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中间业务已被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所热衷,拓展中间业务已成为金融竞争的新战场,农村信用社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同样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一、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起步晚,业务量小,收益低,发展缓慢。信用社除结算业务外,只有少量的信用社开办了代付工资、代收话费、代收保费等几项业务,据调查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收入仅占总收入的0.18%,欠发达地区中间收入仅为0.01%,而全国各金融机构中间业务收入与营业总收入占比的平均水平为8.5%,最高的金融机构占比达到17%,外资银行占比更高,最高的占比达到60%,平均占比也达到41%。就农村信用社总体而言,由于对中间业务认识不足,中间业务发展规模小,范围较窄,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业务品种之间发展不平衡,还处于一种较低水平。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之所以发展缓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品种少、层次低,功能不全。目前大部分农村信用社开办的中间业务仅停留在汇兑、结算、代收代付等易操作、劳动力成本高、收益相对较低的品种上,而对于担保类、承诺类、交易类、基金托管类和咨询顾问类等科技含量高、收益水平高的中间业务开展很少,银行卡结算业务在调查地的农村信用社尚处于空白状态。由于其业务品种少、层次低,使得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功能残缺,难以满足客户多方面的服务需求。
(二)思想认识有偏差。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受地理位置及人文因素的影响,对开办中间业务认识较少,没有清晰地认识到中间业务以较少的投入、承担较少的风险、获得较为稳定收入的本质特征。总觉得信用社的业务就是组织存款,发放贷款,认为中间业务是帮其他单位办事,怕麻烦,不情愿办理中间业务,故此业务尚未起步,进展十分艰难。其主要表现为品种简单、范围狭窄,档次低、金额小。
(三)中间业务收费不规范,无序竞争状态依然存在。中间业务是为社会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手续费为目的的金融服务业务,由于受传统经营观念的束缚及客户金融意识较弱等原因的影响,中间业务没有合理的定位和规定,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之金融监管部门在对各商业银行的竞争规则、收费标准等方面缺乏统一的、强有力的监管措施。一些商业银行不讲价格、不计成本、不考虑成本效益,你少收费,我不收费,有的银行或明或暗进行“倒贴”。致使银行信用价值扭曲错位。这种无序竞争损害了银行、信用社的自身利益,其结果严重影响银行、信用社开办中间业务的积极性。
(四)技术手段落后,专业人才匮乏。商业银行绝大多数中间业务都有现代化水平较高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作支撑。而农村信用社由于其点多面广、机构分散的特点,加之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截至目前为止,计算机系统依然是各自为政,其设备、软件层次低、更新较慢,根本不适应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的开发经营需要。加之中间业务由于门类齐全,有些知识内涵丰富,经营和管理对人的要求很高。目前,农村信用社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在中间业务发展方面,一是缺乏一些会经营、懂行的人才队伍;二是技术手段相对落后,农村信用社信息网络系统还在建设当中,现有技术支持不能满足全区和全国性通存通兑以及大面积网上支付和客户资料适时查询的市场需要,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中间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二、农村信用社拓展中间业务的几点建议
(一)积极开发新的金融产品,扩大利润空间。针对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产品过分单一的现状,结合农村信用社自身的客户群体和经营特点,适时开发新的金融产品是目前农村信用社的当务之急。产品开发要坚持市场有需求、农村信用社有能力、业务有效益的原则,充分考虑农村信用社在机构网络、技术管理、人才信息等方面的条件,选择那些适合市场需要、发展潜力较大、风险小、成本低、收益高的中间业务品种,集中力量抓好研究开发工作。推出的中间业务只有真正能够满足特定客户群的要求,又能增加收益,这样的中间业务才能存在和发展。目前要对农村信用社现有业务进行改进、完善、细化,对未开发新业务的信用社要积极进行前期探讨和实践,力求向居民个人提供全方位的个人金融产品。如农村信用社尚未涉足或刚入门的基金业务、投资咨询业务、代理外汇交易、代理证券业务、代理保险业务等。要力争在深度和广度上加以拓展。个人理财业务面对的是众多不同背景的个人客户及其不同需求,设计开发新产品时应站在个人客户的立场上对市场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的对象设计具有个性化的个人金融产品。同时要摆正农村信用社在市场经济中的位置,努力改善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运用多种营销手段,不断扩大影响,树立良好形象,培育和发展新的客户群体,实现中间业务的良性运营。
