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场答题阅卷趣闻

来源 :寻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guangp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唐代科举考试中,命题阅卷基本都是由主考(知贡举)一人包揽,但“通榜”的推荐有时也起重要作用。由于唐代科举不全凭试卷定取舍,考试多是走过场,因此主考是否认真阅卷也就很难说,有时竟全由通榜来决定录取名单,如郑颢大中十年(856年)知贡举时,榜单就是崔雍所定(《唐摭言》卷八)。唐代甚至还发生过考生代替主考阅卷的怪现象。宋代以后科场制度逐渐完善,评阅试卷由初考官先定等第,弥封后送覆考官再定等第,然后交付详定官,依据初覆考等第并参阅试卷最终决定名次。明清时期,乡、会试先由各同考官分房阅卷,给予八字评语后推荐给正副主考官,最后由主考官综合三场名次再予定夺。殿试读卷官先要推荐出前十名呈给皇上御笔钦点,皇上或亲自评阅,或让大臣当庭读卷,有时也在头几名的试卷上朱批简单评语。明嘉靖乙未科殿试后,“上批韩应龙卷曰:是题本意,可第一甲第一名。批孙卷曰:说仁礼之意好,可第二名。批吴山卷曰:敬为心学之极,此论好,可第三名”(《春明梦余录》卷七)。现存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上,也有明神宗的批语“第一甲第一名”。
  在科举史上,历朝的答题阅卷规定不尽相同,总体上是日趋严密,但其间也不断发生违反常规的现象,从唐代的礼部试到明清的童试、岁试和乡试,考生答题往往会出现差错,乃至闹出笑话。据齐如山《中国的科名》一书介绍,有在试卷上抄录情诗的,有在试卷上画女人足的,更多是违反考场规矩的,这在清代都会用蓝榜“贴出来”,即公布违规事项及考生姓名,同时也取消了后面的考试资格。而考官在阅卷时也会出现差错,或是有意调侃戏弄考生。下面就依时代先后介绍一些相关的趣闻逸事。
  据《唐摭言》卷八记载,唐德宗贞元七年(791年),礼部侍郎杜黄裳知贡举,自以为能做到公正无私,就没有找通榜协助,结果当面对五百多份试卷时,一时不知所措,便对考生说:“皇上让鄙人为国家选拔栋梁,诸位都是当代英俊,但无奈没人帮我阅卷。”众位考生面面相觑,此时有位年过七十的老举子尹枢自荐曰:“枢不才。”杜主考闻言大喜,请尹枢上座,授以笔纸,尹枢每当批阅一卷,就高声呼喊考生姓名(唐代试卷不密封),当众定其优劣去取,众人皆“咨嗟叹其公道者一口”。尹枢挥毫斯须而就,然后将录取榜帖呈给杜主考,但唯独状元一栏空缺。杜主考看罢表示感谢,又问状元属谁,尹枢毫不谦让地说:“状元非老夫不可。”杜主考大为称奇,就让尹枢自己把姓名填写在榜首,尹枢就这样“公正有私”地“自放状头”,成为科举史上阅卷的笑谈与特例。这在后世是绝不可想象的。


  清初褚人获《坚瓠乙集》卷一“文笑”条记载,某县童试“四书”题为“蒲卢也”,出自《中庸》。朱熹注云: “蒲卢,沈括以为蒲苇也。易生之物,其成尤速也。”有一位童生答曰:“此一蒲卢也,俄而拱把,俄而合抱,俄而参天。”主司批卷曰:“不消几时,蒲卢塞满天地间矣。”《坚瓠戊集》卷二又记明代成化二年(1466年),陈献章、庄昶、章懋参加礼部会试,三人都才学出众,主考官刘定之和万安告诫各房同考道:“场中有此三人,不可草率。”等到填榜时,章懋、庄昶高中,独不见陈献章的试卷。试题之一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三句,出自《论语·公冶长》,后在落卷中搜到陈的卷子,只见破题曰:“人各有其等,圣人等其等。”房考在卷上批曰:“若要中进士,还须等一等。”见者皆为之哄堂。该科章懋、庄昶均中进士,而陈献章先后三次礼部试落第,始终没能考中进士。不过,他后来成为明代著名学者,人称白沙先生。
  褚人获又记载南直隶提学李某岁考某县秀才,命题为“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论语·卫灵公》),有个秀才答卷中写道:“一代一代又一代。”李宗师批云:“二等二等再二等。”于是将该生定为六等。按照明清岁试的“六等黜陟法”,这是要受到发往社学(乡村学校)乃至被黜革生员的,大约相当于今天的退学或开除学籍。
  乾隆朝名臣彭元瑞博学强识,好以截搭题、嵌字题难为考生。据《清代名人轶事》记载,彭元瑞任浙江学政时,一次到嘉兴府院试,有个老童生年已六十余岁,交卷时长跪自陈道:“自童至今历三十余试,今将就木,冀得一衿以为荣。”希望学台大人高抬贵手,给予照顾,彭公笑而允之。到公布名单时,准许该生作额外生员,彭元瑞批其试卷云:“年在花甲之外,文在理法之外,字在红格之外,进在额数之外。”无一处不例外破格,闻者笑之。
  据《清朝野史大观》卷十“马世琪交白卷”条,清初江南名士马世琪文章盖天下,有不可一世之概。其未遇时,某年应江南乡试,闱中题目为“渊渊其渊”一句,出自《中庸》,马欲求胜于他人,不肯轻易落笔,至次日尚未成一字,眼看已到交卷时间,马遂题诗于卷曰:“渊渊其渊实难题,闷煞江南马世琪。一本白卷交还你,状元归去马如飞。”题毕扬长而出。后来他果然大魁天下,“状元”还真不是自吹的。据有关传说,马世琪就是顺治十八年状元马世俊的原名,江苏溧阳人,改名后于顺治十四年中举,十七年赴京会试落第,穷困潦倒,乃以文章投尚书龚鼎孳,龚阅后大为赞赏,称他为“真才子也”,并给予经济资助,马于翌年高中状元。
