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降低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到下调手机保号费上限,信息产业部手机资费改革已经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信息产业部相关人士也进一步明确,手机资费“双改单”条件已成熟。
2月8日,北京移动全面推出了全球通“畅听99套餐”,全球通用户只要申请此套餐,接听电话即可免费。
5月8日,信息产业部网站上发布了用户意见调查问卷,征求用户对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标准的意见。同时,信息产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也着手筹备下调手机停机保号费的上限标准。虽然信息产业部相关人员表示这两项举措“还处在征求意见阶段,如何改革尚无定论”,但业界纷纷猜测这是手机资费“双改单”的一个开端。
记者从信息产业部经济调节与通信清算司获悉,针对当前移动电话资费存在的主要问题,信息产业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马上就要采取系列措施,降低移动电话资费水平,包括积极推进移动电话单向收费——在整体资费水平逐步降低的前提下,全面实现手机单向收费;降低移动电话国内漫游费——下调国内漫游费价格上限,允许企业自主向下浮动;进一步清理套餐资费——要求电信企业简化套餐形式,提高透明度等。
信息产业部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手机资费“双改单”已是大势所趋,信息产业部也明确规定了将不再审批双向的计费方案,预计在两年之内可以全面实施手机单向收费。
“双改单”条件成熟
自1997年来,单向收费的政策一直“呼之欲出”,却总在最后关头“难产”,而这次的动作似乎反映出比较强的信号。
信息产业部经济调节与通信清算司副司长彭晓芳表示,经过深入研究,信息产业部认为,在全国范围内加快推进移动电话单向计费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
彭晓芳介绍,通过近年来的改革,移动电话资费水平已经在不断下降,单向收费和准单向收费的方式已经在各地逐步付诸实际,目前全国已经有接近50%的移动电话用户使用的是单向或准单向资费方案。
2002年起,信息产业部对部分电信业务实行市场调价,随后几年又陆续对个性化回铃音、因特网宽带接入等更多电信业务资费实行了市场调节。2005年10月起,对国内长途电话通话费、国际长途电话及台港澳地区电话通话费、移动电话国内漫游通话费和固定电话本地网营业区间通话费实行资费上限管理。
“2006年我们加大了推进力度,明确鼓励和引导移动通信企业实行单向收费,并得到了移动通信企业的积极响应。”彭晓芳表示,北京、广东等地移动通信企业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单向收费的资费方案。而2007年信息产业部则将“鼓励和引导”改为“全面推进”,力度进一步加大了。
虽然全国电信资费总体水平逐年下降,但各地不平衡状况仍比较突出,特别是北京等地区的移动电话资费水平明显偏高,用户的反对之声十分强烈。对此,“2006年信息产业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使企业降低上述地区的移动电话资费水平,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北京、上海等高资费地区移动电话水平有了明显下降,地区间的差异正在逐步缩小”。
以北京为例,据统计,2006年第三季度,北京市移动电话价格比2005年同期下降了近两成,“如果以第四季度相比,下降幅度可能更大”。
分步骤实施
“双改单”既要保证资费不能增加,也要保证移动通信企业略有盈利,平衡用户和企业之间的关系的确是很复杂的工作。业内人士指出,用户希望费用降低,而降低了资费很可能打破现在移动企业的竞争格局,例如联通目前盈利的只有几个省,同时,降低移动资费必然要给固话运营商带来挑战,因此,能否在保持有效的竞争机制基础上进行改革是关键。
对此彭晓芳表示,“尽管我们认为环境已经成熟,但不能要求目前所有的资费都马上转为单向,毕竟有些地区通过双向套餐的形式已经将资费降到很低,因此‘双改单’不是简单的将资费减半,我们力争让用户有选择权、企业有承受力,并做到平稳过渡。”
为此,信息产业部要求电信企业新出台的资费方案,都要是单向计费的资费方案,对双向计费方式的资费方案不再进行审批。信息产业部同时要求电信企业在设计资费方案时,“不得借机涨价”,“不得提高资费水平”,要减少方案种类、简化资费结构,以便于消费者直接选择和使用。
有用户反映,电信企业在进行业务宣传时,套餐不清不楚,有意夸大优惠幅度,模糊资费构成和限制条件,造成了许多资费“陷阱”。对此,信息产业部严格要求电信企业明码标价,清楚准确地告知用户相关资费标准和收费构成,严禁各类虚假宣传和价格欺诈行为。
