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化发展带来大量的不透水地面,地表径流增加,传统的排水系统无法承受暴雨时的洪峰,导致城市短时间的瘫痪。本文详尽的对西部云谷雨水花园进行评介,提出雨水花园是解决城市内涝的一种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雨水花园;景观设计;生态;自然渗透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增加,透水地表面积持续减少。然而,只有透水地表层才能吸收自然降雨,大量的开发区谋求发展建设交通网络、新建小区、产业园区、办公楼等。土地被覆盖沥青、混凝土,变成对自然不友善的空间,且这些变化几乎不可逆。
自然的水循环系统被改变,暴雨带来的洪峰无法及时被排出,传统的城市排水已不足以满足暴雨来临时暴增的地表径流。无法及时排出的雨水,四处流淌,造成城市内涝、污染严重。为了使水流有效循环,必须从雨水的源头和排放路径两点进行管控,增加地表透水性的设计要求显得非常重要。与此同时,这种技术措施与景观设计一样需要因地制宜和兼顾美感。
一、雨水花园简介
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或使之补给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城市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
西部云谷位于西安市西咸新区,是集“孵化、研发、办公、酒店、公寓、广场、公园”等配套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孵化平台。2015年西咸新区入选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进行了一系列“海绵城市”理论指导下的景观设计,非常成功的一个实例之一为西部云谷园区。该项目的设计理念为从屋顶集中降雨经由下方的落水管排入地面的雨水花园中,再由雨水花园进行就地下渗,当雨量过大或遇5年、10年一遇降水时经过溢流口排入市政排水。
二、西部云谷园区内的雨水花园
西部云谷属于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平均年降水量500~700mm,主要集
中在春夏秋三季,约占年降水量的 80% 以上,其中夏季降水量又占全年降水量的 50% 左右。暴雨多集中在每年夏季,易造成城市内涝及其他灾害。西部云谷是沣西新城范围内的重要绿地系统,在满足景观设计的基础上通过海绵城市理论、雨水花园设计消纳自身和周边的雨水,并联合市政排水系统,提高区域内防洪能力。 该项目包括了各种类型的雨水花园,现进行如下分析:
(一)建筑周边的雨水花园
利用建筑屋顶和周边绿化进行设计是建筑周边雨水花园的设计要点,雨水经由屋顶绿化落入雨水收集管再流入地面上的雨水花园中。如果屋顶绿化面积较大收集的雨水可以通过下方的雨水花园就地下渗,当收集的雨水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可以对污染相对较轻的雨水进行再利用。遇到5年一遇暴雨时,无法下渗的雨水通过溢流口流入雨水过滤池,再排入市政管网中。
(二)道路周边的雨水花园
在我国现有绿地设计中,大部分的植物标高高于路面标高,这就造成了降雨时排水不利的现象。与此同时,道路多采用不透水铺装,加大了暴雨时洪峰无法完全被消纳的可能性。该项目在道路设计上实行人车分流制,车行道用红色塑胶材质铺装,人行道用透水砖铺装。降雨时车行道的雨水通过设计坡度排入道路两侧的卵石排水沟,排水沟对雨水进行消能、净化水质,随后排入道路旁的雨水花园。人行道的透水铺装就地下渗,无法下渗的雨水排入雨水花园。这部分的雨水花园要注重植物的选择,设计要点是兼具观赏价值和良好的景观效益。通常情况下,道路周边污染严重,且瞬时径流大,植被的选择上要注意选用抗污染性强及根系发达的耐水生植物。同时,要协调好层次、色彩、树形和季向性变化。
(三)雨水花园与环境结合
西部云谷内建设有雨水塘,平时起到景观观赏效果,当遇暴雨时,其他小型雨水花园无法消纳的雨水经过传输草沟排入雨水塘。雨水塘作为西部云谷内雨水花园的一个分支,有如下几个设计要点:
1.地形的结合
雨水塘位于园区中心区域,从景观设计的角度分析,营造景观的前提是对整体环境做出把握,对项目地形和周边氛围作出分析,得出合理的设计。雨水塘设计应结合基地前期的地形,合理设计坡度、控制视线、组织排水、利用微地形营造小气候。
2.构筑物的结合
与周边环境结合的雨水花园中,可设置景观廊道、雕塑小品、花坛、树池等构筑物。可将这类花园作为项目的主题设计部分,突出空间主题,点缀环境,丰富空间形态。同时,通过构筑物本身的材质、造型、色彩等,也能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是空间富含意蕴。
3.边界的结合
边界指不同地块之间的界限,是限定空间的要素。边界的设计可分为完全闭合型、半閉合型和开敞型。完全闭合型可通过景墙、木格栅、石墙和密植的绿篱进行分隔;半闭合型可通过廊架、爬藤植物、散植绿篱围合;开敞型则可以通过高低错落的植物、材质不同的铺装等来界定空间边界。
三、小结
西部云谷作为国内首个在产业园区内进行海绵城市设计的园区,其中的雨水花园设计类型广泛、实用性强。在开展技术探索和实践方面,承载了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不同于其他地区海绵城市建设只局限于某个地块,西部云谷通过对屋顶、道路、绿地的综合规划,合理利用海绵城市技术和雨水花园措施与城市管网衔接,对雨水进行渗透、调蓄、净化,将生态、景观、节能的设计理念融入园区建设中。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作者简介:李瑞雪(1989~),女,硕士,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
