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重症及死亡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来源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162282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

方法

收集2011年5月至2012年7月解放军第一五四医院就诊的273例SFTS患者的相关信息,采用RT-PCR检测新布尼亚病毒(SFTSV),通过ELISA检测SFTSV-IgM和IgG抗体,采用Human BioPlex ProTM Assays 17-Plex Panel方法测定细胞因子。对确诊病例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FTS病例重症和死亡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273例SFTS患者中180例SFTSV核酸阳性。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肌肉酸痛和胃肠道症状。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1.08,95%CI:1.03~1.13)、淋巴结肿大(OR=3.75,95%CI:1.45~9.66)、下呼吸道感染(OR=3.57,95%CI:1.40~9.11)、肌酐(Cr)>97 mmol/L(OR=4.10,95%CI:1.55~10.82)及意识障碍(OR=3.35,95%CI:1.21~9.29)与重症病例发生显著相关。年龄≥60岁(OR=1.06,95%CI:1.00~1.12),下呼吸道感染(OR=4.33,95%CI:1.35~13.93),Cr>97 mmol/L(OR=10.14,95%CI:3.19~32.21)及意识障碍(OR=3.47,95%CI:1.03~11.72)与死亡病例发生显著相关。

结论

年龄≥60岁、合并下呼吸道感染、Cr>97 mmol/L、意识障碍是SFT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应予重点治疗。

其他文献
重离子是一种具有特殊物理性质的带电离子,在射程末端可形成Bragg峰。与X射线、γ射线等低传能线密度(LET)射线相比具有较高的相对生物效应。笔者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简要介绍了重离子的辐射生物效应,以及与低LET射线的主要区别。
期刊
目的观察CD3单克隆抗体(CD3mAb)、佛波醇酯+离子霉素(PMA+IM)、结核杆菌低分子多肽抗原(Mtb-Ag)活化CD3+ T细胞CD69分子的表达情况。方法分离获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CD3mAb(A组)、PMA+IM(B组)、Mtb-Ag(C组)刺激PBMC,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 T细胞和γδΤ细胞0、6、12、24、48和72 h CD69分子的动态表达情况。结
轮状病毒是一种主要引起婴幼儿腹泻的RNA病毒,轮状病毒血症及其对患儿肠外脏器的损害促进了学者们对其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近年来在分子水平及免疫学等方面已取得了显著进展。此文就轮状病毒肠道和全身感染及致病过程中所涉及的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目的SIRT6基因属于Sirtuin家族的一员,是长寿候选基因。本文旨在长寿老人中探索SIRT6基因的罕见及常见变异分布情况。方法从如皋长寿及衰老队列的长寿组中随机抽取102例长寿老人(≥95岁),对SIRT6基因的启动子及外显子区域进行PCR扩增和直接测序,识别罕见及常见变异,并与千人基因组中汉族人群数据进行频率比对。结果总共完成约10 kb的测序,覆盖了SIRT6基因的8个外显子和1.5 kb
目的制备针对流感病毒基质蛋白M1的单克隆抗体(mAb),为研究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提供实验材料。方法以纯化的M1蛋白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将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筛选出分泌抗M1 mAb的杂交瘤细胞,注射小鼠腹腔获得M1 mAb,并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M1 mAb。通过Western印迹法、ELISA、细胞感染免疫染色实验检测所获M1 mAb的作用和特性。结果获
期刊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生殖支原体(Mg)的感染情况及其致病性。方法应用Taqman MGB荧光PCR方法对广东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2010—2013年性病门诊的2 633例患者宫颈、尿道拭子进行Mg检测,涂片检测念珠菌、阴道毛滴虫和细菌学阴道病,ELISA法检测衣原体,培养法分离淋球菌。结果2 633例疑似病例经检测Mg阳性209例,总感染率为7.94%,其中男性Mg感染率为8.94%(175/1 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