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国有资本能够化解民营企业僵尸化风险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来源 :经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2869292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处僵治困"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内容,是新旧动能转换的痛点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难点.虽然引入国有资本后能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和产权屏障,但是其成本加成效应也不容小视.本文以2008—2019年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结果显示,引入国有资本未能有效化解民营企业的僵尸化风险,从整体样本来看,反而推高了僵尸化风险,并且这一作用在劳动密集程度大、行业垄断程度高以及地区制度环境差的企业中更为明显.进一步机制检验发现,国有资本参股民营企业提高了雇员成本、代理成本以及政府补助,同时增加了管理者惰性,进而加剧了民营企业僵尸化风险.动态回归结果证实了引入国有资本在金融危机时期的积极作用.在区分不同参股主体后发现,通过相关部门直接出资的股东更加注重维护政府形象,引入这类资本缓解了民营企业僵尸化问题,而国有法人股是诱发民营企业僵尸化风险的主导力量.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完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优化混合所有制实施路径以及引领民营企业高质量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
其他文献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如何识别、测度和提升微观企业生存韧性,是及时应对突发事件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2018—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将疫情冲击下企业生存指标降幅与恢复增长所需时长作为企业生存韧性的观测指标,首次运用断点回归与双重差分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疫情冲击下企业生存韧性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发现,受突发疫情影响,反映上市公司生存韧性的指标呈现出"V"型波动,疫情影响在2~3个季度之后基本得到恢复,表明企业生存具有强大韧性;从地区看,疫情冲击对湖北影响最大,部分疫情轻度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艺术的发生,正是在“现代”的启示下出现的。但是,对中国新艺术的界定,理论界和批评界存有很大的争议。有的将20世纪80年代的艺术称之为“现代艺术”,而将90年代的艺术称之为“当代艺术”。这一点在现当代艺术史的研究与梳理中尤为明显。其实,这样的划分都不足以概括三十年来中国新艺术的全貌。因此,不如将其看作一个整体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从“现代”向“当代”的命题转换,这样便于我们理解其中的价值和意义。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中国社会创业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2017年.中心愿景是 建成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社会创业领域学术中心和研究智库.中心使命是推动包容性发展和创业 型社会构建.中心特色是着力打造"三库",即社会企业数据库、案例库和文献资料库.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