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张图像展示的是紫外线和红外线波长中的土卫六,是由卡西尼科学成像子系统在2004年10月26日拍摄的,由通过不同的颜色滤光器得到的四张图像组成。红色和绿色代表红外线波长,表明大气甲烷吸收光线的区域。这些颜色说明北半球更明亮(红)一些。蓝色代表紫外线波长,表明高层大气层和薄雾层。土卫六表面(和南极附近的云层)强烈的亮度变化在红外线波长上非常明显

这张图像极清晰地显示了土卫六表面薄雾般的大气层

这张土卫六表面的地图,是根据卡西尼接近土星时拍摄的图像制作的,显示了卡西尼在2004年10月26日近距离飞越土卫六时的成像区域。彩色线条圈围了当卡西尼接近时不同成像范围所涵盖的区域。在以前的观测基础上,可以预见表面地貌的最小范围将大约比成像比例尺的大五倍。这样一来,在被红色曲线划定的区域内最小的可视地貌大约应该横贯1到1.2千米。黄色的“X”标注了惠更斯探测器的预测登陆点
图像中可以看到土卫六的北端明暗界限(日夜交界)。此时,太阳首先照亮南半球,而北极地区则处于一片黑暗。在土卫六表层以上数百千米的地方可以看到一条又细又亮的光环环绕着整个星球。10月24日拍摄

由卡西尼可视和红外分光计拍摄的图像展示了土卫六的地表情况,这是由三个红外波长拍摄的伪彩色图像组成的:2微米(兰色),2.7微米(红色)和5微米(绿色)。在南极(图像顶部)可以看到甲烷气云层

上图的局部放大
卡西尼土星探测器于10月26日成功地透过土卫六薄雾般的大气层,拍摄到它的表面,并在预定时间发回大量资料和图片。美国航宇局在西班牙马德里的外层空间网络站于美国东部时间21:25分时获取一个信号,科学家们根据信号推断,卡西尼当时距离土卫六表面不到1200千米。
这次飞越是卡西尼土星探测器有史以来距离土卫六最近的一次飞越,也将是人类第一次清晰地看到土卫六的表面。土卫六是这次卡西尼-惠更斯计划的首要目标,因为它是我们太阳系当中唯一有大气层的卫星。它是一个宇宙时间记录仪,能够让我们回头看看地球在出现生命以前可能会是什么样子。

卡西尼发回的清晰照片给科学家们带来一个很大的谜团。照片显示,土卫六南极上空有巨大的云团形成,这并不令人意外。出乎科学家预料的是,这些云团并不是由甲烷构成的。根据他们建立的模型,土卫六因温度很低,甲烷会在其表面上形成液池。这些液体被阳光加热后会蒸发,从而形成甲烷云。土卫六的南极目前正对着太阳,其上空出现大片的云与模型是吻合的。但问题在于,根据卡西尼采集到的数据,组成云的粒子过大,不可能是甲烷。有科学家猜测这些云可能是由乙烷构成的,也可能是由有机物构成的雾。结果到底如何,还有待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另外,从飞越中拍到的首批雷达图像看,土卫六有着非常复杂、年代可能相对较近的地质表面。



由欧空局制造的专门用于探测土卫六的惠更斯子探测器,计划于圣诞前夜与卡西尼探测器分离,并将于2004年1月14日穿过土卫六的大气层下降到地表收集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