  徐珂《清稗类钞·讥讽类》中也有几则科场笑话:某生在童试中引用《尚书·秦誓》“昧昧我思之”(我暗暗思量着),笔误为“妹妹我思之”,考官批曰:“哥哥你错了。”又有某次考题与“鸡”有关,一童生文曰:“其为黑鸡耶?其为白鸡耶?其为不黑不白之鸡耶?”考官批曰:“芦花鸡。”考生又曰:“其为公鸡耶?其为母鸡耶?其为不公不母之鸡耶?”考官又批曰:“阉鸡。”
  上述科场笑话大多发生在童试或岁科试中,俗称小考。乡会试和殿试的水平规格较高,考生答题和试官评卷相对更谨慎,但也时有令人忍俊不禁的奇文。据《清稗类钞》记载,1903年,清廷废八股而考策论,有位考官赶时髦,出了一道中外比较题《项羽拿破轮论》(当时译拿破仑之“仑”作车轮之“轮”)。一位考生破题写道:“夫项羽,拔山盖世之雄,岂一破轮而不能拿哉?夫车轮已破,其量必轻,一凡夫即能拿之,安用项羽?以项羽而拿破轮,是大材小用,英雄无用武之地,其力难施,其效不著,非知人善用之举也。”读后真令人喷饭。
  胡思敬《国闻备乘》卷一记载了梁启超乙未(1895年)会试被黜的经过。当年会试正主考官是保守派大臣徐桐,三位副主考分别是启秀、唐景崇和李文田。李文田是广东人,晚清著名书法家和学者,尤精元史和西北舆地之学,策题就是从他本人所著的《西游录注》中出的,全场没人知道试题出处,只有梁启超条对详明。李文田对梁启超的试卷很欣赏,欲录取而名额已满,就与唐景崇一道去求主考官徐桐,希望能从机动名额中取之。但徐桐向来拘泥保守,凡在试卷中征引古义而发挥者概不录取,而梁启超第二场《尚书》题发挥孔安国注,多新异之说,徐桐很反感,不同意录取该卷。唐景崇请求从本人取中的名额中撤去一卷,以梁卷补之,本已达成协议,黎明时徐桐给唐景崇送来书信说:“顷所见粤东卷文字甚背绳尺,必非佳士,不可取;且文田袒庇同乡不避嫌。”措辞十分严厉。唐景崇将此信出示李文田,李默然无语,回房取出梁启超的试卷,在上面批了两句古诗:“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这本是中唐张籍《节妇吟》中的名句,是表达作者对藩镇延聘的委婉拒绝,李文田却借此表达对这位同乡才子的惋惜之情。
  有人认为李文田所批诗句是惋惜与讽刺兼而有之,但徐一士先生则说:梁启超乙未会试,李文田于落卷批“还君明珠双泪垂”之句,以志慨惜,传为文字姻缘之佳话。又说:“梁领得落卷后,见李批而感知己,谒之。李闻其议论,乃大不喜。”(《一士类稿》“左宗棠与梁启超”条)可见李文田批卷时并无讽刺之意,这也堪称是妙语双关的试卷批语了。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小学学校管理中出现了许多新方法、新理念,“三度”管理就是一种新的管理方法。“三度”管理法被应用到小学学校管理中后,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
近日,记者跟随山东联通深入山东三个地市就信息化应用进行了一周的采访,既体会到了电信运营商开拓新市场的不易,也分享了他们在辛勤耕耘后收获硕果的欣喜,还引发了对当前信息
本文结合国内外外弹道学的现状,对中国外弹道学理论和试验技术进行预测.这些预测实质上是为武器系统的发展提供理论和试验手段,它对制定发展规划及外弹道学研究方向都有一定
本文从我国预警机作战的实际条件出发,证明自卫干扰(ECM)系统是提高预警机生存率的关键手段。分析了预警机无源探测系统(ESM)的工作特点,证明它具有巨大的空域/频域/纵深履盖
本文介绍了捷联惯导系统使用的动力调谐陀螺、环形激光陀螺、光纤陀螺、核磁谐振陀螺、半球谐振陀螺和加速度表的研制厂商、性能和应用情况,并对捷联惯导系统用于战术导弹作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解决问题。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对新生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根据这一特性,
2012年5月1日,四川省凉山州某土特产品超市内顾客熙熙攘攘,游客李先生一家三口正兴致勃勃地挑选着当地的土特产品。很快,他们便看中了摆在超市货架醒目位置上的凉山特产大礼
M1A1坦克的火炮/炮塔控制与稳定系统,是美国卡迪拉克·盖奇公司研制的。该公司在坦克火炮/炮塔控制方面,拥有30多年的设计和制造的经验,曾为美国 M1和 M60A2坦克、西德的豹
在当前的阅读教学环境中,教师应该结合相关的阅读概念并结合情境教学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质量。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而且此方法在实际生活中也被广
机动性是坦克重要的技术性能之一。坦克的机动性可分为战役机动性和战术机动性。战役机动性是指坦克奔赴战场的机动性,其主要指标是公路平均速度和最大行程;而战术机动性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