治疗。
作者报告了1例伴有一过性脂蛋白代谢异常的先天梅毒病例。在1980~1995年间的文献中未见类似报告。患者是一因肝脾肿大而就诊的3.5个月大的女婴。体检发现患儿皮肤苍白,肝肋下6cm,脾肋下5cm,此外未见其它临床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