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何练好“看家本领”——评《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来源 :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long08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就指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方向.由刘爱莲教授所著的《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河海大学出版社,2020年9月版)一书,以新时代为背景,以思政课发展历史为脉络,提出以围绕“一核六维”的教学能力练好“看家本领”的观点,呈现出独到的逻辑思维和现实关切,对于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如何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具有重要价值.
其他文献
古代虽然没有劳动教育的说法,但是有耕读结合的传统,与现在的半工半读原理类似,都是在系统的学习之余进行一些社会性劳动.我们可以从古代的一些现象中获得一些启发,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与古代的劳动教育可能有相通的地方,但现代的劳动教育已然被社会赋予了更先进、更实际的意义.20世纪以来,人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物质精神更加丰厚.于是,教育更多的是侧重于智育,而忽略了劳动教育,甚至把学生本来应该有的劳动实践时间压榨掉.在这种大环境下,高中和小学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充分锻炼,生活能力下降,久而久之,青少年群体便
期刊
美国教育惩戒权数百年来大致经历了教育惩戒现代化、零容忍教育惩戒兴起和教育惩戒二元化三个发展阶段.美国教育惩戒权的发展史对我国主要有两点启示:一是尊重教育规律,理性、宽容看待学生的违纪违规行为;二是教育惩戒应对学生违纪违规行为的预防、正向引导和关系进行修复.2020年,我国公布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这对我国教育惩戒的立法和实践具有重大意义,但仍然存在重惩戒轻预防和重惩罚轻修复的缺憾.未来,我国教育惩戒应当从建立学生违纪违规的预防体系、增加恢复性教育惩戒措施、制定《教育惩戒实施细则》等方面进一步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资源环境保护要求不断提高,全球生态系统趋于恶化的发展形势下,为了保证国家和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和十九大会议中都明确提出了要大力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致力于在2030年初步实现生态文明的社会转型,到2050年正式迈入生态文明新时代,将是对全球范式转型的巨大贡献和有效引领.这是一项艰苦卓绝的伟大事业,在推动我国社会长期、永续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由黄诚梁著写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概论》(人民出版社,2018年6月版)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体育在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重技术、轻文化的缺陷,在以竞技体育价值为引领的高校体育学科建设活动中,体育学科越发的封闭、孤立,造成人文价值不断被边缘化,以至于高校体育教学的价值追求被简化为“肢体教授”,即不断追求以科学的方法提高体育成绩,而体育所蕴含的美育价值、德育价值、文化价值等被雪藏起来.由张丽蓉、董柔、童舟共同编著的《人文精神视阈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中国纺织出版社,2019年1月第1版)一书立足学科融合背景,呼吁人文精神的回归,旨在引领高校体育回归“术道合一”的本质,促使体育
作为教师教育综合化的形式之一,综合性大学参与教师教育的最终指向应是提高教师教育的专业性.要实现这一目标,应健全综合性大学优势学科专业与教师教育专业的衔接机制,加快构建“本-硕”、“本-硕-博”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同时强化综合性大学与师范院校之间的联动作用,以实现教师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关于未来的学科发展思路,我们很想借此机会求教于各位.因为我们充分感受到人类社会已经发展到一个崭新时代,信息化、网络化、大数据、人工智能、脑科学等新的研究方向开始深刻影响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这就意味着教育学科的发展可能又来到了一个急剧变革的新阶段.在这个新阶段,它要面临着一个方向性的选择问题,作为教育学科的建设者应该向哪个方向投入更多的资源、精力和心血,以不断提升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人才培养质量以更有效地服务于教育发展和实践,从而保持教育学科在学科群中的领先优势?随之而来的问题则是这些选择会不会让我们顾此失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8年《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为高水平综合大学成立教师教育学院、积极参与基础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2020年成立后,确立了“尚探究、重实践、跨学科、讲情怀”的办学理念,以人才强院、育人为本为发展战略,以建设专兼职并重的一流师资队伍、强化有组织的研究和学术品牌打造为建设举措,对如何在新时代培养卓越的未来教师、发展一流教育学科、建立综合性大学办教师教育的新路径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教育学科建设具有双重属性,打造世界一流教育学科既是教育学科自身发展、追求卓越的需要,也是更好服务于我国学科建设和大学发展的需要.从国际经验看,世界一流高校基于不同的办学传统、社会文化和现实需求形成了多样化的学科建设模式,[1]不同的学科建设模式内隐着异中有同的学科建设特征.厘清世界一流教育学科的建设特征,有助于我国一流教育学科建设靶向发力,完善学科建制,提升学科水平.
产教融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手段,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是高等职业院校和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遵循整体性、可测性、差异性原则,本文首先从保障条件、组织实施和合作成效三个维度构建了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引入改进的G1-法,通过专家对各准则层指标重要程度的理性判断进行权重的确定,然后以江苏旅游职业学院为实证案例,运用基于中心点可能度函数的灰色聚类评估对其进行绩效评价.结果 显示,该评价方法适用、可行,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高职学生是产业学院的重要主体.问卷调查显示,高职学生参加产业学院的意愿强烈,进一步分析高质量就业、职业胜任力、学习成本、主体权益和个体特征等变量,性别、薪酬、权利保护等对其参加意愿影响显著,高职学生在此过程中秉持了经济优先、能力为主、权益并行的策略.为此,产业学院应以高质量就业为办学目标、职业胜任力为培养重点、降学习成本为内在引力、护学生权益铸良好形象等为基本举措,提升高职学生对产业学院的参与度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