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推广在抗疫斗争中形成的良好社会风尚

来源 :党员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rli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于2020年5月24日参加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的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总书记充分肯定了湖北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所做出的成绩和贡献,并强调指出:“防范化解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在社会政治大局稳定。要坚持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把防疫期间形成的“出门佩戴口罩、垃圾分类投放、保持社交距离、推广分餐公筷等”良好社会风尚“推广开来,坚持下去”。各级基层党组织要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把在伟大抗疫斗争形成的良好社会风尚推广和坚持下去,在全社会树立和形成良好的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健康中国建设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良好社会风尚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事关亿万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关乎国家健康发展的大事,是需要长期坚持和广泛推广的。抗疫期间形成的良好社会风尚在疫情防控期间得到了广大人民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很好的坚持和遵守,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可能会出现松懈和忽视的问题,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后疫情时代可能还会面临着各种风险的考验,抗疫良好社会风尚决不能成为一阵风,而要从全局整体高度充分认识到坚持和推广良好社会风尚的极端重要性,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坚持和推广良好社会风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抗疫良好社会风尚是最终取得“双胜”的重要保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中所指出的:“湖北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湖北作为全国疫情最重、管控最长的省份,湖北经济重振面临较大困难”。面对重重困难和压力,湖北省委书记应勇同志强调:湖北要打赢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打造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卫体系建设的湖北样板。为此,各级基层党组织要继续坚持已形成的防疫良好社会风尚,一方面要通过耐心细致的宣传工作,教育广大人民群众把已形成的抗疫良好社会风尚坚持下去,成为常态化生活习惯,有效防范和阻断疫情传播的任何可能性,另一方面要加大制度建设,确保防疫良好社会风尚制度化常态化,确保人民身心健康和社会经济稳定发展,以良好的社会风尚助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双胜利。
  抗疫良好社会风尚是防疫常态化的必然要求。随着湖北武汉疫情形势的逐步好转,防疫工作日趋常态化,面对来之不易的胜利,习总书记再三告诫我们,“当前,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势头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国内个别地区聚集性疫情仍然存在,要時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决不能让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前功尽弃”。抓好疫情防控常态背景下良好社会风尚的建设,这既是国际国内防疫形势下的必然选择,也是确保国内防疫工作取得最终胜利的必然要求。如果放松了良好社会风尚的建设,极有可能由于一时的松懈和疏忽使境外疫情倒入国内,再次引发全局性灾害,后果不堪设想。抗疫良好社会风尚来之不易,不能成为一阵风,这些健康文明的做法,是从疫情防控的实践中总结而来的,绝不能把它们当成是非常时期不得已为之的举措,而应像习总书记所要求的,要“推广开来、坚持下去”,让其成为每一个公民的日常行为习惯。
  抗疫良好社会风尚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2016年8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的健康领域中长期战略规划,《纲要》中明确强调健康中国建设首先要普及健康生活,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健康素养,从而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引导群众形成健康生活方式。良好社会风尚所强调和倡导的内涵和要义与健康中国的目标和要求完全一致,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一环,是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保障人民健康的重大举措,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良好社会风尚的内涵不仅仅是简单的出门佩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等卫生生活习惯,其包含的内涵更为丰富,还包括全民的健康素养、健康生活、文明生活方式等全方位的要求,良好社会风尚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推进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保证。今后,按照习总书记“把良好社会风尚推广开来、坚持下去”的要求,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把良好社会风尚纳入基层工作目标之中。为保证良好社会风尚能长期坚持并切实落实到行动中去,必须加强相关制度建设。按照《健康中国纲要》要求,健康生活首先要加强健康宣传,倡导健康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使平安健康的理念渗透到每个人心,转化为一种行动本能。为此,各级基层党组织要在理念宣传和形成的过程中发挥好宣传和引领的作用。通过制定相关制度,把良好社会风尚纳入到各单位的工作目标之中,分解成为各单位的年度工作目标,并按照总体要求细化工作清单,通过制度的宣传和严格执行保证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有制度保障和制度推动力。
  把良好社会风尚纳入基层组织考核之中。为保证良好社会风尚能长期坚持并切实落实到行动中去,必须加强考核激励。为有力推动基层各组织积极投身于良好社会风尚的建设之中,可通过健全制度的方式把良好社会风尚的情况纳入基层单位考核之中,把基层党组织在促进良好社会风尚形成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多少、作用的好坏、社会风尚的影响力、社会风尚的成效等作为基层组织工作绩效考核的硬指标,以考核为指挥棒有利促进各基层单位对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重视程度和建设的力度。