关键词:雨水花园;景观设计;生态;自然渗透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增加,透水地表面积持续减少。然而,只有透水地表层才能吸收自然降雨,大量的开发区谋求发展建设交通网络、新建小区、产业园区、办公楼等。土地被覆盖沥青、混凝土,变成对自然不友善的空间,且这些变化几乎不可逆。
自然的水循环系统被改变,暴雨带来的洪峰无法及时被排出,传统的城市排水已不足以满足暴雨来临时暴增的地表径流。无法及时排出的雨水,四处流淌,造成城市内涝、污染严重。为了使水流有效循环,必须从雨水的源头和排放路径两点进行管控,增加地表透水性的设计要求显得非常重要。与此同时,这种技术措施与景观设计一样需要因地制宜和兼顾美感。
一、雨水花园简介
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或使之补给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城市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
西部云谷位于西安市西咸新区,是集“孵化、研发、办公、酒店、公寓、广场、公园”等配套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孵化平台。2015年西咸新区入选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进行了一系列“海绵城市”理论指导下的景观设计,非常成功的一个实例之一为西部云谷园区。该项目的设计理念为从屋顶集中降雨经由下方的落水管排入地面的雨水花园中,再由雨水花园进行就地下渗,当雨量过大或遇5年、10年一遇降水时经过溢流口排入市政排水。
二、西部云谷园区内的雨水花园
西部云谷属于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平均年降水量500~700mm,主要集
中在春夏秋三季,约占年降水量的 80% 以上,其中夏季降水量又占全年降水量的 50% 左右。暴雨多集中在每年夏季,易造成城市内涝及其他灾害。西部云谷是沣西新城范围内的重要绿地系统,在满足景观设计的基础上通过海绵城市理论、雨水花园设计消纳自身和周边的雨水,并联合市政排水系统,提高区域内防洪能力。 该项目包括了各种类型的雨水花园,现进行如下分析:
(一)建筑周边的雨水花园
利用建筑屋顶和周边绿化进行设计是建筑周边雨水花园的设计要点,雨水经由屋顶绿化落入雨水收集管再流入地面上的雨水花园中。如果屋顶绿化面积较大收集的雨水可以通过下方的雨水花园就地下渗,当收集的雨水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可以对污染相对较轻的雨水进行再利用。遇到5年一遇暴雨时,无法下渗的雨水通过溢流口流入雨水过滤池,再排入市政管网中。
(二)道路周边的雨水花园
在我国现有绿地设计中,大部分的植物标高高于路面标高,这就造成了降雨时排水不利的现象。与此同时,道路多采用不透水铺装,加大了暴雨时洪峰无法完全被消纳的可能性。该项目在道路设计上实行人车分流制,车行道用红色塑胶材质铺装,人行道用透水砖铺装。降雨时车行道的雨水通过设计坡度排入道路两侧的卵石排水沟,排水沟对雨水进行消能、净化水质,随后排入道路旁的雨水花园。人行道的透水铺装就地下渗,无法下渗的雨水排入雨水花园。这部分的雨水花园要注重植物的选择,设计要点是兼具观赏价值和良好的景观效益。通常情况下,道路周边污染严重,且瞬时径流大,植被的选择上要注意选用抗污染性强及根系发达的耐水生植物。同时,要协调好层次、色彩、树形和季向性变化。
(三)雨水花园与环境结合
西部云谷内建设有雨水塘,平时起到景观观赏效果,当遇暴雨时,其他小型雨水花园无法消纳的雨水经过传输草沟排入雨水塘。雨水塘作为西部云谷内雨水花园的一个分支,有如下几个设计要点:
1.地形的结合
雨水塘位于园区中心区域,从景观设计的角度分析,营造景观的前提是对整体环境做出把握,对项目地形和周边氛围作出分析,得出合理的设计。雨水塘设计应结合基地前期的地形,合理设计坡度、控制视线、组织排水、利用微地形营造小气候。
2.构筑物的结合
与周边环境结合的雨水花园中,可设置景观廊道、雕塑小品、花坛、树池等构筑物。可将这类花园作为项目的主题设计部分,突出空间主题,点缀环境,丰富空间形态。同时,通过构筑物本身的材质、造型、色彩等,也能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是空间富含意蕴。
3.边界的结合
边界指不同地块之间的界限,是限定空间的要素。边界的设计可分为完全闭合型、半閉合型和开敞型。完全闭合型可通过景墙、木格栅、石墙和密植的绿篱进行分隔;半闭合型可通过廊架、爬藤植物、散植绿篱围合;开敞型则可以通过高低错落的植物、材质不同的铺装等来界定空间边界。
三、小结
西部云谷作为国内首个在产业园区内进行海绵城市设计的园区,其中的雨水花园设计类型广泛、实用性强。在开展技术探索和实践方面,承载了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不同于其他地区海绵城市建设只局限于某个地块,西部云谷通过对屋顶、道路、绿地的综合规划,合理利用海绵城市技术和雨水花园措施与城市管网衔接,对雨水进行渗透、调蓄、净化,将生态、景观、节能的设计理念融入园区建设中。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作者简介:李瑞雪(1989~),女,硕士,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