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热网动态特性与碳交易的电-热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

来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xingyuan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充分发挥多能源系统的用能经济性、灵活性和低碳性,提出了考虑热网动态特性与碳交易的电-热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方法.在考虑热网动态特性的基础上,通过热电联产机组、热泵、燃气轮机等能源耦合设备,构建了电-热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模型.首先,针对供热管道和采暖建筑的热动态特性进行精细化建模;其次,以综合能源系统运行成本和碳交易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以能量平衡约束、网络约束为约束条件,提出了综合能源系统日前优化调度方案.算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优化调度方法能够降低系统运行成本,提高风电消纳率,降低系统的整体碳排放量.
其他文献
提出了新能源直流汇集系统分群综合协调控制策略,该策略分为功率控制和电压控制两部分.功率控制包括系统各分群内的计划功率及分群间的联络线功率控制,分群内的计划功率考虑了电网分时电价及储能的运行状态,可提高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分群间的联络线功率控制采用基于直流分群控制误差(DC group control error,DGCE)的传输功率控制,既保证了分群间的功率互济,也尽可能实现分群运行的独立性.电压控制采用基于一致性算法的电压二次控制结合下垂控制,使直流汇集系统运行在较好的电压水平.最后通过MATLAB/Si
电力负荷曲线聚类通常依靠负荷形态差异和负荷数值差异对负荷曲线进行分类.提出了一种基于粒计算和双尺度相似性的集成聚类算法,采用以欧氏距离和皮尔森相关系数作为相似性度量的K-means算法生成基聚类,再通过粒度距离度量基聚类间的相似性,从而选择部分基聚类参与集成,最后生成相似度矩阵并采用层次聚类获得最终聚类结果.算例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克服传统负荷聚类算法只能从数值相似性或形态相似性上单一的度量负荷曲线相似性的局限,可以显著提高电力负荷曲线聚类的质量.
渝鄂背靠背柔直系统投运后实现了西南和华中异步联网,并形成了包括西南、华东、华中三峡机群、渝鄂、龙政、林枫等接入多类型直流的交直流混联系统.针对此种典型结构下交/直流故障后系统稳定需求,考虑充分发挥电压源换流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和电流源换流器(line commutation converter,LCC)快速可调的特性,提出了涉及交流线路、发电机组、VSC和LCC直流的惯性支撑协调控制系统.该系统的核心在于VSC/LCC的功率/频率协调控制策略,通过整定适应性的频率
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为实时掌握新能源场站并网性能,引入边缘计算思想,提出新能源场站分布式并网性能评估框架,给出此框架下的平台实现架构、并网性能评估指标体系及关键电气和指标参数计算方法;并基于现场试验,以新能源场站频率响应能力评估为例,构建实例说明.实例与平台应用实践表明,针对系统频率参数估计,锁相环法在精度和收敛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分布式框架下的新能源场站并网性能评估在数据信息准确性、远程通信和计算效率上具有优势,可为电网针对新能源场站并网特性感知与调控能力的加强提供解决思路.
受到电平数的限制,应用于中压直流系统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难以兼顾较低的运行损耗和较高的电压质量.为此,设计了一种电平多级倍增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level multiplication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LM-MMC)拓扑及其电平倍增调制(level multiplication modulation,LMM)策略.通过引入具备并联输出非整数电平的B型子模块,LM-MMC的输出电平可实现多级倍增.其
分布式电源接入致使配网故障情况更为复杂,负荷分支电流难以获取,导致电流差动保护难以应用.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电流余弦相似度比较的配网故障识别新方法.基于余弦相似度理论,利用配网多分支测量信息,构建进线电源电流与各输出电流的余弦相似度比较判据,实现故障区域判别;利用故障区域干线测量信息,逆向逐级比较余弦相似度判断故障区段.针对上述两步骤,引入Petri网理论,提出基于正向、反向Petri网搜索概念与实现方法.在PSCAD中搭建含多分布式电源配网系统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比较余弦相似度解决了方向误判问题,基
电动汽车数量的日益增长使得微电网内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加.针对集群电动汽车到达时刻的不确定性以及到达时刻剩余电量的不确定性,建立了一个双层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对接入微电网的电动汽车进行最优充放电管理,以降低主网与微电网之间的交换功率.在上层集群电动汽车充放电优化中,考虑下层单个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并根据充电紧迫性将其划分为参与调控的电动汽车和不参与调控的电动汽车.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集群电动汽车充放电管理上具有更好的表现,且更加贴近现实情况,更易满足居民需求.
为解决电动汽车车用高功率高速电机需要满足电磁、应力与温升多种需求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全面多物理场的综合分析方法.以车用30 kW 8极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为例,提出一种新型冷却方式——铁芯嵌入铜管直接冷却法.首先,运用有限元法对定子槽的槽深与槽宽比γs进行电磁设计优化;然后,通过对该电机的电磁损耗、流体流速、应力变形、热场变化等进行多物理场的耦合计算,达到降低损耗、增加输出转矩的目的,并满足电机高效散热以保证车用电机的安全运行;最后,对样机进行温升性能实验,实验与理论设计误差小于5%,验证了电机设计的合理性
状态估计是实时感知系统运行状态的关键手段.目前配电网中常因量测配置不足而难以满足状态估计可观性的要求,因此开展状态估计可观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介绍了配电网可观性的分析方法和评价指标;其次,归纳了量测配置优化、伪量测建模和零注入节点处理等提高配电网可观度的方法;然后,基于分布式电源的并网机理与主动配电网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论述了适用于主动配电网的伪量测建模方法;最后,对今后研究热点与趋势进行了展望.
为深化配电系统多源异构电力大数据的挖掘与应用,提出一种电力物联网与智能电网融合的配电网大数据处理平台架构方案.首先,针对两网融合的大数据处理研究现状,统筹当前主要业务需求,提出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网络的云边协同总体架构设计;其次,就电力大数据的存取交互方式,考虑海量数据的多源异构特性,构建了一种分布式的3层数据管理架构;然后,阐述了基于聚类集体优化的主站云资源配置技术路线;最后,通过大数据处理实验平台的应用实例验证了所提架构方案的有效性与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