(二)提高思想认识,更新观念,把发展中间业务放在战略位置。农村信用社必须进一步更新观念,切实提高对自身业务创新和发展中间业务的思想认识,把中间业务、创新业务与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等同起来,使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要正确对待中间业务和传统业务的关系,改变中间业务是“副业”、业务创新是“越轨”的看法和做法,彻底扭转过去那种“一门心思抓存款”的倾向,扩大经营视野。另外,要建立制度,规范管理,严格防范中间业务开展过程中的各种风险。
(三)建立机构、规范流程,有效促进中间业务的拓展。中间业务涉及面广,跨度大,管理极为复杂,需要专门的部门来进行系统管理,因此,下一步我们拟成立机构,专设中间业务拓展科,对中间业务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协调。农村信用社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行业自律,对中间业务品种的管理和业务的实施加以规范,制定管理流程,加强行业合作,合理收费,公平竞争。同时,金融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的指导,制定出适合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的收费政策,做到弹性与刚性相结合,在增强信用社自主性的同时,规避各商业银行、信用社在价格方面的恶性竞争。
(四)加速中间业务人才的培养,壮大专业人才队伍。当前,中间业务专业人才的不足与拓展业务的迫切性形成了十分突出的矛盾,因此,我们要加大培训力度,积极开发人才资源,造就一批政治素质过硬,理论水平高,业务技术精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壮大中间业务队伍。一是立足于现实,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办法,对现有员工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二是从现有人员中选拔精通业务、年富力强、善于钻研且具有开拓意识的员工,安排到中间业务岗位上来,对他们进行专业的系统的中间业务、计算机、公关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培训,为中间业务的开展奠定基础。三是面向社会、大专院校或其他金融机构引进一批具有较高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充分到中间业务队伍中来,以促进中间业务的管理与发展。
(作者单位:人民银行五原县支行)
一、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起步晚,业务量小,收益低,发展缓慢。信用社除结算业务外,只有少量的信用社开办了代付工资、代收话费、代收保费等几项业务,据调查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收入仅占总收入的0.18%,欠发达地区中间收入仅为0.01%,而全国各金融机构中间业务收入与营业总收入占比的平均水平为8.5%,最高的金融机构占比达到17%,外资银行占比更高,最高的占比达到60%,平均占比也达到41%。就农村信用社总体而言,由于对中间业务认识不足,中间业务发展规模小,范围较窄,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业务品种之间发展不平衡,还处于一种较低水平。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之所以发展缓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品种少、层次低,功能不全。目前大部分农村信用社开办的中间业务仅停留在汇兑、结算、代收代付等易操作、劳动力成本高、收益相对较低的品种上,而对于担保类、承诺类、交易类、基金托管类和咨询顾问类等科技含量高、收益水平高的中间业务开展很少,银行卡结算业务在调查地的农村信用社尚处于空白状态。由于其业务品种少、层次低,使得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功能残缺,难以满足客户多方面的服务需求。
(二)思想认识有偏差。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受地理位置及人文因素的影响,对开办中间业务认识较少,没有清晰地认识到中间业务以较少的投入、承担较少的风险、获得较为稳定收入的本质特征。总觉得信用社的业务就是组织存款,发放贷款,认为中间业务是帮其他单位办事,怕麻烦,不情愿办理中间业务,故此业务尚未起步,进展十分艰难。其主要表现为品种简单、范围狭窄,档次低、金额小。
(三)中间业务收费不规范,无序竞争状态依然存在。中间业务是为社会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手续费为目的的金融服务业务,由于受传统经营观念的束缚及客户金融意识较弱等原因的影响,中间业务没有合理的定位和规定,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之金融监管部门在对各商业银行的竞争规则、收费标准等方面缺乏统一的、强有力的监管措施。一些商业银行不讲价格、不计成本、不考虑成本效益,你少收费,我不收费,有的银行或明或暗进行“倒贴”。致使银行信用价值扭曲错位。这种无序竞争损害了银行、信用社的自身利益,其结果严重影响银行、信用社开办中间业务的积极性。