  把良好社会风尚纳入基层评先评优之中。为保证良好社会风尚能长期坚持并切实落实到行动中去,必须把良好社会风尚纳入到基层评先评优活动之中。把能否坚持良好社会风尚做为考查一个基层党组织是否先进的标准,激励各级基层党组织在促进良好社会风尚形成和坚持中发挥先进作用。把能否坚持良好社会风尚做为考查一名共产党员是否优秀的标准,激励广大党员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之中带头并带领身边的群众保持良好的社会风尚。以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带头和带领作用,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和长期坚持。
  把良好社会风尚纳入各种文明创建活动之中。为保证良好社会风尚能长期坚持并切实落实到行动中去,必须把良好社会风尚建设纳入各种文明创建活动之中,与基层单位的具体工作相结合。在农村,可以把良好社会风尚与文明乡村建设、美好乡村建设相结合,把良好社会风尚与当地的乡规村约、文明户建设相衔接,把良好社会风尚建设与正在广大乡村开展的乡村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厕所革命”相结合,使良好社会风尚建设落到实处,有抓手有看头有成效,能落地生根长期坚持。在城市社区,可以把良好社会风尚建设与社区治理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联系,在良好社会风尚建设融入到文明社区、幸福社区建设之中,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养成落实到具体的生活细节之中,如垃圾分类投放、参与健康体育锻炼等。在企业,可以把良好社会风尚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把良好社会风尚的内在要求与企业健康发展联系在一起,双促进取得双成效。
其他文献
深夜从滨河公园的空地  核酸检测完往回赶  很多凌乱的想法都被寒风吹走了  只剩一个想法  天宫院融汇社区昨天紧急带来的  再寒的风也吹不走  这个想法可以上升到  自我人生一个全新的课题  44年来第一次面对  提倡就地过年  一个人过年不难  关键是一个人怎么过热闹年  尤其是一个人怎么在异乡过热闹年  回到郁花园二里出租屋,越想越兴奋  决定与小阳台对面毛白杨枝丫间的鸟窩  先研讨一下再说
新课标理念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学习,与学生平等对话,已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自觉追求。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尤其是语文的课堂教学却陷入了种种误区。有一句话说得好:“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恰到好处。”先秦儒家也非常讲究中庸之道,“不够”当然不好,“过头”同样不好。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准确定位教师的主导角色,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一、走出语文课堂
作文要求“写真实的事”,这已经是个很陈旧的话题了。拿出来重提,是因为当下还有不少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始终走不出“写真实”的怪圈,以至于其所教的学生所写的作文,常常在各类“大考”中得不到其他教师的肯定显得分数平平,反而给学生带来矛盾心理和惧怕心理,这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所不希望看到的。  不错,作文教学是要高举“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这面旗帜的,不少作文大家常常撰文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
[摘要]教师必要、恰当的指导是教学目标落实、教学效果明显的保障。编写导学案成了一种有益的尝试。编写导学案要注意明确学习任务、点拨学习方式方法、关照整个学习过程。  [关键词]实用性 编写 导学案 初中地理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50111  初中地理导学案必须立足于“学”,学生的需求是导学案编写的起点,也是终点。从导学案的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90华诞;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再创辉煌  中图分类号: D2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1)06-0004-04    斗转星移,乾坤未老;沧海桑田,岁月弥新!沐浴着新时代的灿烂阳光,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的光辉日子。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满怀激情,载歌载舞,纷纷以各种形式隆重纪念党的90华诞。神州大地,欢歌潮湧!   “忆往昔
导学案是根据人文教育理念,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通过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状况的调查研究,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的针对学生的一种学习方案。其设计完全根据英语课标的要求,即对单元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突出强调,对英语学习的目标进行跟踪和测试,对学习的方法进行检验和修正。  一、初中英语导学案的设计原则  (一)题材设计突出能力培养和全面提高  英语课标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即学生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
一、问题的提出  在2012-2013学年中,我有意识地在所带的七年级两个班狠抓词汇教学,期望能够过好词汇关,使学生在习惯和效率上都形成词汇学习的良性循环,为听说读写打下良好基础。两个学期下来学生的词汇基础比前一届稍好一些,但也没达到预期理想的效果。心理上,学生对待英语单词还是任务式地应付老师的听写;分数上,平均分和及格率明显提高,但优秀率比不上城区其他学校。  二、问题的分析  (一)学生词汇学
[摘要]历史素养是知识、能力、意识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是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心理品质。如何让学生在考试中充分发挥应该具备的历史素养的作用,是值得高中历史教师认真思考与探索的问题。文章以一道模拟试题的讲评为视角,试图探索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高三历史 课堂教学 历史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
[摘要]课本插图是历史教师最容易接触到的教学资源,但也往往最容易被忽视。问题的症结在于如何深度挖掘插图背后的历史信息,如何与教学主题相结合,并能在课堂上灵活运用。以人教版插图《太平天国发给农民的田凭》为例,深度挖掘“田凭”的信息对太平天国运动这一课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教学资源课本插图金匮田凭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0
我的小学同学曾经给我提出一条推理,我至今没能忘怀。  他:“知识就是力量,对吧?”  我:“对。”  他:“團结就是力量,对吧?”  我:“对。”  他:“那知识就是团结。”  我:“……好像也对。”  他:“那我们上学干吗?咱俩团结一下就有知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