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摩尔的实践伦理学

来源 :道德与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nimadebicao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G.E.摩尔是现代西方元伦理学的开创者,但在他的伦理体系中包含了丰富的实践伦理学的内容。他的实践伦理学具有后果论的性质和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不仅如此,摩尔还试图在行为功利主义和准则功利主义之间进行折中;最后,摩尔的实践伦理学具有怀疑论、不可知论的性质。实际上他是以元伦理学(分析伦理学)的方式来研究这些内容的。 Although G.E. Moore is the founder of modern western meta-ethics, but contains a wealth of practical ethics in his ethical system. His practical ethics is of a consequence-oriented nature and a clear utilitarian color; not only that, Moore tries to compromise between utilitarianism and standard utilitarianism; finally, Moore’s Practical Ethics is skeptical and agnostic The nature of In fact, he studied the content in the form of meta-ethics (analytical ethics).
其他文献
文学史认为,德国浪漫派著名诗人布伦塔诺的诗歌成就主要体现在民歌的艺术化和现代化上。本文试图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从德语诗歌发展的角度对这一共识加以补充,进一步从语言
中国传统历史与文化最宝贵的资产就是伦理道德的思维与主张.这是一套人本的价值思想,有其形上的道统根源,形下的正统传承、法统规范与学统分流.它在地球上首先建立起了有系统
在现代中国,"公民道德"的提出要超越于普通公民意识的成熟和公民地位的现实,这就出现了公民道德的提倡与公民实有道德的较大差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应当关注公民日常行为,
T·蒂里希认为,悲剧的成因在于人将其所认同的相对价值绝对化;黑格尔将之归结为各具实体性又各具片面性的伦理力量间的冲突;一种准黑格尔式的看法则将之同所谓历史的方向与目
本文对宋僧正受十卷、本嵩二卷、子璿二十卷三书作了比较详细的考辨,对于成书时间、版本源流作了尽可能的考证,并对等书著录中的讹误作了纠正.
“与时俱进”就要遵书不唯书;遵上不唯上;遵法不唯法。 “Keeping pace with the times” will not only adhere to the book is not the book; follow not only on; compli
和谐社会不是完美的社会和无矛盾的社会,而是存在矛盾和冲突但又能正视并妥善解决矛盾和冲突的社会。和谐社会公民围绕共同伦理目标的同心的社会伦理秩序,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
对道典中某些语词含义的正确认识不仅有助于汉语词汇学的研究,也对完整理解道教文化的特质会有好处.本文从上清经中的一段札文入手,结合传统的训释材料,对道典中"王甲"与"子"
本文原是发表在《泰晤士报》上的一封信,反映了分析哲学家对德里达哲学的基本看法,如认为德里达的作品不符合公认的清晰、严谨标准,令人难以理解等等.
中有"贤柔、贤渘、大渘、大渘师"诸词,未见辞书收释,今试释如下:"贤柔",即"贤儒",指贤能有道术的人."贤渘",同"贤柔",渘,是柔的异体字."大渘",即"大儒",指有高深的知识、方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