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华是我们班出名的小作家,她写的作文不但生动具体,有精彩的语句,而且还充满真情实感。所以我经常把她写的精彩片断读给全班同学听,同学们也因此很佩服她。可是不知为什么,这次小华却没有认真写作文,而是随便抄了一篇。看了她的作文,我心里非常生气,就把她叫到教室外面询问情况。可是小华看到我一脸严肃地拿着自己的作文本,非但没有一点惭愧之色,反而噘着小嘴,怒视着我。我心里想:“用这种方式来掩饰自己的过错,你骗得了别人,骗不了我。”于是便厉声问道:“这篇作文是你写的吗?”“不是我写的,是抄作文选上的。”没想到她坦率地承认了。
我感到非常吃惊,这孩子是怎么了?犯了错误语气还这么强硬,教了这么多年书,可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学生呀!但我还是强忍着怒火问她:“为什么?”
“因为我不想写。”
我更加气愤了,但怕影响上课,只扔给她一句:“放学后到办公室找我!”
放学后,小华拿着一封信找到了我,说:“老师,你看完这封信再决定如何处置我好吗?”我点点头接过了小华的信,她在信中这样写道:
“……老师,学校举行以“歌颂家乡变化”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你让小楠参加,我没意见,可是你却让她用我上学期写的一篇作文当演讲稿,我有点想不通,所以不想再写作文了……”
我这才明白,原来小华不想写作文是因为我让小楠用她写的作文当演讲稿。可当时参加演讲的人员名单已经上报给学校了,如果费周折把我们班的演讲者改成小华,不又伤害了小楠吗?再说不论是从临场应变能力,还是从演讲水平上来说,小楠都比小华更胜一筹。总之,我还是得让小楠参加演讲比赛。可是站在面前的小华已经闹情绪了,学习的积极性已经受到挫伤了,怎么办呢?找个理由先劝劝她再说吧。想到这儿,我便拉着小华的手说:“小华,老师理解你的心情,但是你有你的优点,小楠有小楠的优点,你的优点就是写作水平高,小楠的优点是朗读水平高:演讲比赛只有让朗读水平高的同学用高水平的演讲稿,才能取得……”
她好像已明白了我的意思,还没等我说完就插话了:“老师,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并不想参加演讲比赛。”
“你想通了?”
“没有,我是说你把我的稿子给她用,最起码该和我说一声。”
我又一次愕然了。是啊,用人家的劳动成果最起码应该给人家说一声,这连小孩都懂的道理我这个为人师者却没有想到。怎么办?我试图找个理由为自己开脱,可是看看站在面前不依不饶的小华,还真有点担心她不服气,干脆实事求是地给她道个歉:“小华,你说得有道理,老师是太粗心了,没有考虑到你的感受,对不起,你能原谅老师吗?”
她点点头笑了,说:“老师,我也有错,不该抄袭作文,回家我再重写一篇,行吗?”
没想到她这么容易就原谅了我。我不禁为她的宽容、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汗颜:如果我借用同事的稿子给学生当演讲稿,我肯定会给同事说一声,哪怕是借用别的班的学生写的稿子,我也会给该班级的老师说一声,可是唯独没有想到该给自己的学生说一声。我是没有真正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呀!在工作中我时常告诫自己,要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正尊重学生,呵护学生,和学生同喜同忧。可我的所想和所行怎么差距就这么大呢?我何时才能成为走进孩子心灵的良师益友呢?
通过此事,我认识到,教师必须蹲下来,再蹲下来,只有不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不漠视或无视孩子们的感受,真正把学生当作独立意义的人来看待,努力把平等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中,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
责任编辑:白文军
我感到非常吃惊,这孩子是怎么了?犯了错误语气还这么强硬,教了这么多年书,可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学生呀!但我还是强忍着怒火问她:“为什么?”
“因为我不想写。”
我更加气愤了,但怕影响上课,只扔给她一句:“放学后到办公室找我!”
放学后,小华拿着一封信找到了我,说:“老师,你看完这封信再决定如何处置我好吗?”我点点头接过了小华的信,她在信中这样写道:
“……老师,学校举行以“歌颂家乡变化”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你让小楠参加,我没意见,可是你却让她用我上学期写的一篇作文当演讲稿,我有点想不通,所以不想再写作文了……”
我这才明白,原来小华不想写作文是因为我让小楠用她写的作文当演讲稿。可当时参加演讲的人员名单已经上报给学校了,如果费周折把我们班的演讲者改成小华,不又伤害了小楠吗?再说不论是从临场应变能力,还是从演讲水平上来说,小楠都比小华更胜一筹。总之,我还是得让小楠参加演讲比赛。可是站在面前的小华已经闹情绪了,学习的积极性已经受到挫伤了,怎么办呢?找个理由先劝劝她再说吧。想到这儿,我便拉着小华的手说:“小华,老师理解你的心情,但是你有你的优点,小楠有小楠的优点,你的优点就是写作水平高,小楠的优点是朗读水平高:演讲比赛只有让朗读水平高的同学用高水平的演讲稿,才能取得……”
她好像已明白了我的意思,还没等我说完就插话了:“老师,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并不想参加演讲比赛。”
“你想通了?”
“没有,我是说你把我的稿子给她用,最起码该和我说一声。”
我又一次愕然了。是啊,用人家的劳动成果最起码应该给人家说一声,这连小孩都懂的道理我这个为人师者却没有想到。怎么办?我试图找个理由为自己开脱,可是看看站在面前不依不饶的小华,还真有点担心她不服气,干脆实事求是地给她道个歉:“小华,你说得有道理,老师是太粗心了,没有考虑到你的感受,对不起,你能原谅老师吗?”
她点点头笑了,说:“老师,我也有错,不该抄袭作文,回家我再重写一篇,行吗?”
没想到她这么容易就原谅了我。我不禁为她的宽容、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汗颜:如果我借用同事的稿子给学生当演讲稿,我肯定会给同事说一声,哪怕是借用别的班的学生写的稿子,我也会给该班级的老师说一声,可是唯独没有想到该给自己的学生说一声。我是没有真正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呀!在工作中我时常告诫自己,要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正尊重学生,呵护学生,和学生同喜同忧。可我的所想和所行怎么差距就这么大呢?我何时才能成为走进孩子心灵的良师益友呢?
通过此事,我认识到,教师必须蹲下来,再蹲下来,只有不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不漠视或无视孩子们的感受,真正把学生当作独立意义的人来看待,努力把平等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中,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