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人类学界普遍接受这样一种观点,即在世界互联日益增强的几十年来,也就是说,在全球化的时代里,对文化的识辨应该采取多视角的方式.本文首先在全球化的视野里对文化的层次作一概要性的陈述;继而将认同作为剖析对象,以理解为何民族国家在民族认同(national identity)建构上要有文化之诉求?不同的文化层次在那些方面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持续互为因果?而对现代民族国家如何整理多样性的讨论则构成本文第三部分.本文的中心议题是:民族共同体在如何在网状互联的今日世界独善其身,持续寻求其民族/国族认同(quest fo
【机 构】
: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南京21009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学界普遍接受这样一种观点,即在世界互联日益增强的几十年来,也就是说,在全球化的时代里,对文化的识辨应该采取多视角的方式.本文首先在全球化的视野里对文化的层次作一概要性的陈述;继而将认同作为剖析对象,以理解为何民族国家在民族认同(national identity)建构上要有文化之诉求?不同的文化层次在那些方面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持续互为因果?而对现代民族国家如何整理多样性的讨论则构成本文第三部分.本文的中心议题是:民族共同体在如何在网状互联的今日世界独善其身,持续寻求其民族/国族认同(quest for national identity).
其他文献
产业转型升级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开发区作为组织产业的平台在加快推进区域社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长江经济带的开发区产业比较优势存在由东至西的梯度递减趋势特征;从时间动态性上来看,长江经济带的开发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数量不断增多,且向中心区域集中,形成了“邻近性升级”为主和“跳跃性升级”为辅的产业演化路径;2000-2013年间长江经济带开发区产业由劳动密集型逐步向资本密集型转型升级,产业结构得到改善,但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后疫情时代的国际传播与对外传播呈现出更具信息敏感性、危机传播及风险传播的比例升高、污名与谣言传播数量增多、信任与共情传播为基础的互通机制匮乏等特点.媒介治理作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分支,旨在以跨文化协商、协调、共治的多元机制化解全球化危机以及构筑新媒介图景.“一带一路”倡议以整体全球化理念,刷新国际社会对于国家间关系及世界格局的认知.媒介治理框架下的媒介政治治理、媒介规制治理、媒介文化治理、媒介健康治理是“一带一路”传播治理框架建构的可能路径.在当前掀起的“中式全球化”浪潮的背后,也应理性反思其话语根源,方能避
宋代以降,围绕钦廉地区的归属问题,历代政府根据当时的情况不同而有所调整.宋朝成立了独立的高层政区——广南西路,其背景是交趾的独立,钦廉地区作为广南西路边防的前沿而受到重视.元朝把钦廉地区归为海北海南道,但在行省一级上,与广西其他地区一起,统归于湖广行省管理.明朝基本继承了元末的行政建制,但把钦廉地区划归为广东行省,此项省一级行政区的调整,后历经清朝和民国,几无变化.而促成这样调整的,恰是明初与安南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宗藩关系,“防边”思维压倒了“边防”思维,由此历明、清、民国并未调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
后疫情时代,影像媒介在故事建构和文本叙事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媒介叙事也深刻影响着受众的情感和观念.以新冠疫情题材纪录片为例,可以将其视为一种生命叙事实践,聚焦疫情故事的讲述如何建构意义、传递情感和社会认同.生命叙事实践作为一种“表现性话语”,通过个体叙事积极地进行自我主体意识的表达和意义建构,在意义相通的共情场域中唤醒和联结情感记忆,并在情感创伤的“外化”过程中获得心理疗愈.同时,该实践在共情传播过程中以情感话语和“去他者化”话语分别构建价值认同和身份认同,促进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社会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