另外可以看到,目前移动电话资费呈现出两种发展趋势,一是向单向和准单向资费方案发展,另一种是向双向低资费方案发展。因此信息产业部明确要求电信企业原有双向计费方式的资费方案可继续发展用户,用户可以自主选择双向或单向的资费方案,也就是说将有一段过渡时期,双向计费与单向计费方式并存,并逐渐实现转移。
彭晓芳透露,2007年的工作重点就是推进移动电话计费方式的改革,逐步限制双向收费,相关的工作已经开始展开。
漫游费、保号费双管齐下
对移动电话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评估和下调,是今年信息产业部的重要工作之一。
随着本地资费的不断下降,漫游通话费相对较高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目前,手机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标准,移动电话预付费业务为0.80元/分钟,其他企业为0.60元/分钟。虽然2005年国内漫游通话费实行上限管理之后,企业推出了本地、漫游同价的资费套餐,但漫游通话费总体降幅并不明显。
5月8日至31日,信息产业部通过机关网站向用户发布调查问卷,征求用户对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标准的意见。随后还将在5月至7月间向电信企业及研究机构征求意见和上限调整方案,并进行成本监审;8月至9月汇总归纳各方意见;10月就归纳方案听取意见;11月研究各方意见并制定调整方案后,于12月公布上限调整方案。
同时,停机保号费的征求意见也在进行中。
自2000年信息产业部批复同意中国移动收取停机保号费,上限标准定为每号每月20元后,2002年,信息产业部又批复同意中国电信收取停机保号费,每号每月不得高于5元。在此上限标准下,具体资费标准由电信企业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而目前,各地电信企业收取移动电话停机保号费的情况不一,有的是20元上限,更多的为10元以下。而随着资费水平降低,移动电话停机保号费上限就显得有些过高了,同时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保号费的管理方式不一致,也需要统一。
因此,从2006年开始,信息产业部着手研究调整手机停机保号费上限标准问题,同时对固定电话的停机保号费也进行了研究。目前正在征集意见的内容,包括停机保号费的收取是否合理、能否取消;其上限标准应为多少;当宽带业务与固定电话业务捆绑时,停机保号费应如何收取等,相信不久就会有政策公布。
2月8日,北京移动全面推出了全球通“畅听99套餐”,全球通用户只要申请此套餐,接听电话即可免费。
5月8日,信息产业部网站上发布了用户意见调查问卷,征求用户对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标准的意见。同时,信息产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也着手筹备下调手机停机保号费的上限标准。虽然信息产业部相关人员表示这两项举措“还处在征求意见阶段,如何改革尚无定论”,但业界纷纷猜测这是手机资费“双改单”的一个开端。
记者从信息产业部经济调节与通信清算司获悉,针对当前移动电话资费存在的主要问题,信息产业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马上就要采取系列措施,降低移动电话资费水平,包括积极推进移动电话单向收费——在整体资费水平逐步降低的前提下,全面实现手机单向收费;降低移动电话国内漫游费——下调国内漫游费价格上限,允许企业自主向下浮动;进一步清理套餐资费——要求电信企业简化套餐形式,提高透明度等。
信息产业部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手机资费“双改单”已是大势所趋,信息产业部也明确规定了将不再审批双向的计费方案,预计在两年之内可以全面实施手机单向收费。
“双改单”条件成熟
自1997年来,单向收费的政策一直“呼之欲出”,却总在最后关头“难产”,而这次的动作似乎反映出比较强的信号。
信息产业部经济调节与通信清算司副司长彭晓芳表示,经过深入研究,信息产业部认为,在全国范围内加快推进移动电话单向计费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
彭晓芳介绍,通过近年来的改革,移动电话资费水平已经在不断下降,单向收费和准单向收费的方式已经在各地逐步付诸实际,目前全国已经有接近50%的移动电话用户使用的是单向或准单向资费方案。
2002年起,信息产业部对部分电信业务实行市场调价,随后几年又陆续对个性化回铃音、因特网宽带接入等更多电信业务资费实行了市场调节。2005年10月起,对国内长途电话通话费、国际长途电话及台港澳地区电话通话费、移动电话国内漫游通话费和固定电话本地网营业区间通话费实行资费上限管理。
