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构建课堂教学模式体现技能理论教学中的“体验学习”,使学生在课堂上把听到的技能知识动手做出来,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从而缩短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距离,搞活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率。
[关键词]技能教学 动手 体验
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将直接参加社会生产活动,中职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非常重要。当前国家和各个中职学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投入巨资建设、改善实训实习条件。但是在目前的中职技能教学中,普遍采取的是“学一段理论,实践一段”的模式。由于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学生经常在学习技能理论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兴趣低、情绪低、劲头低的现象。针对这种“三低”现象,我大胆改进技能理论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动起来,进行体验式学习。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粗浅地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营造激发情感的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体验课堂学习。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的兴趣。”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把金钥匙。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激发情感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入境动情,将情感和乐趣融为一体,主动体验学习,自觉地去获取知识。
就像我讲授“平锉”这部分知识时,如果没有操作的话,讲也没有多少可讲的,听着也会觉着没劲。可学习时,同学们都学得特别开心带劲,为什么呢?
那天上课时,我把台虎钳、板锉、金属工件等带到班里,在讲桌上固定好,刚开口说要找个同学给大家演示锉平工件表面时,就有一个同学举手说:“杨老师,我想先来试一试。”一经提出,其他同学也都瞪大眼睛看着这位同学在台上操作。这里我们先不考虑其他同学是出于何种心情关注这位同学的,起码他们的兴趣来了。于是我答应了让这位同学上台操作,然后请其他同学评价。这时同学们说开了,有好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比方说“操作时姿势不够正确;操作时不应该用嘴吹锉下来的金属屑等”,总之原本教学计划中要讲解的内容和要强调的知识点他们都说到了,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二、师生进行合作体验,促进学生主动体验
合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在体验式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创造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和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形成师生间多方位体验合作关系,最大限度地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开发学生潜能,扩大个体学习和小组学习空间。
学生能记住所有操作的要点,在操作时能把所学的尽量体现出来,是许多教师所追求的。然而,现实中有许多的不尽人意。教师满脸怒气,学生胆战心惊。有些地方我们老师一遍又一遍地提醒,可学生还是要么不知道怎么做,要么做错。有时真怀疑是不是自己的教学有问题。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教是为了不教,同样,“错误”是为了“不错”。
针对这一现象,我做了这么一个尝试:在练习电子产品组装技能时,把收音机套件发给大家,不进行任何讲解,要求学生自行组装,然后进行检验。我精心检验后,把学生组装中常常出现的问题总结起来。然后,我让学生相互参观作品,要求每个同学对照我的总结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参与小组讨论如何改正这些问题,最后给大家讲出自己的经验或方法。于是一个个奇思妙想在同学们中间传开了,有编顺口溜的,比如装配顺序,先中间,后四边;有讲经验的,如预防烙铁过热烫坏电路板,焊接前通过烙铁与松香接触观察冒烟情况来判断……最后,我交流汇总,宣布这是“×××的发现”,“×××的创造”,并让同学们收集记录在书本上。事后,我再带领学生进行组装练习时,发现问题现象已大为改观,基本上杜绝了这些常见问题的出现。
教育家陶行知1946年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一文中提出,要取得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和时间的 “六大解放”: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他们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他们的嘴,使他们能谈;解放他们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中去获取更丰富的学问;解放他们的时间,不把他们的功课表填满,不逼他们赶考——使他们有时间消化。这同样适用于我们的中职技能教育。
总之,在技能理论教学中营造积极互动的教学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积极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这样不但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取知识,而且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智力得到开发,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发展,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到提高,真正在学习中体验快乐。
参考文献
[1]周卫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2]陶继新.教育先锋者档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技能教学 动手 体验
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将直接参加社会生产活动,中职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非常重要。当前国家和各个中职学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投入巨资建设、改善实训实习条件。但是在目前的中职技能教学中,普遍采取的是“学一段理论,实践一段”的模式。由于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学生经常在学习技能理论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兴趣低、情绪低、劲头低的现象。针对这种“三低”现象,我大胆改进技能理论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动起来,进行体验式学习。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粗浅地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营造激发情感的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体验课堂学习。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的兴趣。”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把金钥匙。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激发情感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入境动情,将情感和乐趣融为一体,主动体验学习,自觉地去获取知识。
就像我讲授“平锉”这部分知识时,如果没有操作的话,讲也没有多少可讲的,听着也会觉着没劲。可学习时,同学们都学得特别开心带劲,为什么呢?
那天上课时,我把台虎钳、板锉、金属工件等带到班里,在讲桌上固定好,刚开口说要找个同学给大家演示锉平工件表面时,就有一个同学举手说:“杨老师,我想先来试一试。”一经提出,其他同学也都瞪大眼睛看着这位同学在台上操作。这里我们先不考虑其他同学是出于何种心情关注这位同学的,起码他们的兴趣来了。于是我答应了让这位同学上台操作,然后请其他同学评价。这时同学们说开了,有好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比方说“操作时姿势不够正确;操作时不应该用嘴吹锉下来的金属屑等”,总之原本教学计划中要讲解的内容和要强调的知识点他们都说到了,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二、师生进行合作体验,促进学生主动体验
合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在体验式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创造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和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形成师生间多方位体验合作关系,最大限度地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开发学生潜能,扩大个体学习和小组学习空间。
学生能记住所有操作的要点,在操作时能把所学的尽量体现出来,是许多教师所追求的。然而,现实中有许多的不尽人意。教师满脸怒气,学生胆战心惊。有些地方我们老师一遍又一遍地提醒,可学生还是要么不知道怎么做,要么做错。有时真怀疑是不是自己的教学有问题。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教是为了不教,同样,“错误”是为了“不错”。
针对这一现象,我做了这么一个尝试:在练习电子产品组装技能时,把收音机套件发给大家,不进行任何讲解,要求学生自行组装,然后进行检验。我精心检验后,把学生组装中常常出现的问题总结起来。然后,我让学生相互参观作品,要求每个同学对照我的总结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参与小组讨论如何改正这些问题,最后给大家讲出自己的经验或方法。于是一个个奇思妙想在同学们中间传开了,有编顺口溜的,比如装配顺序,先中间,后四边;有讲经验的,如预防烙铁过热烫坏电路板,焊接前通过烙铁与松香接触观察冒烟情况来判断……最后,我交流汇总,宣布这是“×××的发现”,“×××的创造”,并让同学们收集记录在书本上。事后,我再带领学生进行组装练习时,发现问题现象已大为改观,基本上杜绝了这些常见问题的出现。
教育家陶行知1946年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一文中提出,要取得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和时间的 “六大解放”: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他们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他们的嘴,使他们能谈;解放他们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中去获取更丰富的学问;解放他们的时间,不把他们的功课表填满,不逼他们赶考——使他们有时间消化。这同样适用于我们的中职技能教育。
总之,在技能理论教学中营造积极互动的教学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积极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这样不但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取知识,而且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智力得到开发,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发展,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到提高,真正在学习中体验快乐。
参考文献
[1]周卫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2]陶继新.教育先锋者档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