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教材,创新历史课堂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_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媒体之一,能否用好它,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过程的展开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如何用好教材?我据自己的摸索实践,似有所悟。
  一、大胆增删质疑
  教材的编写、校对大多是一些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完成的,他们固然是教育教学方面的行家里手,但是由于一些原因,他们中的许多人很难获得教学前线的第一手资料。因此,他们的劳动成果中难免存在些许与现实生活和学生需要等相出入的地方,这就需要教师本着新课改的理念和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生活的宗旨,对手上的教材进行科学必要的修改和增删。如对北师大版八(上)第二课“劫难中的抗争”,《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赔款割地,增开汉口、南京、天津等地为通商口岸”中的“割地”,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即九龙司地方一区,也就是香港的一部分。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教师还可以借助历史挂图,让学生认识到:1842年《南京条约》,英国割占香港岛;在学习完八(上)第三课《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再次出示这张示意图,同时补充新界被强租的时间1898年,以及国际租借惯例99年之说,再联系香港回归的时间1997年,让学生分析总结近代以来香港步步沦丧的过程、原因、认识,以及今天香港顺利回归的原因、认识。这里关于香港内容的必要补充,收到了多重难得的效果:借助示意图,提高了学生的读图、识图、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的能力;使学生对香港的来龙去脉有了整体的认识;增强了学生对“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成功的外交是以强大的国力为后盾的”的认识;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产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等情感。以学生对香港的浓厚兴趣,作这番补充、拓宽、延伸,激活了课堂,增强了效果。
  二、勤于加工整合
  我认为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一个显著的特点是系统性强,具体表现为,每册教材基本呈现某一个时期的历史,每册教材按照时间顺序包括三到五个单元,每一单元都有一个学习主题,即单元标题;每一课都有一个学习主题,即课题;每一课下有二到三个分主题,即条目名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依据科学的精神、课改的理念和实际的需要,灵活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和重新组合,尤其是对于单元内容较多的学习主题更有必要加工重组。如:北师大版七(下)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下设八节文化课,如果教师不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加工整合,很有可能学生在学到第六、七、八三课时,就已经忘了本单元的主题或前面几课是什么内容了。教学中,教师可以用知识结构图的形式呈现单元甚至每一课的学习知识。如:第五课“和同为一家”,副课题是“唐朝的民族关系”,包括唐朝与突厥的关系、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唐朝和南诏的关系。其中,唐朝与吐蕃的关系是学习重点,设计知识结构图时要尽量详细、具体。教师如上述使用教材,就能使历史知识条理化、结构化,有利于学生发现历史线索,探寻历史规律,增强理性思维,从而杜绝肢体的零散和枯燥的铺叙。
  三、深挖情感素材
  历史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现实服务,即通过对历史的学习,使人内心情感发生变化,从而以史为鉴,自觉调节自己的言行。因此,教师在使用教材之前,首先要通读教材,进而深入挖掘每一教学内容的情感素材:那些能激起学生内心共鸣、产生情感火花的内容。如在教学七(下)第二十三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政策”时,教师可以借用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素材: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海军远洋护航,联想到早在600多年前的郑和远航的壮举,钦佩、自豪油然而生——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
  四、创设学习情境
  历史是已经过去了的人、事物、事件和现象。历史知识固有的过去性,使历史课枯燥乏味,一节课下来,学生昏昏入睡,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任务的实现和历史教学目标的达成。如何改变这种局面?教师除了要深挖教材情感素材之外,还要努力尝试着做一些变化:变教师教教材为学生用教材、编教材、演教材。这要求教师在深入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努力创设学习情境。可以让学生据教材作答,也可以让学生自编自演课堂剧,完成学习任务。如学习七(下)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大运河的三点、四段,教师可以设置情境问题:假如你是隋朝一位读书人,家住余杭,要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你会选择什么途径前往?为什么?沿途你会看到哪些城市的美丽风光?说说你会依次经过哪几个河段?金榜题名荣归故里之后,你有何感想?在教师如此巧用教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穿越时空,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探究后,学生变化了:兴趣产生了,动机激发了。
  总之,教材如同课堂教学之本源,没有教材,课堂将如无源之水。巧用教材,引来源头活水,为历史课堂注入活力灵气。巧用教材,创新历史课堂,是历史教学的应有之意。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复方中药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及腹泻率、细胞免疫、体液免疫、肠黏膜免疫、肠道黏膜形态以及血清中与生长和免疫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探索不同剂量复方中药对育肥猪生
摘 要: 本文结合信阳师范学院遥感概论课程实践教学情况,针对目前存在的诸如教材、教学内容、手段等问题进行探索和实践,重点介绍了遥感概论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构建了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适合本校实际的遥感课程实践教学方案,对提高遥感概论课程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高等师范院校 遥感概论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1.引言  遥感是现代空间信息学的核心技术之一,其作为一
摘 要: 通过“ 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涣散的心迅速收拢到课堂上,从而专心听课,同时通过“导入新课”,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听课积极性和专注力,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有经验的老师十分重视“导入新课”的设计和实施,把“导入新课”作为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整堂课的重要环节之一。  关键词: 钳工实习课 新课导入 技巧和经验    “导入新课”既是一种教学方法 ,又是教学内容的重要
摘 要: 一堂信息技术课的效果如何,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否调动全体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主动建构,形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和技术素养。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通过能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行为的教师教学行为来实现。这就需要教师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作支撑、注重课堂教学因素的利用,同时通过课堂上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由于立场角度的不同、知识经验的不足、观念认知的偏差、思维方法的片面,学生对特定教学内容的理解往往大相径庭,有时甚至错误百出。这些源于学生自身、即时动态生成的教学错误,因认知时空上的零距离,对学生来说更显生动和亲切。珍视学生的错误,并把它作为宝贵的教学资源加以巧妙利用,将使原本单调的课堂变得活泼而有趣,原本尴尬的课堂变得灵动而多彩,大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在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犬乳腺肿瘤是宠物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肿瘤性疾病,常见于雌性犬,是犬的第二大肿瘤疾病,而且恶性肿瘤概率常能达到一半以上,严重威胁犬的健康。本次调查收集了南京地区宠物医院近
摘 要: “提问艺术”的运用旨在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以问题教学为切入点,以创新思维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借鉴早期新课改实验学校成功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提问艺术”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课 “提问艺术” 运用要点 注意事项    一、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提问艺术”的要点  (一)强化问题意识  英国哲学家波普尔认
新课程改革对思品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运用新的教学手段,获得更高的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教学过程更具科学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并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情境教学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  思品课教学的现代化能够帮助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摘 要: 微格教学是一种运用教育技术来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和提高在职教师业务水平的方法。中师历史微格教育主要技能的培训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微格教学设计和教案的编写,说课技能的培训和运用、导入,结束技能的培训,讲解技能的培训等。  关键词: 微格教学 中师历史教学 运用    微格教学又称微型教学,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阿伦和他的同事伊芙首先开发的,是一种运用教育技术来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