“2006年我们加大了推进力度,明确鼓励和引导移动通信企业实行单向收费,并得到了移动通信企业的积极响应。”彭晓芳表示,北京、广东等地移动通信企业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单向收费的资费方案。而2007年信息产业部则将“鼓励和引导”改为“全面推进”,力度进一步加大了。
虽然全国电信资费总体水平逐年下降,但各地不平衡状况仍比较突出,特别是北京等地区的移动电话资费水平明显偏高,用户的反对之声十分强烈。对此,“2006年信息产业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使企业降低上述地区的移动电话资费水平,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北京、上海等高资费地区移动电话水平有了明显下降,地区间的差异正在逐步缩小”。
以北京为例,据统计,2006年第三季度,北京市移动电话价格比2005年同期下降了近两成,“如果以第四季度相比,下降幅度可能更大”。
分步骤实施
“双改单”既要保证资费不能增加,也要保证移动通信企业略有盈利,平衡用户和企业之间的关系的确是很复杂的工作。业内人士指出,用户希望费用降低,而降低了资费很可能打破现在移动企业的竞争格局,例如联通目前盈利的只有几个省,同时,降低移动资费必然要给固话运营商带来挑战,因此,能否在保持有效的竞争机制基础上进行改革是关键。
对此彭晓芳表示,“尽管我们认为环境已经成熟,但不能要求目前所有的资费都马上转为单向,毕竟有些地区通过双向套餐的形式已经将资费降到很低,因此‘双改单’不是简单的将资费减半,我们力争让用户有选择权、企业有承受力,并做到平稳过渡。”
为此,信息产业部要求电信企业新出台的资费方案,都要是单向计费的资费方案,对双向计费方式的资费方案不再进行审批。信息产业部同时要求电信企业在设计资费方案时,“不得借机涨价”,“不得提高资费水平”,要减少方案种类、简化资费结构,以便于消费者直接选择和使用。
有用户反映,电信企业在进行业务宣传时,套餐不清不楚,有意夸大优惠幅度,模糊资费构成和限制条件,造成了许多资费“陷阱”。对此,信息产业部严格要求电信企业明码标价,清楚准确地告知用户相关资费标准和收费构成,严禁各类虚假宣传和价格欺诈行为。
另外可以看到,目前移动电话资费呈现出两种发展趋势,一是向单向和准单向资费方案发展,另一种是向双向低资费方案发展。因此信息产业部明确要求电信企业原有双向计费方式的资费方案可继续发展用户,用户可以自主选择双向或单向的资费方案,也就是说将有一段过渡时期,双向计费与单向计费方式并存,并逐渐实现转移。
彭晓芳透露,2007年的工作重点就是推进移动电话计费方式的改革,逐步限制双向收费,相关的工作已经开始展开。
漫游费、保号费双管齐下
对移动电话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评估和下调,是今年信息产业部的重要工作之一。
随着本地资费的不断下降,漫游通话费相对较高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目前,手机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标准,移动电话预付费业务为0.80元/分钟,其他企业为0.60元/分钟。虽然2005年国内漫游通话费实行上限管理之后,企业推出了本地、漫游同价的资费套餐,但漫游通话费总体降幅并不明显。
5月8日至31日,信息产业部通过机关网站向用户发布调查问卷,征求用户对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标准的意见。随后还将在5月至7月间向电信企业及研究机构征求意见和上限调整方案,并进行成本监审;8月至9月汇总归纳各方意见;10月就归纳方案听取意见;11月研究各方意见并制定调整方案后,于12月公布上限调整方案。
同时,停机保号费的征求意见也在进行中。
自2000年信息产业部批复同意中国移动收取停机保号费,上限标准定为每号每月20元后,2002年,信息产业部又批复同意中国电信收取停机保号费,每号每月不得高于5元。在此上限标准下,具体资费标准由电信企业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而目前,各地电信企业收取移动电话停机保号费的情况不一,有的是20元上限,更多的为10元以下。而随着资费水平降低,移动电话停机保号费上限就显得有些过高了,同时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保号费的管理方式不一致,也需要统一。
因此,从2006年开始,信息产业部着手研究调整手机停机保号费上限标准问题,同时对固定电话的停机保号费也进行了研究。目前正在征集意见的内容,包括停机保号费的收取是否合理、能否取消;其上限标准应为多少;当宽带业务与固定电话业务捆绑时,停机保号费应如何收取等,相信不久就会有政策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