(四)技术手段落后,专业人才匮乏。商业银行绝大多数中间业务都有现代化水平较高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作支撑。而农村信用社由于其点多面广、机构分散的特点,加之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截至目前为止,计算机系统依然是各自为政,其设备、软件层次低、更新较慢,根本不适应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的开发经营需要。加之中间业务由于门类齐全,有些知识内涵丰富,经营和管理对人的要求很高。目前,农村信用社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在中间业务发展方面,一是缺乏一些会经营、懂行的人才队伍;二是技术手段相对落后,农村信用社信息网络系统还在建设当中,现有技术支持不能满足全区和全国性通存通兑以及大面积网上支付和客户资料适时查询的市场需要,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中间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二、农村信用社拓展中间业务的几点建议
(一)积极开发新的金融产品,扩大利润空间。针对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产品过分单一的现状,结合农村信用社自身的客户群体和经营特点,适时开发新的金融产品是目前农村信用社的当务之急。产品开发要坚持市场有需求、农村信用社有能力、业务有效益的原则,充分考虑农村信用社在机构网络、技术管理、人才信息等方面的条件,选择那些适合市场需要、发展潜力较大、风险小、成本低、收益高的中间业务品种,集中力量抓好研究开发工作。推出的中间业务只有真正能够满足特定客户群的要求,又能增加收益,这样的中间业务才能存在和发展。目前要对农村信用社现有业务进行改进、完善、细化,对未开发新业务的信用社要积极进行前期探讨和实践,力求向居民个人提供全方位的个人金融产品。如农村信用社尚未涉足或刚入门的基金业务、投资咨询业务、代理外汇交易、代理证券业务、代理保险业务等。要力争在深度和广度上加以拓展。个人理财业务面对的是众多不同背景的个人客户及其不同需求,设计开发新产品时应站在个人客户的立场上对市场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的对象设计具有个性化的个人金融产品。同时要摆正农村信用社在市场经济中的位置,努力改善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运用多种营销手段,不断扩大影响,树立良好形象,培育和发展新的客户群体,实现中间业务的良性运营。
(二)提高思想认识,更新观念,把发展中间业务放在战略位置。农村信用社必须进一步更新观念,切实提高对自身业务创新和发展中间业务的思想认识,把中间业务、创新业务与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等同起来,使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要正确对待中间业务和传统业务的关系,改变中间业务是“副业”、业务创新是“越轨”的看法和做法,彻底扭转过去那种“一门心思抓存款”的倾向,扩大经营视野。另外,要建立制度,规范管理,严格防范中间业务开展过程中的各种风险。
(三)建立机构、规范流程,有效促进中间业务的拓展。中间业务涉及面广,跨度大,管理极为复杂,需要专门的部门来进行系统管理,因此,下一步我们拟成立机构,专设中间业务拓展科,对中间业务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协调。农村信用社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行业自律,对中间业务品种的管理和业务的实施加以规范,制定管理流程,加强行业合作,合理收费,公平竞争。同时,金融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的指导,制定出适合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的收费政策,做到弹性与刚性相结合,在增强信用社自主性的同时,规避各商业银行、信用社在价格方面的恶性竞争。
(四)加速中间业务人才的培养,壮大专业人才队伍。当前,中间业务专业人才的不足与拓展业务的迫切性形成了十分突出的矛盾,因此,我们要加大培训力度,积极开发人才资源,造就一批政治素质过硬,理论水平高,业务技术精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壮大中间业务队伍。一是立足于现实,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办法,对现有员工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二是从现有人员中选拔精通业务、年富力强、善于钻研且具有开拓意识的员工,安排到中间业务岗位上来,对他们进行专业的系统的中间业务、计算机、公关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培训,为中间业务的开展奠定基础。三是面向社会、大专院校或其他金融机构引进一批具有较高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充分到中间业务队伍中来,以促进中间业务的管理与发展。
(作者单位:人民银行五原县支行)